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生抗震救灾事迹材料

时间:2022-10-23 15:40: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医生抗震救灾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

2023年医生抗震救灾事迹材料

 

 医生的抗震救灾事迹材料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历史必将永远铭记着这一刻。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受灾人数最多、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灾害,突然降临在川中汶川一带。刹那间,绿树覆盖的青山变得满目疮痍,宁静美丽的村镇化作一片废墟,数万群众被埋在瓦砾之中,数十万人民的生命与健康遭到严重威胁。

 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暴露出大自然残酷无情的一面。但是,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13 亿中国人民迅速凝聚在一起,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与临危不惧、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坚不可摧的力量,足能够惊天地而泣鬼神。

 救人。救人。把保证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既是抗震救灾最重要的任务,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与大力号召下,全国卫生系统紧急行动,6 万医疗卫生大军与死神赛跑,以第一速度奔赴灾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严防疫情,保护健康,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他们与十几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与数万名志愿者大军一起,唱响了一曲曲慷慨悲壮的“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的时代之歌。

 回想震后的 20 多个日日夜夜,我的心中涌动着难以平静的

 复杂情感,有哀伤,有兴奋,有鼓舞,更有力量。当灾难来临时,数万名白衣战士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争分夺秒,抢救生命。这一幕幕场景,时刻萦绕在脑海里;他们以护佑生命为天职,舍己为人、永不放弃、与死神决战的画面,真实地展现了白衣天使的本色。我深为白衣战士这种高尚的人格力量所感动,全国人民深为这种鱼水难分、水乳交融的医患之情所感动。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灾情紧急,人命关天。尽最大努力抢救受伤人员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地震发生后半个小时,XX 省卫生厅就组建了由华西医院与省人民医院等医院构成的医疗队奔赴震中汶川。由于中途巨石拦路,交通中断,这支医疗队临时决定连夜赶到灾情严重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进行应急抢救与转运伤员。

 5 月 12 日晚,卫生部值班室电话不断。许多省、市、自治区卫生部门的领导同志,主动要求派遣医疗队,奔赴救灾最前线,并表示所有医疗卫生人员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只等卫生部一声令下,即可出发。

 5 月 12 日夜,XX 市卫生局紧急组织 101 人的应急救援队,于 13 日凌晨抵达灾区,成为全国第一支进入灾区的外省医疗队。

 5 月 12 日深夜,卫生部召开紧急党组会,在与四川通讯中断、灾情不明的情况下,决定启动一级卫生应急响应机制,先紧急抽调北京、天津、江苏、山东的 700 名医务人员组织应急医疗

 队,于次日急援灾区,并连夜从临近几省与部队紧急调用大批血液、代血浆、药品与器械随队前往。

 时间就是生命。在地震后的短短几天里,各省、市、自治区卫生部门向灾区派出了不计其数的医疗队。这些医疗队,有些是卫生部指派的,更多的是自发的,或者是“先斩后奏”的。这说明,在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他们打破省际与单位的界限,敏感地意识到自己的天职与责任――救死扶伤。哪里病人最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有伤病员就出现在哪里。这是医疗卫生人员职业道德与优秀品德的最高表达,是牺牲自我、甘于奉献、公而忘私、服务人民的核心价值的集中表达。全国 600 万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高举起“以人为本”的时代旗帜,凝聚成百折不挠、攻难克艰、同舟共济、共御灾难的伟大力量。

 余国林,XX 县区中医院的退休返聘医生。5 月 12 日下午,他刚走进门诊室为病人看病,地震发生了。他自己没有避险,而是先把两位病人推出去。发现两位病人被埋在瓦砾中,他又冲上去徒手救人。病人被安全救出来了,他却因颅脑出血再也没有醒过来。

 在汶川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山村,有一名乡村医生,她一个人承担起全村防病治病的重任,每天上山采药,熬成十几锅药汤,免费送到全村的每家每户每个人。

 解放军总医院高级专家医疗队队员、79 岁的卢世璧院士利用片刻休息时间给外孙女回短信说:全身大汗,短袖衣衫;骨伤三百,手术等待;医疗队员,被阻途间,路途艰险,一心向前;志愿者多,全来捐献;众志成城,定可胜天。

 这只是在数万名参加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中搜集到的点点滴滴,还有更多的白衣战士充当着无名英雄。能够说,每一位医疗卫生工作者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都有一些感人肺腑的模范事迹,都有说不完的动人故事。他们尽管来自不一致的岗位,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坚韧不拔的毅力与一切为病人服务的精神。他们以高尚的医德与精湛的医术,唤起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希望,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在抢救伤员的现场,有来自香港、澳门与台湾地区的医疗队,有来自俄罗斯、日本、古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的医疗队。他们与中国内地的医疗卫生界同行一道,共同为救治伤员而拼搏努力,显示出医者一家、志同道合的力量。

 万名重症伤员大转运

 在这场特大地震灾害中,有 30 多万受伤群众同意不一致程度的治疗,有 9 万多伤势严重的患者住进了各类医院。卫生部一方面紧急从全国调集高水平的专家,采购呼吸机、血透机等急救设备驰援灾区,一方面举全国之力,向各省、市、自治区下达接

