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1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10-15 15:15:04 浏览量: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内部控制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1.规避单位公共道德风险的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1篇,供大家参考。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1篇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篇1

内部控制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

1.规避单位公共道德风险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资金大多为纳税人的收入,作为广大社会公众资金使用的受托者,一旦缺乏控制,履行受托责任的自觉性就会失去约束,进而产生腐败。随着公民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纳税人对财政预算披露程度和内容的要求愈发严格,如何规避和控制这些风险,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审计。

2.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证。内部控制是动态的、持续的,也是不平衡的,受时间、地点、政策、具体执行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是不够的,常常会因为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串通作弊或不作为而失效,因此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估,即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及修整活动进行评价。这就要求不断改善内部控制活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监督其充分、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3.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资金的安全运行,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障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加强内部控制可以确保单位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提升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内部控制减少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质量,并为测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审计又对内部控制起到再控制的作用,有利于内部控制执行与运行的有效性,并合理保证内部控制不断趋于完善。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控制措施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既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层面,又涉及业务和事项环节,也涉及下属部门或分支机构层面,覆盖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内部控制建设不是单纯的制度设计,而是要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非常健全,但在实际执行中却流于形式、事故频发。而内部控制审计更强调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2、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由于内部控制是为了推进经济实体的有效运营,而内部审计则在于协助管理层调查、评估内部控制制度,适时提供改进建议,以求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持续实施。在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系统由经济实体经营管理部门指定并在实施执行中评价和改进,通过内部审计部门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如何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审计任务制定灵活适用的审计方案,以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内部审计的角色由监督者逐步转变为控制者

将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控制系统而不仅是一个检查系统。内部审计师的主要作用是“确认和建议”,而不再是以往的“监督和复核”。他们通过咨询活动,为管理当局提供专业服务,为风险管理出谋划策,降低风险,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有关数据和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从而在实质上促进财务报告内容的确定性和质量的提高。

(3)风险意识的提高、风险管理的加强推动内部审计的发展

风险是单位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在一定的经费保障下履行国家赋予的公共管理职能。这个目标既强调了全面履行好公共管理职能,又确定了有限的行政经费保障,要履行好职能就必须用好经费,用好了经费也就保证了职能的落实。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识别影响单位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因素,评估风险进而管理风险。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的评估。对单位经济运行和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风险化解。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持续监督和定期评估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及时识别和认定内部控制风险,从而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促进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4)内部审计作为监督要素中的最高层次,在内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整个内控体系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经济业务发生部门严格按照内部设计的程序、相互牵制的制度开展业务活动,建立起第一道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的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严格按照控制步骤流程。办-理。第二个层次,经济业务最终的流向都是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去,因此财务部门就要在事后建立起第二道监控防线。要对原始的数据、凭证、票据进行日常性、规范化的检查稽核,要及时把监督的过程和信息反馈给财务负责人。第三个层次,内部审计部门要建立起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通过内部控制测试来发现管理流程中的不足和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内控体系建设趋于完善。内部审计作为监督要素中的最高层次,在内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内部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内部控制审计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设计一套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致使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失去了根本性指导。部分单位虽然能够制定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内控制度涉及的范围缺乏全面性,未能包含所有人员和业务环节,更多的是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制定、会计核算管理制定、以及资金管理制度等,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监督等问题缺乏全面性和深层次的思考,内控发挥不出应有效果。笔者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时发现有的单位甚至设置违规的内控制度,对单位的有的业务事项实行内部科室或个人承包制,对承包事项的财务缺乏监管,致使承包事项的财务没有真实和完整地反映,其分配的不公引起单位干部职工的不满。

(二)缺乏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大多属财务部门内设,没有独立性,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内部控制管理。有些单位虽然具备内部审计机构或指定专门的审计人员,但不能对内部会计管理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及履行有效性做出客观公平的评价。

(三)内部控制审计方法落后

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机构仍采取事后审计,工作方法单一且落后。这样没有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审。不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就不会及时发现单位业务发生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把行政风险降到最低。而且随着行政单位对计算机信息化等高科技的引入,管理方法的创新,审计内容也相应扩展,工作内容大幅增加,因此,如果审计手段仍停留在原始阶段,依靠业务素质不完善的内审人员手工操作,那么内审工作的科学性及权威性便很难得到切实保障。

(四)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结构单一导致审计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和规范单位的经济行为,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必然参与到单位的各类经济行为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多元化,不仅要懂得财务和审计知识,而且还要精通各项相关业务。内控审计人员的素质成为开展高层次审计监督的关键所在。由于我国一直存在着一种“审计即是审账”的思想,大多数的内控审计人员都是财务出身,知识面比较单一,缺乏经营、管理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在审计内容方面,一般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检查财务数据是否合理合法上,认为这就是内控审计,他们的审计对象主要集中在账证、账表、账账是否相符,忽略了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的控制,片面理解了内控制度审计的内涵,使得内控审计仅从凭证和账面找问题,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

四、内部控制审计手段与方法的探索与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搞好系统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实施改革的时候,我们不能强行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都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各行业的行政事业主管部门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如果行业主管部门都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势必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特别要求的是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设,不能有行政隶属关系,内部审计机构要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定期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曝光;二是加强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合作,形成有力的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的权威性的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杜绝单位负责人滥用职权所造成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发生;三是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外部监督者,应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加强财政监督,强化绩效理念,规范收入分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单位的依法理财积极性,以及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自觉性。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化管理

