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心得(8篇)

时间:2023-05-03 10:15:03 浏览量:

篇一: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心得

  

  《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心得体会:厚植人才沃土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心得体会:厚植人才沃土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近日,陈希部长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对《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进行了权威解读,再次拨动了实干担当型干部的心弦,吹响了新时代干事创业者的号角。

  作为组织部门,肩负着激励干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的职能,要注重从政治上关注精神上鼓舞物质上奖励生活上关心上下功夫,在治庸治懒上动真格,真正厚植人才沃土,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完善正向激励机制,为干事创业者搭建舞台。

  一个地方的干部心气高干劲足敢担当,这个地方的工作就能有声有色生气勃勃,就能够不断开创新局面。

  一方面,要加强集体激励,让班子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

  对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的部门,适时进行通报表扬,对完成工作任务好实绩突出的部门给予政策倾斜。

  一方面,要加强个人激励,对那些政治过硬工作扎实廉洁自律,尤其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面前豁得出冲得上去的干部要大胆启用,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受褒奖。

  落实监督问责机制,为不作为慢作为者划清底线。

  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要进行经常性监督管理教育,着眼从制度和机制上堵塞漏洞,从头上防范和治理。

  健全完善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实施办法和对违反群众工作纪律和干部作风要求进行问责的暂行办法等,把发现解决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与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查纠“四风”结合起,对那些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真正亮剑,形成调整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慑效应。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作为者撑腰鼓劲。

  容错是手段,纠错是目的。

  要正确把握政策界限,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的重要要求,认真明确合理容错的八种情形和容错免责必须满足的六项必备条,把对党的事业负责与对干部本人负责统一起,既保护好干部的干事热情,又要通过提醒反馈等方式,对存在过错或失误的单位或个人采取整改追责等措施,及时中止错误,指出存在问题,认真分析根,明确改进方向,避免重蹈覆辙。

  但必须指出的是,要防止混淆问题性质,拿容错当“保护伞”搞纪律“松绑”。

  对于国家明令禁止后仍然有规不依的打着改革创新旗号谋取私利的严重阻碍改革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不仅不能容错,还要严格追究责任。

  要坚决防止激励变纵容保护变庇护,防止容错成为违纪违法的“挡箭牌”。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致力于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哦

  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文档资料,可以留言告知我们哦

篇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心得

  

  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思考与对策5篇

  第一篇: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近年来,增城市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蓬勃发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据统计,截止2003年,全市人才总量为88353人,占全市人口总量的106%,其中,管理人员22890人,专业技术人员50538人,技能型人员14591人,农村人才334人。全市人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先后制定了《增城市1997—2010年人才规划》、《增城市1997—2001年人才规划实施意见》,人才资源开发按照发展规划和“十五”人才计划,坚持以“进高、控低、盘存、引智”为主要内容,以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专业技术执业资格等作为人才引进条件,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启动人才基金,营造重才、奖才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几年来,经过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不懈的努力,人才资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才的专业结构、层次分布初具规模,人才总量有所增长,较好地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然而,全市人才资源开发存在的不少问题。如人才资源开发缓慢,人才资源开发仍未能跟得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总量不足,人才专业结构失衡,专家、学科带头人紧缺;人才资源开发机制、薪酬分配激励机制与奖励机制尚未完善,仍然停留在过去的管理方法上,导致产生了吸引、使用以及留住人才的层层阻力。针对现状,应大力加强与改进人才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与时俱进的人才观

  抓紧抓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的科学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种种不合时宜的观念。

  1、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必须充分认识人才的宝贵性、紧缺性和竞争性,进一步强化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术,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贤引才工作,像抓工业投入一样抓人才工作投入,像抓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一样抓人才资源的开发,真正把人才工作摆在第一位的位置来认识、来部署、来推动。

  2、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要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切实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要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改进人才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选人才,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3、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切实抓好教育、培养、引导人才的各项工作,又切实抓好使用、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领导干部要带头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用事业、感情、待遇留人,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知识分子、联系科研项目、联系科研院所制度,密切与他们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呼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破除人才归部门、属地所有的旧观念,树立“人才流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观念,采取加更灵活的人才政策和措施。

  二、构建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

  1、成立机构,加强人才资源开发的协调配合。一方面,要成立市人才资源开发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挂帅,成员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部署全市人才规划和协助各部门人才规划的落实,审定“专家”、“带头人”接受培训教育资格,规划审定“专家”、“带头人”培训经费使用,监管和使用人才工程基金,制定人才合理流动的保障措施。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才资源开发的协调配合。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也涉及到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要强化职能意识,加强协调与合作。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形成党委统一指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完善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和整合力量三项党管人才工作支

  撑体系。

  2、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要着力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以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千方百计做好发现、培养、凝聚人才的工作,真正做到唯才是举,广纳群贤,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各项事业中来,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局面。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履行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能,协调各职能部门和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支持和督促他们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整合开展人才工作的各种积极因素,形成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要制定和完善人才发展规划,根据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和事业发展的需要,研究提出人才资源建设标准,改革教育培养的机制、内容和方法,实现人才培养总量目标、结构目标和机制目标的有机统一;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建设。要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的协调发展。

  3、探索、改革和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要着重完善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和整合力量三项党管人才工作支撑体系,对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进行探索,完善行之有效的机制,改革不适应人才队伍发展的制度障碍;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加快建设统一的人才市场,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建立健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和需要,改革和完善人才保险制度和福利制度,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三、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培养和开发人才

  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把人才培养和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优先发展位置。

  1、优先发展教育,夯实人才基础。一要全面整合教育资源,调整优化学校布局,集中优势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二要减员增效,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推进名师名校工程,建立激励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三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积极鼓励、扶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

  2、突出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资源开发。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加强高素质人才资源开发,引导各类型企事业单位,采取有效途径吸引和培养高尖人才,增强全市的综合竞争能力。要设立“人才工程”基金,市财政每年拨出专项资金,作为“人才工程”基金,每年提取基金的增值部分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自学成才或有重大科研成果的科技人员,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特殊困难。要主动接受国际及周边地区的产业、技术转移,优化全市的经济结构和人才结构,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要通过坚持自主研究开发和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结合,加快全市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育;要通过加大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来结构优化升级,培养一批高新技术复合人才;要通过完善和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人才的合理流动,要充分发挥市场对科技人才和资源的配置作用,鼓励企业充分吸纳科技人才,利用科技新成果,积极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大力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真正成为科技研究、开发、应用、投入的主体,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迅速成长壮大。

