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研讨(3篇)

时间:2023-05-04 10:25:03 浏览量:

篇一:围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研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法治化问题研究

  摘要: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也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中所必须考虑的一方面问题。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应该对乡村治理法治化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做好有效的应对和解决,以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构建良好的基础和支持。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治理法治化;问题;建议

  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这已经成为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量。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视角,加强乡村治理法治化,可以贯彻落实好法治,德治以及自治等原则,确保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性,不断提高乡村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进而将乡村基层治理法制化建设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和深度。

  1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困境

  1.1乡村治理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农村治理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与农村治理密切相关的法律,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绝大部分地区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办法。但是制定出台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在质量上存在参差不齐现象,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更迭缓慢,甚至个别条款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有些地方制定出台后就长期搁置不用,成为摆设。这必然导致出现无法可依或者不好操作的制度及运行机制的尴尬局面,也缺乏将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层面进行推广的较完善的立法形成机制。

  1.2主体缺位现象比较严重

  在基层治理法治化过程中,结合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地方注重治理实践,尤其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现已经形成了农村社会的治理工作格局,也形成了乡村社会治理格局,其中,政府发挥着主导性地位,而且公众的参与程度也比较高,对制度优势予以了充分的体现,也促进了不同社会主体在乡村治理中作用的发挥。但是在实际上,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主体缺位现象仍然比较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这与“三化”问题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行业组织的发育程度也严重不足,功能的单一性比较显著,一定程度上使农村党组织与党员出现了严重的脱离现象,村委会和村民也没有整合在一起。

  2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2.1坚持立法先行,形成完备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

  2.1.1完善乡村治理立法和制度体系

  根据农村治理形势的变化,在乡规民约和地方性规范层面进行合法性审查与适当调整。比如,根据位阶的高低,依法审查和清理国家法律与地方性法规、地方规范性文件、乡规民约之间的关系,相关条文有无抵触,凡是有抵触的条文一律修正。可以由基层政府聘请法律顾问指导出台村级管理制度汇编,规范完善包括会议制度、村务财务公开、集体资产管理、工程招投标、土地承包等制度和章程,为乡村实现法治化治理提供基础框架。

  2.1.2建立乡镇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

  广泛吸纳社会精英有序参与决策和监督,完善法制研讨工作机构,协助执行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确保党政决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成立社会稳定风险

  评估工作机构,召集职能部门、法律专家,就重大事项的合法性和科学性开展风险评估,以增强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厚植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理念。

  2.2着眼重心下移,不断健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工作机制

  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基层。围绕乡村治理法治化,我们要把问题消化在基层,把纠纷调处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我们要重点开展送人才下乡、送政策下乡和普法下乡活动,推动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公共服务下基层,把源头管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理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基层决策机制、风险评估机制、民意吸纳评估机制、公众利益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妥善有效合法解决农村社会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显性矛盾,牢牢掌握基层治理法治的主动权。

  2.3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明确提出了对干部群众的素质要求。要想确保乡村治理法治化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将党员干部法治思维树立起来,并提高依法办事能力。首先,要提高对树立法律权威和法律信仰的高度重视,法治,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党员,干部和老师等,必须要做到懂法用法,将法治思维树立起来。其次,提高对公正执法的高度重视,借助执法公正,可以将法治体现出来,要想对农村法治中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必须要将执法行为进行规范化,将公平性和正义性充分体现出来。

  2.4实现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常态化

  2.4.1创新法治宣传形式

  利用村民开会、看电影、赶集等人员相对集中的时段,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组织宣传法治文化的戏曲、小品、微电影等文艺演出,让法律入耳入心。加大行政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落实,让行政执法人员进农村宣传相关领域的法律知识,采取硬指标进行考核验收;建立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壮大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利用律师驻村平台充分发挥驻村律师提供基层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通过举办法律咨询活动,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传播法律知识。经常性开展送法入户、法律赶大集、法制进校园等活动。