一是在审计目标上,坚持查找内部控制缺陷和优化内部控制相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审查评价既要揭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和漏洞,更要持续不懈地促进内部控制的优化,为行政事业单位科学履职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在审计方式上,实现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结合,审计重心前移,实施全过程跟踪、“同步”控制和突出“环节”控制,不但关注控制过程,还重点控制结果,达到降低风险成本,突出增值目标;三是在审计形式上,坚持整合审计和单一审计相结合。既可以采取全面内部控制或专项内部控制审计的形式,也可根据“整合审计”理念,将内部控制审计与和业务审计、信息技术审计、财务审计有机整合起来;四是在审计内容上,坚持全面内部控制审计与专项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审查评价;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政策贯彻落实、业务管理、财务收支、信息安全等内部控制进行专项审计。

(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提高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

一是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通过举办审计项目现场观摩会、评比会等形式,使内审人员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二是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证以客观、公正态度参与审计项目检查,敢于坚持原则,善于协调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赢得被审计对象的信任和尊重;三是完善内审人员业绩考评办法,要充分引入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实行奖罚并重,择优上岗,把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取得的绩效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创造平等竞争机会,激发内审人员积极性,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机统一。同时对审计监督应作为而不作为、作为不到位、作为效率低下,应追究相关内审人员责任,有效地保证内审工作质量。

(五)健全内控审计管理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建设,在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单位面临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计制度,随时关注现有流程中的控制措施是否全面涵盖了风险,这些控制措施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形成了充分的控制证据,控制措施是否在相关规章制度中予以体现。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对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出及时修正或建立新的内控制度。不断的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使审计工作具有权威性,避免使内部控制审计成为一纸空谈。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篇2

一、在思想作风上: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对理论武装头脑的紧迫性认识不足,理论学习不够重视,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存在实用主义,要用什么才去学什么,与工作关系密切的才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学习一般化,没有带头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未带动本部员工广泛深入的开展理论学习。学习专题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不分层次,一般通读多,重点精读少,做读书笔记更少。对理论的钻研不深入,没有在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对理论学习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学用脱节,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不强,没有充分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工作。

2、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对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学习理解不深刻,理想信念相对淡化。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本部员工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不够,未能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抵制不够。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风不正,对理论武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忽视了主观世界的改造,缺乏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理论上不够成熟,造成政治上不够坚定。

二、在工作作风上

1、业务知识不足。这几年,虽然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业务知识,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具备的业务水平,远远未达到专业级计算机管理人员的要求,如图书馆业务所要求具备的理论知识不足,计算机技术和故障解决方法未达到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开发,图书馆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加,相应的技术手段不能及时落实到位,学习能力欠佳。

2、对工作有畏难情绪。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管理方面的不断深入,我馆在改革中出现了的种种困难,如计算机管理系统利用率低,历史遗留的的数据凌乱,新业务技术困难重重,使我对图书馆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疑虑,面对各项技术任务的压力, 感到信心不足,找不出解决问题和困难的突破口,出现了畏难情绪。

3、工作方法跟不上时代要求。一是仍然满足于陈旧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对如何抓好新时期图书馆的工作思路不够清晰。二是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欠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时缺乏与人沟通,使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够主动,导致工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三是工作协调能力有待改善,对一些牵涉到其他部门的工作未能主动协调办理。四是工作的艺术性不够,做员工思想切入点有时把握不准,批评管理教育学生的方法过于简单,效果不明显,处理突发事情不够冷静,显得不够成熟。

三、在纪律上

1、对工作纪律抓落实不够。执行制度有时不够严格,由于碍于情面乐于做和事佬,有时对本部职工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大胆地进行批评,对各种违规行为监督不力。

2、在廉洁自律方面略有不足。防微杜渐意识不够强,自我要求不高,对一些小问题上有所放松,同志关系庸俗化。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一是继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基本原理联系具体实际,用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确处理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方针政策,正确对待目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激发爱岗敬业的热情,积极投身馆内改革,在平凡的岗位上自觉为图书馆管理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二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能针对不同时期的任务要求,提出一些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带领本部员工积极进取,圆满完成学期内的各项任务。

2、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一是奉先垂范,模范遵纪守法,要求员工、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先要做到,时时处处以规章制度的要求约束自己,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二是加大从严治理的力度,全面推进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对所有业务环节都必须严格规范于相应的制度之下,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办事。三是做好本部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引导员工爱岗敬业。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篇3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制定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将内部控制定义如下: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控制环境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包括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组织结构、董事会、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式、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人事政策与实务等。会计系统是指公司为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业务处理的各种方法和记录,包括文件预先编号、业务复核、定期调节等。控制程序是指为合理保证公司目标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包括适当授权、合理的制造分裂、充分的凭证和记录、资产和记录的实物控制、业务的独立检查等。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许多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有的企业甚至发生携款外逃的恶性案件,使国家和企业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未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

很多国内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企业大多把内部控制看作是一堆堆的手册、各种文件和制度;也有的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未理性化。我国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有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由此导致我国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等现象的频繁产生。

2、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履行诸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在实际工作中,监事会、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企业未能从根本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很多公司或者没有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往往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产生了大量无为的内耗,无形中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成本。

3、预算管理不规范

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的预算是由总经理组织编制,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的,由于信息不对称,董事会不可能对预算提出实质性意见,预算管理中董事会职权弱化的现象十分突出,从而兹生了预算管理中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削弱了预算管理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为内部控制留下了隐患。

4、管理权责不清

在我国的企业中权责不清现象严重,在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的"自由"区域,当这些区域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无法追究责任,最终不了了之。而且由于期间的沟通不畅,常会发生资源的浪费和决策的失误。这都给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也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5、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我国企业控制活动中很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去检查或者说没有认真的去考核、去检查,而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其执行效果可想而知。无论我们的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加强和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客户的合法权益并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所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如下。