  3、内部挖潜,加快本土人才的培养。一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人才的培养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础,为更好地充分发挥人才的内在潜力,必须“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加强包括公务员在内的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要改革

  人才培训机制,拓宽人才培训渠道,充分利用公有、民办教育培训资源,拓展人才培训社会化服务领域,探索以电子网络为依托的培训等多元化渠道;要以行业、专业和人才层次为载体,以政府、单位和社会组织为主体,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促进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与应用相结合,促进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二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和乡土人才的培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的各类型经济组织不断崛起,现代都市型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企业和乡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乡土人才队伍也逐步形成,已成为全市人才队伍的一支生力军。为此,必须加强对这支队伍的管理,引导他们与广大的专业人才一起,建立终身学习机制,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人才的自身素质,增强企业和农业生产的竞争力,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四、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

  1、加快人才市场建设步伐。各级领导要重视人才市场的开发和建设,重视人才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指导作用;要树立人才市场意识,强化人才市场观念,使人才在市场中得到合理调节和交流,使人才流动适应市场经济并向这个机制逐步转化。要完善人才中心的各项业务功能,保证人才流动服务的可靠性;健全人才流动信息网络和软件开发,及时提供各种人才信息和各项功能服务;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保证提供各类人才;强化对人才中介机构管理,保证人才市场高质量、高效率运转,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必须加大人才市场建设力度,按照“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工作方针,在规范政府辖下人才市场管理的同时,探索和推进人才市场中介服务社会化服务领域,扩大人才流动平台,引导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努力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市场运行体制。要彻底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之别、区域限制、部门所有以及行业、身份等的限制,疏通和拓宽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之间,以及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的流通渠道。按照服务周到、管理到位的要求,发展人事代理业务和人事档案管理业务,逐步探索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信息数据管理,引导专业人才柔性流动,探索开展专业人才的智力有偿服务,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技术咨询等方式进行人才流动。要改革户籍管理,按照人才流动需要,放宽户籍准入政策,建立以引进人才为主导的工作居住证制度,强化户籍管理利于人才流动。要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争议仲裁案件的审理,保障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才流动的开发性和有序性。

  第二篇: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文章标题: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大批高素质、有专长的农村基层人才。近年来,我市农村基层人才数量不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就农村基层人才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全市农村基层人才现状

  (一)人才总量及结构分布全市农村基层人才共有52936人,其中党政人才984人,占1.8,乡镇事业管理及技术人才716人,占18.4,企业管理及技术人才8924人,占16.9,农村各类实用人才33312人,占62.9。分析各类人才现状,有以下特点:

  1、党政人才年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30岁以下占23.6,31-40岁占44.7,大专以上学历占39.7,表明干部队伍在年轻化、知识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见表一)。

  2、乡镇事业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在9288人中,中专学历占42.7,大专学历占29.2,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占6.87,中专以上学历占78.77,表明事业干部队伍专业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见表一)。农村基层人才学历构成情况统计表(表一)总数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党政人才

  98459330784乡镇事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86297农村实用人33312***828企业人才***76727合计52936******、农村实用人才总数提升。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据统计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基层人才总数的62.9,同时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分化为生产型、经营型、能工巧匠型及其他实用型人才,并有了深入发展,表现为门类齐全、适应市场能力强、自我发展潜力大(见表二)。农村实用人才构成分布表(表二)生产能手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其他实用型数量***152047比例41.0023.4029.466.144、企业人才中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居多。截至目前,全市企业人才共有8924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人才7792人,占87.3,表明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吸引力强,增长迅速,活力强。同时企业人才中专业技术人员为6379人,占总数的71.5,人员构成较为合理。

  (二)农村基层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市委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两

  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定并实施了《2004—2007年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将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每年四月份开展“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2、注重培训。坚持以提升能力为重点,以实用知识为内容,区分不同对象,开展了有针对性地培训活动。在党政机关干部中,深入开展了公务员法、行政管理、法律、计算机、普通话和外语等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党政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廉洁勤政意识;在事业

  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了业务知识培训和学历达标活动,提高了各类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农村实用人才中,结合不同主导产业特点,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田间秀才”、“创业能人”、“产业工人”等,提升了农民群众致富、帮富的能力。

  3、健全机制。本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念,着力把人才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优势。一是完善用人制度,在党政机关中实行凡进

  必考制度,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切实保证公务员素质;在事业单位中推行考录制和人员聘用制,建立起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专业人才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积极推行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大力吸引外地高层次人才来章丘创业。二是改革人才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在教育、卫生系统中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改革人才收入分配制度,在医院试行绩效工资制,在企业试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等。三是完善人才选用制度。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范围和覆盖面,坚持把掌握科学技术、熟悉市场经济、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努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帮富、致富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农村基层人才总量不足。

  1、全市农村人才总数为52936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5.29,达不到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与全国百强县(市)的地位不相称。同时党政人才数较编制数还存有空缺,特别是公务员,虽经几次考录,乡镇仍有很大的缺口,年轻公务员数量偏少。

  2、人才分布不均匀。从行业来看,乡镇事业单位中92.09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教育、卫生行业,农、林、水等部门专业技术人才仅占7.91;从学历来看,高学历人才多集中在乡镇事业单位和党政人

  才中,而在生产一线的企业和农村实用人才中多数学历较低。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93.8的人才分布于教育、卫生,6.2的人才分布于农、林、水等部门(见表三);从结构来看,农村实用人才中生产型、能工巧匠型人才占70.46,而经营型人才,特别是农村经纪人仅为6.14,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全市乡镇事业人员

