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实际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9篇

时间:2022-11-19 08:25:03 浏览量:

关于事业单位实际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9篇关于事业单位实际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  关于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分析  作者:覃婵来源:《经营者》2019年第23期  覃婵  摘要本文基于新《政府会计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事业单位实际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9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事业单位实际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9篇

篇一:关于事业单位实际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

  关于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分析

  作者:覃婵来源:《经营者》2019年第23期

  覃婵

  摘要本文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并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就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具体影响进行粗浅剖析,希望能为事业单位的财税和会计工作提供新的指引和改革思路。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影响

  一、引言

  笔者在详细介绍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初步剖析新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由此引出新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具体影响,最后基于客观现实进一步探讨事业单位如何适应新变化的有效策略。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介绍

  新《政府会计制度》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基于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客观需要,旨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进一步提高并保障会计信息质量。新《政府会计制度》突出了三大项创新变化,具体详述如下:

  一是转变了传统的权责发生制核算模式,重构并确立了政府会计的“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新型核算模式,充分运用平行记账原理,将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要素两大类,同时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更细的要求。二是实现了政府单位会计制度的高度统一,新《政府会计制度》更好地实现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机整合与高度融合。三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功能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得以有效强化,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的核算范围进一步被扩大。

  三、现阶段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矛盾

  新《政府会计制度》采用平行记账方式来划分出预算要素和财务要素两大部分,同时还对应设立了两套会计科目,这无疑直接加重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对从事人员细项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阶段新《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的时间并不久,缺乏成熟的实施经验和实践成果,在旧制度到新制度的过渡阶段中,必然出现从事人员专业能力与岗位职责要求不匹配等问题,与此同时,从事人员对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内涵及其核心要点的理解不到位,很难在短期内真正贯彻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规范和要求,实际上无法真正实现新制度建立和推行的初衷,反而可能会在新旧制度的过渡期间,阻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制约了事业单位发展进程的进一步推进。

  四、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事业单位是隶属于国家事业工程的公益性机构,会计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新经济常态下,做好事业单位的财税和会计工作,是推动事业单位向前迈进和

  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核算范围、制度整合、会计功能均起到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事业单位核算过程的优化与内容的变更,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节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实际上是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各个节点进行重新梳理与规划,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二是新《政府会计制度》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一方面,新制度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能力要求,会计人员为了应对新的挑战,不得不主动提升自身素养,为会计核算工作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新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可比性、完整性、系统性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要求,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财税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创新。三是新《政府会计制度》加强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披露,促使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应对发展需要,而不得不进行更严格的财务管理,规范票据管理和财务报表编制,更加详细、真实地反馈事业单位的财务总体状况,为事业单位领导决策和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五、事业单位会计如何适应新变化

  首先,人才是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核心优势,尤其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适应过渡期,人才资源在全面贯彻新理念、引进新方法上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应提高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加大会计资格证考试的管理力度,从源头上保证引进人才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避免因人才素质良莠不齐而导致相关问题出现。同时建立健全人才发展保障机制,拓宽内部晋升渠道,完善激励机制,不断加强会计人员对新制度的应用意识和运用能力,为后续新制度的全面推进和贯彻落实奠定基础。

  其次,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规范要求,事业单位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对现有会计核算体系的改革优化与升级创新,一方面,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报告制度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利用信息技术或数据平台等现代化工具,实现内部财务数据的及时共享和高效利用,确保相应岗位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取到最新的预算数据,切实落实好预算要素和财务要素系列工作。另一方面,应进一步优化、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核验财务报表编制的合理性、真实性与精准性,切实反馈事业单位资金流动动态信息,既有利于执行更加精准的数据分析,同时也充分发挥新制度在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大意义。

  六、结语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税管理与会计工作必然受到巨大巨大才会冲击和影响,事业单位应扎实做好过渡期的应对工作,从全方位保障新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

  (作者单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

  参考文献

  [1]郭菲.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经贸实践,2018(6).

  [2]佟文霞.浅析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8(14).

  [3]林杨帆.关于事业单位实际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J].会计师,2018(4).

  

  

篇二:关于事业单位实际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

  作者:苏凤玲来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年第16期

  摘要:本文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执行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有效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建议等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标准

  一、引言

  2017年11月9日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答记者问指出,新政府会计制度是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3号)的要求,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夯实政府财务报告的产物。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如何有效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也随之成为议题。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新政府会计制度构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即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通过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核算基础,形成财务报告和部门决算报告;统一了各行业会计制度,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强化财务会计功能,有利于准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扩大政府资产负债核算范围,有利于准确反映政府家底,为相关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整合基建会计核算,避免重复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三、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问题

  新政府会计制度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客观性、相关性等原则,但在执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新舊会计制度的协调和衔接加大了工作量

  相对于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来说,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行的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核算的功能,使得会计核算更准确,提供的信息也更能满足不同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但对于实务操作者来说,新政府会计制度更新了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概念。比如涉及资金的业务需要做财务会计凭证和预算会计凭证,这无疑加大了会计的工作量,也因此困扰着会计人员:两张凭证一个附件,凭证该如何装订。尤其是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需做大量准备工作。首先,会计核算的基本工具财务软件需要更新,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重新建账套。其次,2018年是按照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账,2019年1月1日按新会计制度建账。按照会计核算连续性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要求,就要根据原账科目余额表分解或合并编制新账科目余额表,并以此编制2019年1月1日的资产负债表。再次,大多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都不提折旧。按照新制度规定,从2019年1月1日起都要提折旧,以前年度未提折旧的要补提。这对于财务人员来说,特别是对于固定资产多的事业单位来说,工作量非常大。

