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时间:2022-10-22 13:30:02 浏览量:

篇一: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最新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一)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为最基本的课程理念,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宏观的规范,充分体现了素质 教育的精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构建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 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具 体实践,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1、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 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 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 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 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2、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 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 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体现了这次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而且在学生 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聪明 才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理念,除了“倡 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 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 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 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这

  第1页共8页

   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 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 的全面提高。

  3、强调信息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 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 境”。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时代性,地理课程要突出时代性很重 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课程内容选 择、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和地理教学评价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 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 息技术素养教育也很紧迫。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之其在社 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将其纳入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体系,意义重 大。

  4、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从学习评价的方向来看,“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 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 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只 有实现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多样化、多种评价方式综合的情况下才能对学生的学 习做到完整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 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所以对学生的阶段性成长、发展有了一个全面认识才能更好 的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新课程的评价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 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 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 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关注被 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 性,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适应

  第2页共8页

   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 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单向转为多向,增 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 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 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5、《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实现本质上的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 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 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求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采取自主式、讨 论式、探究式学习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最新高中地理新课标 学习心得体会(二) 20 年 3 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作为高中地理 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引导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因为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 改革方向,所以基本建立起了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中地理课程体 系,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新时代社 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新时代对提高全国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党 和国家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因此,依据新要求,对《地理课标 (实验)》进行修订和完善势在必行。20 年 12 月,教育部组建了包括地理学科在内 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组,全面启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经过深入 研究、多次讨论与修改,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 版)》。

  本书在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学业水平测试等方面都做了详 细叙述,现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总结如下,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立德树人与地理核心素养 (一)立德树人是地理课程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20 年 3 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篇二: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6 篇

  第一篇 海洋地理是地理科学与海洋科学相互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自 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海洋地理的研究对象 除海洋水体外, 还包括海岸与海底, 其研究范围涉及地球的岩石圏、 水圈、 大气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海洋地理环境、海洋资源开 发利用、海洋灾害与污染、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海洋立法与管理, 以及海洋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等。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海疆辽阔,濒临太平洋与边缘海。根据 1994 年 11 月 16 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我国政府的主张, 我国在“四海一洋”所辖海域面积达 300 万平方千米, 相当于陆地面积的近 1 /3。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国民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把海洋 的开发和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们要响 应国家的“海洋强国”要求,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

  一、明确基本概念 如:在说明海岸的主要类型以及从海岸到海洋的地形变化特点时,一 定要用专业语言描述这些基本概念。

  海岸带是指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陆侧是海岸,海侧是明显受 潮汐和波浪影响的水下岸坡。

  基岩海岸是指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 常有突出的海岬。

  在海岬之间, 形成深入陆地的海湾。

  基岩海岸易于形成海阔水深、 避风不淤的天然良港,

  第 1 页 & 共 19 页

   更有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

  沙质海岸是指以沙为主组成的松散沉积物构成的海岸。沙质海岸多沙 滩、沙堤、沙坝、沙丘等地貌,多为天然的优质海滨浴场。

  淤泥质海岸是指由粒径较小的粉沙、淤泥组成的海岸。大多数的淤泥 质海岸土质肥沃,适于进行滩涂养殖,但不利于建造海港和海滩浴场。红 树林海岸也属于淤泥质海岸。

  珊瑚海岸是由造礁珊瑚、有孔虫、石灰藻等生物残骸构成的海岸。珊 瑚礁海岸依其特征可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指环 绕大陆的浅海地带。在国际法上,大陆架是指邻接一国海岸但在领海以外 的一定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大陆坡是大陆架与深海之间的过渡地带, 为较陡的斜坡, 坡度多为 3~ 6 度,它展布于所有大陆周缘,在全球海洋广泛分布。

  岛弧位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处,是呈弧形排列的群岛或弧形 的岛屿, 弧形的凸面常指向海洋, 凹面则向着大陆, 成为大陆的天然屏障。

  岛弧上多强烈的火山活动、地震活动及造山作用。

  海沟是深度超过 6000 米的狭长的海底凹地,两侧坡度陡急,分布于 大洋边缘,且与大陆边缘相对平行,是海底最深的地方。

  大洋盆地简称洋盆,是面积辽阔,四周较浅而中部较深的大洋底,大 洋盆地是海洋的主体,约占海洋总面积的 45%。大洋盆地并不是真正的平 原,其表面大多凹凸不平。

  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纵贯太平洋、

  第 2 页 & 共 19 页

   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洋中脊是板块分离的部位,也是新地壳开始生 长的地方,地震活动较为频繁。