  2.4.2壮大法治宣传队伍

  制定出台“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在农村两委干部、复员退伍军人、乡贤能人、青少年等人群中遴选、培育一批“法律明白人”。创建农村法治中心户作为普法宣传阵地及农民法治学校,安排“法律明白人”以村民喜闻乐见形式宣传法律,增强普法实效。

  2.5培育乡村法治文化环境

  法治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持和内在动力,有利于农民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法律意识。乡村治理法治化以培育法治文化为基础,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彻底改变“人治”思想。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要改变“人治”观念,在乡村树立“法治的信仰”,尊重法律权威,坚持公平正义理念,让法律深入人心,确立以法治解决矛盾的主要方式,使农民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第二,营造法治文化环境。营造法治文化环境,要大胆借签、吸收发达地区法治文化成果,创新法治文化观念。营造乡村法治文化环境还需要注重乡村本土文化,因势利导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挖掘农村法制文化资源,将农村自然法精神与国家成文法体系有机融合培育本土法治精神。第三,政府要在培育法治文化环境中发挥主体能动作为。政府作为培育法

  治文化的主体力量,要培养农民对法律的信任感,为培育法治文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结语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工作的开展应该对于法律化治理形成更高的认识,并且将其作为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农村地区法制化方面的诸多问题给予有效地解决和控制,打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真正地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多方面权益。

  参考文献:

  [1]朱华丽.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30(01):94-99.[2]郑会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06):37-41.[3]杨建军.善治目标下法治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及有效路径[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3):58-61.

  [4]袁金辉.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研究

  -

  基于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分析[J].

  理论探讨,2010(01):28-31.

篇二:围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研讨

  

  推进乡村治理

  助力乡村振兴——来自“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研讨会”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本刊编辑部;孙玉琴

  【期刊名称】《中国民政》

  【年(卷),期】2018(0)1【摘

  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2005年8月15日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调研时提出的重要论断。2018年5月10日,在"两山"理论诞生地——浙江湖州,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举办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治理现代化交流研讨会"。

  【总页数】1页(P6-6)

  【关键词】乡村治理;振兴战略;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交流研讨会;省委书记;社区建设;基层政权

  【作

  者】本刊编辑部;孙玉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D63【相关文献】

  1.建设生态美丽宜居和谐新乡村r——大理市推进洱海流域综合治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探索[J],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调研组

  2.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研讨会在湖州召开[J],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论坛综述[J],贺少雅;武千千;4.全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产业振兴、“幸福乡村”活动、乡村风貌提升现场推进会召开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重点工作

  奋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J],蓝锋

  5.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评《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思政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J],王小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三:围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研讨

  

  乡村振兴研讨发言材料

  一、农村落后的关键是教育发展滞后。

  乡村振兴,是针对现阶段农业农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中的短板而言的。相较于工业,农业落后最突出的是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相较于城市,农村落后最关键的是教育发展滞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要改革导致人才资源单向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制度,让农村也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国现代化事业起步晚、底子薄、资源少,只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大城市,并且以农业积累源源不断地投入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从而导致农村区域发展相对滞后。

  二、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此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加速推进乡村发展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大城市,而农村区域不仅没有高等教育资源,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也比较缺乏。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则比较均衡,相当数量的名牌大学都建在小城市、小城镇,这是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为此建议,尽快制定实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

  均衡布局的战略规划,引导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大城市优质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资源向农村区域布局。具体来说,可在部分县城以及一部分建制镇(包括一部分特色小镇),分别规划建设一所我国名牌大学的分校区、若干所名牌中小学的分校区。同时,可按照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相关规定,引进国外名校合作办学,从而实现农村区域教育事业跨越发展。

  就我县实际情况来看,玉屏职校的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是做得很好的。职校开设的“汽车应用与维修”就是与德国大众汽车合作的专业项目,把优质教育资源直接送到农民家门口,为培养我县优秀的的就业人员发挥着积极的贡献。