  2.基层财务人员还不能完全理解新制度的规定

  从2019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行政事业单位开始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各部门也组织了相关培训,但对广大基层财务人员来说,这些培训只是给新政府会计制度搭建了一个框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在不熟悉新制度的情况下,如何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好科目,以便通过各种明细账直接取数来满足不同的报告使用者,这是实务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困扰基层会计人员的问题。

  3.固定资产划分不清晰

  关于固定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给出的定义是: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自身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需要而控制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同时也指出,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在此固定资产的定义中,没有规定固定资产确认的具体金额。实务操作中,就很难做出是否确认为固定资产的决定。比如:批量购入的单位价值未达到标准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整套奥尔夫音乐器材,其单位价值有高有低,是否记入固定资产,怎样记固定资产,这又是困扰着基层会计人员的一个问题。假如记固定资产,那么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卡片账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固定资产明细账,登记的数量为1批。这样看,两套账似乎一致,然而报废固定资产时就会出现问题。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卡片可拆分,但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固定资产实行一物一卡,如果数量为1批,那么报废时也是1批。实际工作中,批量购入的资产,由于物品的不同特性,使用年限各不相同,不可能整批报废。如果拆分成单个记固定资产,如沙锤,单位价值只有几十元,很难提折旧。如果不记固定资产,由于是批量购入,单位价值虽小,总价值也达几万元一套,不记固定资产会造成资产流失。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这一类资产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基层会计人员左右为难。再者,财务软件中记一次固定资产卡片,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又记一次固定资产卡片,二者存在重复登记,加大了工作量。

  4.一些科目的定义不明确

  单位管理费用定义明确指出该科目核算事业单位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开展管理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发生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等。其中公用经费的定义不是很明确。基层会计人员理解的公用经费是财政部门按照一定方法、一定比例计算后的金额。该金额用于事业单位为履行其职能而发生的正常开支。事业单位的业务科室会发生水费、电费、交通费、差旅费等。这些费用按照单位管理费用的定义可以记入单位管理费用,按照业务活动费用的定义也可以记入业务活动费用。财政部门核定给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是总数,并没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有按业务部门来分。如果业务科室为履职发生的费用记入单位管理费用,这就违背了专项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相分离的原则。如果记入业务活动费用,根据收入费用配比原则,该怎样确定业务活动费用及单位管理费用中的公用经费。又比如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等科目,定义很明确,但在执行中也存有疑惑。一般来说,通过零余额账户拨款的收入肯定是记入财政拨款收入。事业单位实有资金账户收到的收入,如何确认是上级补助收入还是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例如市民政局的下属单位实有资金账户收到区民政厅的拨款,是记入“上级补助收入”还是记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存在争议。如果这笔拨款属于民政厅的非财政收入,则事业单位记入“上级补助收入”。如果这笔拨款属于民政厅的财政收入,那这笔拨款应记入哪个科目。

  

篇三:关于事业单位实际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时代不断发展,我国对于财税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为适应政府会计工作智能的转变,并且先后颁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标准》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下面简称为《基本标准》和《政府会计制度》)。根据这一些准则的具体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需要引入权责发生制。本文概述了《政府会计制度》在实施时的背景环境和颁布《政府会计制度》的意义,从而探究政府会计的核算体系以及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些考虑和对策。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思考在新《政府会计制度》颁布之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能满足当时预算管理需求的,只是在财务管理上无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有较直观全面的了解,甚至无法精准的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以及它的履行状态。因此,财政部在2015年10月份颁布了《基本标准》,于2017年1月份开始实施,又于当年的10月份颁布了《政府会计制度》,于2019年1月份开始实施。1.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当前背景以及带来的意义之前,国内存在诸多核算口径不一致的会计制度,不仅核算制度繁杂,而且核算内容交叉,使核算的信息可利用性不大,导致政府的财务报告质量参差不齐。为提升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我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便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开始进行政府会计制度上的革新,同时为我国建设现代化财政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整体分析2.1明确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平行记账体系新《政府会计制度》中明确要求,预算会计是用于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而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则是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包括资产、负债、现金流量和财务风险等[1]。这两种核算体系预示着以往的单系统预算会计模式将被打破,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平行性,全面、清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的执行信息。2.2会计核算从以往的五要素改革变成五加三要素。以往会计核算模式中的五要素分别是:资产、负责、净资产、收入和费用,根据新《基本准则》我们可以得知,新的会计核算模式下,新增了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要素,这八要素共同构成新的会计构成模式。2.3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虽然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是平行的,但不代表两者之间就没联系,要有一定的衔接,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通过“3+5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使得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当期盈余和预算结余进行相互的协调,互补互充,以此来实现两者之间勾稽关系。2.4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会计报表的全面建设新《政府会计制度》中,报表包含两种,即预算会计的报表和财务会计的报表。“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组成了预算会计报表体系,为编制部门决算报表提供了数据基础;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及附注组成了财务报表,反映单位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2],同时满足权责发生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的相关要求。