1、对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合理定位

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定位,原来一直是站在制度基础审计的角度上的,如果站在完善公司治理、改善国有企业的现状的角度上的话,对内部控制有必要进行重新定位,不能够仅仅在某些方面修修补补;另外,现在在国际、国内为大家或讨论取舍或直接全盘接受的COSO报告,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是一个需要规范制定部门、实务操作部门慎重考虑的问题。任何一项规范的制定既要考虑现行条件的限制,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发展的眼光,以避免由于日后的频繁的修订影响规范的可操作性及稳定性。在我国当前的国情条件下,将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制定作为完善公司治理及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把对内部控制的定位确定在原有的内部控制定义的基础上并按照目前的条件进行补充修订,在符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迎合国际规范的要求。

2、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

就企业角度而言,公司治理机制辐射两方面内容:一是企业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分配,在这一层次中,股东要授权给管理当局管理企业、采取措施保证管理当局从股东利益出发管理企业、能够获取足够的信息判断股东期望是否能真正得到实现并在管理当局损害股东权益时有权采取必要的行动;二是企业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为履行对股东的承诺、承担自己应有职责所形成的责权利在内部各部门及有关人员之间的责权利分配。由于公司制企业中所有权的广泛分散,企业的控制权转移到管理者手中,而企业的中小所有者已被贬到仅是资金提供者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内部控制框架是公司法人主体正确处理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保证。

3、加强预算管理

目前,内部控制结构已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查弊纠错和保护资产安全,其目标已延伸到提高效率和效益、保证管理政策和目标的实现。为此,预算控制已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按照道格拉斯·R·卡迈克尔的观点,预算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运行质量的监督手段。按现行公司治理机构的规定,预算方案的制定权在董事会,组织实施权在总经理,可以在董事会下设预算委员会,具体负责预算的制订、实施过程中的监控等工作,使得董事会通过预算管理来达到计划、协调、控制企业活动的作用。

4、理清管理权责

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中高层管理人员权责交叉。在上市公司中,这一问题虽有了较大的改变,但从公司制企业的总体上看,仍普遍存在。这种权责交叉的后果是管理人员之间权责不清、制衡力度锐减。关键人大权独揽,一人具有几乎无所不管的控制权,且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性。权责交叉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假设,必然带来权责含糊,容易造成"好事人人愿管,责任无人来负"的现象出现。事实上,资金调拨、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权责交叉,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框架首先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做到管理者各尽其责,避免权责交叉。

5、建立具有操作性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是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激励和约束的对象也是企业的员工,员工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长期被认为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要求内部控制结构的建立要考虑员工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的承接性。实践表明,基于环境现状而构建内部控制机制是一种被动性的做法,故此,英美等国越来越多的公司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建设直接纳入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建设是世界各国公司管理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就我国目前公司的现状而言,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建设并不是空白的,有的公司甚至有良好的基础和较丰富的经验,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建设中避免空洞的说教,应根据内部控制结构的要求,针对各岗位的特点建立起具有操作性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体系。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篇4

内部控制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

1.规避单位公共道德风险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资金大多为纳税人的收入,作为广大社会公众资金使用的受托者,一旦缺乏控制,履行受托责任的自觉性就会失去约束,进而产生腐败。随着公民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纳税人对财政预算披露程度和内容的要求愈发严格,如何规避和控制这些风险,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审计。

2.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证。内部控制是动态的、持续的,也是不平衡的,受时间、地点、政策、具体执行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是不够的,常常会因为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串通作弊或不作为而失效,因此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估,即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及修整活动进行评价。这就要求不断改善内部控制活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监督其充分、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3.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资金的安全运行,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障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加强内部控制可以确保单位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提升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内部控制减少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质量,并为测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审计又对内部控制起到再控制的作用,有利于内部控制执行与运行的有效性,并合理保证内部控制不断趋于完善。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控制措施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既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层面,又涉及业务和事项环节,也涉及下属部门或分支机构层面,覆盖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内部控制建设不是单纯的制度设计,而是要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非常健全,但在实际执行中却流于形式、事故频发。而内部控制审计更强调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2、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由于内部控制是为了推进经济实体的有效运营,而内部审计则在于协助管理层调查、评估内部控制制度,适时提供改进建议,以求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持续实施。在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系统由经济实体经营管理部门指定并在实施执行中评价和改进,通过内部审计部门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如何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审计任务制定灵活适用的审计方案,以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内部审计的角色由监督者逐步转变为控制者

将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控制系统而不仅是一个检查系统。内部审计师的主要作用是“确认和建议”,而不再是以往的“监督和复核”。他们通过咨询活动,为管理当局提供专业服务,为风险管理出谋划策,降低风险,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有关数据和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从而在实质上促进财务报告内容的确定性和质量的提高。

(3)风险意识的提高、风险管理的加强推动内部审计的发展

风险是单位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在一定的经费保障下履行国家赋予的公共管理职能。这个目标既强调了全面履行好公共管理职能,又确定了有限的行政经费保障,要履行好职能就必须用好经费,用好了经费也就保证了职能的落实。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识别影响单位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因素,评估风险进而管理风险。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的评估。对单位经济运行和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风险化解。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持续监督和定期评估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及时识别和认定内部控制风险,从而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促进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4)内部审计作为监督要素中的最高层次,在内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整个内控体系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经济业务发生部门严格按照内部设计的程序、相互牵制的制度开展业务活动,建立起第一道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的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严格按照控制步骤流程。办-理。第二个层次,经济业务最终的流向都是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去,因此财务部门就要在事后建立起第二道监控防线。要对原始的数据、凭证、票据进行日常性、规范化的检查稽核,要及时把监督的过程和信息反馈给财务负责人。第三个层次,内部审计部门要建立起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通过内部控制测试来发现管理流程中的不足和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内控体系建设趋于完善。内部审计作为监督要素中的最高层次,在内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内部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内部控制审计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设计一套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致使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失去了根本性指导。部分单位虽然能够制定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内控制度涉及的范围缺乏全面性,未能包含所有人员和业务环节,更多的是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制定、会计核算管理制定、以及资金管理制度等,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监督等问题缺乏全面性和深层次的思考,内控发挥不出应有效果。笔者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时发现有的单位甚至设置违规的内控制度,对单位的有的业务事项实行内部科室或个人承包制,对承包事项的财务缺乏监管,致使承包事项的财务没有真实和完整地反映,其分配的不公引起单位干部职工的不满。

