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直播课6篇

时间:2023-07-28 19:55:05 浏览量:

心理健康直播课6篇

心理健康直播课篇1

通过学习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感触颇深。拥有健康的身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身心健康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往往重视教师教育质量高低,而很少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责任,而忽视教师对自己和家庭的责任;强调教师的“牺牲”“奉献”精神,而忽视维护教师的自身利益及身心健康的愿望。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迫使教师不断地自我加压,不断地延长劳动时间去参与生存竞争,最终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一个教师要对几十个学生负责,家长又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美好愿望转变为对教师的高期望和高要求,无形中使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若有健全的教师人格,就会修复心理的不适和缺陷旧能做一个受欢迎的老师。当然,不仅如此,要塑造健全的教师人格,必须有高尚的坚强的人格素质,渊博的知识,出色的才能、精湛的技邑、良好的人格和完美的心理,不断调适自己。教师的高尚人格素质依赖于丰厚的文化知识底蕴,没有广博的学识水平,没有不断更新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就会影响良好的人格素质的形成。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陶冶情操。努力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之信其师,亲其道,用良好的师德,阳光的心态影响教育每个学生,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讲台上常青树的不竭资源。

一个优秀教师的魅力不仅是具有渊博的知识、出色的才能、精湛的技艺,也必须拥有良好的人格、完美的心理;不仅能成为学生心理的调节者,也能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只有学习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掌握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心理健康的综合训练,才会促进学生全面的健康成长,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也更利于教师自身健康心理的维护和发展。

#615417

心理健康直播课篇2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613253

心理健康直播课篇3

还记得梅__教授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我怀着迷茫好奇的心情走进大学校门时,我何其有幸,在大学中遇到几位为我解疑答惑的导师。

初入大学,便感受到那严谨中又不失活泼自由的大学风气。好奇有之,这是告别三点一线枯燥无味的高中生活,对新的学习环境以及新同学的向往;迷惘有之,在以往的校园生涯中前进的道路总是十分单一,最终目标不过是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而我们所需的不过是坚定走下去的毅力和决心,但大学是不同的。

当早已习惯把学习当作唯一重心的我迎面撞上那五光十色的大学生活时,总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那时的我迫切需要一位能够给我指导的老师,在那迷茫的时刻,我迎来了大一的新生研讨课。

魏__教授是给我们上课的第一位老师,他的风趣幽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中时,时间被各种卷子填满,最长远的目标不过是考上一个好大学,至于各种专业却是完全没有了解。而刚入学时,对于自己的专业,唯一知道的不过是汉语言文学这个名称。魏__教授以他独有的幽默,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汉语言文学在本校的创立过程以及我们将来要学习的内容。除此之外,他还为我们放映了一组ppt和视频,展示了我们历任优秀学姐和学长的风采。鲜妍明媚的笑容,青春鲜活的气息,明确坚定的目标,以及为目标永不放弃的信念和决心。

一堂课给我们带来的是深深的思考,要想在五光十色的大学生活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就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迷茫的心逐渐平静下来,带着对未来的期盼,大学生活正式拉开序幕。

时光荏苒,几个星期就这样丰富充实的走过了。新鲜的课程,五花八门的社团,宽敞高大,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大学生生活如同一幅瑰丽的画卷缓缓展现在我们眼前。但来到新环境的新奇和热闹逐渐退去后,大学中轻松的课程让我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失去了高三紧张气氛以及考试带来的压力,很快便让我觉得无所事事,自身的惰性与内心迫切想做些事的心情相交织,空闲甚至成了一种折磨。带着焦炉的心情,我再一次迎来了新生研讨课。

刘__老师并不是给我们上课的第一位老师,但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却尤为深刻。他给我们里的那张长长的书单以及对各种出版社的如数家珍,都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读书的热爱。课堂上刘__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述他的读书经历以及在读书时的感受,一本好书总是希望有人欣赏的,就犹如伯乐之于名马,或许刘涛老师就是一位真正的爱书人吧。

求学之路,理想之路需要知识的铺垫,因而便需要读书,读书使人宁静,使人充实。读一本好书,便是要遥听一个孤独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相同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她为你一人唱歌。空闲时别忘了读几本好书,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捶击。

随后的大学生活就在学习,看书,与同学玩闹中平平静静的过着,没有想象中的光怪陆离,丰富精彩,但也不乏新鲜事物。第一次参演舞台剧,第一次募捐,第一次摆摊,无数次的尝试,无数的可能。

不知不觉我就迎来了最后一次新生研讨课,这也或许意味着我的大一上学期已经过了一大半了。平平淡淡的一堂课,然而却始终提醒我们在这一堂课后便摆脱新生这个身份了。是新生研讨课见证了我初入大学的迷惘与孤独,见证了我成长的欢乐与激动,纪念我的新生研讨课,纪念我那一抹逝去的时光。