  2.5为强化财务会计能力,权责发生制对会计核算的要求资产科目添加了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两项内容,还强调了应及时计提坏账准备,明确了无形资产确认条件。同时也对投资的核算方法进行了较细的划分。原则上收入和费用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来进行财务核算。3.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会产生哪些影响概述3.1资产核算下的影响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明确了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权益法会计来进行处理。这种会计方法更能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长期投资的一些情况变动。再者,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增加了一些新的核算元素,必须对资产进行减值计提,特别针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需做明细核算,每年年末应计提坏账准备,对于存货的核算相对以往的核算方式也更为的详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核算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更加注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2负债核算下的影响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对于负债科目的核算,变化较明显的是增加“预计负债”这一核算科目,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负债核算能够有着更为整体的反映,并且承担起相对应的义务。3.3费用核算下的影响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有两个方面明显受到了会计核算的影响。一是将符合条件的无形资产的费用予以资本化;二是对于费用的核算增加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科目,对行政事业单位费用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细化核算体系[3]。特别对于事业单位的费用核算,将费用分为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两类,单位根据不同类型的业务活动进行归类,为准确计算运行成本奠定基础。4.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面对影响的可行措施4.1对于基础的会计工作进行加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会计核算质量将成为财务工作的核心。以此为前提,行政事业单位应统一核算标准,对经济上的业务进行核算确定,进一步优化行政和事业单位两套会计科目,调整凭证模板。同时,依据《关于中小学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及报表〉的补充规定》,设置中小学校经济分类科目,做好期初数据的合并、录入与核对工作,最终得出财务报告和预算报告。4.2做好推进财务体系建设工作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出现,统一采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会计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行政事业单位需逐步改进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积极建立单位会计核算系统信息共享,加快系统的升级改造进程,实现资产系统及其他相关系统与核算系统的对接,进而满足会计核算需求、提高数据读取速度,确保系统运行稳定,以满足政府会计制度财务核算要求。4.3做好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新《政府会计制度》准则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工作更为苛刻,重构了“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政府会计核算新模式,大幅度提高了会计的可操作性难度,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会计人才的吸收与培养必须提上日程。不管是在专业水平能力方面,还是在职业

  

篇四:关于事业单位实际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

  浅析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困难及应对策略

  作者:岳胜明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年第12期

  摘要: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基本上形成于1998年前后,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主要以提供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决算报告为目的,无法准确、完整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情况及实际运行成本。为了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财政部制定了新的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并规定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队伍建设;财务信息化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正式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笔者对事业单位如何执行好政府会计制度进行研究。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及意义

  1.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

  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基本上形成于1998年前后,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主要以提供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决算报告为目的,无法准确、完整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情况及实际运行成本。为了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大改革举措,2014年8月31日发布的新《预算法》要求政府财政部门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对现行政府会计制度进行改革。

  2.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意义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将建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会计体系,会计主体既提供决算报告又提供财务报告,全面、清晰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状况,增强财政透明度,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财务信息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需求,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和提高政府决策能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困难

  1.各部门认识不统一,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不配合

  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职责划分比较清晰,人员岗位与工作内容相对固定,容易形成惯性思维,认为会计制度实施自然是财会部门的责任,与其他部门无关。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推动实施不仅对财会部门有影响,对物资采购、资产管理、人力等部门也有影响,如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对“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进行分类核算,而如何准确划分相应费用则需要相关部门积极配合。

  2.财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综合能力不强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对预算会计比较熟悉,对财务会计的核算要求相对陌生。同时,受事业单位体制影响,大部分财会人员竞争压力小,对自身的素质缺乏清醒的认识,放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与时俱进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人员业务能力要求更高,财会人员除了要具备预算会计知识

  外,还要有一定的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业务知识,并具有较高专业判断能力和与相关部门协调的沟通能力。

  3.账务处理科目多难度大,会计报告编制更复杂

  (1)会计科目增多,核算难度加大。为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重功能,新政府会计制度规定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5个财务会计要素和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3个预算会计要素,并相应设置了103个一级会计科目(财务会计77个,预算会计26个),会计科目更多、更细,核算难度加大。

  (2)账务处理“双分录”,工作量增加。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当有涉及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经济事项同时发生时,必须通过“双分录”的处理方式,如:某事业单位取得销售收入1000元,增值税170元,其会计分录应为:

  财务会计:

  借:银行存款1170

  贷:经营收入1000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170

  预算会计:

  借:资金结存1170

  贷:经营预算收入1170

  “双分录”虽确保了会计主体的账、表相符,可实现同时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但这种核算方式却增加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

  (3)编制“双报表”,工作更复杂。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除按财政部要求编制决算报表外,还应编制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财务报表。对于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因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所产生的本年盈余数(即本期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差额)与本年预算结余数(本年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的差额)之间的差异,通过编制“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的差异情况说明”在附注中进行披露。有下属单位的,还要合并抵消内部交易事项,按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同时编制决算报表和财务报表的“双报表”模式,使得财务报表编制工作更为复杂化。

  4.现有财务信息系统无法满足工作需求

  目前事业单位使用的财务信息系统普遍存在核算功能单一,缺乏对资产管理、人力、预算管理等模块的集成,系统版本老旧,同一主管部门下各单位财务系统不统一等问题。无法实现新会计制度对“双分录”、“双报表”的要求,大大增加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严重阻碍了新会计制度的实施。

  三、事业单位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进程中的策略

  1.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

  事业单位自身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全体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重要意义,明白新制度实施不仅仅是一个单位的会计核算的问题,背后关系到提高整体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积极配合,确保新制度顺利实施。

  2.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多渠道提高业务水平

  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多渠道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对外,可以充分利用人事政策,引进具备综合处理能力和爱岗敬业职业理念的优秀会计人才充实财务队伍。对内,应积极引导财会人员提高思想觉悟,加强自主学习,积极参加培训,学懂制度原文,弄通制度原理,做实制度落地。

