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仓》观后感【10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2-12-17 13:25:02 浏览量: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  袁隆*爷爷,1930年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生前居住在湖南长沙。*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的“杂交水稻之父”,*工程院院士”,是我最敬佩的人。  很遗憾,袁隆*爷爷于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粮仓》观后感【10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大国粮仓》观后感【10篇】(完整文档)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

  袁隆*爷爷,1930年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生前居住在湖南长沙。*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的“杂交水稻之父”,*工程院院士”,是我最敬佩的人。

  很遗憾,袁隆*爷爷于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这位让人敬佩的院土从此离开了人世,离开了我们。袁隆*爷爷曾在中学时代就立志成为一名农业专家,所以在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农学专业,从此走上研究农业的道路。

  袁隆*爷爷他曾经说,他做过一个这样的梦:田里的水稻产量很高,有高梁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就坐在这样的稻穗下乘凉。这场梦还没有实现,您为什么就远行了呢?目睹灵车驶过长沙街头的场景,我的眼泪在眼睛里不停地打转,这个为了国人能吃饱饭,而奋斗了一生的袁爷爷,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现在,袁隆*爷爷的的"禾下乘凉梦,还没有实现,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该好好学习,刻苦钻研,依靠科技,把爷爷的梦想去实现。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2

  袁隆*,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籍贯江西省德安县,*杂交水稻育种专家,*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在5月22日1:07时,袁隆*爷爷逝世了。听到这个消息,伤心极了。

  袁隆*爷爷91岁。曾任河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在学习当中,我听他说过,我的杂交水稻不仅属于*,也属于全世界。生命不息,我将继续追寻追寻为了梦想永不停息,听说袁隆*爷爷梦想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要高。虽然只是一个梦想,但是袁隆*爷爷在不停的奋斗。袁隆*爷爷把这个事情看作了现实。

  袁隆*爷爷在没有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时候,家里已经非常有钱。可袁隆*爷爷。从未享受。连剪头发也要去三五块钱一次的店里。虽然袁隆*爷爷家里很有钱,但是他不像那些富人一样奢侈,而是继续努力从事国家的事业。

  袁隆*爷爷这一生都在为国家的事业而努力奋斗。袁隆*爷爷是*的工程,也是全世界的工程,他从事水稻职业让我们所有人都吃上了美味的饭。连联合国也在纪念着他。不仅是*,还有其他国家也都非常的纪念他。让我们向他致敬,努力成为他这样的人。为国家而奉献。我们努力学习吧。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3

  我听到南日的报道消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工程院院长袁隆*爷爷去世了,是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我当时听到消息后,心都快碎了,因为伟大的袁隆*爷爷就这么离开人间了。

  大概每一个*人都看过这个图片注释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考大学时,袁隆*一直想要学农,当时父母都不同意,袁隆*说,师范是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这才说服父母,学了四年后,袁隆*就说出来一句话“很多人对学农有想法,可我从来没有后悔学农。”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我觉得如果没有农民伯伯种田,我们就活不下去了。

  在一些时期,他像小孩一样胖着出来的秧,他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在1970年11月,在南红农场一个铁路涵洞附近的水塘边,大约两百*方米的野生稻中,发现了三株稻穗花要异常,袁隆*打算打给三亚,确认这是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当既把它命为“野败”1973年,全国水稻科研会上,他正式宣布,*探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袁隆*,他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这是真正的民族脊梁,致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4

  在今天下午大概1点左右的时候,我们整个*迎来了一个比不幸还更不幸的一个日子,因为被我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爷爷去世了,对,没错,就在今天下午1:07左右的时候,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走了,他一生只活了91岁。

  袁隆*爷爷,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几乎贡献给了*,自己只留下了短暂的几分钟来让自己歇一会儿。

  袁隆*爷爷他有一个非常伟大的梦想,他希望地球上的所有人都能吃上一口饭,这几乎是他一生中最希望实现的梦想了,袁隆*爷爷说过:他等待的是考试,而考生就是水稻,分数就是亩产,通过这句话,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袁隆*爷爷是多么厉害啊,袁隆*爷爷也希望能够活到100岁,这样,他就有足够的力量来研究了,可是他却只活了91岁。袁隆*爷爷还有最后一个梦想,那么他就是希望大家也都能吃上饱满的米饭,全国77亿人都不再因为没有饭而感到挨饿了。

  袁隆*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并任湖南省*副*、全国  袁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七十年代初,袁隆*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败”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偏偏把袁隆*被给评为杂交水稻之父,就是因为他很厉害,为*做了很多贡献,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5

  袁隆*仍是当今史上最伟大的人之一,他有着许许多多的荣誉,比如:杂交水稻之父。在2020年疫情期间,他和钟南山原始一起获得了共和国勋章,这是多么至高无上的荣誉呀!