#353411

心理健康直播课篇4

心理素质是指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有专家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制定了以几点标准:正常的智力、稳定的情绪、适度的反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能够适应学习生活等。站在特殊教育的角度看,智障学生由于生理缺陷,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往往比健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水平相差悬殊,我们当然不能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来衡量智障儿童。但在特教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就无法绕开“还给智障儿童一个健康心理”的课题。笔者认为特教学校要有意识地深入开展对智障儿童心理素质教育,虽然这是一个隐藏得较深的、容易被忽视的课题,但这个课题的落实,对智障儿童的实效价值,却极其重要。因为智力的康复、情绪的稳定、正确的认知、坚强的意志等心理素质,是他们将来适应社会生活与寻求自身发展的关键。同时,开展对智障儿童心理素质教育,也是我们落实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保持教育幸福感的捷径之一。

在方法上,教师要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活动中,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和亲和的态度,影响熏陶学生;同时要结合授课科目的特点,挖掘出对智障儿童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素材,通过对学生心理各层面施行积极影响,补偿其心理缺陷,以培养出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他们的一切行为提供健康的心理背景。具体作法阐述如下:

一、开发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开展学生智力康复训练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特教学校只有推行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才能系统、稳步地开展对学生的智力康复训练,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益。目前供智障儿童使用的教材是1988年编写,已经有20多年,现在看来,它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智障教育的多维目标;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同一,忽视学生智力差异的多样性;注重教师的主动,忽视学生的主体,因此,它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已经不适合当前智障教育的需要。

智障教育效果的衡量,并不在于学生学习了多少系统、复杂的知识,而在于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得到多大程度的满足,比如智力得到多大程度的开发、行为得到多少矫正、自我服务水平得到多少提高等等。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提出了“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积极主张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具体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既要使学生在实用生活知识、技能以及习惯等方面得到培养与发展,又要让学生体验愉快的学习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学习的东西要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适应。现在,许多特教学校都在开发、整合新的教育资源,革新教育内容、方法和目标,教育效益大大提高。笔者通过实践与对兄弟特校的了解后认为,落实“以生活为核心”理念的教育过程,就是最好的开展学生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

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坚持好创造情感情境原则、趣味性和成功性原则,以期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创造良好的情感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保持愉快的情绪,达到与学习环境的和谐,是智障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坚持趣味性原则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动机明确,始终在欢乐的情绪中自我要求,进行学习。成功性原则就是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成功的期待,提供学生成功的机会,并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这一原则对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别重要。

二、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教育机会

笔者了解发现:友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形成对老师强烈的喜爱情绪,这种情绪具有固定化、持续化、依赖化的特点。就是说,学生很愿意接受并服从于他心目中的领袖式的老师!

一般来说,培智班师生比不大,这为每个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打开了方便之门。尽可能多地接 近、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有威信、和乐意信赖的人,是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智障儿童有智力缺陷,但也有丰富的情感和准确的判断力。当他真实地感觉到你在重视他、关心他时,他就会尝试主动走近你,期望在你这里得到帮助和解脱,表现出无限的真诚。

关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小到一次鼓励、一个赞赏的眼神,都能充分满足学生期待的被理解、被尊重、获得成功等各种情感需要,继而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幸福”体验并内化为进步的动力。这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号召力、管理力、“诱惑”力明显增强。这样,在和学生愉悦的沟通交流中,我们既可以感觉到师生情谊的乐趣,无形之中也创造出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

在我们学校培智部,有的老师善于处理和学生的关系,彼此亲昵,和谐融洽,所以课堂纪律好、教学效果好,学生进步快。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能直接或间接对学生认知、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

三、坚持个别化教育原则,帮助学生和谐发展

个别化教育原则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智障儿童的个别差异,为他们设计出各自所能达到的发展目标,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促进其实现。智障教育中,即使是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个别差异也很明显,既有量的差别,也有质的差别,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内在或外在需要的差异,因此,“因材补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在通过集体教学提供方法、材料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个别辅导、编组辅导的方式来“开小灶”,加深知识印象,巩固生活技能。虽然个别辅导的目标、内容、方法各不相同,需要老师有耐心,但越是个别化,教育效果就越可能成功。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看,坚持个别化教育原则,不仅直接有利于所有学生智力缺陷的补偿,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四、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能力