  情况统计表(表三)小计比例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高中教育632368.***502卫生223024.0***5357农、林、牧、渔、水利等2182.35132914333文化、体育、计生等1421.534337827其他公益、社会组织3754.032610218760合计***39651979比例1000.076.7729.1642.6921.313、人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8.3,中专及以下人数达71.7,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高中级职称人数仅为总数的13.3,初级及以下职称人数达86.7。农村实用人才中,中专以上学历人数仅为总数的14.5,高达85.5的人员属于高中或初中学历。近三年来受过培训的人才仅占总数的24,高达76的人才属自学或师承。历低、职称低、素质低是企业和农村实用人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4、农村基层人才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管理的环境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规范和计划,往往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真正靠系统培养成长起来的人才不多。二是缺乏科学的管理。农村实用人才往往是以家族模式运作,各自为战,谈不上科学管理和有效激励。政府对实用人才的管理仅限于宏观层面,提要求多,指导多,而服务相对少,还没有形成一套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管理服务模式。三是农村人才市场发育不成熟,主体不到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明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存在不足和浪费并存的现象。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客观原因:一是缺乏人才集聚、发展的载体。许多农村基层人才往往属家庭式运作,相互间信息沟通交流少,缺乏统一整合、集聚、发展的平台,人才成长缓慢。部分乡镇虽有行业协会等组织,但往往只重经济效益,忽视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对人才成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二是农村条件差,难以留住人才。农村工作环境较为艰苦,许多分配到乡镇的教育、卫生、农技等大中专毕业生,工作不了几年,面对城镇地区工资收入高、工作和生活条件优越等各种诱惑力,往往想方设法回到县城,使得农村基层人才大量流失。同时农村人才发展的空间和舞台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作用的发挥,人才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也成为导致农村人才流失的一个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一是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部分部门和单位对人才工作说起来很重视,实际工作中以济利益为重,许多人才处于闲置或无用武之地的境地;部分单位往往只盯在高精尖人才或引进人才上,忽视了本部门、本单位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部分单位对人

  才工作投入不足,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农村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氛围,对农村人才自身遇到的困难和

  问题不能够很好地帮助解决。二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管理,信息沟通少,技术水平提高慢,缺乏科学指导和有效激励机制;有些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农村现有人才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与使用脱钩,培训的实效性低,针对性不强;部分单位管理僵化,工作中“论资排辈”,死气沉沉,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影响了人才积极性的发挥,导致了人才的浪费和流失。三是农村基层人才自身因素。有些农村基层人才“官本位”思想严重,技术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则想方设法“走政道”、“弃技从政”、从而造成人才的短缺、错位和浪费、流失;有些农村基层人才自我评价过高,相互比较中只看待遇不看贡献,消极怠工,不思进取;有些农村基层人才存在保守思想,安于现状,小成即满,不求进取。

  三、解决对策

  (一)健全农村人才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市、乡、村三级党组织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上,必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党管人才”的观念,切实担负起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任,真正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党组的工作规划中来。要针对农村人才布局分散、层次不均等特点,切实建立健全市(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市(县)一级要形成市委集中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财政、劳动、教育、卫生、农业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形成工作合力。乡村两级党组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加强指导和协调。同时要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和服务,切实

  帮助农村人才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促进农村人才工作健康发展。

  (二)完善农村人才教育机制,提高整体素质。要针对农村人才综合素质低的特点,着力加强对农村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将农村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到整个农村党员干部整体培训规划之中。突出能力建设这个核心,抓好农村人才的教育培训。一是集中培训,依靠专业辅导提高素质。要充分发挥党校、职业学校、乡村农民学校以及农村现

  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各类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二是开阔视野,依靠交流合作提高素质。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农村人才走出家门,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习深造,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促使他们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另一方面,加大引智工作力度,通过引进外国智力或外地市专家,加强区域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和成功做法,达到取长补短,促进提高的效果。三是基地示范,依靠典型引导提高素质。在管理好现有人才示范基地的前提下,要积极鼓励、支持乡村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做给农村人才看,带着农村人才干,从而增强农村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强化农村人才扶持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对农村人才开发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为农村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强化技术扶持。要结合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巡回辅导,传播新技术、新知识,加强实践指导。同时,要充分发挥高级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组织全县专家和科技人才与农村人才开展“一帮一”活动,这样不仅能及时帮助农村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又能为专家、科技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优势互补。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农村人才

  倾斜,给予资金扶持。同时,设立农村人才发展基金,每年由财政预算安排适当资金,重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管理。乡镇、村级要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引进先进的农村实用技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提供舞台。

  (四)创新农村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在党政干部中坚持凡进必考制度,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切实保证公务员素质。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完善干部公选制、末位淘汰制、中层干部竞争

  上岗制等;在事业单位中继续推行人员聘用制,逐步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改革人才收入分配制度,试行绩效工资制,在企业试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等。在农村实用人才中开展树立“农村人才典型”和“优秀农村才”创评等活动,大力宣传报道农村人才典型和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农村人才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同时给予农村人才适当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在政治上,对那些政治素质好、技术过硬、发挥作用积极的农村优秀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符合条件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之中,促使他们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致富转变。在经济上,对那些在示范带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突出作为的农村人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激发

  他们的创业激情。

  (五)优化农村人才配置机制,实现均衡发展。针对农村教育、卫生等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从教育和卫生及农机、畜牧兽医、水利、林业等部门选派一批年纪轻、层次高的人才到偏远山区或基层对口部门工作,同时在政治和经济上给予重点倾斜,使他们安心工作。对山区乡镇的党政领导人才要多关心、多关注,加大交流和提拔重用力度,使他们在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劲头、思想上有想头。

  《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第三篇: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文章标题: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大批高素质、有专长的农村基层人才。近年来,我市农村基层人才数量不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就农村基层人才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全市农村基层人才现状

  (一)人才总量及结构分布全市农村基层人才共有52936人,其中党政人才984人,占1.8,乡镇事业管理及技术人才716人,占18.4,企业管理及技术人才8924人,占16.9,农村各类实用人才33312人,占62.9。分析各类人才现状,有以下特点:

  1、党政人才年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30岁以下占23.6,31-40岁占44.7,大专以上学历占39.7,表明干部队伍在年轻化、知识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见表一)。