  但是在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与世长辞,一时全果人民深陷悲痛当中。死了那么多人中,就偏偏纪念他,为什么呢?我们每个人吃的米饭,基本上都是袁隆*爷爷的杂交水稻种植出来的,他解决了*人民十几亿人口的粮食,让群众有饭吃。

  一时间所有的网络全被刷爆了,袁隆*爷爷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北京*也为他降至半旗、多么伟大的荣誉啊。全国各地的人们,有群众专程去长沙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也有的群众不打扰他老家用快递的方式送去一束鲜花。

  古时的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过:“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袁爷爷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我会永远记住他的。

  91岁,一个耄耋老人。他还继续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之上,为祖国人民群众卖力,他有时也不失幽默,记得以前我在抖音上曾看到过一个视频,他不失幽默的说了一句英语,把自己逗乐了,多么可爱的一个老人!

  袁隆*,三个*凡的字,可是组起来,就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我会永远记住并怀念这位伟人的。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6

  星期六,我抄新闻的时候,有一则新闻震住了我!——袁隆*爷爷去世了!起初,我认为这又是一个假新闻,但当越来越多的媒体都在报道,这让我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

  相信所有的*人都不会忘记*和袁隆*爷爷。有同学可能会说:*人吃饭靠“两*”!首先,我们要靠*的责任制,还要靠袁爷爷的杂交水稻!*走了,如今,袁爷爷静静地躺在灵车上,远去……

  想必大家都知道,袁爷爷培育的杂交水稻在*在*的种植面积,足以达到一半以上!有人算过一笔账,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五十一年前,袁隆*在西南农业学院毕业后,就开始研究红薯西红柿的栽培,1960年*发生了一场十分罕见的自然灾害,袁爷爷看到很多人饿死在大马路上,就意识到,只有水稻才是人民的救命粮!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了水稻领域的探索!

  就这样,*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这其中,就有袁爷爷的杂交水稻的功劳。因此,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的“神农氏”!2019年9月17日,袁隆*爷爷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袁爷爷,您辛苦付出了这么长时间,是时候休息一下了,没有关系,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我们会永远的铭记您!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学习!

  袁爷爷,您真了不起!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7

  袁隆*爷爷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1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开始研究杂交水。成功教育了世界上第1个使用高产杂交水的品种南优2号。1976年起,在我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时,水稻的单产与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到攻关。于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分为公顷15吨的目标。他曾经这样说,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袁隆*爷爷曾经说*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紧紧的扣在自己的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粮。

  曾经袁爷爷和记者说过这样一段对话,他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上世纪60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他都亲眼见过,大家没有饭吃,叫花子都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记者问他,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袁隆*坚定的回答了4个字,不可能了!四字虽短却字字千斤,与他曾说过那句: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样的掷地有声!谢谢您成为稻田的忠实守望者,谢谢您让这句不可能成为实现!

  我要向袁隆*爷爷学习他坚持不懈,坚定顽强的精神!愿袁爷爷一路走好,感谢你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让我们都吃饱肚子不再挨饿,你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8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我读到这首诗,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没错,正是这位伟大的爷爷,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才让我们能吃上饱饭。

  爸爸经常会给我看科学家的生*资料,我就是从中了解到了袁爷爷这个对我来说有点陌生的人物。很快,我就喜欢上了这位认真严谨、慈祥友善的爷爷。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想象着袁爷爷工作的场景:烈日炎炎的一天,袁爷爷穿着白衬衫,戴着一顶大草帽,慢慢地走在一望无际的茫茫稻海之中,虽然已经大汗淋漓,但他仍仔细检查每一粒稻穗。他的皮肤因长期暴晒变成了古铜色,脸上的皱纹好似田间的田埂一般,一道道刻在袁爷爷的脸上,书写下了他的风霜岁月。

  就这样,袁爷爷在实验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直到一辈子,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不在家就在实验田,要么就在去实验田的路上。”袁爷爷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爷爷就是为了这两个梦和全球人民的温饱,全身心投入实验,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农业,伴着杂交稻和中华人民,度过了漫长的九十一年幸福时光。

  这样的精神怎能不令人敬佩?

