2023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菁选3篇

时间:2023-02-22 15:35:07 浏览量: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1  一、重要意义  发展特殊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初步建立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2023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菁选3篇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1

  一、重要意义

  发展特殊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初步建立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相互衔接,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基本满足了我市适龄残疾孩子的入学需求。但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市特殊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投入不足、布点不合理、师资不强、政策力度不大以及课程开发相对滞后等问题。因此,必须抓住机遇,从20xx年起,利用3年的时间调整规划、强力推进,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切实保障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和更好地融入社会,切实推进教育公*,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全纳教育,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向学前教育与高等教育延伸的特殊教育体系,形成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附设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等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到20xx年,师资队伍日趋优化,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3%,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二)年度目标。

  1.20xx年,逐步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积极探索送教上门的路径;实施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计划;启动市、县两级特殊教育学校提质改造工程;完成新建特殊教育学校的立项和规划设计;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8%。

  2.20xx年,启动新建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继续实施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计划;完成市、县两级特殊教育学校的提质改造;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1%。

  3.20xx年,新建特殊教育学校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办学条件、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基本满足三类残疾孩子各学段教育需求;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3%。

  三、主要措施

  (一)统筹规划,优化布局调整。

  1.做好全市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纳入全市新建学校总体规划,在湘江以东新建一所培智类为主的市级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按照“方便入学、分类分层”的要求做好立项、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20xx年启动建设,力争20xx年投入使用。改扩建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提质改造市特殊教育学校,高标准建成有特色的现代化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按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56—20xx)》规定的要求,对县级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修缮、扩容、改造、提质;加强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基地的配套建设。

  2.逐步调整现有学校办学特色。市特殊教育学校保持综合性办学模式,巩固盲、聋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办好高中阶段教育,开展学前康复教育,在新建特殊学校开办培智类后逐步将培智教育合理分流;浏阳特殊教育学校以办聋教育(学前和九年义务教育)和培智教育为主要特色,逐步将现有盲班合并至市特殊教育学校;长沙县、宁乡县特殊教育学校以培智教育为主要特色,逐步将聋班合并至市特殊教育学校。

  3.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以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为重点,因地制宜向学前教育与高等教育两端延伸,让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举办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机构,在普通幼儿园中开设特教幼儿班;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和高职教育,支持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特殊教育发展需求,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拓宽专业设置,提高办学层次,既为培养特殊教育教师作出积极贡献,又为残疾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持;支持特殊教育学校进一步探索发展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逐步扩大招生规模,结合残疾人特点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创办实训基地,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

  (二)提高待遇,注重队伍建设。

  1.培养和引进特教师资。有效发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基地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强特殊教育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利用特教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大力引进特殊教育专业和康复专业优秀骨干教师和应届毕业大学生,优化我市特殊教育师资结构,着力培养一批特殊教育名师,提高师资的整体水*。

  2.按需配备教师编制。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个体差异大、康复类专业人员需求多、承担随班就读巡回指导任务重等特点,制定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特殊教育学校*均班额为6-12人,送教上门学生纳入特殊教育学校学籍。学校按1:2.5的师生比配备教师编制。特殊教育幼儿园另配保育员,标准与普通幼儿园一致;特教班教师编制按特殊教育学校标准配备;随班就读学校至少配备1名资源教师,随班就读学生在5名以上的,适当增加专职特教教师配备人数;送教上门按照1: 2的比例配备特教教师编制。

  3.确保特教教师待遇。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在绩效工资标准、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并逐年提高待遇。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15%特殊教育教师津贴,并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设立特殊教育教师岗位补贴。在核定特殊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按特殊教育学校本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40%-60%增核绩效工资总量,逐年增加,分步到位,用于发放特殊教育教师岗位补贴及业绩奖励,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高级和中级职称岗位职数比例在原定比例基础上提高5%—10%。将特教教师职称评审作为综合性学科(特殊教育)进行单独评审。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资源教师参照特教教师的绩效工资标准。送教教师、承担随班就读指导和“医教结合”实验的医(教)务人员,参照长沙市“三区”支教教师选派工作经费按年人均2万元标准执行,纳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医(教)务人员的交通、误餐等补助。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市人民*设立特殊教育奖教基金,奖励在特殊教育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鼓励教师热爱特殊教育工作,关爱残疾儿童成长。

  (三)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即将出台的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开展校本教研,开发校本课程,强化残疾学生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2.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根据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开展有针对性、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使不同年龄、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障学生都能够通过适性教育得到和谐发展。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特殊教育学校要配置适合残疾学生教育、康复的现代化教学设备,20xx年前各特殊学校全部达到国家《三类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配备标准》,推进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在教育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提高残疾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4、进一步推进医教结合。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特殊教育学校要成立医教结合的康复教学教研机构,指导开展残疾儿童的医教结合工作,采取与医疗卫生、康复机构相互协作的形式,对残疾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及康复、保健指导。统筹利用教育、医疗、残疾人就业等专业资源,开展残疾儿童的治疗康复工作,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支持孤儿院、福利院、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特殊教育,促进残疾儿童健康发展。