  3.统筹做好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

  事业单位顺利实施新会计制度,财务信息化无疑是必备“利器”。事业单位应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和本单位具体情况,统筹做好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首先,财务信息化系统应全面支持“双功能、双基础、双分录、双报告”的新模式,预置和启用预算会计及财务会计核算科目,实现预算、执行、财务核算、报告一体化的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应集成人力、预算、资产等管理模块并兼容单位现行相关管理系统,实现系统无缝衔接和数据共享,避免因系统变更导致数据无法使用及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最后,事业单位应尽力规避信息安全漏洞,财务信息系统要符合国家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切实保障信息安全。

  

篇五:关于事业单位实际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思考

  作者:臧晓冬来源:《经营者》2020年第19期

  臧晓冬

  摘要《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是近年来政府会计处理变化最大的政策,该改革的落实对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环节产生了较大影响,只有深入学习、掌握《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对资产会计处理的影响,事业单位才能优化原有的资产会计处理流程。基于此,本文就《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的主要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关优化对策。

  关键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的主要变化

  (一)资产记账主体的确认变化

  新政府会计制度当中较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将政府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范畴进行扩大,不仅将政府储备物资纳入了核算范围,并且还将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资产等均纳入了核算范围当中。根据新会计准则当中的要求,公共基础设施记账主体将会根据“谁承担管理维护职责、由谁入账”的准则进行资产确认;倘若存在多个事业单位共同管理维护的,则根据当下的分管比例各自进行资产登记入账。公共基础设施在事业单位资产当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而且价值通常较高;然而传统的政府会计制度当中并没有要求事业单位对公共基础设施资产进行会计核算,而新会计准则却有效地填补了这一空白。但是正确、客观地确认各项公共基础设施核算主体仍然是新旧会计准则平稳过渡的重要基础内容。

  (二)资产入账成本的核算计量变化

  当下某些事业单位对于政府资产入账价值还存在理解模糊的地方,很难将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两者进行明确区分。比如某些事业单位办公楼产权隶属于开发商,而事业单位与开发商所签订的协议中则规定办公楼无偿归事业单位使用,所有权仍然归属开发商。而事业单位在办公楼投入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的装修成本费用,那么该装修费用应该计入费用性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就成了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的难题。倘若结合传统的会计准则要求,该支出属于单位大型修缮,应当计入资产后续支出,将其资本化,然而该办公楼所有权并不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不能将其作为自由资产进行入账核算。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资产入账价值需要考虑产权以及入账价值;具体入账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是根据评估价值入账;第二则是根据重置成本入账。对不同的资产采取不同的入账方式。

  (三)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处置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当中明确要求对事业单位各项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倘若存在的固定资产已经报废,可是却没有进行资产报废处置,仍然在账面挂账的则不需要进行计提折旧,仅仅只需根据资产的处置流程完成报废处置。另外,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应该形成机制,需要形成统一标准和统一流程,个别单位以不知晓规范的处置流程为由,擅自处理资产就必须要受到惩罚,确保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的挑战

  (一)增加了研发支出科目

  新会计准则当中涉及研发支出科目的设置,部分事业单位原先的研发项目构成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与研发相关的研发支出科目将会带来较大的挑战。事业单位必须要明确区分研发工作的立项、发展以及成熟等各个环节,才能达到新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另外,研发事业单位的资产会计处理具有复杂性,研发支出性质业务核算具有一定难度,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新会计准则当中则通过增加研发支出科目的形式,将研发支出成本构成进行创新优化。

  (二)资产绩效管理优化的挑战

  新会计准则落实过程当中,资产绩效管理优化将会成为事业单位落实新会计准则的重要标准。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可以实现提升资产运用效率的目标,有利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还能使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得到管控。新会计准则对资产管理优化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由于资产管理一直处于薄弱环节,所以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和精力进行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新会计准则中对财务报告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权责发生制来确保财务管理的科学性。这要求事业单位要构建起成熟的资产管理绩效体系,以此来推动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推动资产会计处理水平的提升。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资产管理优化的实现是要面临的较大的挑战。

  (三)资产入账成本计量规范性的挑战

  当下许多事业单位的资产入账情况比较复杂,政府希望通过新会计准则实现对资产入账成本的规范化计量,这更利于对事业单位资产价值的有效维护。新会计准则当中,财务人员应该实现对资产入账成本管理方法的优化、创新,将传统的资本入账成本计量方法进行改进,增强事业单位资本入账成本计量的规范性。倘若事业单位资产入账缺乏规范性,事业单位就很难清楚地掌握所拥有的资本,在资产运营会计、会计处理方面也会存在许多隐患,只有确保资产入账成本计量的规范性,才有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四)资产记账主体确认的挑战

  新会计准则中,事业单位资产记账主体的变化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变化,而该变化给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尤其是新增的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资产等原先不纳入资产记账主体确认范畴当中的主体,需要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进行调整优化,对传统资产记账主体进行增加。

  三、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优化对策

  (一)创新研发支出科目

  事业单位要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相关内容,将原有的资产会计处理流程进行创新设计,结合研发项目的支出性质和特点,构建研发项目支出的具体科目,使事业单位能够在资产会计处理上得心应手,且满足新会计准则的制度要求。事业单位一定要强化对资产会计处理的重视程度,将原有的流程进行再度梳理,创新研发支出科目,使得符合资产申领要求的各项对策都能够得到合理构建。另外还应该结合相关政策强化对法律因素的应用,通过登记费以及律师费的构成进行核算,使得资产会计处理各项对策都能够获得合理的结算处置,为研发支出科目创新调整提供支持。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1.取得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取得固定资产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入账。购入的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调试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篇六:关于事业单位实际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

  作者:暂无来源:《理财(市场版)》2021年第7期

  编辑:赵新江邮箱:licaibianjibu@163.com

  文/秦晓阳

  在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改革过程中,事业单位除了要做好做精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更要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政府业务工作的影响有正确的认识,在财务管理方式、财务制度制定与执行方面都要相应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规范有序地开展财务管理,与时俱进,迎接挑战。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概念