(二)缺乏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大多属财务部门内设,没有独立性,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内部控制管理。有些单位虽然具备内部审计机构或指定专门的审计人员,但不能对内部会计管理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及履行有效性做出客观公平的评价。

(三)内部控制审计方法落后

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机构仍采取事后审计,工作方法单一且落后。这样没有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审。不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就不会及时发现单位业务发生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把行政风险降到最低。而且随着行政单位对计算机信息化等高科技的引入,管理方法的创新,审计内容也相应扩展,工作内容大幅增加,因此,如果审计手段仍停留在原始阶段,依靠业务素质不完善的内审人员手工操作,那么内审工作的科学性及权威性便很难得到切实保障。

(四)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结构单一导致审计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和规范单位的经济行为,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必然参与到单位的各类经济行为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多元化,不仅要懂得财务和审计知识,而且还要精通各项相关业务。内控审计人员的素质成为开展高层次审计监督的关键所在。由于我国一直存在着一种“审计即是审账”的思想,大多数的内控审计人员都是财务出身,知识面比较单一,缺乏经营、管理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在审计内容方面,一般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检查财务数据是否合理合法上,认为这就是内控审计,他们的审计对象主要集中在账证、账表、账账是否相符,忽略了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的控制,片面理解了内控制度审计的内涵,使得内控审计仅从凭证和账面找问题,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

四、内部控制审计手段与方法的探索与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搞好系统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实施改革的时候,我们不能强行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都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各行业的行政事业主管部门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如果行业主管部门都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势必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特别要求的是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设,不能有行政隶属关系,内部审计机构要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定期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曝光;二是加强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合作,形成有力的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的权威性的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杜绝单位负责人滥用职权所造成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发生;三是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外部监督者,应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加强财政监督,强化绩效理念,规范收入分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单位的依法理财积极性,以及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自觉性。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化管理

一是在审计目标上,坚持查找内部控制缺陷和优化内部控制相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审查评价既要揭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和漏洞,更要持续不懈地促进内部控制的优化,为行政事业单位科学履职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在审计方式上,实现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结合,审计重心前移,实施全过程跟踪、“同步”控制和突出“环节”控制,不但关注控制过程,还重点控制结果,达到降低风险成本,突出增值目标;三是在审计形式上,坚持整合审计和单一审计相结合。既可以采取全面内部控制或专项内部控制审计的形式,也可根据“整合审计”理念,将内部控制审计与和业务审计、信息技术审计、财务审计有机整合起来;四是在审计内容上,坚持全面内部控制审计与专项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审查评价;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政策贯彻落实、业务管理、财务收支、信息安全等内部控制进行专项审计。

(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提高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

一是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通过举办审计项目现场观摩会、评比会等形式,使内审人员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二是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证以客观、公正态度参与审计项目检查,敢于坚持原则,善于协调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赢得被审计对象的信任和尊重;三是完善内审人员业绩考评办法,要充分引入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实行奖罚并重,择优上岗,把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取得的绩效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创造平等竞争机会,激发内审人员积极性,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机统一。同时对审计监督应作为而不作为、作为不到位、作为效率低下,应追究相关内审人员责任,有效地保证内审工作质量。

(五)健全内控审计管理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建设,在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单位面临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计制度,随时关注现有流程中的控制措施是否全面涵盖了风险,这些控制措施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形成了充分的控制证据,控制措施是否在相关规章制度中予以体现。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对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出及时修正或建立新的内控制度。不断的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使审计工作具有权威性,避免使内部控制审计成为一纸空谈。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篇5

对照文件各项要求,细化安排,组织党员党性意识大讨论活动,分层分类提炼不同岗位党员党性标准和表现形式。进行干部职工党性标准大讨论,提升基层党员的党性修养,是求真务实、适应形势、实现新任务的需要。

一、坚持品行并重,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共产党员的党性,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行为,是品质、能力、行为三者的统一。品质上的先进性,主要是指思想境界高、精神风貌好、道德修养优。一个人只有品质优秀、素质优良,才能是先进的,才能成为人们学习效仿的榜样。与品质紧密相联的是能力。能力既包括具有内在倾向性的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又包括具有外在倾向性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处事能力、工作能力等。能力是高是低,直接影响到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和发挥。在品质、能力的基础上,行为是党员先进性的外在展示,是品质、能力的现实实现。信阳检修基地上的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说到底主要是靠共产党员的行为,即靠共产党员的行动实践,靠共产党员的工作实效。行为上的榜样作用和模范带动,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最好说明。

这三者中,品质是基础,能力是核心,行为是关键。因此,我们要在品质、能力、行为的统一中,来把握和保持先进性。在品质上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奠定先进性的深厚基础;在能力上提高水平、争取突出业绩,确立先进性的可靠依据;在行为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提供先进性的有力保证。使共产党员的内在先进性与外在先进性有机结合,使共产党员的静态先进性与动态先进性紧密相联,使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本质与先进性表现有机统一。