  袁爷爷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永远长存于我们心中。他的梦,是我们新时代好少年的梦,更是那十四亿中华人民的梦。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自己开始,好好学习,珍惜每一粒粮食吧!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9

  “袁隆*”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不仅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获得过联合国“科学奖”哩!不过今天我要说的则是我家这个“袁隆*”。

  我的外公七十多岁了,身体特别硬朗。退休前,他是县里分管农业的领导。听妈妈说,外公是华中农学院的高材生。不过,说起来是个名牌大学生,但实际就是个庄稼汉!因为外公每天早出晚归,骑一辆破自行车,整天都和泥巴、庄稼打交道。为了试验新品种,他常常从早到晚地泡在田间地头,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记录种苗的生长时间和收获率。即使戴上大草帽,皮肤也被晒得黝黑,活像个非洲人。

  终于退休了,外公总该享享清福了吧,但他还不肯闲下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研究他的老本行。今年,已经退休十几年的外公又研究起巴西早稻来。他说,这种早稻的耐旱本领特别大,如果试验成功,能很好地对付庄稼缺水这个大问题。为了试验,一大把年纪的外公,自己动手开了一块试验地;为了保证早稻的健康成长,他自己动手拔田里的野草,捉稻秧上的害虫,比照顾我还要细心;为了得到巴西早稻详细的生长资料,他没有哪一天不去观察、记录,常常忘了回家吃饭。家里人常笑他,说他的干劲比年轻时还大!

  年轻时的外公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我无法见证,但是现在的外公,尽管没有袁隆*那么大的名气,但在我心中,和袁隆*一样了不起!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0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英雄,他们可能是消防官兵,可能是医护人员,可能是劳动模范,也可能是我们身边默默无闻的奉献者。而我心中的英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电影《袁隆*》,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位老人的坚持和努力。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杂交水稻,试验田地间,无论是烈日下,还是风雨里,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他弯着腰,手捧水稻,仔细研究的背影。白天他去田里采集样本,晚上就查阅资料,整理数据,无数次因为醉心工作,他都忘记了吃饭。我还记得他为了寻找一株水稻,差点栽到水里的样子,我也还记得他研究成功后那欣慰的笑容。

  这就是袁隆*爷爷,我心中的大英雄,是他在我们*最需要粮食的时候,废寝忘食,反复试验,使我们全国人民吃上了粮食。我还记得袁爷爷说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水稻越长越高,产量越产越多,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在使用杂交水稻,想来袁隆*爷爷的梦想已经实现。

  对比五六十年代的长辈们,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幸福太多了!我们不用挨饿受冻,也不用吃树根、吃野菜,这样的幸福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因为这是无数个像袁隆*爷爷一样努力的人奋斗出来的!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0篇扩展阅读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0篇(扩展1)

——《大国粮仓》观后感10篇

《大国粮仓》观后感1

  读袁隆*,读“杂交水稻”之父,我可以从中读出精神,读出品质,读出境界。读袁隆*,我知道人要有一个伟大理想。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多么伟大理想啊!多么崇高追求啊!这是人类千百年来梦想,是无数英雄为之努力方向。凡成功者,必定有坚定而明确理想。他们把理想作为自己人生航标,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直达自己理想彼岸。在理想指引下,袁隆*宛如上紧弦发条,拉满弓锐箭,展示出常人所难以想象意志力量,越过让常人望而却步艰难险阻。终于,他实现了他夙愿用占全球8%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人口,他让*人远离了饥饿。

  读袁隆*,我知道要想做事业,必须先学做人。

  只有做一个老老实实人,才能踏踏实实做事;只有做一个淡泊名利人,才能一心一意做事,只有做一个坦坦荡荡人,才能明明白白做事。如果袁隆*贪图名利,他可能早已是亿万富翁;如果袁隆*贪图享受,他也不用以九十多岁高龄流连于稻田之间。他是真正想为人民做点实事,为农民增收,为国家分优。

  读袁隆*,我知道机遇宠爱有准备人。

  从查得威克发现中子,到*科学家合*工胰岛素。他们遇到机遇,获得成功,哪一个不是做了充分准备,哪一个不是经历了数千次实验呢?有位名人说得好“当你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时,就可以考虑机遇了!”是啊,机遇永远偏爱有准备人。

  读袁隆*,我知道运动是很重要,因为身体是革命本钱。

  试想,如果所有科学家都健康长寿话,那么,我们社会将会增添多少新发明创造啊!每次听到有风华正茂科学家去世,我都会为他们感到惋惜,为国家失去人才感到痛惜。经常运动,使自己身体健康,有了强健体魄,才能为人类多作贡献。袁隆*九十多岁了,仍然能在实地实验,这他*时经常运动,有一个健康身体有直接关系。

  读袁隆*,使我精神得到升华;读袁隆*,使我心灵得到美化;读袁隆*,使我生命得到增值。

《大国粮仓》观后感2

  我和您似乎有一面之缘,在书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但是,上天却无情地把您给带走了。

  中午,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一时间在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传播开来,我望着央视新闻文章的标题,心头一震,只见上面写着“巨星陨落!袁隆*院士逝世,享年91岁”,我点进的页面那行字是那么醒目,也是那么的悲伤:“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在湖南长沙逝世。”