  5、制定特教质量适应性评价标准。建立教材、辅具的评价制度,组织对教材、辅具的定期检查,形成评估制度;制定特殊教育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对不同残疾类型、残疾程度,不同年龄残疾学生的学习过程、效果等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

  (四)加大投入,给予政策倾斜。

  1.以地方*投入为主。坚持以*投入为主的原则,将残障儿童少年教育事业费、基础能力建设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特殊教育各项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并逐年增长。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资助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20xx至20xx年,分别达到6500元、7000元、8000元以上,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在“一费制”全免的基础上,对残疾儿童少年生活费、交通费、辅具用品等进行(免)补,全面实现残疾儿童少年全免入学。

  2.扶残助学项目优先资助残疾学生。从社会福利公益金中安排资金,由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助学项目,按项目对贫困残疾学生给予相应的补助或救助。每年由市残联安排不低于3%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扶残助学和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资助残疾儿童。

  3.设立课改专项经费。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特殊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和校本教材、校本教学具开发,引导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医教结合”实验项目研究。

  4.鼓励民间资本捐资办学。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方式,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办学。

  (五)加强指导,健全服务体系。

  1.提高融合程度。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教学模式的研究,鼓励支持各类学校开展融合教育,实现“零拒绝”。协调做好残疾学生就业帮扶、劳动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政策配套,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

  2.实施随班就读。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义务教育,加强无障碍设施改造和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支持有条件的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教班,特教班教师享受特教教师相关补助及待遇。建立定期委派资源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

  3.推行送教上门。相关部门要出台送教上门的具体方案,对不适合随班就读和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整合教育、卫生、残联、社区等各方面的资源,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4.建立资源中心。以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基地,建立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各区县(市)应依托当地特殊学校以及条件合适的普通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给予人员编制、经费保障,为全市随班就读提供资源教师培训、巡回指导,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市*分管副*负总责,每年定期召开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制定促进特殊教育发展、推进特殊教育公*的配套政策,形成推动特殊教育发展的合力。

  (二)加强部门协作。各部门要把特殊教育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分工协作,形成发展特殊教育的合力。市教育局要做好特殊教育统筹和规划实施及教育教学业务指导工作;市编委要制定和落实教职工编制标准;市*要积极支持和帮助特殊教育的规划建设项目;市财政局要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加强特殊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市民政局要用福彩公益金等做好贫困残疾学生的助学工作,支持发展特殊教育;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要落实好特教教师津贴、职称评定等工作;市卫生局牵头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组建特殊儿童的医学专业鉴定机构,进行残疾儿童身体状况及受教育能力评估,提出医学专业指导意见,组织医疗保健机构开展预防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工作,进行新生儿疾病早期筛查及治疗康复,参与协助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特殊学校的残疾儿童教育康复机构,指导开展残疾儿童的治疗康复工作;市残联要做好残疾儿童青少年调查摸底,协同相关部门指导开展残疾儿童早期康复,做好毕业生技能培训及就业服务工作;其它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要带着感情,责任上肩,共同推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督导评估。将特殊教育纳入教育督导评估、教育强区县考核体系。由市*教育督导室牵头,开展特殊教育督导检查,将特殊教育发展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各级*教育工作实绩的考核指标,监测和评价的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2

  随着社会和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性的课程,走进了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堂。本文根据新课程的改革理念对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几点方案。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2003年通过召开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教育部准备用几年的时间在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和普通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差距,逐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弥补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努力实现特殊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提高课程的认可度

  不论是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目前的特教工作及教学改革来看,信息技术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它能开发残障学生的智力,提高残障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课程,课程管理者与实施者要重新定位信息技术课程。

  (二)开发正规的教材

  目前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材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残疾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残疾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与协调,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安排选用信息技术教材,抓好新教材的推广和使用。

  (三)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措施

  第一,规范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课程要开足课时。例如,每周一个班最少要开两节课时的课程,并且最好能连堂上两节课,对学生的掌握和巩固知识,或开展课堂讨论等有很大的帮助。“开足”不是体现在课表上的,而是真正落实到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之中。其次,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改变以往的讲授教学法,要借助多媒体突出演示讲解法与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中获取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并能在学习中塑造残障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确立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地位。学校必须确立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地位,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地展现其自身社会价值的*台,使他们成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而不是身兼数职的“服务者”。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从而促进学校该课程教育教学的发展。