  所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指的是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及执行各种事业规划中,对其中出现的各项经费进行筹集、运用、报销与管理等一系列操作的总称。就事业单位管理而言,财务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其以财经法规制度为依据,并遵循财务管理的原则,对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组织,并对业财关系进行处理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主要由单位预算管理、支出与收入管理、负债与资产管理等多个部分组成。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要严格依照规章制度相关要求实施会计核算、编制预算会计报表及财务报告等财务资金管理工作。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意义

  新政府会计制度是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所实施的一项有效举措,在显著提升政府会计信息质量、预算管理水平与财务管理水平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全面开展绩效管理、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政策支撑作用,另外,对于促进我国政府会计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实现更好的发展,事业单位需要尽快与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相适应,不断完善自身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

  1.提升财务会计水平,改进预算控制方式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系统中对平行记账模式进行了明确,并与企业会计准则相结合积极优化了财务会计体系,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取信息,明显提升了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和业财联系性。资产负债范围的调整有助于更真实、准确地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实际价值反映出来。此外,通过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还积极完善了核算方法,进一步对预算与财务会计进行融合,有效补充了原有的预算控制不足,改进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方式。

  2.提升了财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构建了预算与财务会计既适度分离又存在着一定联系的会计核算模式,严格遵循双基础、双报告与双功能的原则,将预算与财务会计融入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基于收

  付实现制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其中,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财务运行情况和运行成本,进而准确反映出单位的管理情况等,使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实现了大幅提升。

  3.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从短期来看,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一定的风险挑战,但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平衡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资金管理,对于财务数据准确性的要求更高,其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体制,有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单位进一步的发展。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1.技术压力较大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传统的会计工作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实施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以往的核算方式和财务管理制度会出现与新政府会计制度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技术压力。自2019年以来,虽已经过较长时间的实施与应用,部分部门仍然存在核算不规范、制度衔接不畅等问题。

  2.对内部管理要求更高

  通过对政府会计科目设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权责发生制位于探索与完善时期,但新政府会计制度仍较多地引入了企业会计标准,如将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纳入,将长期投资理念纳入权益法规划等。与此相适应,事业单位原有的内部管理体系在适应政府会计制度标准上就显得不够严格,许多地方还存在着不确定性。部分工作只有理论上的说明,缺乏具体的规定标准,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3.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由于缺乏与新政府会计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水平,不能准确识别和解决新型问题。如果单位负责人对资金的监督不够重视,或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能及时发现和避免可能存在的漏洞,就会导致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处于被动、僵化的局面。

  4.缺乏管理型会计

  随着财务智能化被广泛应用,传统的财务核算模式将由财务核算智能化逐渐所取代,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也标志着财务人员的角色将向复合型、管理型转变。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大多是基础会计人员,从事财务核算、财务监督等基础工作。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使得单位会计人员发展转型的意识还相对薄弱。如何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加速财务管理的发展,使财务人员从基本的财务工作向管理型、复合型角色转换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改善财务管理的建议

  1.加强单位配套制度建设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深刻认识到实施和有效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将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纳入其年度核心任务,不断完善其工作机制,并提供财政资源予以支持。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确保实施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高效、高质量改革。

  2.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遵循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在具体实施中,对初始会计业务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评估。首先,依据财务平台代码规则建立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其次,通过使用会计业务系统的大数据平台,自动生成财务报表、推送相关财务信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与部门决算报告相结合的分析应用系统模型。

  3.加强预算管理建设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应更加清醒认识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定期召开预算会议,深入了解预算的执行和编制情况。协调各部门积极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及时提供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在日常工作中,明确只有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预算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财务事务的发展。

  4.加强培训,强化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篇七:关于事业单位实际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

  新政府会计准则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

  革的思考

  作者:胡彦秋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5期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全球化竞争的不断开展,导致我国的事业单位组织产生了经营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单位经营模式。政府会计制度发生了变化,在基础上要加强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管制度。本文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形势,以及当前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政府会计制度不断改革,事业单位中的微观财务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微观财务管理是研究单位中各个方面的财务职责,财务权利以及财务利益上的划分与确认。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在近几年得到了持续的发展,这也是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客观需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表现出的关于内部成员以及外部资源在权利职责以及规范制度上的总和。

  一、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按照决策管理权的分放程度,能够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以及相融型财务管理模式。

  (一)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普通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如何掌握好财务管理的集权和分权力度,成为了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难题。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财务集中管理能够提升财务控制能力,已经成为事业单位与企业集团的主流方式。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将内部资源进行集中整合,提升整体优势,实现资源一体化整合的规模效应,并且促进组织结构重整的管理协同效应以及信息共享效应,呈现出更加强烈的整体竞争优势。通过施行集权制财务管理,能够保障实施权利与数据的集中,有利于集中使用有限的资金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便于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共同战略。建立以集权制为主导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逐渐形成全面、综合、系统的财务集中管理体系,加强对财务的控制能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保持发展潜力。但是这样的财务管理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果过度集权,就会导致子单位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丧失在工作中的自主性以及活力,而过度分权也会导致出现财力分散的情况,会使财政较难控制。因此,需要掌握好集权式财务管理的力度。

  (二)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按照财务管理事务中的事项重要性,对各个下属单位以及成员单位进行财务控制管理与决策权上的合理划分,只是为各下属单位提供具体的战略方向。这种财务管理方式最大的特点是下属单位具有充分的财务管理权利,而母单位只是对子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時提供指导与意见。