  您是那么的伟大,解决了*人民的饱食问题;您又那么的*凡,没有逃过死神的魔爪;您是那么的严肃,一丝不苟的做科学研究;您又是那么的慈祥,微笑着抚摸“杂交水稻”;您是那么的熟悉,我们中华儿女无人不晓;您又那么陌生,我们无法再次相见……

  稻香绵长,您说您见过人民吃不饱饭,于是,您用尽毕生的心血研究“杂交水稻”,养活了整个*,但是科研的背后,是千百个不眠的夜晚,是数以万计科研工作者的兢兢业业。您说您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多么伟大的梦想啊,您用自己的精髓和智慧,在中华大地上撒下了希望的稻种,收获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水稻。

  “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人自己手上!”这是您在获得“共和国勋章”后的发言,我们看到了您的行动,您的努力,您的成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您为亿万中华儿女谋幸福,造小康。我们的饭碗渐渐丰满起来,那一粒粒饱满洁白的大米,呈现在了千家万户的饭桌上,稻香绵长,飘向四面八方。

  朋友圈,微博,抖音……刷屏了您的光辉事迹,您看到了吗?中华儿女在呼唤您,您听见了吗?我们敬爱的袁隆*爷爷,您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拯救了这个曾经饥饿的民族,养活了这个当时年幼的民族。我似乎看见您了,您手摇蒲扇,背靠秸秆,在茂盛的水稻下乘凉;我似乎看见您了,双手捧着那再次丰收的杂交水稻微笑着,我似乎看见您了,您闭合双眼,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您累了,我们的英雄该休息了,您看着我们吃完了午饭,之后去了一个需要您的世界,那里有人民需要您,也愿您可以在那里永远开心。

  袁公千古,稻香绵长,您的精神将会永垂不朽,您的光芒将会永远熠熠生辉,您的事迹将会流芳千古。我们敬爱的袁老,感谢您的出现,拯救了我们的民族,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乖乖的把饭吃光。

《大国粮仓》观后感3

  跟袁隆*很亲近的人说,袁隆*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十分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习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什么意大利的“老人头”、“鳄鱼”牌等大牌服饰,他觉得这些昂贵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的身价为一千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确实是*最富有的“赤贫者”了。

  然而这位最富有的“赤贫者”对自己清心寡欲,却对社会极慷慨、极具忧患意识,至今,他将所获的12.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以扶掖新人……

《大国粮仓》观后感4

  作为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袁隆*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许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朋友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读着小朋友真挚的来信,袁隆*深受感动,立即铺开纸,拿起笔,动情地题写道:

  “……生活是完美的,我们这个世界是完美的,而且会越来越完美。你虽然看不见,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围的爷爷、伯伯、叔叔们都在关心你,帮忙你。你是一个有志气有理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读书,将来长大了,必须会有比别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听过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没有,这位大作曲家虽然双目失明,却从小发奋图强,在钢琴的键盘里创作了美妙的乐章,让音乐伴随着人类走向史诗般如痴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虽为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来,袁隆*回这封信是充满着真切的情感的,对于一个素昧*生而来自远方的信,袁隆*尚且能够认真对待,并动之以情,情真意切地亲笔回信,从中,我们不难读懂这位科学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会职责感是何等的强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丽。

《大国粮仓》观后感5

  此刻,他的办公室里面已经摆满了各种奖牌和证书。但老头子还是坚持在第一线做科研。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亚基地去。

  有次他爬田埂,旁边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挡开了,"你以为我老了啊,我蹿田埂比你年轻人还快当!"

  成名成家的袁隆*好像仍然喜欢自在随意的生活。

  他偶尔出差逛街,看到便宜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试一下,然后又在助手身上比试一下,买上一大堆,回来就人人都发一件。有次到香港中文大学去作报告,他就扎了条刚在街边用10元钱买的领带。

  1998年,湖南一个事务所评定"袁隆*品牌"价值一千亿元,杨澜到海南去采访他:"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她有什么看法"

  结果,他的回答是,"从来没有谈。"他之后跟助手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还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给他1。5万美元奖金,他全部拿出来,设立了一个杂交水稻基金,专门奖励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他经常跟人说起他以前做过两次的梦: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聊天乘凉。

  刚开始,周围人呵呵的笑,时间长了,才发现他满脑壳就惦记这个事情。他把身边英语好的年轻助手都尽量送出国去深造,为的是他的第二个理想:要让杂交水稻推广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说,"袁老师又有追求又能自在,是个幸福的人。"