  二、渗透爱国情感 一般地说, 海洋权益包括海洋政治权益、 经济权益、 海上安全利益等。

  我们要使学生了解釣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的基本情况,从而坚定 地认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部分内容,主要有三个要点:一是从历史记 录、历史地图、地理位置等方面说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二是从地理位置、军事战略位置等方面分析争端产生的原因;三是中国坚 决反对和遏制日本采取任何方式侵犯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并用事实说明中国为维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而进行的坚决斗争。中 国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维护国家主权 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堅定不移,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决心毫不 动摇。

  关于南海诸岛部分,同样有三个要点:一是从历史记录、历史地图、 地理位置等方面说明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二是从地理位置、军事战 略位置、油气资源等方面分析争端产生的原因;三是中国的态度,即中国 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不做任何让步,坚定不移地维护南海诸岛的权利。中国 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议,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 何情况下不受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的影响。菲律宾对南沙、黄岩岛的所 谓主权要求, 无史可据, 无法可依, 丝毫撼动不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地位。

  海洋权益的保护,任重而道远。

  第 3 页 & 共 19 页

   第二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 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刻不容缓。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教育方针,高中地理课程承 载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普通高中地理 课程标准》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教学方向,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一定 的感悟。

  一、教学设计新颖 新课标解读中给了一系列案例, 其中 《水循环》 一节给我很大的感悟, 教学分四个环节,分别为:创设驱动式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地理问题;

  项目合作,寻找地理解决方案;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问题情境以济南“七十二名泉”展开,先叙述济南因泉城而美,又叙述 泉水开发矿泉水后,过度开发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泉城已经快名不副实, 泉水停喷的次数越来越多,停喷的时间越来越长……;进而提出问题:泉 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济南的泉水主要分布在哪里?济南为什么会有这 么多泉水,泉水是如何形成的?泉水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泉水为 何会停喷?我们应如何保泉护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贴近生活,引发学 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开展探索性学习;项目合作,寻找地理解 决方案中,以“水滴的旅行”“探泉之成因”“感泉城发展”展开,设计一系列问 题与探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 的培养。成果展示中,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原理等问题及泉的相 关知识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内容的学习,又完成了

  

篇三: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高中地理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

  高中地理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

  2018 年 11 月 21 日

  本次培训采纳网络教课的形式, 请了课标编写专家、 教材编写专家、 省教研员、 特级教师等来授课或上示范课,培训的层次高、内容丰富,受益匪浅,特别 是对新课标订正的国际背景、 重要意义、 过程方法等等有了比许多的认识。

  这些对正 确理解《一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 年版)有特别大的帮助。

  一、地理学科核心修养 学科核心修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表现, 学生经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 确价值看法、必备品行和重点能力。地理学科核心修养主要包含人地协调观、综合思 想、地区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它们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1.人地协调观:

  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承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 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

  面对不停出现的人口、 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愈来 愈深刻地认识到, 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 一定尊敬自然规律, 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 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修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剖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 成为和睦世界的建设者。

  2.综合思想 :指人们运用综合的看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想方式和能力。人类 生计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 在不一样时空组合条件下, 地理因素互相作用, 综合 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想”修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 动向地剖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地区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一地区的看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想方式和能力。

  人类生计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 将其区分红不一样尺度、 不一样种类的地区加以认识, 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

  “地区认知” 修养有助于人们从地区的角度, 剖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

  指人们在观察、实验和检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

  1/3

   高中地理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

  质量和行动能力。观察、实验、调査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 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修养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

  更好地在真切情境中察看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加强社会责任

  感。

  二、地理学科核心修养的详细表现 1.人地协调观

  (1) 可以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计、发展的基础,并可以辩证对待自然环境 对人类的各样影响。

  (2) 可以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一样的方式、强度和结果,懂得尊 敬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需性。

  2/3

   高中地理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

  (3) 可以剖析评论现实人地关系问题,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描施与政策。

  2.综合思想 (1) 可以从地理因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地理因素互相作用、 互相影响的关系。

  (2) 可以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剖析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3) 可以从地方或地区综合的角度剖析地方或地区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地区 特点形成的影响,以及地区人地关系问题。

  2.地区认知 (1) 拥有从地区的视角认识地理事象的意识与习惯。

  (2) 可以采纳正确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地区。

  (3) 可以正确解说、评析地区开发利用决议的得失。

  3.地理实践力 (1) 可以用察看、检查等方法采集和办理地理信息,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的兴趣。

  (2) 可以与别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独立思虑并选择适合的地 理工具。

  (3) 可以实行活动方案,主动从体验和反省中学习,脚踏实地,有战胜困 难的勇气和方法。

  三、学业质量水平评论 地理学业质量水均分为四级。

  每一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整合不一样的地理学科 核心修养, 在不一样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用各样重要看法、 思想、方法和看法解决问 题的重点特点。水平 1 至水平 4 拥有由低到高渐渐递进的关系。

  3/3

  

篇四: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学习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心得

  今年学校印发了高中地理新课标,通过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课标 带来的冲击,对新课标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