 收灾区伤员的任务。

 卫生部要求 XX 省医疗机构负责分诊确定转运病人,办理伤员转出手续,并陪同护送伤员,防止中途出现意外;要求接收地医疗机构准备充足的病床与医疗救治设备,调集高水平医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努力做到“保生命、少致残、医心理、早复原”。从 5 月 17 日至今,重庆等 20 个省、市、自治区已接收四川灾区伤员万余名,所有伤员都得到了一流的救治与护理。

 针对少数病情危重而又不适合转送外地的伤员,卫生部紧急组织全国顶尖医学专家与医学院士到四川会诊,确定了整合医疗救治力量,实行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最大限度提高伤员生存率与治愈率,并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大规模集中收治伤员的工作从整体上尽管已经进入“收官”阶段,但仍有两万多名重伤员还在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同意治疗。努力挽救重症伤员的生命,有效操纵伤员致残,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按照历史经验,在一场特大自然灾害之后,由于灾区环境卫生遭到严重破坏,水源污染,蚊蝇滋生,加上受灾群众的生活条件较差,健康素养下降,粪便垃圾不能及时处理,极易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卫生部从抗震救灾工作一开始就明确提出,要坚持医疗救治与卫生防疫两手抓的方针,要求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的医疗卫生人员在积极救治受伤人员的同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国家疾病预防操纵中心派出 270 名防疫专家,各省、市、自治区调集近 4000 名防疫技术人员与 1000 多名卫生监督人员,与XX 省内的防疫技术人员一起,构成万名卫生防疫大军,覆盖到灾区所有的县、乡、村。每一个重灾县都有一名卫生部的防疫工作干部与数名国家级防疫专家指导工作。对各省、市、自治区派出的卫生防疫队,实行分省包县、包乡的办法,每一个受灾严重的村,都有 2―3 名防疫技术人员,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防疫工作的重点,一是治理卫生环境,消毒杀虫灭菌;二是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及时发现、报告、治疗病人;三是加强饮用水与食品安全监测,严防病从口入;四是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告诉群众喝开水、吃熟食、早看病。

 各地区、各部门构成的卫生防疫大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与受灾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有饭一起吃,有水一起喝,防疫队员还要先喝第一口,宁可自己得病,也要保护群众健康。在一些地处深山密林的偏僻村寨,卫生防疫人员为了进村入户,不仅要身背防疫药械,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有的甚至还要攀岩拾阶,爬越峭壁。有些驻村的防疫队员给养一时供不上,就只能喝山涧水,吃地里土豆或者空投食品。他们以天作被,以地作床,保持着乐观的情绪与昂扬斗志。

 战斗正未有穷期。卫生防疫工作才刚刚开始,今后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灾区的环境卫生需要改善,灾区群众的饮水、食品安全需要保障,灾区的传染病疫情需要监测报告,灾区群众出现少量传染病也需要隔离、治疗,以防止流行、蔓延。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不是一个月,也不是一年,而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卫生部门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弘扬救死扶伤精神

 抗震救灾是一场持久战。假如说抗震救灾的第一阶段是在比速度,而现在要紧是在比耐力,最需要的是坚持、坚持、再坚持,气可鼓而不可泄。

 救死扶伤,是我国医者的传统美德,更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使我国医学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使医者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白衣天使。在抗震救灾斗争中,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在余震频频、险象环生的病房里,在大雨滂沱、残垣断壁边,在星夜兼程、跋山涉水的山间小路上,在伤者昏迷、亲人凄惨的悲伤气氛中,从年轻美丽的护士到白发苍苍的医学大家,他们都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不畏艰险,不顾疲劳,争分夺秒,抢救生命,与死神决斗。白衣战士以巨大的勇气与感天动地的力量,诠释了救死扶伤的职业信仰,表达了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医生拯救伤员,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爱心;没有技术不可能救人,没有爱心更不可能救人。只有集技术与情感

 于一身,才能唱出美丽动人的生命之歌。

 拯救生命,是白衣战士最高的人生价值。当伤病员的生命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把最后的希望寄予给白衣战士。这是生命的依托,是人生最高的信任与依靠,这种人生价值是任何从事其他职业的人都无可比拟的。把保护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是白衣战士的第一品格。正由于如此,他们在灾区才会如此热爱生命,才会把挽救受灾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

 有人说,抗震救灾斗争重塑了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而我更想说,是抗震救灾的医疗大救援,使人们从多角度、全视野真正审视了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高尚品德,体会到白衣战士甘于奉献的思想境地。这次抗震救灾斗争检验了医疗卫生队伍的精神、作风、意志、毅力、技术与应急能力,也展示了这支队伍的职业素养与崇高情怀。我能够自豪地说,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以实际行动经受住了党与人民的检验,他们无愧于白衣战士的光荣称号。

 在 2003 年抗击“非典”与今天的抗震救灾斗争中,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力量被毫无保留地调动起来,这是十分宝贵的。而如何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永恒的力量,更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弘扬救死扶伤的伟大精神,既要靠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艰难努力,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又要靠社会民众尊重、关爱、懂得医疗卫生人员的劳动与奉献。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要立足于建立保护医疗卫生公益性质的体制机制,努力

 化解体制机制造成医患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把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队伍。这,既需要速度,也需要耐力。

 愿白衣战士的称号永远响彻中国。

推荐访问:标签 抗震 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