  2、乡镇事业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在9288人中,中专学历占42.7,大专学历占29.2,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占6.87,中专以上学历占78.77,表明事业干部队伍专业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见表一)。农村基层人才学历构成情况统计表(表一)总数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党政人才98459330784乡镇事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86297农村实用人33312***828企业人才***76727合计52936******、农村实用人才总数提升。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据统计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基层人才总数的62.9,同时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分化为生产型、经营型、能工巧匠型及其他实用型人才,并有了深入发展,表现为门类齐全、适应市场能力强、自我发展潜力大(见表二)。农村实用人才构成分布表(表二)生产能手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其他实用型数量***152047比例41.0023.4029.466.144、企业人才中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居多。截至目前,全市企业人才共有8924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人才7792人,占87.3,表明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吸引力强,增长迅速,活力强。同时企业人才中专业技术人员为6379人,占总数的71.5,人员构成较为合理。

  (二)农村基层人才的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市委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人才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两

  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了《2004—2007年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将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每年四月份开展“人才宣传月”活动,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2、注重培训。坚持以提升能力为重点,以实用知识为内容,区分不同对象,开展了有针对性地培训活动。在党政机关干部中,深入开展了公务员法、行政管理、法律、计算机、普通话和外语等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党政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廉洁勤政意识;在事业

  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了业务知识培训和学历达标活动,提高了各类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农村实用人才中,结合不同主导产业特点,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田间秀才”、“创业能人”、“产业工人”等,提升了农民群众致富、帮富的能力。

  3、健全机制。本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念,着力把人才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优势。一是完善用人制度,在党政机关中实行凡进必考制度,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切实保证公务员素质;在事业单位中推行考录制和人员聘用制,建立起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专业人才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积极推行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大力吸引外地高层次人才来章丘创业。二是改革人才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在教育、卫生系统中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改革人才收入分配制度,在医院试行绩效工资制,在企业试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等。三是完善人才选用制度。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范围和覆盖面,坚持把掌握科学技术、熟悉市场经济、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努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帮富、致富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农村基层人才总量不足。

  1、全市农村人才总数为52936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5.29,达不到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与全国百强县(市)的地位不相称。同时党政人才数较编制数还存有空缺,特别是公务员,虽经几次考录,乡镇仍有很大的缺口,年轻公务员数量偏少。

  2、人才分布不均匀。从行业来看,乡镇事业单位中92.09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教育、卫生行业,农、林、水等部门专业技术人才仅占7.91;从学历来看,高学历人才多集中在乡镇事业单位和党政

  人才中,而在生产一线的企业和农村实用人才中多数学历较低。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93.8的人才分布于教育、卫生,6.2的人才

  分布于农、林、水等部门(见表三);从结构来看,农村实用人才中生产型、能工巧匠型人才占70.46,而经营型人才,特别是农村经纪人仅为6.14,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全市乡镇事业人员情况统计表(表三)小计比例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高中教育632368.***502卫生223024.0***5357农、林、牧、渔、水利等2182.35132914333文化、体育、计生等1421.534337827其他公益、社会组织3754.032治理发愣功218760合计***39651979比例1000.076.7729.1642.6921.313、人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8.3,中专及以下人数达71.7,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高中级职称人数仅为总数的13.3,初级及以下职称人数达86.7。农村实用人才中,中专以上学历人数仅为总数的14.5,高达85.5的人员属于高中或初中学历。近三年来受过培训的人才仅占总数的24,高达76的人才属自学或师承。历低、职称低、素质低是企业和农村实用人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4、农村基层人才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管理的环境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规范和计划,往往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真正靠系统培养成长起来的人才不多。二是缺乏科学的管理。农村实用人才往往是以家族模式运作,各自为战,谈不上科学管理和有效激励。政府对实用人才的管理仅限于宏观层面,提要求多,指导多,而服务相对少,还没有形成一套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管理服务模式。三是农村人才市场发育不成熟,主体不到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明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存在不足和浪费并存的现象。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客观原因:一是缺乏人才集聚、发展的载体。许多农村基层人才往往属家庭式运作,相互间信息沟通交流少,缺乏统一整合、集聚、发展的平台,人才成长缓慢。部分乡镇虽有行业协会等组织,但往往只重经济效益,忽视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对人才成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二是农村条件差,难以留住人才。农村环境较为艰苦,许多分配到乡镇的教育、卫生、农技等大中专毕业生,不了几年,面对城镇地区工资收入高、和生活条件优越等各种诱惑力,往往

  想方设法回到县城,使得农村基层人才大量流失。同时农村人才发展的空间和舞台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作用的发挥,人才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也成为导致农村人才流失的一个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一是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部分部门和单位对人才说起来很重视,实际中以济利益为重,许多人才处于闲置或无用武之地的境地;部分单位往往只盯在高精尖人才或引进人才上,忽视了本部门、本单位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部分单位对人

  才投入不足,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农村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氛围,对农村人才自身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够很好地帮助解决。二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管理,信息沟通少,技术水平提高慢,缺乏科学指导和有效激励机制;有些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农村现有人才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与使用脱钩,培训的实效性低,针对性不强;部分单位管理僵化,中“论资排辈”,死气沉沉,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影响了人才积极性的发挥,导致了人才的浪费和流失。三是农村基层人才自身因素。有些农村基层人才“官本位”思想严重,技术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则想方设法“走政道”、“弃技从政”、从而造成人才的短缺、错位和浪费、流失;有些农村基层人才自我评价过高,相互比较中只看待遇不看贡献,消极怠工,不思进取;有些农村基层人才存在保守思想,安于现状,小成即满,不求进取。

  三、解决对策

  (一)健全农村人才管理机制,形成合力。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市、乡、村三级党组织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上,必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党管人才”的观念,切实担负起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任,真正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党组的规划中来。要针对农村人才布局分散、层次不均等特点,切实建立健全市(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市(县)一级要形成市委集中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财政、劳动、教育、卫生、农业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形成合力。乡村两级党组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加