  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 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 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 善待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 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 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二、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 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而且 是这次新一轮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

  传统的地理教学“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长期以来成为教师教学 的基本依据,因而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 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果过分 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新课程标准要求:

  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给学

   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历程”和“经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理

  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 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 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 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 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 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 面提高。

  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 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 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三、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

  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 能力的教学环境”。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时代性,地理 课程要突出时代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 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和地理教学评价 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

   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家战略的高度 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也很紧迫。地理信息技术是 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 将其纳入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体系,意义重大。

  四、存在的主要误区

  1、把课标直接移植成课堂教学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是一种课程终结目标,而课堂教学目标是某节课依据课 标,是为达到整个课程目标所需要的支持性前提。可以简单认为,课标是 目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前提。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仅以课标作 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显然无法具备明晰的行动纲领,无法弥补教材内 容与课标的落差,无法调和教讲授与学生活动的矛盾,更无法解决传统经 验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冲突,困惑与迷茫自然便接踵而至。

  2、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机械套用课标结构。

  新课标将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维度来表述,我们常常不顾具体内容结构,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也都按此 结构进行表述和执行,机械套用,从而带来课堂教学目标的模糊与混乱。

  五、有效解读新课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深入解读课标表述的内涵,明确学习结果与要求。

   新课标的表述中,教育术语诸如“说明”“分析”使用次数是最多的。前 者需要学生搞清楚“为什么”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种联系的内 涵。后者需要学生能通过分解、辨别、概括形成认知策略。从本质上讲, 它们预示的结果都是学生要达成的问题解决的能力。下面是我从视频学习 中节选的“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的课堂教学目标,供给大家看一 下:(1)了解大气是指低层大气;(2)了解导致大气受热的直接热源;

  (3)辨别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对大气热量收支的影响;(4) 以及大气对这些辐射的选择性吸收;(5)有绘制示意图表示大气热力环 流的技能;(6)具有阅读、分析城郊热力环流和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的 技能;(7)并且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这些过程。

  2、正确解读课标的目标指向!明确教材内容的功能定位。

  简单的讲,就是有些内容不是教学目的,就不需要去讲授,从而人为 加大难度。我们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出主动探究 的能力。

  3、科学解读课标内隐的学习层级,明确课堂教学顺序。

  学生的各种更高一级的学习可能性隐含在比自身更低一级的学习结 果之中,若要获得某项能力,需以先前已获得的其他一些前提能力为基础。

  从这一角度讲,每一个课标都内隐着促使学生形成能力与态度等的学习层 级,理清了这一学习顺序,教学的基本顺序也就明朗了。

   总之,新课标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理性和创造的过程,需要每个教育工作 者在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篇五: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_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国民素质,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刻不容缓.党的十九大提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 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的教育方针,高中地理课程承载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教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教学方向,在学习过程中 获得了一定的感悟.

  一.教学设计新颖

  新课标解读中给了一系列案例,其中>一节给我很大的感悟,教学分四个环节, 分别为:创设驱动式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地理问题;项目合作,寻找地理解决方 案;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问题情境以济南 七十二名泉 展开,先叙述济南因泉城而美,又叙述泉水开发 矿泉水后,过度开发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泉城已经快名不副实,泉水停喷的次数越 来越多,停喷的时间越来越长 ;进而提出问题:泉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济南的 泉水主要分布在哪里?济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泉水,泉水是如何形成的?泉水对人 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泉水为何会停喷?我们应如何保泉护泉?一系列问题的提 出,贴近生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开展探索性学习;项目合作, 寻找地理解决方案中,以 水滴的旅行 探泉之成因 感泉城发展 展开,设计一系 列问题与探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 培养.成果展示中,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原理等问题及泉的相关知识等都 有了深刻的理解,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内容的学习,又完成了对核心素养 区域认 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感悟颇深.

   二.教学内容灵活

  近段时间,辅导学生做练习题时,碰到过这样一道题,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大,看 似一道简单的问题,结果却是问题百出,问题如下: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 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盛赞为江河 森 林 村寨 梯田四度同构的 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 系统 .据此完成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主要功能是(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 A. 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 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 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 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3.下列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 新年祭祀树神 B. 长街酒宴庆新年

   C. 稻田养鱼

  D. 土司制度

  这道题简单的从哈尼梯田的生态系统着手,分析其生活中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看似简单,却蕴含一定的地理问题.我正好研修新课标解读时,碰到类似的问题, 触类旁通.新课标地域文化中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景观为例,进行分析.