  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将财务管理责任以及财务决策权分配到各个子单位中,单位与子单位之间在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上相对保持独立,在工作中一般不会主动的干预子单位的财务活动以及生产经营,只对子单位在运行过程中的生产经营目标进行控制。财务管理工作中子单位能够充分的进行财政设置、资本融入以及资金的投入使用等方面工作,根据具体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自身情况来获得更大的财务决策权。

  (三)相融式的财务管理模式

  相融式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在分权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集权管理,将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资金筹备、资金运用、资金回收以及资金分配进行一体化的管理,使用资金来进行市场竞争,并进行自下而上的多层决策。相融式的财务管理模式,本质上是将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相结合,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使用集权与分权的相互配合实现财务管理中各个方面上优势的统一与结合,来激发单位中各个层次管理者的责任感与积极性,从而推动单位在完成集体的经济目标上获得更多的责任感,使单位工作能够获得协调性与高效性。相融性财务管理模式是为了解决集权式与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在运行中产生的问题而形成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

  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能够根据母单位在集权程度上的不同来合理的进行财务工作上的决策。可以以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形式进行管理,也可以以分权为主,集权为辅的形式展开管理。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体现集权式财务管理中的优点,也能够避免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子单位在生产经营中缺乏积极性。

  上述的三种传统传统财务管理的模式,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各有利弊。在管理中,选择集权或者分权管理,并把握好集权分选的程度是一项长久的难题。财务决策权在管理中集权或是分散,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应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选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考虑是否能够有效的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对发展作出的贡献视为评价标准。

  二、当前背景下财务管理模式的不足

  (一)旧财务管理模式不符合新会计准则要求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将会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将来的发展。会计准则的提出,是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事业单位应当及时调整财务管

  理模式,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由于新会计准则的提出使旧财务管理模式受到了一些影响。因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使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迎合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在新会计准则的提出后,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险管理、盈余管理、财务目标以及核算体系四个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旧财务管理模式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充分了解新会计准则要求,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改进。加强对财务监督的重视程度、优化会计处理流程、加强财务控制水平。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升级,增加自身对新会计准则的适应性。

  (二)财务资源较为片面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条件下,战略性资源已经逐渐的发展成为了人力资源以及客户资源,这类资源统称为软资源。软资源并没有在当今的单位资产负债表上进行明显的记载,但是它们却是单位价值的重要体现。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资源较为片面,会弱化财务管理能力,只是追求物质上的价值以及保值,一味的增强目标上的资源分配,不利于事业单位产生核心竞争力,也不低于持续的维持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三)财务管理机制效率低下

  财务管理机制能够对事业单位行为主体中的责任权利与利益关系进行合理的安排,主要的功能是协调各方面之间的财务与利益关系,提升财务运行效率。传统的财务管理机制中,物质的资本逻辑是运行制度的前提条件,将事业单位的利益最大化是传统财务管理制度中重要的目标,但是单位是资源的整合体,资源是保证单位能够稳定的发展与生存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是只有事业单位领导层和相关部门能够向单位不断的投入资源,也有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他们之间形成了相互合作的价值创造系统,所以事业单位并不是唯一的权利拥有者,要将财务管理权利在关键的利益者身上进行合理的配置。

  三、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策略

  (一)结合新会计准则要求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伴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让财务管理工作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并且对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行优化完善。首先,应当促进内部财务制度的优化改进,将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细化,并且制定相关的工作标准,明确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权利和职责。使各类标准和制度保持规范化,同时提升监督作用,将其落实到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去。通过采用适合的措施将风险的发生几率进行控制。不同的工作任务需要保持不同的工作方式,采用相应的标准规范作为工作行为的依据,优化岗位规范原则。也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建立贴合实际的岗位轮休制度,提升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监督作用。其次单位应当建立内部会计评价规范体系。在一定的时期内,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了解到内部审计制度的优缺点,以便及时进行优化完

  善。在进行内部审核活动时,应当采用监督管理方式,让单位的各项规范制度能够落实到工作进程当中。最后,对单位的资金流动、资产负债情况、财务杠杆指数等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单位发展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风险,这样可以及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将单位的风险损失率降到最低。

  (二)树立大数据时代特征的财务管理思想

  思想能够影响人的行为动作。在大数据时代下,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复杂的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处理手段。当前经济发展迅猛,在市场中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让自身保持强势的竞争力,需要及时转变思想,树立具有大数据时代特征的财务管理思想。在单位的发展过程当中,将财务管理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让财务管理工作发挥出更大的影响。通过财务信息的分析梳理,为单位给予决策信息,同时将单位的经营情况,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是单位决策者能够确立正确的发展计划。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将大数据这个技术概念纳入财务管理工作中,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由于市场竞争形势的愈演愈烈,想要提升单位的规模和视力,应当树立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在大数据的运用过程当中,借助于数据分析结果为单位带来可靠的市场信息指导,这对单位的发展决策具有印证作用。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

  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应当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进而打造一个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财务管理队伍。在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技术性人员的培养,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人员能够得到完善的落实。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讲述专业培训课程的必要性,使他们能够正确了解到自身专业能力对相关工作的影响。要求每一个财务人员都参与到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并且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当中,在工作当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掌握更加全面细致的业务知识。并且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强加财务管理人员在行政单位中的影响,令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起来良好的带头作用,为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为了保障财务人员能够良好的处理各项工作,不仅需要他们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还需要他们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在工作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思想观念,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在责任意识的推动下,促进了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为行政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给予促进作用。

