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经管类人才需求 企业重视人才的重要性

时间:2022-04-07 17:56:19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对经管类人才需求 企业重视人才的重要性,供大家参考。

企业对经管类人才需求 企业重视人才的重要性

企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之所以强调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和经常变化的,所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反映了高等学校与劳动力市场尤其是高层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不同的结合与对接机制。因此,及时、准确地获取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努力,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技术水平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便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要想提升企业的整体力量,必须要从企业的各个方面着手。

关键字:经管类人才企业发展高校课程设置校企合作

一、引言:

当今世界,工业化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指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的进程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繁荣与稳定。企业作为工业化进程中的主力军,其良好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经济化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我们辛勤操守的企业也并非如同我们预期中的那样向一个繁荣的方向迈进,在其发展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其中有才能的人的稀缺以及运用不当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然而,对于学校来说,其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但长期以来,学校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他们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不仅影响着学校和企业的发展,而且浪费了社会中的有限资源,致使各自的发展都比较滞后。那么,如何建立学校与就业企业之间的联系,便是我们每个人所要思考的问题。

二、正文:

(一)、国内外高校经管类人才的从业状况

经管类人才的所指范围

经管类人才是指从事与经济管理类工作的人才。经管类就是经济管理类,经济管理类包括:经济管理、涉外经济管理、国民经济计划学、经济信息与科技情报、经济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学、科技经济与决策管理、世界经济学、企业管理、数量经济学、投资经济管理、经济信息管理、经贸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市场管理、工业企业营销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国际经济、国防经济、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城市经济管理、经营管理与外贸、经营管理、环境经济、国际投资管理、国际企业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保险、金融工程、投资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专

经管类高校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及现状出发,针对当前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等一系列现象,提出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及评价体系,加大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力度,确保实践教学环境

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全面培养、提升新时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应用能力。

国内经管类毕业生就业状况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多。2008年7月,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等行业首当其冲。一部分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萎缩,乃至倒闭。工作岗位的减少,使得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当前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从自身专业和需求出发,展开对长三角地区“211”工程高校的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

经管类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二)、企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

企业需要哪些经管类人才

最热门的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国际金融、保险、信用管理信用管理专业学习的主要专业课包括: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企业信用管理学、个人信用管理学、财务报表分析、信用经济学、信用评级、信用风险管理、中国信用问题研究、信用法律法规、资产评估和管理、项目评估、资本运作与债务重整、信用分析模型等。

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适合担任:金融监管部门(财政部、审计署、人行、证监会、保监会)的高级管理人员;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工商行政部门的风险管理、信用管理人员,上述金融机构中的资本运作、理财人员;资信评估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各类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资本运作人员。

金融学学科的主要专业方向有: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理财学和国际金融学。保险学以前包含在金融学专业内,目前已作为独立的本科专业单列。货币银行学主要研究一国的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及其作用方式,以及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作用及其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涉及金融市场、金融资产投资管理、投资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以及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等内容。国际金融学主要探讨一国的国际收支、国际储备、汇率的决定与变动、资本的国际流动以及国际货币与金融制度的安排及其影响,对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经营和投资的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学课程除了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公司财务、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企业管理等外,还包括项目管理、信息经济学、电子商务、现代理流、WTO专题等课程。

企业对经管类人才基本能力的需求

2.2.1(一)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在品质方面,应有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正义感,我们的社会也一向奉行德才兼备的思想观念,“做事先做人,管人先管己”,具有高尚道德素质是管理者管理好自己企业的基础。同时现代社会需要经济管理人应该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必须熟悉和了解市场、社会和企业等内外部环境的法律法规及其运行机制,尤其要熟悉公司法、税法、国际商法。诚信意识强调商业必须有一种对于规则的尊重和对于商业来往基本方式的尊重,商业的存在和发展取决

于社会基本的诚信保证,信守规范才可能永续经营、不断成功。团队意识强调的是合作精神,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相结合,团队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团队中所有成员应该及时沟通,

相互理解,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

(二)文化观念素质

经济管理者应具有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人才观念和文学艺术修养。市场观念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对竞争和经济效益的有敏锐的洞察力;竞争观念要求有危机感、紧迫感、压力感、责任感;效益观念要求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量多的产出,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力争达到整体效益与局部效益的统一。人才观念要求在管理中重视人才的作用,把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的工作放在一切管理工作的首位,以博大的胸怀,去发现人才、爱惜人才,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人才的优势。