  第一步,确定梯田景观的基本功能是农田.第二步,确定该景观分布在云南省红 河州的许多山地上.第三步,确定梯田景观所在的地域范围有两个尺度,较小尺度 的地域是红河州,较大尺度的地域是中国西南地区.第四步,确定该景观体现了红 河州山区,乃至中国西南地区山区农业土地利用的重要形式.第五步,红河哈尼梯 田象征着当地人民勤劳的品质,梯田中的水渠系统闪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 慧光芒.保护这样的景观,不但是当地人的愿望,也是世界人的共同愿望,因此,哈 尼梯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这不禁让我进行了反思,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变,但是可多选取有代表意义的事 例景观进行分析,系统条理的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然后,引导学 生举一反三,去研究生活中的地理,既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为 学习对生 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 的学习

  新课标的学习还在进行,希望在学习中能不断给与我启发和思考,提高教学能

   力,以此共勉!

  _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二)

  _年 3 月 2 日,我校高二地理备课组展开了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通过学习,我对 地理教学的变化感触颇深.

  1.地理学科新旧教育理念的对比

  1) 过去的地理课程教学重三维目标,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为重要的是向学生 传递所谓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以行为论和信息处理论为基 础,讲述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职责是将基本的地理知识点和地理原理.地理 分析技能提供给学生.而学生通过练习,熟练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基本的地理规律, 学生的任务基本上是熟知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掌握基本的套式的地理分析 方法,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即使老师非常讲究教学方法,大多的时候也 只不过是 填鸭式 的注重知识传授的途径和方式,仍然没有摆脱教师是课堂思维 的控制者和操作者的情况,只是学生喜欢学罢了.

  2) 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 教师需要逐渐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强调规律的探索和原理的应用. 真正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 自行将知识进行连接,能够通过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形成属于自己的地理 能力.很显然,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对自己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做一个 深入的分析和变革,才能真正培养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具备地理思维和能力的学 生.

   2 .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1) 强调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开放式 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 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 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对学生的生活和终身发 展有用.

  2) 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 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

  3) 面向全体: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 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

  4) 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的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 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

  5) 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 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 45 分钟要高效益, 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 悟: 学地理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6) 科学评价:评价机制体现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即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 与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激 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互补.

  新课标是在旧课标的基础上调整和改进的,新的教学方法自然也需要借鉴和发 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优点和精华.在课改理念的实践中,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 个不断完整的过程,与学生最近发展的一致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_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三) 一.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___年修订的课程标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 立德树人 根本育人任务, 重心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推动人 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改革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坚持科 学论证,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些无不体现了国家 立德树人 的 育人宗旨,符合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科表现

   地理的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 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里教育的角度落实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人地协调观,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旨在培养有助于人们更好的分析. 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当今世界,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破坏已经到了 必须改变的地步,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 本内涵,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所在.

  2.综合思维,是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整体性思想是贯穿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思想,综合研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是高 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教学中,这种思想重要 性的表现尤为明显,对地理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区域的综合,已经不是单纯 的应对考试这么简单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无论学生以后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 么行业,对孩子们的一生都十分重大的影响,这更加体现了国家立德树人的宗旨.

  3.区域认识,是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从区域视角认识地 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并综合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 区域.这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常规方式,也是地理教学考查方式的重要体现形式.

  4.地理实践力,是一种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行动力和思维品质.地理实践力 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最欠缺的地方,也是最难操作的一部分.尤其是野外考察部 分,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尤其是安全因素和我们焦作地区的经济水平,很难

   实现.焦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为落后,来自农村的学生较多,不是所有学生 都能实现野外考察;室内实验是地理实践力的另外一种操作方式,比较适合大多 树数学生和学校,但局限性较大,而且不是所有的地理现象都能通过实验来实现. 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野外考察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和作用.近几年,十一中借 助科技创新的平台,也引导学生参与了不少社会调查,获得了不少奖项,也是对实 践性地理课程的一种实施方式.

  三.新课标指导下地理教学的实施方向

  1.创设课堂情境

  课堂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注重地理与生产联系的情景设置, 注重地理学术的情景设置.生活中,处处皆地理,只要用心观察和思考,总能找到 相关的生活现象来指导地理教学.例如,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可以用来解释冷锋过 境前后的天气.气温和气压的变化规律;可以借助二十节气来解释农业生产的农 时,农作物的生活习性,以及每一阶段的天气变化.

  2.用核心素养指导测试内容

  在地理测试内容的选取和设置上,要从整体上把握地理学科内容的结构性和关 联性,尽可能的避免孤立的.过细的知识点角度选择测试内容.高中地理教学要始 终抓住 人地关系 这条主线,要始终给学生传授整体性的地理思维,教学学生思 考地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3.积极实施实践性地理课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地理实践力一直是地理学科知识最基本的 获取方式,而地理考察.地理实践.地理实验等方面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受种种条 件的限制不能正常开展,安全问题是悬在地理考察教学头上的一把利剑,来自方 方面面的紧箍咒使地理考察只停留在理论上.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地理老师一 定要抓住身边的各种机会,去实施实践方面的教学.