《大国粮仓》观后感6

  袁隆*把毕生精力用在了杂交水稻的培育创新上,不仅解决了*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袁隆*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身上所释放的精神却令人感动。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农业科学家,1953年,23岁的他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扎根基层,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他呕心沥血,把科研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研成果写在人民群众饭碗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我们哀悼和纪念袁隆*,就是要学习他立志为国为民的追梦情怀。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依然牵挂着一方稻田,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毕生追求的梦想。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像袁隆*那样,敢于播散梦想的种子,并让梦想生根发芽,抽穗结果。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深深扎根于广袤的大地,努力地吸取阳光与水分,奋力向上生长,哪怕做一株小小的秧苗,也要开出最绚丽的稻花,也要结出金灿灿的稻谷。袁隆*的一生是奋斗创新的一生。作为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袁隆*不仅敢于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而且始终淡迫名利,始终奋斗。面对鲜花与掌声,他始终牢记自己的“种子梦”。耄耋之年,依然奋斗不息。“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入院之后,袁隆*还牵挂着第三季杂交稻。敢于有梦,奋斗筑梦,青春追梦。“90”后的袁隆*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依然穿行在稻田之中。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创新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一粥一饭,

《大国粮仓》观后感7

  昨天一条新闻在各大*台上传开了:袁隆*院士逝世了,全国人民哀悼。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袁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爷爷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多希望这依旧是一条假新闻,多希望再辟谣一次。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袁隆*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这样伟大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高龄的袁老却说要继续努力。

  我们也应该学习袁老的不放弃,努力的精神品质,在自己的学业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一样。禾下乘梦凉梦,丹心映青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神农氏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人间稻米满仓,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恩您,风吹稻花香*,国士无双,缅怀!

  昨天晚上,我看了有关袁隆*的电影。就觉得袁隆*给了我很多启发。

  还记得有一次,天公不作美——外面下着倾盆大雨。袁隆*便急忙穿上衣和鞋跑到田里去。可是,暴雨是无情的。那些被袁隆*细心栽培的水稻瞬间化为乌有,虽然当时受损害的是那些水稻,可是,痛却痛在袁隆*的心里呀!过了一会儿,袁隆*的心情开始缓缓地*静了下来,因为他在一污浊中找到一株幼苗,这真是燃烧的希望,生命的奇迹啊!此时的袁隆*心里又充满了自信与希望,因为他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自己的愿望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电影渐渐地接近尾声,时间在慢慢地流逝。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袁隆*是一位很坚强的伟人。他的坚决感动了我。每当他遇到挫折时他总会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并且吸取给多的教训与经验。

  袁隆*真伟大,是他让人们的天敌——饥饿消失;袁隆*真伟大,因为他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坚强,要用尽一切努力去达到目标。袁隆*真伟大因为是他创造出了一个奇迹,让我们*人感到无比的兴奋与自豪。

《大国粮仓》观后感8

  炎炎夏日,蓝蓝的天空中点缀着白云,一望无际的稻浪在夏风中翻滚,悠悠传来淡淡稻香,您就在这稻香里,辛勤地工作,您头顶着破破的草帽,遮住了艳阳,岁月在您的脸上勾勒出一道道痕迹,您的眼睛深深陷下去。古铜色的皮肤显得各外年迈,你在稻田里来回走着,观察着一株株稻子,记录着数据,您满目欢欣,只是看着自己的稻田,满意地笑了,汗水打湿了您的衣衫,衣衫上留下渍水,裤腿上沾满了泥土,可您丝毫不在意。每天这样工作着,任凭太阳有多辣,依旧动摇不了您的心,任凭风吹得多闷热,但却坚定了您的脚步,远处望去稻花香里的您多么刻苦啊!

  您说过:“我不是在实验田,就是在去实验田的路上”你把田里当作自己的毕生心血,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让全世界有饭可吃不再饥饿,你想让杂交水稻覆盖全世界,在世界培养无数杂交水稻,培养人才,让他为自己国家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对,你就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你不断朝着一个目标奋进,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只要坚持,就能达到光明的彼岸,不错,从上世纪开始,您就不断完成自己梦想,抛开“书本和电脑”种出杂交水稻,那是多大的荣誉。2019年9月17日,您获得共和国勋章,可您无论自己一颗种子,创出多大森林,一片花瓣造出多少花海,一条小溪绘成多大的海,你也像路灯一样无闻,如烛一样无私,把汗水都奉献给稻浪,“高处不胜寒”您即使是一颗明星,也依旧朴素而不奢华。

  您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对*的看法,您用一粒种子改变了无数人的"温饱,您用一粒种子让世人铭记,您用一粒种子成为夜空中最明亮但不张扬的星,您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大国粮仓》观后感9

  《我有一个梦》这首歌的词是一位老人抒发内心的呈现,他有着伟大的梦想,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给全世界交出了漂亮的成绩!