对自我事务的处理,是智障教育的出发点,不管轻度、中度还是重度智力缺陷儿童,都应当在接受教育后,可以自我照顾或较少需要别人照顾。在传授基本知识技能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关怀、慈爱是应当的,但我们不可以对他们一味迁就、容忍。在自我服务能力、习惯养成、道德准则等多方面的教育上,要有严格的尺度,也就是说,一定要把补偿缺陷贯彻在教育活动的始终,该放松的绝不严格,该严格的绝不放松。如果因为学生有缺陷,起了怜悯之心,那么很可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我们发现,降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标准,就会导致学生更加懒散;降低学生习惯养成的要求,就会导致学生混乱……因此,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发展观,在自我服务能力、习惯养成、道德准则等与他们生活密切联系的几个方面,一定要严字当头,不可疏忽。所以课内课外,教师都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反复给他们讲清道理,让他们逐步养成遵循生活准则或规范的行为习惯。从心理教育角度看,越是严格,越是容易培养出学生良好(健康)的认知能力、动机、情感和性格。

五、营造家庭和社会教育环境,共同维护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国内外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如果没有家长的积极参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沟通工作,为学生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一方面,我们调查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家庭的“完好率”比正常儿童要低得多,比如父母离婚、“爷爷奶奶”托管、多人残疾、过于贫困等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普遍存在。所以,学校要尽量把这些不利因素补充完整,比如成立家长学校开展活动、要求家长常常到校看望子女、扶贫助学等等。另一方面,向家长传授智障儿童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缺陷补偿矫正方法,布置教育任务,让他们切实承担教育的责任。智力障碍儿童对亲情的依赖与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家长更多的关心能使他们获得情感的丰富和情绪的稳定,起很好的心理平衡作用。

社会教育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走出校园,开展一些参观、旅游活动;可以请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看望学生,请周边学校的大中小学生来陪伴他们度过周末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加生活乐趣,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表明,学生非常喜欢这些活动,每次都很兴奋,积极表现自己,所以能收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总之,一定程度上说,智障儿童的发展,就是心理素质的发展;智障儿童的教育,就是心理素质的教育。本文就当前特教学校在开展对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法,做了一个肤浅的论述,请同行指正。 

#353410

心理健康直播课篇5

心理素质是指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有专家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制定了以几点标准:正常的智力、稳定的情绪、适度的反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能够适应学习生活等。站在特殊教育的角度看,智障学生由于生理缺陷,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往往比健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水平相差悬殊,我们当然不能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来衡量智障儿童。但在特教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就无法绕开“还给智障儿童一个健康心理”的课题。笔者认为特教学校要有意识地深入开展对智障儿童心理素质教育,虽然这是一个隐藏得较深的、容易被忽视的课题,但这个课题的落实,对智障儿童的实效价值,却极其重要。因为智力的康复、情绪的稳定、正确的认知、坚强的意志等心理素质,是他们将来适应社会生活与寻求自身发展的关键。同时,开展对智障儿童心理素质教育,也是我们落实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保持教育幸福感的捷径之一。

在方法上,教师要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活动中,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和亲和的态度,影响熏陶学生;同时要结合授课科目的特点,挖掘出对智障儿童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素材,通过对学生心理各层面施行积极影响,补偿其心理缺陷,以培养出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他们的一切行为提供健康的心理背景。具体作法阐述如下:

一、开发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开展学生智力康复训练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特教学校只有推行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才能系统、稳步地开展对学生的智力康复训练,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益。目前供智障儿童使用的教材是1988年编写,已经有20多年,现在看来,它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智障教育的多维目标;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同一,忽视学生智力差异的多样性;注重教师的主动,忽视学生的主体,因此,它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已经不适合当前智障教育的需要。

智障教育效果的衡量,并不在于学生学习了多少系统、复杂的知识,而在于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得到多大程度的满足,比如智力得到多大程度的开发、行为得到多少矫正、自我服务水平得到多少提高等等。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提出了“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积极主张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具体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既要使学生在实用生活知识、技能以及习惯等方面得到培养与发展,又要让学生体验愉快的学习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学习的东西要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适应。现在,许多特教学校都在开发、整合新的教育资源,革新教育内容、方法和目标,教育效益大大提高。笔者通过实践与对兄弟特校的了解后认为,落实“以生活为核心”理念的教育过程,就是最好的开展学生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

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坚持好创造情感情境原则、趣味性和成功性原则,以期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创造良好的情感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保持愉快的情绪,达到与学习环境的和谐,是智障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坚持趣味性原则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动机明确,始终在欢乐的情绪中自我要求,进行学习。成功性原则就是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成功的期待,提供学生成功的机会,并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这一原则对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别重要。

二、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教育机会

笔者了解发现:友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形成对老师强烈的喜爱情绪,这种情绪具有固定化、持续化、依赖化的特点。就是说,学生很愿意接受并服从于他心目中的领袖式的老师!