(三)经济与管理专业素质

经济管理类专业应包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包括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思维、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创业创新创富意识。要求创新创业者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更需要具备经济头脑和管理素质。科技必须应用于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或服务必须适应市场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开发、生产和销售必须符合市场原则和机制,创业企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这必然涉及到资源配置、预测决策、经济分析、经济核算、成果转让、成本费用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目标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一目标引导下,企业不仅要靠产品、技术来追求效益,更要靠科学管理来提高效益,正所“管理出效益”。人文素质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格品质、审美情趣等。

(四)心理人格素质

具体表现为:富有理想、乐观与自信、紧迫感、勇于面对风险、坚韧的毅力等。执着的追求欲,这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创业的道路充满坎坷,无论是面对成功还是失败,创业者都必须有执着和坚忍不拔的品格。与此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企业经营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只有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才能走出困境抓住机遇。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和竞争性,随时有棘手问题产生,因此需要当事人具有较好的风险承受能力。

三、结论

当前经管类人才培养主要存在的问题

.1 人才培养目标偏高,对提升就业素质体现不充分。虽然不同高校对培养目标有不同的表示,但总体说来,都提出要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直接成为管理人员的机会也很少,更别说成为高级管理专门人才。许多大学生的就

业理想不实际、专业技能和能力缺乏,亟需接受相应的就业素质教育。而且,相对于工科类本科生而言,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稍显薄弱,在求职中更容易被替代。因此,与市场需求“严重偏离”的培养目标亟待修改与完善。

3.1.2 人才培养方式趋同,课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育发展如此之快,不乏有许多高校不顾自身条件、一哄而上办热门专业的利益驱动所致。基于对经济管理类专业良好的“未来预期”,许多学校想方设法抢着申报经济管理类专业。

而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等的关键方面却还是沿袭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式模式,严重制约了具有特色的专业型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的趋同性,导致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在竞争力的趋同性,结构性的矛盾加剧了就业市场竞争性。

3.1.3 人才培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用人单位在考察毕业生的素质时,非常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目前很多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认识到这个问题,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诸如erp 实验室、模拟实验室、财务实验室等。但是实验室的建立不等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实验教学的教材、手段、方法这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很多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四年制的大学教育中有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师资有限,学校对实习环节的指导往往不够充分。很多学生忙于备考研究生也使实习流于形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培养模式初探

3.2.1、构建宽口径、厚基础的课程体系。

针对经管类人才培养上的应用性、就业导向性特色,在学生知识构架上应把握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在课程体系上注重五点:“厚”——基础理论要扎实;“宽”——选修课程安排及方向要多;“精”——课程要精;“新”——内容要紧追学科发展最前沿,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实”——要适应社会、学生的需要。于是,可以尝试设置两大课程平台“公共课程平台”和“学科课程平台”,公共课程平台主要包括“两课”、外语、数学、计算机等通识教育课程。学科课程平台则侧重于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标是既要解决多个专业方向发展的需要,还要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发展和进一步提高的需要,如报考研究生等进一步深造的需要等。

3.2.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经管类本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召开实验教学工作研讨会,充分肯定实践教学环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制定规范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文件,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规律,推进实验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召开讲座、学术沙龙或研讨会,让学生了解学术前沿和发展趋势,拓宽专业视野;开设各类校选课,补充、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分析能力。

3.2.3积极拓展各类校外实习基地,提高经管类本科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在校内实践教学环节深入改革的同时,各高校要积极尝试开拓校外实践基地。基于就业的实习基地建设,既是缓冲就业、衔接就业的重要尝试也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缩短大学学习与就业上岗培训时间的重要举措。基于就业的实习基地建设而言,不能只按照僵硬的、一层不变的教学计划去安排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和实习时间。要紧密结合经济类、管理类等专业的特点和实习基地的实际就业需求,适时适度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使实习既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又与实习基地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取得双赢效果。

四、参考文献

[1]李金林马宝龙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

[2]肖洪安,傅街红,杨饰秀,贾宪威,郑循刚.面向21世纪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6)。

[5]王柏玲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素质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9(1).

基于未来诉求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6]刘峻峰,曾福生,刘琼峰.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推荐访问:企业重视人才的重要性 人才需求 标签 经管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