  这位老人他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越挫越勇;不因失败而气馁,不因成功而自负,不断的制定目标,不断的进取,不断的超越自己!

  这位老人他很朴实无华,他就是一颗定海神针,能带给所有人安心!

  他就是袁隆*爷爷,一位非常慈爱的老人,我曾经看过老人的一篇采访,其中他说:“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啊,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啊,我亲眼见过”主持人接着问:“您是不是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老人连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可知粮食的重要性!”回想老人在采访中的神情,大有忧天下之忧而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为了让人民不再像他看到的那样食不果腹,他带领着团队开始了漫长的攻坚之路!

  他瘦瘦小小的一个人,风吹日晒皮肤黑黝黝的,像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为人低调,他的奖项非常的多,但是他从不在意这些,攻坚克难,一丝不苟!

  还记得老人给自己母亲写的那封信,他为了人民不再饿肚子,却给自己留下了永远的遗憾,自己的母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积攒了多少想对母亲说的话,多少的悔,多少的盼,这已成为老人永远的惦念了!

  这位老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他离开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人主动的去送老人,为老人留下想念的泪水;他一次次向人民交出了漂亮的成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终于放心的离开了。

  袁隆*爷爷对您我们有太多的不舍,您一路走好!

《大国粮仓》观后感10

  1930年,袁隆*出生了。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童年时光,几乎都是战争的威胁中度过的。那时的他为了活命,和家人一起到处逃难。

  年幼的他不懂,为什么我们*要受欺辱?为什么我要东奔西走?为什么*要忍受饥饿和贫穷?等到袁隆*高中毕业,一家子的生活算是稳定了,但在他的学业上,大家又一次犯了难。上了大学是好事,可是学啥?父亲的思想比较传统,希望儿子能通过上学走入仕途,升大官,赚大钱。可袁隆*不乐意呀,他不喜欢钱,偏偏喜欢花花草草。在袁隆*的心里,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才是自己的归宿,在别的孩子把赚钱当成理想时,他却对鲜花,绿草,果树有着异常的向往。而他也确实这么做了。1949年,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西南农学院的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湖南农校任教。在那几年,他边教课边学习,不光给学生提问题,更喜欢给自己提问题。课堂外的他,经常埋头在田野间,去从实践中找答案。到了60年代,自然灾害来了,很多地方都闹起了饥荒,人们有的饿死,有的病死,就连袁隆*的身体也有些撑不住。

  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他愁得连觉都睡不好。在当时,杂交水稻可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很多人都觉得袁隆*在痴人说梦,可他偏偏不服输——“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人不行!”人民挨饿的"景象就是他的动力,他迈开双腿奔走进田野,去寻找那从未有人见过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着大太阳,脚踩在烂泥里,弯着腰一点点地观察、寻找,后来他终于找到了,可这仅仅是第一步。实验,观察,整理数据,撰写论文……潜心研究了好几个春秋,他才使杂交水稻成为了可能。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0篇(扩展2)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0篇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

  袁隆*爷爷,1930年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生前居住在湖南长沙。*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的“杂交水稻之父”,*工程院院士”,是我最敬佩的人。

  很遗憾,袁隆*爷爷于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这位让人敬佩的院土从此离开了人世,离开了我们。袁隆*爷爷曾在中学时代就立志成为一名农业专家,所以在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农学专业,从此走上研究农业的道路。

  袁隆*爷爷他曾经说,他做过一个这样的梦:田里的水稻产量很高,有高梁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就坐在这样的稻穗下乘凉。这场梦还没有实现,您为什么就远行了呢?目睹灵车驶过长沙街头的场景,我的眼泪在眼睛里不停地打转,这个为了国人能吃饱饭,而奋斗了一生的袁爷爷,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现在,袁隆*爷爷的的"禾下乘凉梦,还没有实现,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该好好学习,刻苦钻研,依靠科技,把爷爷的梦想去实现。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2

  说到袁隆*爷爷,他可是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但在5月22日,下午1点07分的时候,她因为器官衰竭,去世了,他去世的时候,全家在为他唱*,所以她是微笑着去世的。

  在1960年的时候,食物匮乏,造成了饥荒,那时的人们饿着肚子,什么也没有,就在这时,袁隆*爷爷站了出来,用自己的毕生所学种植出了上千斤的水稻为祖国14亿人提供了粮食,所以他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现在我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不像以前那样缺乏粮食,但还是有的人浪费粮食,不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们要珍惜粮食,坚决不浪费。

  袁隆*的精神和效仿是指导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坚持不懈的钻研,比如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真做了就要奔着往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爷爷报效祖国的精神。