二、坚持勤奋学习,不断增强理论素养和业务知识。勤奋学习是保持党性的前提。在充满挑战的信阳检修基地工作岗位上,加强学习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有学习的紧迫感,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相关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文化,把个人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与信阳检修基地监管事业紧密相连,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学习,用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励自己,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升华,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通过学习,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文件,深刻理解相关的工作要求,精通各项业务环节,把文件内容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促进工作。通过学习,提高思想水平,不断充实人生,迎接新挑战。

三、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能力和水平。开拓创新是保持党性的不竭源泉,创新才能发展,守旧必然停滞。信阳检修基地监管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态度,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不能因循守旧、计较个人得失;要求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直面研究典型问题,从矛盾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要通过开拓创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增强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五种能力”。

四、坚持宗旨意识,努力为企业和职工排忧解难。信阳检修基地上的党员,既是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的一员,也是国有企业的勤务员,是职工群众的公仆。我们应当经常深入企业、深入职工,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体贴群众的困难,凡事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把企业群众拥护拥护、企业群众赞成不赞成、企业群众高兴不高兴、企业群众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做得好坏的一个根本尺度。要坚决反对漠视群众疾苦、当官做老爷的官僚主义作风,坚持同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的消极腐败行为作斗争。

五、坚持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党员性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引导党员保持先进性,应当立足制度、着眼长远,积极探索建立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努力构建长效的党员学习机制、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和监督惩治机制,利用制度建设的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形成“党员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基础保证。

六、坚持清正廉洁,努力塑造信阳检修基地监管队伍的良好形象。增强党员的党性,起主导作用的是内因,是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建立在党性基础上的严格自律,对每个党员的进步和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所谓“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我们每一个党员都要着力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形成严格自律的主观愿望和清正廉洁的内在推动力,时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总之,信阳检修基地上的广大职工只有在信阳检修基地监管工作中坚持以上六个方面,才能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懂得了求真务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自觉廉洁自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党章要求、中央关于铁路改革决策部署和为公司和谐科学发展作贡献上来。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篇6

“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整改措施

通过“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本人认真剖析自己,查找原因,充分认识到自身还存在一些不足,下面,将存在的不足和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性观念不够强、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是清醒的,立场是坚定的,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敏锐性不够强,讲政治的具体能力不够高。

2、作风漂浮、工作求真务实有差距、主动性不强。对上级交待的工作任务虽能尽心尽力去完成,但主动想事谋事少,出谋划策少。

3、素质能力有差距,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理解思维能力停留在原来的层次上,存在习惯思维,思想习惯性、方法习惯性、行为习惯性,缺乏创新意识。

4、群众观念不牢、服务意识有所淡化。在工作指导上有偏差,对部队建设一些深层次问题、难题关注不够,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不准。

5、号令意识不强、法纪意识淡薄。落实指示存在打折扣、报喜藏忧;自律意识不够强。

二、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1、坚定理想信念,奠定思想基础。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履行历史使命的灵魂,是确保增强干部事业心责任感的思想基础,自己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坚决抵御意识形态领域错误思潮影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决站稳立场、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心思和精力用在部队建设上,增强工作的原

则性战斗性。

2、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坚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大力发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作风,一切以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军纪为准绳,以条令条例和部队的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勇于开展自我批评,正确对待个人名利,解决好做人与做事的问题,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刻苦钻研业务,及时为基层解难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端正工作思想,注重质量效益,坚持求真务实,坚持依法开展工作,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心思和精力干工作,坚决反对和克服私心杂念。

3、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理论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学好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把理论学习与自己的工作、思想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工作能力、判断和分析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变为工作思路和措施。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加强机关公文写作能力和呈文办事能力,确实做到“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蹲下去能干”的合格干部。

4、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加强世界观、人生观改造,注重品行修养,自觉遵纪守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抵制“灯红酒绿”的影响,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做事,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拒腐蚀、永不沾”,做到不当奢侈者,争做勤俭人,保持党员先进性,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投身于部队建设。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篇7

通过生活会的大讨论,我真正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现将自己的思想、工作、作风及党性作一深刻的分析,以期达到找准问题、摸清症结、查找原因、明确整改、提高素质的目的。

一、在党性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再学党章,重温入党誓词,对照党章关于党员的八条义务和关于党员的六条基本要求,我感到自己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纪律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党性修养不够。党性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人生的永恒主题。对照党员标准和先进典型人物,我觉得自己党性修养不够,是最大的不足:

1、论修养不够。主要是系统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往往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深学弄懂、学以致用不够;学习的自觉性不够,满足于浅尝辄止。尤其是在完整、准确的理解和学习理论原著及精神实质上没有下功夫。

2、思想道德修养不够。自己虽然具有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但在具体工作中,为师生办实事做得不够;在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修养方面,还做得不够。

3、作风修养不够。工作中,作风不够踏实,有时有些浮躁;工作的主动性不强;艰苦奋斗的作风做的不够,有时不够节约、待人接物不够谦虚。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牢

工作中,时刻为学生服务、为同事服务的公仆意识比较淡化。没有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内涵理解不深,谨记不牢。

第三,业务钻研不够

工作不够细致,满足于完成交办的任务,遇到困难,不善于思考,不善于创新。对业务知识的学习钻研不够,缺乏一种强烈的敬业精神、开拓创新精神。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完成教学任务,缺乏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比较盲目。自己没有一整套学习业务知

识的计划,所以在工作、学习中比较盲目。还缺乏创新精神,对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依顺,不太动脑筋去创新尝试,不够大胆,害怕失败。

第四,坚持学习不够自觉

学习抓得不紧,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尤其是在理论学习上不够深入,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就学得多一点,与本职工作联系不紧的就学得少一点,甚至很少涉猎,学习上存在实用主义的倾向,不善于带着问题学习,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