  

篇六: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多篇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培养未来公民必 备的地理素养为最基本的课程理念,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提供 了宏观的规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终身发展为目标,构建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 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 和具体实践,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1、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 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 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 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 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 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 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 等不同学习需要”。

  2、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 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体

   现了这次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而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 以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聪 明才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 被动接受,头脑几乎成了知识仓库,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 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 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果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 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参与者,引导者。教师是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参 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者,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 主线,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 主动权。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 理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 等实践活动”。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 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 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 断、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强调信息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 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 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 一是要突出时代性,地理课程要突出时代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 是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课程内容 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和地理教学评价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 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 术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 益显著。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 素养教育也很紧迫。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加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将其纳入高中阶 段的地理课程体系,意义重大。

  4、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从学习评价的方向来看,“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 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 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 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只有实现了评价 体系的多元化、多样化、多种评价方式综合的情况下才能对学生 的学习做到完整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 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所以对学生的阶段 性成长、发展有了一个全面认识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和全面进步。

   新课程的评价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 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 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 自身价值;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 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关注 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 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将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 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 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单向转为 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 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 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5、《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实现本质上的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 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 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 者和合作者,教师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学 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求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采取自主式、 讨论式、探究式学习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最 新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二) 20xx 年 3 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作为高中地理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引导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因 为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改革方向,所以基本建立起了适 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中地理课程体系,为我国基 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新时 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新时代对提高全国国民素质和人才 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因此,依据新要求,对《地理课标(实验)》进行修订和完善势在 必行。20xx 年 12 月,教育部组建了包括地理学科在内的各学科 课程标准修订组,全面启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

  经过深入研究、多次讨论与修改,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普通高中 地理课程标准(20xx 版)》。本书在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学业水平测试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叙述,现将自己的一 些学习心得总结如下,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立德树人与地理核心素养 (一)立德树人是地理课程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20xx 年 3 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 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这些都说明了现阶段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地理学具有独 特的育人价值,主要表现在受过地理教育的公民能够理解人与人 的关系,也能够理解个人对与生态环境和他人的责任,地理教育

   能够帮助青少年学会如何与所有生物(包括人类自己)和谐相处。

  地理学的研究尺度广阔,并且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我们当今社 会的众多挑战。这就是地理学在德育方向上的主要作用。而我们 要落实立德树人则需要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某 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中国学生 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 养:治学(文化基础:人文底蕴和科学基础),修身(自主发展:学 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济世(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依 据这些德育要求,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部分:

  1.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现代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是地理课 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地理环 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 的关系,包含了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培养 人地协调观,旨在使学生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 展问题时,理解并认识到,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 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 我们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作为

   一种思维方式,综合思维强调整体观念、时间观念、空间观念, 即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地方的综合。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 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有助于人 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的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 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

  3.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 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 力。地球的面貌千姿百态,地理事物和现象纷繁复杂,如何将这 看似“杂乱无章”的地球理出“头绪”,需要一种地理学特有的思维 方式,即将地理环境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各类区域:比如不同尺 度大小,不同属性、不同功能等,以帮助我们认识地理环境的复 杂性。区域认知这一素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形成从空间-区域视 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 较强的观察力,并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 法认识区域,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

  4.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 能力。地理研究的大部分数据和第一手资料主要来自野外考察, 尽管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成果广泛应用于地理学,提 高了野外考查的速度和精度,但是野外考查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地

   理研究手段。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运用 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 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 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 高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的在真是情境中观察、感悟、 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新形势下的教学方式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建议”部分突出在落实地 理学科核心素养、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提高地理教学育 人效果方面的导向作用。在这种要求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 更多重视学生知识的探索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能力。

  问题式教学和地理实践活动都是以后我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 方面。

  问题式教学是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围绕问题的解决促进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程序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

  创设情境、提出与分析地理问题、提出地理解决方案以及展示评 价四分部分,但是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序,应根据实际情况安 排,重在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引导、主动构建问题,发挥效果。

  11 月 29 日第五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中的两节地 理研讨课:《滑坡与泥石流危害》、《台风之殇》。这两节课都采用 了问题式教学。滑坡与泥石流危害从金沙江堰塞湖导入,整节课 以问题设计整合内容,重心问题使其以问题形式展现,让学生在

   课堂上展开头脑风暴,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最后设计灾区旅 游,如何避灾,让学生学习有用地理,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落 实四个核心素养。《台风之殇》本节课的核心理念是树立人地协 调观,先通过台风受灾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学生调查本地区台风 的防治,提高学生的地理调查观察能力即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本 节课的主要环节有台风发生后的巨大反差引入,逐步设计问题:

  殇之痛——殇之由——殇之御——殇之情——殇之警,引导学生 综合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两节的学 习以及作课教师的评课,我们对问题式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为 我们的新课程推行引导了方向。