  第三,学校要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水*的重视力度,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让他们得到在工作中能够再学习或者再培训的机会,以便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综合技能。在适当条件下,学校应大力引进一些具备高学历,高水*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这样,才可以确保该课程在未来教育教学中能够进步的发展。

  总之,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只要根据残障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整合,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形成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实现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促进特殊教育跨越式发展。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3

  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特殊学校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普遍的管理方式需转变,本文通过综合性特殊学校德育课程化管理模式的探究来提高特殊学校的德育效果,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檀传宝在他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一书中给德育重新下定义: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中说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是适用的。

  因此,笔者认为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需规范德育管理,根据特殊儿童的需要进行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因而设定德育目标为:热爱生活、健全人格、自食其力、融入社会。通过课程化的德育模式来实现德育目标,即2个德育课程:主题活动德育课程和综合德育课程。

  一、主题活动德育课程

  主题活动德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阳光健康、积极进取的精神。

  (一)月主题活动

  政教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本校特点制定月德育主题,三个部(启音、启明、启智)再根据自己本部的特点制定活动主题,各班将月主题教育通过板报、班会课、班级活动等形式呈现。

  比如以安全为主题的月主题教育,启智部班级开展交通安全主题班会课教育,启明部班级开展“吃的正确”饮食健康教育,启音部开展男女生青春期安全教育等等,做得特别典型的班级政教处会将该班的活动过程通过图片和通讯稿的形式展示在学校网站,供其它班级参考借鉴。到期末的时候政教处评选出月主题教育优秀班级进行推广,对相关班主任进行奖励。

  (二)“三节”活动

  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三节活动是每年必须完成的德育活动。通过“三节”活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比如艺术节:视力障碍孩子的器乐和声乐都是强项,启明部就举行以班级为代表的合唱比赛和以个人为代表的独奏及独唱比赛等。启音部就举行哑剧课本剧赛和艺术操比赛,为听力障碍孩子的表演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智障孩子就进行韵律操赛和绘画比赛。每个部都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比赛内容,学生在玩中培养了能力。最后选取优秀的节目进行全校性的展演。

  三部的三个“节”既各有特色又能相互学习、欣赏,充分体现出尊重学生差异、因生制宜、各具特色,又能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

  (三)融合活动

  融合教育是世界特殊教育的趋势,同时让特殊学生回归主流社会也是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

  普特融合活动是学校的特色主题活动。旨在让普通学校的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特殊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又能让特殊学生和普通同龄孩子进行很好地交流。比如:市二十二中中加班的学生来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普特融合活动,分别与三部的孩子同上课、同午餐、同游戏等,甚至有专题活动:文艺节目表演——“普特融合同成长”。此活动既可以让普通学校的学生感受到特殊学生的乐观、坚强、勤奋等,同时特校的学生更是展示出了自己的自信,对于融入主流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特殊教育德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特殊学生融入主流社会的能力。普特融合活动正是基于此目标而专门开展的活动,每学期都有来自全市普通学校的学生到学校来开展各类活动,这类型活动开展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市局领导及有关部门高度肯定。

  (四)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最终是让孩子能独立、自食其力。学校每个暑假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启音部有的学生走进社区为老人理发、按摩等家政服务,还有的学生会将自己制作的手工鞋拿出来义卖。启智部职高部智力轻度障碍的孩子则是到洗车场等地参与服务活动,启明部的学生是加入到盲人按摩队伍中去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历练,沟通交往、专业技能等等都得到了提高。

  二、综合德育课程

  规章制度的约束效用在德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综合德育课程除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外,还融合了专项德育教育。

  (一)始业教育

  每学期开学初由团、队部负责组织专项主题教育。旨在让学生们在专项主题教育中获得德育,促进身心成长。比如:为了宣教我国系列载人卫星升空获得的荣耀,学校开展“嫦娥奔月”主题始业教育。学校操场分成七个小阵营,每个阵营都是嫦娥奔月主题,但是游戏内容不一样,有嫦娥蛋糕、饼干等点心制作,有航模表演,有贴鼻子等活动。

  始业教育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区别以往的说教形式,德育功效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德育目标很好地得以落实。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学校特别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系列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是对针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认同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是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清除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能适度地进行自我调节;

  三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四是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心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综合性特殊学校德育课程化管理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但特殊教育学校创新的德育管理模式是把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作为德育的重要目标。这种课程化德育管理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了德育效果确实得到了较明显的提升,更是改进了管理效率。所有的这些德育方式都是为广大残疾儿童点亮人生希望,增进了残疾人福祉与社会和谐。

推荐访问:特殊教育 课程设置 方案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菁选3篇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1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1-3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