一般来说,培智班师生比不大,这为每个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打开了方便之门。尽可能多地接 近、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有威信、和乐意信赖的人,是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智障儿童有智力缺陷,但也有丰富的情感和准确的判断力。当他真实地感觉到你在重视他、关心他时,他就会尝试主动走近你,期望在你这里得到帮助和解脱,表现出无限的真诚。

关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小到一次鼓励、一个赞赏的眼神,都能充分满足学生期待的被理解、被尊重、获得成功等各种情感需要,继而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幸福”体验并内化为进步的动力。这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号召力、管理力、“诱惑”力明显增强。这样,在和学生愉悦的沟通交流中,我们既可以感觉到师生情谊的乐趣,无形之中也创造出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

在我们学校培智部,有的老师善于处理和学生的关系,彼此亲昵,和谐融洽,所以课堂纪律好、教学效果好,学生进步快。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能直接或间接对学生认知、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

三、坚持个别化教育原则,帮助学生和谐发展

个别化教育原则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智障儿童的个别差异,为他们设计出各自所能达到的发展目标,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促进其实现。智障教育中,即使是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个别差异也很明显,既有量的差别,也有质的差别,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内在或外在需要的差异,因此,“因材补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在通过集体教学提供方法、材料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个别辅导、编组辅导的方式来“开小灶”,加深知识印象,巩固生活技能。虽然个别辅导的目标、内容、方法各不相同,需要老师有耐心,但越是个别化,教育效果就越可能成功。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看,坚持个别化教育原则,不仅直接有利于所有学生智力缺陷的补偿,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四、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能力

对自我事务的处理,是智障教育的出发点,不管轻度、中度还是重度智力缺陷儿童,都应当在接受教育后,可以自我照顾或较少需要别人照顾。在传授基本知识技能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关怀、慈爱是应当的,但我们不可以对他们一味迁就、容忍。在自我服务能力、习惯养成、道德准则等多方面的教育上,要有严格的尺度,也就是说,一定要把补偿缺陷贯彻在教育活动的始终,该放松的绝不严格,该严格的绝不放松。如果因为学生有缺陷,起了怜悯之心,那么很可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我们发现,降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标准,就会导致学生更加懒散;降低学生习惯养成的要求,就会导致学生混乱……因此,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发展观,在自我服务能力、习惯养成、道德准则等与他们生活密切联系的几个方面,一定要严字当头,不可疏忽。所以课内课外,教师都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反复给他们讲清道理,让他们逐步养成遵循生活准则或规范的行为习惯。从心理教育角度看,越是严格,越是容易培养出学生良好(健康)的认知能力、动机、情感和性格。

五、营造家庭和社会教育环境,共同维护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国内外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如果没有家长的积极参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沟通工作,为学生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一方面,我们调查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家庭的“完好率”比正常儿童要低得多,比如父母离婚、“爷爷奶奶”托管、多人残疾、过于贫困等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普遍存在。所以,学校要尽量把这些不利因素补充完整,比如成立家长学校开展活动、要求家长常常到校看望子女、扶贫助学等等。另一方面,向家长传授智障儿童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缺陷补偿矫正方法,布置教育任务,让他们切实承担教育的责任。智力障碍儿童对亲情的依赖与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家长更多的关心能使他们获得情感的丰富和情绪的稳定,起很好的心理平衡作用。

社会教育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走出校园,开展一些参观、旅游活动;可以请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看望学生,请周边学校的大中小学生来陪伴他们度过周末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加生活乐趣,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表明,学生非常喜欢这些活动,每次都很兴奋,积极表现自己,所以能收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总之,一定程度上说,智障儿童的发展,就是心理素质的发展;智障儿童的教育,就是心理素质的教育。本文就当前特教学校在开展对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法,做了一个肤浅的论述,请同行指正。 

#613256

心理健康直播课篇6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这门课程帮助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在心理课上,通过老师的教导和书本的指导,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

这门课程帮助我规划人生,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人生的确需要规划,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一生准备做些什么样的事,按自己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踏实的人生目标靠近。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永远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有些时候,理想也等同于我们的目标,但只是有了理想却没有认真规划,在实现的路上歧路多多,看着是大道,走的是岔道,计划往往赶不上改变,到头来感叹行路难,安慰自己已经追求了过程就不要太再意结果。

这是理想与现实出入太大不得不给自己的安慰。而如果你的确认真规划了你的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即定的目标,如果过程出现了偏差就及时改正,始终让自己的目标在现实的征途中存在。一旦紧咬目标,你会发现你有战无不胜的力量,而且会努力为自己的最终理想而奋斗不已。目标清晰与昏昏噩噩根本就是两种不同人生的选择,规划好你的人生,你会奋不顾身地为理想而努力,而你行动的动力,也是你每一个阶段不同的规划目标。所以一个好的人生规划太重要了,而这门课就很好的帮助了我。

人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础是心理。这门课程帮助我塑造了一个自由高尚的灵魂,为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指导,为我的未来照亮了道路。

#615418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 直播 心理健康教育直播课 心理健康网络直播课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直播讲座 心理健康直播观后感 心理健康公开课 心理学讲课的直播平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讲堂网络直播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直播 心理健康课堂 心理健康直播课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