  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方向, 多思考,逐渐探索,形成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促进地理学 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最新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三)

  海洋地理是地理科学与海洋科学相互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 科,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

  海洋地理的研究对象除海洋水体外,还包括海岸与海底,其研究 范围涉及地球的岩石圏、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研究 内容主要包括海洋地理环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灾害与污 染、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海洋立法与管理,以及海洋信息 技术发展应用等。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海疆辽阔,濒临太平洋与边缘 海。根据 1994 年 11 月 16 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

   和我国政府的主张,我国在“四海一洋”所辖海域面积达 300 万平 方千米,相当于陆地面积的近 1/3。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沿海 大国,国民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把海洋的开发和保护作为一项 长期的战略任务。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们要响应国家的“海 洋强国”要求,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

  一、明确基本概念 如:在说明海岸的主要类型以及从海岸到海洋的地形变化特 点时,一定要用专业语言描述这些基本概念。

  海岸带是指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陆侧是海岸,海侧 是明显受潮汐和波浪影响的水下岸坡。

  基岩海岸是指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常有突出的海岬。在 海岬之间,形成深入陆地的海湾。基岩海岸易于形成海阔水深、 避风不淤的天然良港,更有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

  沙质海岸是指以沙为主组成的松散沉积物构成的海岸。沙质 海岸多沙滩、沙堤、沙坝、沙丘等地貌,多为天然的优质海滨浴 场。

  淤泥质海岸是指由粒径较小的粉沙、淤泥组成的海岸。大多 数的淤泥质海岸土质肥沃,适于进行滩涂养殖,但不利于建造海 港和海滩浴场。红树林海岸也属于淤泥质海岸。

  珊瑚海岸是由造礁珊瑚、有孔虫、石灰藻等生物残骸构成的 海岸。珊瑚礁海岸依其特征可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

   分,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在国际法上,大陆架是指邻接一国 海岸但在领海以外的一定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大陆坡是大陆架与深海之间的过渡地带,为较陡的斜坡,坡 度多为 3~6 度,它展布于所有大陆周缘,在全球海洋广泛分布。

  岛弧位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处,是呈弧形排列的群 岛或弧形的岛屿,弧形的凸面常指向海洋,凹面则向着大陆,成 为大陆的天然屏障。岛弧上多强烈的火山活动、地震活动及造山 作用。

  海沟是深度超过 6000 米的狭长的海底凹地,两侧坡度陡急, 分布于大洋边缘,且与大陆边缘相对平行,是海底最深的地方。

  大洋盆地简称洋盆,是面积辽阔,四周较浅而中部较深的大 洋底,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体,约占海洋总面积的 45%。大洋盆 地并不是真正的平原,其表面大多凹凸不平。

  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纵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洋中脊是板块分离的部位, 也是新地壳开始生长的地方,地震活动较为频繁。

  二、渗透爱国情感 一般地说,海洋权益包括海洋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海上安 全利益等。我们要使学生了解釣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的 基本情况,从而坚定地认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是中 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部分内容,主要有三个要点:一是

   从历史记录、历史地图、地理位置等方面说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 是中国固有领土;二是从地理位置、军事战略位置等方面分析争 端产生的原因;三是中国坚决反对和遏制日本采取任何方式侵犯 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并用事实说明中国为维护钓 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而进行的坚决斗争。中国在钓鱼岛及其附 属岛屿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 整的意志堅定不移,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决心毫不 动摇。

  关于南海诸岛部分,同样有三个要点:一是从历史记录、历 史地图、地理位置等方面说明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二是从 地理位置、军事战略位置、油气资源等方面分析争端产生的原因; 三是中国的态度,即中国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不做任何让步,坚定 不移地维护南海诸岛的权利。中国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议, 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所谓“南 海仲裁案”裁决的影响。菲律宾对南沙、黄岩岛的所谓主权要求, 无史可据,无法可依,丝毫撼动不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地位。

  海洋权益的保护,任重而道远。

  

篇七: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20__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20__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感受(一)

  随

  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刻不容缓。党的十九

  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

  平”的教育方针,高中地理课程承载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

  念,教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教学方向,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一定

  的感悟。

  一、教学设计新颖

  新课标解读中给了一系列案例,其中《水循环》一节给我

  很大的感悟,教学分四个环节,分别为:创设驱动式问题情境;

  发现并提出地理问题;项目合作,寻找地理解决方案;成果展

  示,总结评价。

  问题情境以济南“七十二名泉”展开,先叙述济南因泉城

  而美,又叙述泉水开发矿泉水后,过度开发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泉城已经快名不副实,泉水停喷的次数越来越多,停喷的

  时间越来越长……;进而提出问题:泉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济南的泉水主要分布在哪里?济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泉水,泉