在工作中不能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探讨和学习,深刻反省,分析评议,对照党员的先进性标准,剖析思想根源,我觉得我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以下这些因素造成的:

1、是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了自身党性的锻炼

平时政治理论学习,学得不深,抓得不紧,没有把握精神实质。在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比较欠缺,思想改造不够。

2、是对宗旨意识理解不深,公仆意识淡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但在实际工作中,仅仅满足于做好眼前的工作,对其他方面很少去想去做。为同事服务的意识不很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做人民公仆的意识淡薄,关心整体不够。

3、是敬业精神不强,满足于完成工作

日常工作中,满足于一般性地教学任务。工作上满足于一般化,交一件事办一件事,工作没有创新,教学没有新思路。遇到困难,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工作有些缩手缩脚。

4、是对组织纪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由于对党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党章》理解不深,掌握不牢。

5、是对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认识不到位

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员锤炼坚强党性的重要保证,是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没有按共产党员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总认为只要自己老实做人、认真做事、与人为善,就可以了,而对批评与自我批评,认识比较片面、模糊,怕开展批评影响团结。

三、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通过查摆问题,寻找原因,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针对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当中,我要以这次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整改。

第一,加强党性修养锻炼

党性是一个政党本质属性的集中表现。共产党员要时刻加强党性修养锻炼。共产党的党性以工人阶级的阶级性为基础。我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工作中,要时时刻刻发挥表率作用,吃苦耐劳,以身作则,作青年教师的表率。真正做到“平常时期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来”。在日常工作中,自己要时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把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与自觉地维护学校形象结合起来,努力增强集体荣誉感,自觉地维护学校的整体形象。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为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第二,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把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自己人身格言。在学校中,我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高质量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要围绕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学生,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反映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一切为了群众”是要求我们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会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同事,做到树立党员一面旗的良好形象。

第三,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当今的世界是知识更新的时代,是学习的时代,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文化修养是人们为掌握和运用文化艺术及一般知识所进行的努力学习,以及所达到的一定素养或水平。我会不断加强学习。一是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一系列重大决策,努力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二是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事请教。同时我要加强文化艺术修养,使自己更全面地发展。提高创造力和审美观,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范。为广大师生做出表率,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第四,要具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党的纪律是全党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政治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要严守党的政治、组织、财经、廉政、群众等方面的纪律和法律法规。首要的是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做到“四个服从”,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地同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时刻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提高组织纪律性,从严要求自己。

第五,要扎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从团结愿望出发,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坚持原则,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又注意对同事的批评方式,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交心谈心,达到新的团结和统一。

总之,我要以这次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提高各方面素质,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争当表率,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扎扎实实按照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篇8

阿里巴巴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优秀的团队、清晰的发展战略、独特的企业文化、锲而不舍的坚持还有机遇。

众所周知,20世纪末是互联网发展的迅猛时期,马云凭借他敏锐的洞察力,迅速抓住了这次机遇,时势造英雄,于是,阿里巴巴出现了,趁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的浪潮,凭借着它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中国电子商务业的龙头老大。

在四个“O”(首席执行官CEO马云,首席财务官CFO蔡崇信,首席技术官CTO吴炯,首席人力官CPO关明生)的带领下,阿里巴巴演绎的梦幻团队为阿里巴巴的成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战略既是团队成立的前提条件,也是对团队核心人物的最高要求标准。正是这一点,当创业之初马云站在长城上豪言,阿里巴巴要做中国、世界最好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就为这个良好团队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阿里巴巴认为的战略目标里,严格地规划着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以及具体切实可行的战术方案。

阿里巴巴在互联网低谷期间,每人只拿500元薪水。只拿500元薪水是表现形式,只拿500元却团队不散,对文化的认同,这里包含着对前景的期许,为长远利益对眼前利益的舍弃,对企业的信心,淌流着相同的创业精神和血液。没有这种文化的认同,500元不但留不住阿里巴巴团队里任何人,阿里巴巴里的任何人单纯身价也不可能用500元来表现。十分戏剧性的是,500元不但留住了原有的创业团队,而且还吸引了年薪百万美元的以投资人身份出现的蔡崇信,这种听上去有些玄的情节真实地出现在阿里巴巴,可见阿里巴巴的文化魅力。

无论在什么时候,即使是在阿里巴巴处于低谷期,在精深领袖马云的带领下,阿里巴巴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都没有放弃希望,这是阿里巴巴宝贵的精神财富。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篇9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制定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将内部控制定义如下: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控制环境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包括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组织结构、董事会、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式、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人事政策与实务等。会计系统是指公司为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业务处理的各种方法和记录,包括文件预先编号、业务复核、定期调节等。控制程序是指为合理保证公司目标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包括适当授权、合理的制造分裂、充分的凭证和记录、资产和记录的实物控制、业务的独立检查等。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许多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有的企业甚至发生携款外逃的恶性案件,使国家和企业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未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

很多国内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企业大多把内部控制看作是一堆堆的手册、各种文件和制度;也有的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未理性化。我国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有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由此导致我国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等现象的频繁产生。

2、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履行诸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在实际工作中,监事会、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企业未能从根本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很多公司或者没有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往往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产生了大量无为的内耗,无形中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成本。

3、预算管理不规范

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的预算是由总经理组织编制,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的,由于信息不对称,董事会不可能对预算提出实质性意见,预算管理中董事会职权弱化的现象十分突出,从而兹生了预算管理中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削弱了预算管理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为内部控制留下了隐患。

4、管理权责不清

在我国的企业中权责不清现象严重,在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的"自由"区域,当这些区域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无法追究责任,最终不了了之。而且由于期间的沟通不畅,常会发生资源的浪费和决策的失误。这都给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也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5、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我国企业控制活动中很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去检查或者说没有认真的去考核、去检查,而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其执行效果可想而知。无论我们的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加强和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客户的合法权益并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所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如下。