  (四)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审查

  行政事业单位想要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不仅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树立大数据时代特征的财务管理思想、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还应当积极进行对于财务工作的检查。行政单位应当根据财务部门的内容展开详细的审查,根据相关检查制度的相关要求,组织合理的检查小组,确保每项工作能够合理的顺利进行。例如成立财务工作内部审计小组,对岗位工作展开全面的检查。针对财务工作的规定流程和管理给予监督作用,在行政单位产生的各项费用、开支

  的具体审批做好想要的检查工作,保证工作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与公开,不允许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并且对检查人员的各项行为进行严格的要求,以免检查人员自身行为的不规范出现纰漏与疏忽影响到之后的检查效果。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认真检查部门负责人的签字情况,保证每项资金的审批能够迎合流程的规定。在检查财务部门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并且在開展财务部门的专项检查活动过程中,需要在自检过程中给予合理的指导。行政单位中的内审人员应当在相应的工作时间,对阶段性工作的实施进度给予关注。在完成了检查工作之后,以通知书面的形式将财务工作的审查情况呈交给单位领导,使其能够成为单位领导决策制定的参考文件。

  (五)落实财务公开

  为了提升行政单位财务管理能力,避免工作中由于错误和疏漏造成工作失误,并且防止有人利用管理漏洞影响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在积极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公开,让广大的单位职工起到群众监督作用。财务公开的目的是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归入到社会舆论监督体系当中,带来群众监督作用。需要在不涉及到机密的情况下将财务状况给予透明化,特别是与群众有密切关系的财务支出。通常情况下,财务公开的内容会包括财务的收支、预算、固定资产、基础建设投资等方面。实现财务管理公开的方式可以为单位公共网站、单位公示栏等等。

  (六)明确财务管理各个岗位的职责

  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每项工作的推进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并且能够符合法律法规。为了保证每个财务管理人员都可以保持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应当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使每个工作人员能够都了解自身的作用与责任,进而增加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创新意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应当坚持制度化与规范化,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保证各个工作环节的规范,使每项工作能够顺利衔接,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提供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节奏不断的加快,创新在单位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的财务管理中,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要及时的进行创新财务管理方式,促进事业单位更加完善的发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不断提升,为财务管理方式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所以要积极地对财务人员进行结构优化,使用信息技术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做好风险评估实施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作者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项目:2020年度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重点领域廉政风险精准防控对策研究》,编号:Djsz202014。

  

  

篇八:关于事业单位实际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自2019年1月1日起,我国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即《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本文剖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借助新制度改革的重要历史意义,探讨行政事业单位该如何重新进行定位、财务人员应如何面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如何真正顺利平稳有效地过渡到新会计制度账务模式中,旨在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现新旧政府会计制度的顺利衔接提供有价值的借鉴,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前必须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新制度执行前必须要梳理好工作,科学地分析在新制度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列出详细的清单,向领导汇报

  宋仁姣

  摘要自2019年1月1日起,我国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即《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积极执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剖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借助新制度改革的重要历史意义,探讨行政事业单位该如何重新进行定位、财务人员应如何面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如何真正顺利平稳有效地过渡到新会计制度账务模式中,旨在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现新旧政府会计制度的顺利衔接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新政府会计制度问题应对策略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会计领域中主要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这种核算方式主要反映预算收支的实施情况,无法真實客观地反映出政府的运行成本,也无法充分体现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并且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着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总预算会计制度并存的局面,各项内容交叉、核算口径不统一,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传递信息等可比性差,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质量不高。为了加快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进程,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和综合财务报告体系,我国财政部先后颁布了《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等。由此可见,探讨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问题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缺乏关注

  .

  会计制度的改革必须获得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高度关注。但是目前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其缺乏应有的关注。新政府会计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支持,需要购买安装新系统软件并获得相应的网络支持,但这一问题在一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执行新制度需要配备相应的电脑设备,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仍在使用配置不达标的电脑设备。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效果不佳

  在新制度执行前,虽然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都积极参加了相应层级组织的相关培训,但是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部分财务人员是非财会专业工作者,没有系统地学习财务会计知识,专业素质能力较低,不懂权责发生制等企业会计知识,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不到位、学习不透彻,对权责发生制的运用较生疏,参加培训就像听天书,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学习效果。

  (三)新旧制度衔接工作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前必须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新制度执行前必须要梳理好工作,科学地分析在新制度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列出详细的清单,向领导汇报。但是目前一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做好这些工作。例如清产核资流于形式导致账实不符、新账设置标准不清晰、数据对接口径不一致、资金结存与结转结余的对应关系难以理清等。

  (四)账务处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已经习惯使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缺乏运用新会计制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在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出现账务处理错误。例如在核算应付职工工资时代扣代缴的五险二金,大多数单位通过“其他应付款”进行核算。

  (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待完善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一年以来,一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经过一年的运行,有的基层单位发现会计核算系统(用友GRP-U8行政事业内控管理软件)的报表模块的明细数与合计数不一致,资产负债表与收入费用表存在逻辑错误;固定资产模块设置与新政府会计制度相背离(设置净残值1%),导致固定资产折旧不准确;财务会计只有功能分类科目,没有经济分类科目,导致非预算管理现金流入流出事项记账时不能细分到具体类别,不便于查账;等等。

  .