  强指导和协调。同时要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和服务,切实

  帮助农村人才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促进农村人才健康发展。

  (二)完善农村人才教育机制,提高整体素质。要针对农村人才综合素质低的特点,着力加强对农村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将农村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到整个农村党员干部整体培训规划之中。突出能力建设这个核心,抓好农村人才的教育培训。一是集中培训,依靠专业辅导提高素质。要充分发挥党校、职业学校、乡村农民学校以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各类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二是开阔视野,依靠交流合作提高素质。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农村人才走出家门,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习深造,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促使他们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另一方面,加大引智力度,通过引进外国智力或外地市专家,加强区域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和成功做法,达到取长补短,促进提高的效果。三是基地示范,依靠典型引导提高素质。在管理好现有人才示范基地的前提下,要积极鼓励、支持乡村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做给农村人才看,带着农村人才干,从而增强农村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强化农村人才扶持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对农村人才开发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为农村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强化技术扶持。要结合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巡回辅导,传播新技术、新知识,加强实践指导。同时,要充分发挥高级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组织全县专家和科技人才与农村人才开展“一帮一”活动,这样不仅能及时帮助农村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又能为专家、科技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优势互补。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

  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农村人才

  倾斜,给予资金扶持。同时,设立农村人才发展基金,每年由财政预算安排适当资金,重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管理。乡镇、村级要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引进先进的农村实用技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提供舞台。

  (四)创新农村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在党政干部中坚持凡进必考制度,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切实保证公务员素质。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完善干部公选制、末位淘汰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等;在事业单位中继续推行人员聘用制,逐步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改革人才收入分配制度,试行绩效工资制,在企业试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等。在农村实用人才中开展树立“农村人才典型”和“优秀农村才”创评等活动,大力宣传报道农村人才典型和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农村人才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同时给予农村人才适当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在政治上,对那些政治素质好、技术过硬、发挥作用积极的农村优秀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符合条件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之中,促使他们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致富转变。在经济上,对那些在示范带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突出作为的农村人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激发

  他们的创业激情。

  (五)优化农村人才配置机制,实现均衡发展。针对农村教育、卫生等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从教育和卫生及农机、畜牧兽医、水利、林业等部门选派一批年纪轻、层次高的人才到偏远山区或基层对口部门,同时在政治和经济上给予重点倾斜,使他们安心。对山区乡镇的党政领导人才要多关心、多关注,加大交流和提拔重用力度,使他们在政治上有奔头、上有劲头、思想上有想头。

  《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3g7人才中,而在生产一线的企业和农村实用人才中多数学历较低。

  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93.8的人才分布于教育、卫生,6.2的人才分布于农、林、水等部门(见表三);从结构来看,农村实用人才中生产型、能工巧匠型人才占70.46,而经营型人才,特别是农村经纪人仅为6.14,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全市乡镇事业人员情况统计表(表三)小计比例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高中教育632368.***502卫生223024.0131184771275357农、林、牧、渔、水利等2182.35132914333文化、体育、计生等1421.534337827其他公益、社会组织3754.032治理发愣功218760合计***39651979比例1000.076.7729.1642.6921.313、人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8.3,中专及以下人数达71.7,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高中级职称人数仅为总数的13.3,初级及以下职称人数达86.7。农村实用人才中,中专以上学历人数仅为总数的14.5,高达85.5的人员属于高中或初中学历。近三年来受过培训的人才仅占总数的24,高达76的人才属自学或师承。历低、职称低、素质低是企业和农村实用人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4、农村基层人才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管理的环境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规范和计划,往往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真正靠系统培养成长起来的人才不多。二是缺乏科学的管理。农村实用人才往往是以家族模式运作,各自为战,谈不上科学管理和有效激励。政府对实用人才的管理仅限于宏观层面,提要求多,指导多,而服务相对少,还没有形成一套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管理服务模式。三是农村人才市场发育不成熟,主体不到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明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存在不足和浪费并存的现象。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客观原因:一是缺乏人才集聚、发展的载体。许多农村基层人才往往属家庭式运作,相互间信息沟通交流少,缺乏统一整合、集聚、发展的平台,人才成长缓慢。部分乡镇虽有行业协会等组织,但往往只重经济效益,忽视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对人才成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二是农村条件差,难以留住人才。农村环境较为

  艰苦,许多分配到乡镇的教育、卫生、农技等大中专毕业生,不了几年,面对城镇地区工资收入高、和生活条件优越等各种诱惑力,往往想方设法回到县城,使得农村基层人才大量流失。同时农村人才发展的空间和舞台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作用的发挥,人才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也成为导致农村人才流失的一个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一是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部分部门和单位对人才说起来很重视,实际中以济利益为重,许多人才处于闲置或无用武之地的境地;部分单位往往只盯在高精尖人才或引进人才上,忽视了本部门、本单位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部分单位对人

  才投入不足,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农村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氛围,对农村人才自身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够很好地帮助解决。二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管理,信息沟通少,技术水平提高慢,缺乏科学指导和有效激励机制;有些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农村现有人才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与使用脱钩,培训的实效性低,针对性不强;部分单位管理僵化,中“论资排辈”,死气沉沉,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影响了人才积极性的发挥,导致了人才的浪费和流失。三是农村基层人才自身因素。有些农村基层人才“官本位”思想严重,技术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则想方设法“走政道”、“弃技从政”、从而造成人才的短缺、错位和浪费、流失;有些农村基层人才自我评价过高,相互比较中只看待遇不看贡献,消极怠工,不思进取;有些农村基层人才存在保守思想,安于现状,小成即满,不求进取。

  三、解决对策

  (一)健全农村人才管理机制,形成合力。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市、乡、村三级党组织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上,必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党管人才”的观念,切实担负起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任,真正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党组的规划中来。要针对农村人才布局分散、层次不均等特点,切实建立健全市(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市(县)一级要形成市委集中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财政、劳动、教育、卫生、农

  业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形成合力。乡村两级党组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加强指导和协调。同时要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和服务,切实

  帮助农村人才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促进农村人才健康发展。

  (二)完善农村人才教育机制,提高整体素质。要针对农村人才综合素质低的特点,着力加强对农村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将农村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到整个农村党员干部整体培训规划之中。突出能力建设这个核心,抓好农村人才的教育培训。一是集中培训,依靠专业辅导提高素质。要充分发挥党校、职业学校、乡村农民学校以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各类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二是开阔视野,依靠交流合作提高素质。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农村人才走出家门,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习深造,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促使他们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另一方面,加大引智力度,通过引进外国智力或外地市专家,加强区域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和成功做法,达到取长补短,促进提高的效果。三是基地示范,依靠典型引导提高素质。在管理好现有人才示范基地的前提下,要积极鼓励、支持乡村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做给农村人才看,带着农村人才干,从而增强农村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强化农村人才扶持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对农村人才开发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为农村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强化技术扶持。要结合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巡回辅导,传播新技术、新知识,加强实践指导。同时,要充分发挥高级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组织全县专家和科技人才与农村人才开展“一帮一”活动,这样不仅能及时帮助农村人