  现在袁隆*爷爷去世了,我们要把它的英雄事迹铭记于心中,并把这英雄事迹告诉后代,让后代永远记住袁隆*爷爷,一个让*,不再闹饥荒的英雄。

  向袁隆*爷爷致敬,袁老,一路走好。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3

  *,一个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度,在如今的岁月里,有非常多的爱国英雄,比如:钱学森爷爷,邓稼先爷爷,黄旭华爷爷,申纪兰奶奶,屠呦呦奶奶,袁隆*爷爷,钟南山爷爷等等,他们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我们的袁隆*爷爷永远得离开了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大家都非常悲痛!袁隆*爷爷是“杂交水稻之父”。我经常听爷爷奶奶说起,在他们那个年代吃不饱饭,袁隆*爷爷的理想就是让大家吃饱饭,为了吃饱饭的理想,袁隆*爷爷几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到新品的科研研究当中,扎根基层,扎根水稻田中,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最初的梦想,将水稻产量提升。袁隆*爷爷是伟大的,他用自己的一生,解决了全*人民的饥荒问题。

  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位让我们吃饱饭的袁隆*爷爷。袁隆*爷爷把杂交水稻当做理想和终身事业为之奋斗的,正是他的努力和坚持,今天才能人人有饭吃。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是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他是一位值得全世界人民尊敬的英雄!

  我也要像袁隆*爷爷学习,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强大尽一份力!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4

  5月22日是一个举国上下哀伤的日子,因为我最敬佩的人--袁隆*爷爷因病去世了。

  袁隆*爷爷是个有梦想的人,他的一生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两个梦,袁隆*爷爷将毕生都投入到了杂交水稻事业,他十年如一日,每天辛勤地工作,把每一滴汗水都洒在了田间地头。袁隆*爷爷说过,他不在家就是在试验田,既不在家也不在试验田,那他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袁爷爷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矢志不移地在田间和实验室工作。在几十年的不不断尝试和摸索之中,终于得以实现。他所取得的成就,不仅解决了*粮食自给的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爷爷最让我敬佩的除了艰苦奋斗、毫不退缩的精神外,更多的是他那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品质。如果袁爷爷贪名求利,他早已可能是亿万富翁,也不用以八九十岁的高龄,仍流连于田间。

  袁隆*爷爷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梦想永远留在我们身边。最为新时代的少年,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一定不会退缩,我要向袁爷爷那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5

  我听到南日的报道消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工程院院长袁隆*爷爷去世了,是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我当时听到消息后,心都快碎了,因为伟大的袁隆*爷爷就这么离开人间了。

  大概每一个*人都看过这个图片注释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考大学时,袁隆*一直想要学农,当时父母都不同意,袁隆*说,师范是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这才说服父母,学了四年后,袁隆*就说出来一句话“很多人对学农有想法,可我从来没有后悔学农。”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我觉得如果没有农民伯伯种田,我们就活不下去了。

  在一些时期,他像小孩一样胖着出来的秧,他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在1970年11月,在南红农场一个铁路涵洞附近的水塘边,大约两百*方米的野生稻中,发现了三株稻穗花要异常,袁隆*打算打给三亚,确认这是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当既把它命为“野败”1973年,全国水稻科研会上,他正式宣布,*探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袁隆*,他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这是真正的民族脊梁,致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6

  2021年5月23日,凌晨1点零7分。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是一个让世界人民都沉浸在哀痛的时间点。

  是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不幸去世。袁爷爷此生最大的梦想有两个第1个在禾下乘凉第2个将杂交水稻覆盖全国,这是一个多么伟大而雄壮的梦想,这燃起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而伟大的袁隆*爷爷,就在这里牺牲了。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多么的悲痛多么的惋惜。袁隆*爷爷把一生的时间都贡献在杂交水稻上,先后获得了许多种奖项,却因为器官衰竭而不幸死亡。仔细想想,袁隆*爷爷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杂交水稻上,这是一种多么伟大而又爱国的表现,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梦想,我们一定要向袁爷爷学习学习这种想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精神学习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一心一意只想为人民造福,为祖国做贡献。

  当得知了袁隆*爷爷去世的消息时所有人都在痛苦,有的人跪在地上失声痛哭,在这么多人的情况下,他们这样做,这是有多么爱戴袁隆*爷爷。在袁隆*爷爷的送别仪式上,有几辆车在旁边停着,一直不停的向袁隆*爷爷的灵车鸣笛,这是对袁隆*爷爷的一种致敬。

  袁隆*爷爷是全*全世界的人民都可以吃饱了饭和以前对比一下,靖西是有多么大的差别以前有逃荒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当时的饭菜很少。而经过袁爷爷带领的,还有自己的毕生的奋斗之后是全国人民都能吃饱饭。

  我们要向袁爷爷学习,学习这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品质!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7

  袁隆*仍是当今史上最伟大的人之一,他有着许许多多的荣誉,比如:杂交水稻之父。在2020年疫情期间,他和钟南山原始一起获得了共和国勋章,这是多么至高无上的荣誉呀!

