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督察制度

时间:2022-10-23 16:00: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督察制度,供大家参考。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督察制度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督察制度

 为全面做好 2022 年秋季学期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帮助家长解决无人看管、无力辅导等实际困难,避免监管盲区,减少意外事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 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督促“一校一案”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教基司函〔2021〕33 号)、《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一校一案”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兴义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021 年秋季学期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兴市教〔2021〕56 号)要求,现结合我校实际,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中小学教学管理秩序,特制定本规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建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实现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益;突出机制建设,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强化教学监测、评价、指导手段,通过督查、测评全面掌握教师教学工作情况,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

 二、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为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优良的外部制约机制和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的主体发展,充分发挥评价制度的导向、激励、促进的功能作用,使教师能够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保证教学秩序稳定和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三、内容要求

 (一)制定计划

 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和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等。

 3、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学科要有后进生辅导、转化措施和后进生名单。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转化措施。

 4、学校审阅教务工作计划,教务处审阅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组也要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每一年级每一学科都要有教学计划)。

 (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制定应对措施,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

 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5、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后记等。

 备课要求: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可信度和可操作性。要力求改变照抄照搬教案、与上课相脱节的现象。

 (三)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体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关系,积极推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2、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师不得挪用其他学科课时,不得擅自缺课,不得自己调课。课程表调度权属于教务处。

 3、教师要提前 2 分钟到教室,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同时督促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

 4、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规范。要站立讲课,做到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不在上课中随便出入教室、会客、与室外人交谈;严禁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做与上课无

 关的事情;不拖堂,不早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5、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准确、简练;板书规范、条理清晰;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6、课堂教学要努力处理好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要从课堂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案。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与学生彼此沟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要改革教学方式,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自主评价提供空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关注个别差异,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四)听课评课

 1、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20 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15 节。

 2、校领导要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全面听课,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与针对性。

 3、认真做好听课记录,项目填写齐全。记录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简记主要教学环节,重点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况,对所发现的闪光之处或问题的思考,做好旁评。

 4、评课时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充分发挥听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五)教学研究

 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要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校长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教科处负责校本教研的具体落实。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对话机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展示成果、提高自我提供平台。

 1、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教育法规政策;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开发当地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坚持统一管理。每学期教研组活动不少于 5 次,具体要求由教务(科)处统一安排。

 3、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过程管理和结题工作。研究人员要注重实验过程,做好材料、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及时做好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4、做好活动记录。活动记录要规范,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内容、与会对象、主持人等。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达成的共识或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等。

 5、及时总结、交流。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总结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布置作业的原则

 (1)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除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

 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作业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要重视布置课外阅读、调查、实验等实践性、生活化的作业。

 (2)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一、二年级不布置任何书面家庭作业,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安排适当的课堂巩固练习;三—六年级每天各学科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 60 分钟,能在课堂完成的作业不布置到课外去做。作业布置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要切实保证学生每天能有 10 小时的睡眠时间。

 (3)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

 要改变单一的文字式作业形式,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实验、口头完成的作业;作业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

 (4)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

 教师在评判结果上,要尽量使用激励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2、作业的基本要求:

 (1)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可布置画、唱、操作、实验、实践、调查、考察、观察等方面的作业。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2)作业批阅要及时、认真,尽可能让学生及时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要重视作业批改后的评语,发挥作业批阅的激励功能。

 (3)各学科教师都要重视学生作业的书写,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和作业习惯,对学生的作业质量要有规范化的要求。

 (七)学业考核与评价

 1、加强考试管理。

 (1)一、二年级不进行统一的纸笔考试,学科教师利用课堂学习检测形式结合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评价。

  (2)三至六年级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学习水平测试,结合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评价。

 (3)考试后教务处、教研组及学科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积累经验,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考试方法以闭卷为主,采用考试、考查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考查。

 3、对小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

 4、教学质量分析是改进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试题分析:包括试题的题型、主体知识覆盖面、试题分值合理程度、试题难度、试题的主要优缺点等。学校教导处应对各学科命题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向区教研室反馈。

 学生学业成绩分析:成绩分析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二率”(即优秀率、合格率)和班平均分,这是反映学生成绩的基本数据。教师在进行必要的数据统计后,应结合对所教班级的情况做出定性方面的描述,期末在教学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写出全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并按时上交。

 (八)学习辅导

 1、辅导学生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课内辅导,又要课外辅导,既要集体辅导,又要个别辅导。

 2、集体辅导要有计划;辅导对象要有所侧重。

 3、辅导要讲究效益,要做到热心、耐心并且有信心,避免疲劳战。放学后不能留学生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时间不宜过长;组织住校学生晚上自习,并安排科任教师坐班辅导,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九)课外活动

 1、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是课堂学习的继续,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延伸。学校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假期生活,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2、通过开展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知识,开拓视野,充分发展个性,体验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3、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指导。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辅导,既要及时弥补其知识缺陷,又要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4、要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办专题讲座、组织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举办体育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等。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防止加重学生的负担。

 四、组织领导

 1、教学会议

 (1)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工作,表彰先进,进行经验交流活动。

 (2)每学年初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总结布置工作,进行教研专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2、专题讲座

 (1)校长:要从宏观上结合当前教改的大背景和本校教学现状,每学期亲自为教师做教学形势报告,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指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明教改方向。此外,要参与主管业务副校长的专题讲座,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2)主管业务副校长或教务主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本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从成绩、问题、下一阶段主要目标任务及改进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专题讲座。

 五、督查考评

 1、次数要求

 学校领导要切实加强各学科的教学管理与指导,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每学期要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等情况检查 1 次;每学期至少要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分析研讨,研究、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

 2、职责要求

 主管业务副校长要全过程参与检查,切实掌握教学工作的全面情况;校长要做好抽查工作,并听取主管业务副校长每次检查后的汇报,从宏观上把握整体情况。

 3、过程要求

 (1)有记录:重点记录优缺点,要有具体的典型例证。

 (2)有评价:每次检查都要有等级评定,作为教师、学校工作质量形成性评价素材。期末对学校、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

 (3)有总结:每次检查结束或组织活动后,要进行整体情况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并向全体教师通报。

推荐访问:标签 督察 常规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督察制度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督察制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