  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又能为专家、科技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优势互补。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农村人才

  倾斜,给予资金扶持。同时,设立农村人才发展基金,每年由财政预算安排适当资金,重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管理。乡镇、村级要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引进先进的农村实用技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提供舞台。

  (四)创新农村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在党政干部中坚持凡进必考制度,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切实保证公务员素质。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完善干部公选制、末位淘汰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等;在事业单位中继续推行人员聘用制,逐步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改革人才收入分配制度,试行绩效工资制,在企业试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等。在农村实用人才中开展树立“农村人才典型”和“优秀农村才”创评等活动,大力宣传报道农村人才典型和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农村人才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同时给予农村人才适当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在政治上,对那些政治素质好、技术过硬、发挥作用积极的农村优秀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符合条件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之中,促使他们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致富转变。在经济上,对那些在示范带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突出作为的农村人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激发

  他们的创业激情。

  (五)优化农村人才配置机制,实现均衡发展。针对农村教育、卫生等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从教育和卫生及农机、畜牧兽医、水利、林业等部门选派一批年纪轻、层次高的人才到偏远山区或基层对口部门,同时在政治和经济上给予重点倾斜,使他们安心。对山区乡镇的党政领导人才要多关心、多关注,加大交流和提拔重用力度,使他们在政治上有奔头、上有劲头、思想上有想头。

  《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

  读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第2页)。3g7第四篇: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文章标题: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大批高素质、有专长的农村基层人才。近年来,我市农村基层人才数量不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就农村基层人才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全市农村基层人才现状

  (一)人才总量及结构分布全市农村基层人才共有52936人,其中党政人才984人,占1.8,乡镇事业管理及技术人才716人,占18.4,企业管理及技术人才8924人,占16.9,农村各类实用人才33312人,占62.9。分析各类人才现状,有以下特点:

  1、党政人才年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30岁以下占23.6,31-40岁占44.7,大专以上学历占39.7,表明干部队伍在年轻化、知识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见表一)。

  2、乡镇事业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在9288人中,中专学历占42.7,大专学历占29.2,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占6.87,中专以上学历占78.77,表明事业干部队伍专业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见表一)。农村基层人才学历构成情况统计表(表一)总数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党政人才98459330784乡镇事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86297农村实用人33312***828企业人才***76727合计52936******、农村实用人才总数提升。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据统计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基层人才总数的62.9,同时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分化为生产型、经营型、能工巧匠型及其他实用型人才,并有了深入发展,表现为门类齐全、适应市场能力强、自我发展潜力大(见表二)。农村实用人才构成分布表(表二)生产能手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其他实用型数量***152047比例41.0023.4029.466.144、企业人才中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居多。截至目前,全市企业人才共有8924人,其中

  非公有制企业人才7792人,占87.3,表明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吸引力强,增长迅速,活力强。同时企业人才中专业技术人员为6379人,占总数的71.5,人员构成较为合理。

  (二)农村基层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市委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两

  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定并实施了《2004—2007年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将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每年四月份开展“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2、注重培训。坚持以提升能力为重点,以实用知识为内容,区分不同对象,开展了有针对性地培训活动。在党政机关干部中,深入开展了公务员法、行政管理、法律、计算机、普通话和外语等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党政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廉洁勤政意识;在事业

  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了业务知识培训和学历达标活动,提高了各类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农村实用人才中,结合不同主导产业特点,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田间秀才”、“创业能人”、“产业工人”等,提升了农民群众致富、帮富的能力。

  3、健全机制。本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念,着力把人才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优势。一是完善用人制度,在党政机关中实行凡进必考制度,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切实保证公务员素质;在事业单位中推行考录制和人员聘用制,建立起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专业人才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积极推行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大力吸引外地高层次人才来章丘创业。二是改革人才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在教育、卫生系统中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改革人才收入分配制度,在医院试行绩效工资制,在企业试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等。三是完善人才选用制度。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范围和覆盖面,坚持把掌握科学技术、熟悉市场经济、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努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帮富、致富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农村基层人才总量不足。

  1、全市农村人才总数为52936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5.29,达不到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与全国百强县(市)的地位不相称。同时党政人才数较编制数还存有空缺,特别是公务员,虽经几次考录,乡镇仍有很大的缺口,年轻公务员数量偏少。

  2、人才分布不均匀。从行业来看,乡镇事业单位中92.09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教育、卫生行业,农、林、水等部门专业技术人才仅占7.91;从学历来看,高学历人才多集中在乡镇事业单位和党政

  第五篇: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2007-12-1215:38:5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2)文章标题: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大批高素质、有专长的农村基层人才。近年来,我市农村基层人才数量不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就农村基层人才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全市农村基层人才现状

  (一)人才总量及结构分布全市农村

  基层人才共有52936人,其中党政人才984人,占,乡镇事业管理及技术人才716人,占,企业管理及技术人才8924人,占,农村各类实用人才33312人,占。分析各类人才现状,有以下特点:

  1、党政人才年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30岁以下占,31-40岁占,大专以上学历占,表明干部队伍在年轻化、知识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见表一)。

  2、乡镇事业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在9288人中,中专学历占,大专学历占,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占,中专以上学历占,表明事业干部队伍专业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见表一)。农村基层人才学历构成情况统计表(表一)总数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党政人才98459330784乡镇事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297农村实用人33312***828企业人才***76727合计52936******、农

  村实用人才总数提升。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据统计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基层人才总数的,同时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分化为生产型、经营型、能工巧匠型及其他实用型人才,并有了深入发展,表现为门类齐全、适应市场能力强、自我发展潜力大(见表二)。农村实用人才构成分布表(表二)生产能手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其他实用型数量***152047比例、企业人才中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居多。截至目前,全市企业人才共有8924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人才7792人,占,表明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吸引力强,增长迅速,活力强。同时企业人才中专业技术人员为6379人,占总数的,人员构成较为合理。