1、对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合理定位

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定位,原来一直是站在制度基础审计的角度上的,如果站在完善公司治理、改善国有企业的现状的角度上的话,对内部控制有必要进行重新定位,不能够仅仅在某些方面修修补补;另外,现在在国际、国内为大家或讨论取舍或直接全盘接受的COSO报告,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是一个需要规范制定部门、实务操作部门慎重考虑的问题。任何一项规范的制定既要考虑现行条件的限制,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发展的眼光,以避免由于日后的频繁的修订影响规范的可操作性及稳定性。在我国当前的国情条件下,将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制定作为完善公司治理及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把对内部控制的定位确定在原有的内部控制定义的基础上并按照目前的条件进行补充修订,在符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迎合国际规范的要求。

2、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

就企业角度而言,公司治理机制辐射两方面内容:一是企业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分配,在这一层次中,股东要授权给管理当局管理企业、采取措施保证管理当局从股东利益出发管理企业、能够获取足够的信息判断股东期望是否能真正得到实现并在管理当局损害股东权益时有权采取必要的行动;二是企业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为履行对股东的承诺、承担自己应有职责所形成的责权利在内部各部门及有关人员之间的责权利分配。由于公司制企业中所有权的广泛分散,企业的控制权转移到管理者手中,而企业的中小所有者已被贬到仅是资金提供者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内部控制框架是公司法人主体正确处理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保证。

3、加强预算管理

目前,内部控制结构已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查弊纠错和保护资产安全,其目标已延伸到提高效率和效益、保证管理政策和目标的实现。为此,预算控制已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按照道格拉斯·R·卡迈克尔的观点,预算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运行质量的监督手段。按现行公司治理机构的规定,预算方案的制定权在董事会,组织实施权在总经理,可以在董事会下设预算委员会,具体负责预算的制订、实施过程中的监控等工作,使得董事会通过预算管理来达到计划、协调、控制企业活动的作用。

4、理清管理权责

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中高层管理人员权责交叉。在上市公司中,这一问题虽有了较大的改变,但从公司制企业的总体上看,仍普遍存在。这种权责交叉的后果是管理人员之间权责不清、制衡力度锐减。关键人大权独揽,一人具有几乎无所不管的控制权,且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性。权责交叉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假设,必然带来权责含糊,容易造成"好事人人愿管,责任无人来负"的现象出现。事实上,资金调拨、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权责交叉,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框架首先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做到管理者各尽其责,避免权责交叉。

5、建立具有操作性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是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激励和约束的对象也是企业的员工,员工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长期被认为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要求内部控制结构的建立要考虑员工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的承接性。实践表明,基于环境现状而构建内部控制机制是一种被动性的做法,故此,英美等国越来越多的公司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建设直接纳入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建设是世界各国公司管理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就我国目前公司的现状而言,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建设并不是空白的,有的公司甚至有良好的基础和较丰富的经验,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建设中避免空洞的说教,应根据内部控制结构的要求,针对各岗位的特点建立起具有操作性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体系。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篇10

(一)内部控制停留在文字层面,内控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相对企业而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内部控制工作只停留在“纸上文章”和应付检查层面,未对执行和监管起到指导作用。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认为内控成本过高,造成单位办事手续繁琐,不利于运行效率提高,因而对内控的执行缺乏积极性。

(二)缺乏高水准内控管理人员

从整体来看,事业单位内控人员的素质偏低,尤其在一些基层单位,内控知识缺乏,或缺少相应的内控经验,内控人员难以胜任工作,不能有效的实现内部控制所预测的效果,导致内控执行时缺乏必要的力度,使内控失效。

(三)内控制度残缺,内控机构缺乏独立性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规范的范围过于狭窄,导致制度成为摆设或者残缺的现象。此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构不具备独立性,我国事业单位所设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从目前来看,出于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的需要,事业单位一般将这项工作交由会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负责。由于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要受到单位的限制,因此也不具备独立性。

(四)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执行不到位

事业单位一些重要事项范围和职责权限没有明确界定,决策方式和程序以及议事规则不规范不清晰,没有建立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特别是在一些人员较少或较基层的事业单位,“家长制”作风严重,领导“一言堂”、“一支笔”审签。

(五)日常业务运行与财务管理脱节,资产管理环节存在缺陷,不能及时为内控部门提供资产、资金的使用数据等第一手资料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和“付款”的作用,对本单位业务上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参与较少,对相关业务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多,导致单位财务和业务。办-理脱节,从而无法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有效的内部监督;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例如,有的个别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

(六)预算外资金监管不力,把预算外资金视同部门和单位的自有资金

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存在偏差,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统一的资金的管理制度,只实行简单的收支两条线方式,在资金管理方面形成不了齐抓共管的合力,管理效果不明显。

(七)缺乏完善的内控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

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未引起重视,很多单位依据规定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内部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对控制失效现象严重的情况也未建立责任追究制。

(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远滞后于需求

分析目前的状况,无法量化投入产出比,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内控信息技术研发方面,从理论、方法、技术到产品都处于落后的状态。但有别于发达国家的是,我国的内控信息化建设有着更为强劲的需求。

完善内控建设,打造科学有效的内控管理平台。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强化单位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让单位的领导真是认识到内控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单位领导对内控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控制环境的好坏。同时,还要将这一意识贯彻落实到全体员工的工作中,并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全体职工在管理层的引导下,应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对内控工作进行监督、反馈,以调动单位各个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承担内部控制责任的意识。