  第 1 页 共 10 页

   水是如何形成的?泉水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泉水为何会 停喷?我们应如何保泉护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贴近生活,引 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开展探索性学习;项目合 作,寻找地理解决方案中,以“水滴的旅行”“探泉之成 因”“感泉城发展”展开,设计一系列问题与探究,要求学生 小组合作完成,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成果展示中,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原理等问题及泉的 相关知识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内容的学 习,又完成了对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 力,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感悟颇深。

  二、教学内容灵活 近段时间,辅导学生做练习题时,碰到过这样一道题,学 生出现问题比较大,看似一道简单的问题,结果却是问题百 出,问题如下: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 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 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 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 生态系统”。据此完成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主要功能是(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第 2 页 共 10 页

   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 A. 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 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 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 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3.下列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 新年祭祀树神 B. 长街酒宴庆新年 C. 稻田养鱼 D. 土司制度 这道题简单的从哈尼梯田的生态系统着手,分析其生活中 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看似简单,却蕴含一定的地理问题。我正 好研修新课标解读时,碰到类似的问题,触类旁通。新课标地 域文化中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景观为例,进行分析。

  第 3 页 共 10 页

   第一步,确定梯田景观的基本功能是农田。第二步,确定 该景观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州的许多山地上。第三步,确定梯田 景观所在的地域范围有两个尺度,较小尺度的地域是红河州, 较大尺度的地域是中国西南地区。第四步,确定该景观体现了 红河州山区,乃至中国西南地区山区农业土地利用的重要形 式。第五步,红河哈尼梯田象征着当地人民勤劳的品质,梯田 中的水渠系统闪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光芒。保护这样 的景观,不但是当地人的愿望,也是世界人的共同愿望,因 此,哈尼梯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这不禁让我进行了反思,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变,但是可多 选取有代表意义的事例景观进行分析,系统条理的教会学生学 习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去研究 生活中的地理,既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为“学习对生 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学习

  新课标的学习还在进行,希望在学习中能不断给与我启发 和思考,提高教学能力,以此共勉!

  20__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感受(二) 20__年 3 月 2 日,我校高二地理备课组展开了对新课改理念的 学习。通过学习,我对地理教学的变化感触颇深。

  1、地理学科新旧教育理念的对比

  第 4 页 共 10 页

   1) 过去的地理课程教学重三维目标,地理教师的课堂教 学更为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所谓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教师 的教学主要是以行为论和信息处理论为基础,讲述是主要的教 学方式,教师的职责是将基本的地理知识点和地理原理、地理 分析技能提供给学生。而学生通过练习,熟练地理事物的分布 和基本的地理规律,学生的任务基本上是熟知各种地理事物的 分布规律,掌握基本的套式的地理分析方法,学生的学习是一 种被动的学习。即使老师非常讲究教学方法,大多的时候也只 不过是“填鸭式”的注重知识传授的途径和方式,仍然没有摆 脱教师是课堂思维的控制者和操作者的情况,只是学生喜欢学 罢了。

  2) 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 理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教师需要逐渐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 给学生,教学强调规律的探索和原理的应用。真正的新课程理 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能 够自行将知识进行连接,能够通过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 形成属于自己的地理能力。很显然,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教 师需要对自己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做一个深入的分析和变革, 才能真正培养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具备地理思维和能力的学 生。

  第 5 页 共 10 页

   2 、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 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1) 强调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 理为学习载体的开放式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 身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 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 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对学 生的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2) 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 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 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

  3) 面向全体: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 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让地理课堂 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

  4) 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 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 发的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 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

  5) 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 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 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 45 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

  第 6 页 共 10 页

   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 刻领悟:“学地理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6) 科学评价:评价机制体现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 即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与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 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 评价互补。

  新课标是在旧课标的基础上调整和改进的,新的教学方法 自然也需要借鉴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优点和精华。在课 改理念的实践中,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整的过程,与 学生最近发展的一致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20__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感受(三) 一、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0XX 年修订的课程标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 “立德树人”根本育人任务,重心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 培养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 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改革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人才培养模式 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坚持科学论证,遵循教学 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些无不体现了国家“立德树人” 的育人宗旨,符合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

  第 7 页 共 10 页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科表现 地理的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 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通过地理学科 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里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 务。

  1.人地协调观,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旨在培养 有助于人们更好的分析、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当 今世界,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破坏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 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 本内涵,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所在。

  2.综合思维,是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 力。整体性思想是贯穿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思想,综合研究地 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 指标。尤其是在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教学中,这种思想重要 性的表现尤为明显,对地理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区域的 综合,已经不是单纯的应对考试这么简单了,这是一种思维方 式。无论学生以后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行业,对孩子们的 一生都十分重大的影响,这更加体现了国家立德树人的宗旨。

  3.区域认识,是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 力。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并综合运用区域