  (二)农村基层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市委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两

  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农村实用人才队

  伍建设工作。制定并实施了《2004—2007年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将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每年四月份开展“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2、注重培训。坚持以提升能力为重点,以实用知识为内容,区分不同对象,开展了有针对性地培训活动。在党政机关干部中,深入开展了公务员法、行政管理、法律、计算机、普通话和外语等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党政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廉洁勤政意识;在事业

  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了业务知识培训和学历达标活动,提高了各类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农村实用人才中,结合不同主导产业特点,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田间秀才”、“创业能人”、“产业工人”等,提升了农民群众致富、帮富的能力。

  3、健全机制。本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念,着力把人才

  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优势。一是完善用人制度,在党政机关中实行凡进必考制度,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切实保证公务员素质;在事业单位中推行考录制和人员聘用制,建立起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专业人才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积极推行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大力吸引外地高层次人才来章丘创业。二是改革人才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在教育、卫生系统中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改革人才收入分配制度,在医院试行绩效工资制,在企业试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等。三是完善人才选用制度。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范围和覆盖面,坚持把掌握科学技术、熟悉市场经济、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努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帮富、致富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农村基层人才总量不足。

  1、全市农村人才总数为52936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达不到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与全国百强县(市)的地位不相称。同时党政人才数较编制数还存有空缺,特别是公务员,虽经几次考录,乡镇仍有很大的缺口,年轻公务员数量偏少。

  2、人才分布不均匀。从行业来看,乡镇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教育、卫生行业,农、林、水等部门专业技术人才仅占;从学历来看,高学历人才多集中在乡镇事业单位和党政

  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篇三: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心得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措施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措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措施。

  一、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人才工作的基础。要加强人才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基础教育,提高人才素质。其次,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再次,加强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最后,加强终身教育,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优化人才政策

  优化人才政策是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重要举措。要优化人才政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其次,加强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再次,加强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的待遇和福利。最后,加强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的流动和交流。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人才队伍管理,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体系。其次,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

  素质。再次,加强人才队伍激励,提高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加强人才队伍保障,提高人才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

  四、加强人才创新

  人才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加强人才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人才创新培养,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其次,加强人才创新激励,提高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加强人才创新保障,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最后,加强人才创新引领,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措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从人才培养、人才政策、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创新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篇四: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心得

  

  教师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心得体会

  通过前几天学校组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实施的意见学习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代的素质要求,学习师风师德心得体会。下面简单谈谈几点体会: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

  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

  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篇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心得

  

  教师关于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心得

  通过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让我更懂得提高师德师风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师德师风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无形中支持学校良性发展的力量。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一个人只有当他感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社会对人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时,他才会全力以赴地去奋斗。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所在,只有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才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只有关爱每一位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更好的沟通。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更好的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内容,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所说的传道,就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授业、解惑,是指传授知识,这一点,也许是师者自诞生以来的一种文化自载。教书和育人,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离的教育过程。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内在要求,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我经常提醒自己应当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做一名无愧于心的好老师。

  终身学习是师德的时代要求,教师,作为专门从事人才培养的职业。从业者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应该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才能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信息时代,科技飞速发展,教育者必须日新其德、才能学为人师,身为世范。

  总之,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作风,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感染他人,在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努力践行师德师风的具体内容。

篇六: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心得

  

  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心得体会(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心得体会

  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心得体会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能,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我国将人才发展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布局中,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不断创新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提升人才治理能力水平。今年,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又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提出了消除我国人才治理工作中长期存在的“SCI至上”等痼疾、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等要求,并明确了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评价制度、提升人才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路径。

  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人才治理工作必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紧密结合,以系统论的思维从多角度入手,探索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的人才评价体制,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人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推动“人才管理”向“人才治理”的变革

  人才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主导作用,将人才评价、人才发现、使用与管理等权限真正下放到用人主体,实现由“人才管理”向“人才治理”的重大理念变革,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和人才资源优势,最终实现

  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次《意见》围绕如何正确开展人才评价,除了一贯性的“刚性要求”外,还引入“负面清单”理念,对SCI论文指标使用提出了五方面意见,通过“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律理念赋予高校等政策执行主体足够的政策空间,便于高校和教学科研人员创新多元人才评价,有效提升人才治理的透明度、开放度和自由度。

  从“管理”到“治理”,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一个巨大的理念变化。治理强调的是政府、市场、社会等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因此,在构建人才治理体系进程中,需要我们改进传统思维方式,加强顶层设计,将政府主管部门在人才治理中的职责定位明确为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从主导者转向引导者,加强开放式人才环境制度建设,扩大用人主体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针对不同人才特点来评价、使用和激励人才的自主权,改进由行政力量决定的资源分配体系,以及支撑这些体系的评估体系;通过完善的制度安排,构建分类施策和有利于人才长远发展的人才治理体系,促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资源优势。

  二、提升推拉效应,加快形成齐抓共进的人才治理格局

  《意见》具有较强的“小切口、大转向”推拉效应。尽管《意见》是针对各高等院校,但文件所指出的问题是我国在学术评价领域面临的共性问题。长期以来,“SCI崇拜”等渗透在人才评价绩效考核、人才招聘、职称评定、学位获得、学科评估、科研资源配

  置等各方面,导致“论文产业链”“购买版面费”等问题时有发生,社会各界对破除论文“SCI至上”、优化学术生态的呼声十分强烈。《意见》明确提出破除论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等要求,为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提升人才治理能力水平提供了有效突破口和实现路径,使得《意2见》非常具有操作性。例如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完善学术同行评价、规范各类评价活动、优化职称(职务)评聘办法、扭转考核奖励功利化倾向等。这是对中央“三评改革”“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等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总体要求的进一步具体化。

  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该政策的推拉效应,进一步理顺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出台推进学术、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调整的规范,提出具有针对性、实操性的分类评价举措,实行人才工作的动态治理和柔性治理,提升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形成教育、科研、卫生、企业等积极参与、齐抓共进的良好格局,由此实现我国人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形成人才资源优势,夯实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基础