(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内控机构的权威性与独立性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众多规章制度息息相关。事业单位在健全内控制度的同时,还应完善与之相关的其他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现。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强化内控制度的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运行的有效程度定期作出评价,在发现问题时,应及时纠正。

(三)建立完善的集体决策和议事机制

事业单位的决策权应该受到相关机构的监督,比如,事业单位应对重大事项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在经过必要的研究论证程序后,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最终决策应通过党组会、办公会或部门与科室联席会讨论决定。事业单位采用集体决策制,可以有效的规避错误和风险。

(四)加强财务管控和业务过程的协同,强化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应把业务过程和财务管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财务控制渗透到业务活动的每个环节,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业务过程中的舞弊。

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对盘盈、盘亏、报废、损毁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事业单位应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小型事业单位要设立专门的岗位,配备专、兼职的人员管理财产,大型事业单位要设立专用设备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应的管理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负责专用设备的验收和日常的设备维护以及报废设备的技术鉴定。

(五)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监管,健全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在将预算外资金缴入财政账户的同时,也关心相关财政部门让它支多少、怎么支的问题,这就决定了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机制要与支出机制的建立相联系。事业单位在收入方面,要合理合法;在支出方面,应体现以收定支,核定支出基数,并借鉴预算内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建立一整套的开支标准、考核依据及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确保专款专用,对不合理的支出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堵塞漏洞,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六)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由事业单位全体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共同利用系统化的方法来进行。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首先,应设立全面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全面渗透到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的全过程,涉及所有业务和全体人员;同时,评价指标要以事实为基础,指标结构科学、清晰、合理,评价指标要具有独立性,保证评价各个环节独立。对内部控制制度自我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结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点制定改进措施。

(七)紧跟时代脚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内控建设

事业单位不能与现代化相脱节,要紧跟时代变化,大力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结合现代化技术,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八)选拔合格人才,强化内控人员业务能力

事业单位在设立健全的内控机构后,配备的人员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同时还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事业单位应成立一支应变能力强且专业技能扎实的人才队伍,并对此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或者专业进修,加强他们对风险的分析、应对能力,以及面对全新业务时的分析和应用能力,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意识,成为“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篇11

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堂课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准确、不全面

从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及课后与教师交流反思中,我们发觉许多教师教学时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教学目标,而工整抄写在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也大多是从教参上摘抄下来的,课堂教学仿佛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有的老师的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给语文课加码,加大任务,拔高要求,脱离学生实际,贪多、求全;有的老师提问过多,学生没有静心读书的时间,没有咀嚼回味的思考,没有心与心的交流,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

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教学目标制定缺乏科学性。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教学目标制定不准。“不准”意味着要么偏高要么偏低,也就是与学生认知特点,现有水平不符,与教材要求有差距。如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课文中学习识字,在读课文中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不少老师往往拔高要求,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分析,有一年级教师教学《自己去吧》这课时,让学生思考:小鸭为什么会游泳?小鹰为什么会飞翔?很明显,这样的教学要求就是对年段目标、对教材要求把握不准。类似这种拔高教学目标的现象在“语文园地”“读读背背”的教学中存在更多,本只要求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的名人名言,偏偏要让学生背下句子的含义;本只要求熟读、大致了解诗意的儿童诗,偏偏要让学生逐字逐句去解释。

还有个别现象是教师低估学生的现有水平,目标定位过低。如,三年级教学认读生字仍像一年级一样,由老师带着学生“声韵分开拼读”,目标定位不是“学”而是“教”。

②教学目标制定不全。新课标在教学目标制定方面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要求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从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大多数教师注重知识的讲解、灌输,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忽视对所习得方法运用上的指导,忽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与培植。2.语文双基教学不务实、不落实、不扎实

这次调研,我们在每堂课结束前十分钟,都要针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简单的小检测,比如听写生字词,做与课上讲解相关的小练习,搞一次小练笔等。检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字词书写不规范、不工整,还有部分学生不会写或错别字多。一个小练笔,学生提笔有千斤重,半天动不了笔,即使动了笔,也写得语句不通,文不达意。

究其原因,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热热闹闹地走过场,认认真真地搞形式,扎扎实实地“讲”与“问”,对“双基”教学不重视,对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不辨析字形,该认的字不认,该写的字不写;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在课堂上不抠词抠句;该积累的不积累,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导致写字质量滑坡,错别字增多,词汇量下降,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词不达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识字教学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师没有把识字、写字教学摆在突出位置,缺少时间保证、指导保证、练习保证。小学各个年级都应重视识字、写字,都应重视词句教学,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工程、基本任务──认识3000常用字,会写2500字,会用6000词,绝不能马虎。否则就会重点不重,基础不牢,长期下去将后患无穷。

3.朗读教学模糊化、形式化、机械化

分析老师们的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大多不足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二是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生A读了生B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老师读了学生们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三是朗读指导机械、匮乏——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什么什么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融“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意蕴。

4.教学评价缺乏指导性、激励性、艺术性

主要表现为:①不理不睬式评价。如学生读了一段文章或一句话后不借此时机点拨、指导、鼓励,就直接进入下一教学环节;②不痛不痒式评价。“不错”“好”这类大同小异、模糊不清的评价语言充斥在课堂,怎样不错?好在哪里?还需要改进吗?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评价后并无所得,指导、激励、促进作用不明显③不伦不类式评价。评价并没有针对每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如学生刚读课文就让学生从“有无感情”这个角度评价,让学生无所适从。

好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起到指导、激励之功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之目的,但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注重考虑 m.haozuowen.net 自己的“教”(教什么,怎么教),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时的态度的关注,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及结果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读书答问后的评价表现不尽人意。

推荐访问:原因 分析 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村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选人用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病人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两个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