  第 8 页 共 10 页

   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这是高中地 理教学的常规方式,也是地理教学考查方式的重要体现形式。

  4.地理实践力,是一种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行动力和 思维品质。地理实践力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最欠缺的地方,也 是最难操作的一部分。尤其是野外考察部分,受种种因素的制 约和限制,尤其是安全因素和我们焦作地区的经济水平,很难 实现。焦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为落后,来自农村的学生 较多,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实现野外考察;室内实验是地理实践 力的另外一种操作方式,比较适合大多树数学生和学校,但局 限性较大,而且不是所有的地理现象都能通过实验来实现。对 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野外考察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近几年,十一中借助科技创新的平台,也引导学生参与了不少 社会调查,获得了不少奖项,也是对实践性地理课程的一种实 施方式。

  三、新课标指导下地理教学的实施方向 1、创设课堂情境 课堂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注重地理与生 产联系的情景设置,注重地理学术的情景设置。生活中,处处 皆地理,只要用心观察和思考,总能找到相关的生活现象来指 导地理教学。例如,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可以用来解释冷锋过 境前后的天气、气温和气压的变化规律;可以借助二十节气来

  第 9 页 共 10 页

   解释农业生产的农时,农作物的生活习性,以及每一阶段的天 气变化。

  2.用核心素养指导测试内容 在地理测试内容的选取和设置上,要从整体上把握地理学 科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尽可能的避免孤立的、过细的知识 点角度选择测试内容。高中地理教学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 这条主线,要始终给学生传授整体性的地理思维,教学学生思 考地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3.积极实施实践性地理课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地理实践力一直 是地理学科知识最基本的获取方式,而地理考察、地理实践、 地理实验等方面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不能正 常开展,安全问题是悬在地理考察教学头上的一把利剑,来自 方方面面的紧箍咒使地理考察只停留在理论上。在今后的地理 教学中,地理老师一定要抓住身边的各种机会,去实施实践方 面的教学。

  第 10 页 共 10 页

  

篇八: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学习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心得

  今年学校印发了高中地理新课标,通过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课标 带来的冲击,对新课标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

  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 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 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 善待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 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 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二、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 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而且 是这次新一轮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

  传统的地理教学“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长期以来成为教师教学 的基本依据,因而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 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果过分 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新课程标准要求:

  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给学

   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历程”和“经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理

  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 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 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 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 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 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 面提高。

  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 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 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三、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

  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 能力的教学环境”。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时代性,地理 课程要突出时代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 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和地理教学评价 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

   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家战略的高度 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也很紧迫。地理信息技术是 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 将其纳入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体系,意义重大。

  四、存在的主要误区

  1、把课标直接移植成课堂教学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是一种课程终结目标,而课堂教学目标是某节课依据课 标,是为达到整个课程目标所需要的支持性前提。可以简单认为,课标是 目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前提。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仅以课标作 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显然无法具备明晰的行动纲领,无法弥补教材内 容与课标的落差,无法调和教讲授与学生活动的矛盾,更无法解决传统经 验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冲突,困惑与迷茫自然便接踵而至。

  2、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机械套用课标结构。

  新课标将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维度来表述,我们常常不顾具体内容结构,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也都按此 结构进行表述和执行,机械套用,从而带来课堂教学目标的模糊与混乱。

  五、有效解读新课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深入解读课标表述的内涵,明确学习结果与要求。

   新课标的表述中,教育术语诸如“说明”“分析”使用次数是最多的。前 者需要学生搞清楚“为什么”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种联系的内 涵。后者需要学生能通过分解、辨别、概括形成认知策略。从本质上讲, 它们预示的结果都是学生要达成的问题解决的能力。下面是我从视频学习 中节选的“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的课堂教学目标,供给大家看一 下:(1)了解大气是指低层大气;(2)了解导致大气受热的直接热源;

  (3)辨别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对大气热量收支的影响;(4) 以及大气对这些辐射的选择性吸收;(5)有绘制示意图表示大气热力环 流的技能;(6)具有阅读、分析城郊热力环流和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的 技能;(7)并且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这些过程。

  2、正确解读课标的目标指向!明确教材内容的功能定位。

  简单的讲,就是有些内容不是教学目的,就不需要去讲授,从而人为 加大难度。我们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出主动探究 的能力。

  3、科学解读课标内隐的学习层级,明确课堂教学顺序。

  学生的各种更高一级的学习可能性隐含在比自身更低一级的学习结 果之中,若要获得某项能力,需以先前已获得的其他一些前提能力为基础。

  从这一角度讲,每一个课标都内隐着促使学生形成能力与态度等的学习层 级,理清了这一学习顺序,教学的基本顺序也就明朗了。

   总之,新课标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理性和创造的过程,需要每个教育工作 者在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推荐访问:新课标 学习心得体会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