  当前,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力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需要提高人才的高质量供给,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评价模式、人才激励模式,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将人才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治理优势,最终形成以人才为核心的资源

  优势。80年代末期我国学界引进SCI,不仅为人才评价丰富了可供执行的学术评价手段,更为掌握国际学术发展动态、培养高水平国际人才、实现中国学术“走出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对于SCI的片面认知和扭曲运用,导致出现了价值追求扭曲、学风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等问题,以及“科研资源流失”。特别是不少国际期刊打着“开放获取”的旗号,大肆征收版面费,我国科研人员获取国外期刊成果必须花费巨额科研成本购买外国文献数据库,不利于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人才资源。

  《意见》提出破除“SCI至上”,旨在倡导树立科学认识SCI、SSCI、A&HCI等引文数据在人才评价中的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资源建设的战略导向。因此,我们需要积极落实有关文件的精神,改进简单量化学术评价体系,避免“以刊评文”、简单地以绝对化指标来判断创新水平、学术水平;形成权重比例更加合理、更加平衡的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的综合人才评价机制和体系,切实通过人才评价改进人才治理、促进人才核心资源优势建设。特别是要注重在党管人才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方面探寻新的落脚点与着力点,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放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进行谋划,以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为追求,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积极的创新氛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资源优势和人才治理优势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切实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实现人才治理现代化

  《意见》提出的“破除SCI至上、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完善同行评议”等要求迄今尚未得到有效改进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制约人才评价体制机制发展的“思维惯性”以及“体制惯性”障碍。因此,切实推进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消除主客观乃至技术操作上的制约,实现人才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促进我国的科学创新,显然需要治理体系中的各个主体继续努力,形成政府作为、社会参与、机构担当、部门负责、学术自律、个人诚信的人才治理体系。

  一是高校、科研机构等加强内部治理,处理好行政管理共同体与学术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寻求各主体的博弈平衡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等需要科学领会政策要求的内涵,做到“理念先行”,推动从“人才管理”向“人才治理”理念转变,弘扬科学家精神,倡导科学研究与人才发展的本真,推崇可持续发展策3略,摆脱功利目标的束缚。在实践方面,行政管理共同体要与学术共同体协同,深入分析行政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质量与数量、个人与团队、品德与才能、共性与个性、定性与定量、短期与长期等问题,通过“放管服”改革等寻求改善和解决的办法,建立与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使人才评价制度更加符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更加符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聘期考核等方面,实施多

  层面、多维度、分阶段、全覆盖的分类评价,加强对评价结果的运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是加强学术共同体的自身治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治理主体作用。学术共同体不仅要成为学术规范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更要积极承担创造和评价学术成果的功能,维护学术尊严与秩序,保护教学科研人员权益,依托自身的约束力量,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发展氛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人才发展、人才评价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促进形成科学的人才治理机制。

  三是推进人才评价主体的治理。当前,我国人才评价工作的主体多为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科研院校等,人才评价的社会化、市场化尚不充分,评价主体在方法论研究和评价人才的培养方面仍有不足。因此,现阶段,评价主体要加强自身治理,解决好发展定位问题、专业性问题、行为自律问题等,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体系,完善同行评议制度及评价专家库,尊重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学术评价权利。同时,还应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加快第三方人才评价机构的引入,使之成为人才评价改革的“阿基米德支点”。此外,各评价主体要致力于人才评价理论研究和评价人才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人才评价基础理论,加强对人才相对性、实践性、动态性、生命周期的把握,健全动态的人才评价调整机制,科学吸收运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评价技术、以及大数据等手

  段,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同行评议和市场评价相结合,分类施策,推动建立科学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治理体系。

篇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心得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意见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收获颇多,感触颇深,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意见的同时,知道了关于加强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意见是必要前提,人才被埋没,何谈使用人才,是一种资源浪费。所以,人事部门,尤其是领导者要有“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新时代人才,而人才也要积极工作、展现自己、发掘潜能。另外,现在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热情高涨,要善于引用,以实际为基础,中外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培养新时代人才是核心,只有持续为祖国建设输送人才,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人才的培养已成为衡量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而教育对新时代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是国家

  、民族

  、家庭立足之根本,所以既要注重基础教育,提升全民素质,更要把握高精尖人才的教育,发挥核心新时代人才的作用。

  善用新时代人才是关键,每个人都是金子,都有发光点,只要能找到它,并充分发挥出来,那么光芒是十分耀眼的。所以,要坚持以“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能动性。

  加强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意见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最核心的要素。“整合资源,创新价值,创造财富”。唯有人才,才能创造。加强改进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要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坚持以用为本,放手使用人才,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新时代人才工作是第一资源,如果国家和党是树木,人才就是树干,也就是树的本,文化是树根。这棵树是否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完全取决于树根的发达和树干的壮大,所以我们要坚持实践“人才为本,文化为根”的理念,积极造就新时代人才,建设文化,把人才作为发展的根本和基础。

篇八: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心得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措施

  新时代是人才发展的黄金期,各种政策和措施正在不断推出,为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更大的支撑和保障。而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措施就成为了最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之一。

  第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措施,首先需要从完善人才政策方面入手。在保障政策方面,要加大对专业人才、急需人才和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提高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推出更多新型人才计划,加强人才培养和晋升机制的改革。

  第二步,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人才评价体系,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措施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标准,鼓励人才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要加强对青年人才的评价机制,实现青年人才的快速晋升和专业发展。

  第三步,优化人才服务。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措施方面,还需要优化人才服务。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和企业对接,助推高层次人才和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运用。加强人才市场的建设,帮助人才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也需要关注各类人才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转型等问题,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为广大人才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保障。

  第四步,加强人才培养。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措施方面,加强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优化教育培训机制,加强人才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确保人才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进步和创新。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加大对新兴行业和领域的培训力度,鼓励人才在创新创业中得到更多机会和支持。

  综上所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措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政策、评价、服务、培养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人才体系,才能够为我国的人才事业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只有不断完善新时代人才工作措施,才能够让更多的人才得到更好的培养、发

  展和展示,从而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更好地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推荐访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心得 新时代 关于加强 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