  三、积极引导城市人反哺农村

  农村地区加快发展、脱贫攻坚、农村治理等等,都需要人才,而与此同时,城市人口过于集中、人口老龄化日趋凸显,城市人口特别是退休人员回流农村区域的需求日益强劲。国家应制定实施引导城市人才回流农村计划,根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需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优先引导城市大中小学校教师和医护人员到农村去。可设立“城市退休教师支持农村学校专项基金”“城市退休医务工作者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专项基金”,规定凡城市大中小学校退休优秀教师自愿服从分配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退休优秀医务工作者自愿到农村乡村医院、卫生室工作的,给予一定的(一年10万

  元)津贴;凡参与此项计划两年以上者,可以在当地落户养老,由当地政府提供免费公寓住房。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加快农村地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二是部分农村人口不再作为“农民工”长期在城乡之间来回奔波,这对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至关重要,对城乡融合发展也至关重要。

  考虑到“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此项规划应当以优先满足城市人才回原籍农村的要求来安排,统一要求县级政府主动对从本地出去到城市工作的人才作出返乡安排。现阶段城市知识分子大多来自农村,通常都有家乡情结,多年来到农村发挥余热而受到表彰的,也多是回原籍的人,比如教师中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等。2015年当选为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候选人。干部及其他优秀人才退休返乡是我国古已有之的优良传统,应该继续发扬。

  同时还建议,尽快修订相关法律政策,为城市人才资源合法有序流向农村创造条件。按照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的规定,如果城市人才进入农村区域工作要以长期居住在农村为前提,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制度障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城市人才反哺回流农村,迫切需要修订类似的法律和政策,让城市人才安心扎根农村。

  乡村振兴研讨发言材料

  为全面推进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近年来,县城管局围绕“城乡统筹、源头减量、分类处置、系统治理”的思路和目标,精心谋划、精致组织、精准发力、精细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

  一、加强城镇统筹。

  (一)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为进一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出路,我县于20__年投资1800万元在垃圾填埋场西侧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大型垃圾中转站,20__年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全县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盱眙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现库区内全面停止填埋生活垃圾,经统计,20__年全年共外运全县城乡生活垃圾量达63810吨,降低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资源浪费,(二)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20__年11月我县环卫体制调整,将城区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以及经济开发区的道路清扫保洁全部纳入了环卫规范作业,现有环卫人员458人。同时每个镇也建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保洁人员配备原则上按照集镇每千人配3名、每个村配4-5名的标准配备到位,并相对保证卫生保洁专业队伍的稳定。截止目前,全县农村环境保洁员已达1158名。

  按照省里提出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建设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将“四步”变“两步”,采取县包到镇(垃圾转运、处理由县负责)、镇包到村组的两级统筹运行管理模式(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由各镇负责)。目前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达9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20__年县财政将农村环卫方面的奖补资金提高至128万元,较20__年相比增长率达12.8%。大量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城乡清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立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提供了经费保障机制。

  二、推进垃圾分类。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明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即县城“细化三类、三分法”,农村“定点投放、二分法”,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县城垃圾分类试点,金水湾、金采新村等试点小区开展“分类换积分”活动,引导居民自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推进机关单位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吕良镇率先启动农村分类试点工作,投放三分类果壳箱、垃圾桶,建成易腐垃圾处理站,所辖村垃圾分类试点实现村域全覆盖,村民参与率达80%。

  强化宣传教育,硬化工作措施。广泛深入宣传,以推动

  垃圾分类实质运作为基本目标,通过设立宣传栏、投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增强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力争做到将垃圾分类投放与宣传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加强垃圾治理,加快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垃圾压缩处理中心,加快推进城东、城西垃圾中转站建设,逐步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同时,统筹做好生活垃圾分流外运处理工作,力争垃圾不落地、不积压,不断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推荐访问:围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研讨 乡村 研讨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