  三、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应高度重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应高度关注此次改革,加大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并在单位内部做好协调工作,支持财务部门顺利完成改革。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认真落实“五保障”(组织领导有保障、工作人员有保障、工作经费有保障、设施设备有保障、问题解决有保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奖惩分明,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为改革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二)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针对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上级部门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为财务人员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例如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考虑账务人员的专业成长,有计划有目的地派财务人员到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等专业培训机构学习,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同级财政部门在本土培训讲师欠缺的情况下,与异地有实力的专业培训机构合作,请他们到当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升会计的业务能力,确保财务人员能够有效掌握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熟悉权责发生制下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和收付实现制下的预算会计核算模式,满足政府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的需求;建立QQ群和微信群,为广大财务人员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实现“零费用,24小时业务学习培训不打烊”。

  (三)厘清思路,实现新旧制度的有效衔接

  为了确保新政府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顺利实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厘清思路,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以此来全面提升账务处理的质量。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资产清查工作,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清理核实,并准确分类,为后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实现无形资产摊销、确定权益等做好准备;本级财政部门根据区域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薄弱、业务共性等情况,设置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和新旧制度科目余额分析衔接表等资料,分发给各单位的财务会计,在实际操作中参考使用,确保数据对接口径一致、准确无误。

  (四)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做好账务处理工作

  .

  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准确把握新制度的规定,正确运用会计信息资料做好账务处理工作。例如在核算应付职工工资时,以前各单位职工工资集中在财政统发中心发放,单位只进行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比较简单;现在职工津贴部分由财政拨至各单位发放,五险二金及个人所得税由单位代扣代缴,应该根据新制度的要求按照“一分二扣三发放”的方式,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核算。(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各行政事业单位应以此次改革为契机,加强本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以确保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例如某行政事业单位借助用友GRP-U8工程师、用友强大的团队,共同讨论核算系统现阶段不成熟的地方,及时完善系统中各模块的功能;对于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的地区,财政部门集中采购网络版的会计核算系统,通过统一设置新账、个别调整的方式,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减轻财务人员负担。四、结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不断学习,努力进步,充分利用此次改革的机遇,多层面、多角度地体现出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将此次改革提升到新的高度,在工作中强化改革创新的理念,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完成每一项任务,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为永州市新田县财政局)参考文献[1]董凤云.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财经界,2019(6):65.[2]习永凯,肖刚,喻凯,等.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折旧辨析[J].财务与会计,2019(7):75-76.[3]牛祖高.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意义及应对措施分析[J].财税金融,2019(21):92-93.

  .

  

  

篇九:关于事业单位实际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作者:王律桃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年第5期

  王律桃

  摘要: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对自身在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应对和解决措施,提升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水平。本文从新旧政府会计制度的差异出发,分析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前言:固定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折旧以及废弃处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效益有着直接影响。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要求其必须充分重视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保证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的效果。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资产管理的影响

  一是增加了相应分类标准,使得资产管理变得更加科学,更加有效。例如,在以往的政府会计制度中,对于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仅体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如各类设备、物资等,并没有充分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而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中,增加了政府物资储备、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在建工程项目等的管理,提升了资产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一些原本没有得到重视或者管理相对模糊的资产得到了有效管理;二是加大了资产管理力度,通过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检查频率,优化资产核算标准和流程等方式,从而为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指导;三是优化了资产管理方式,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就自身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过程中,必须从其实际用途出发,对资金来源渠道进行审核,保证其来源的透明性、合法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人才欠缺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更加复杂,对象更加多样化,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很多环节都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得财务会计人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而从目前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而且部分会计人员并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培训,专业知识相对欠缺,致使其无法很好地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工作要求。

  2.管理意识不足

  在我国颁布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自身所持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定期清查,保证账实相符,以此来预防资产流失问题。不过一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对于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足,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情况,没有考虑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成本和损失,也未能对其进行定期盘点。在购入

  新的固定资产后,由于管理意识不足,管理模式粗放,行政事业单位在很多时候都没有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导致了大量账外资产的存在。

  3.运作效率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所使用的大部分资产购置资金来自财政拨款,加上在核算方面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也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和使用效率。另外,在对固定资产进行采购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制定合理规划,随意性较大,仅仅考虑主观需求而忽视资产运行效率,很容易导致部分固定资产闲置的现象,引发资金的浪费问题。

  4.内部控制不当

  一是管理机构设置不当,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保管部门或者使用部门反而不需要承担管理责任,这也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二是控制程序存在问题,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固定资产明细账登记不及时的问题,使得会计账务无法对固定资产实务进行有效控制,引发了固定资产总账金额与明细账金额不对应的问题,不规范的控制程序容易导致资产的流失;三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来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使用等进行控制,对于监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过于粗放。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策略

  1.做好会计人员培训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做好财务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确保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同时也应该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做好固定资产采购、使用、管理和报废等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构建起相应的数据库,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在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资产管理意识

  一是应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理念进行强化。可以将固定资产运行效率作为一项指标,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明确部门负责人的责任,通过责任到岗、责任到人的方式,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二是应该构建起相应的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度,对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以及维护保养等环节的岗位责任进行明确,严格依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对采购、验收、审批等程序进行履行;三是应该设置专业的固定资产评估小组,针对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做好资产实际价值的评估核实,以此来避免资产流失的现象。

  3.强化资产运行效率

  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做好全面分析,找出具体原因,若是由于固定资产性能不符,则需要在预算申请前,做好可行性论证,若是因为固定资产的使用针对性强,则可以配合相应的调配制度来推动固定资产共享,例如,可以设置相应的设施共享平台,将一些闲置的固定资产共享给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提升固定资产运行效率。

  4.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应该对固定资产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起专门的管理部门,将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从财务部门分离出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人进行明确,落实资产使用和保护责任;二是应该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以制度为支撑,做好固定资产采购方式、业务记录、处置权限、监督管理等的约束,保证其规范性、合理性。

  

推荐访问:关于事业单位实际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 会计制度 实际应用 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