  但是在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与世长辞,一时全果人民深陷悲痛当中。死了那么多人中,就偏偏纪念他,为什么呢?我们每个人吃的米饭,基本上都是袁隆*爷爷的杂交水稻种植出来的,他解决了*人民十几亿人口的粮食,让群众有饭吃。

  一时间所有的网络全被刷爆了,袁隆*爷爷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北京*也为他降至半旗、多么伟大的荣誉啊。全国各地的人们,有群众专程去长沙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也有的群众不打扰他老家用快递的方式送去一束鲜花。

  古时的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过:“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袁爷爷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我会永远记住他的。

  91岁,一个耄耋老人。他还继续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之上,为祖国人民群众卖力,他有时也不失幽默,记得以前我在抖音上曾看到过一个视频,他不失幽默的说了一句英语,把自己逗乐了,多么可爱的一个老人!

  袁隆*,三个*凡的字,可是组起来,就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我会永远记住并怀念这位伟人的。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8

  袁隆*爷爷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只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爷爷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他让我们全*吃饱的饭,是他引用了种子极好的技术,发明了人工杂交水稻。让本身一个和碎纸涨二三十粒的米粒儿,把它改造成一个里边长一百多个米粒。

  袁隆*爷爷一心向国,与人民顾全大局,可惜的是,就在前几天的一个下午便离世了。准确的来说,他是在*长沙市小吴1:07分去世了。小年就是14袁隆*,爷爷的去世引来了,长沙所有的居民。都为袁隆*爷爷献上了黄色的花。找袁隆*爷爷去世的新闻,上午还是假的,刚一到下午,这则袁爷爷去世的新闻就变成真的了因此轰动了全*。

  关于杂交水稻,袁隆*是第一个发现的,据统计,杂交水稻自1976年推广以来。种植面积累计达到90亿亩,累计增产稻谷。8千多亿公斤,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美食时刻。多养活8000万人口。

  袁隆*爷爷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一生只追求了两个梦。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事业全球共有四十多个国家也种杂交水稻,*境外种植面积达8000万公顷。

  袁隆*爷爷虽然已走,但是他这种精神永远流传。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9

  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3:07分,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逝世了,他为了祖国的饭碗奉献了一生,所以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爷爷,老师就让我们看了一段视频。

  这段视频是讲袁爷爷的伟大成就和故事,我看到热泪盈眶,泪水就像流水账一样,想往地下掉。

  在看视频时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袁隆*爷爷,无论多忙,无论春夏秋冬,他都会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到田里一天也不落下。在以前,袁爷爷小时候并不富裕,每天的饭顿顿都吃不饱。袁爷爷看着这些收获的人们,于是就下定了决心,自己去种田,让人们过上美满快乐的日子。

  袁爷爷还说过自己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他梦见他们在试验田里头,超级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血一只有扫帚那么长。此例有花生米那么大,袁爷爷就和他的助手在一起,坐在稻草底下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有二十二亿多亩稻田可以增产很多很多粮食。袁爷爷的这些梦全都是为了全球人民着想,袁爷爷是无私的,是伟大的。他的这些梦一定会实现。

  袁爷爷从19岁毕业就收服了父母去稻田为人民中稻草,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我们之所以得到这样的生活,都是靠一袁爷爷,原因也我舍不得您,虽然您走了,但是您放心吧,以后承担稻田,珍惜粮食,这些事就交给我们吧,您在天上就安心吧。

  致敬袁隆*爷爷,您一路走好!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0

  袁隆*爷爷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1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开始研究杂交水。成功教育了世界上第1个使用高产杂交水的品种南优2号。1976年起,在我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时,水稻的单产与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到攻关。于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分为公顷15吨的目标。他曾经这样说,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袁隆*爷爷曾经说*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紧紧的扣在自己的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粮。

  曾经袁爷爷和记者说过这样一段对话,他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上世纪60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他都亲眼见过,大家没有饭吃,叫花子都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记者问他,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袁隆*坚定的回答了4个字,不可能了!四字虽短却字字千斤,与他曾说过那句: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样的掷地有声!谢谢您成为稻田的忠实守望者,谢谢您让这句不可能成为实现!

  我要向袁隆*爷爷学习他坚持不懈,坚定顽强的精神!愿袁爷爷一路走好,感谢你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让我们都吃饱肚子不再挨饿,你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0篇(扩展3)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0篇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

  袁隆*爷爷,1930年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生前居住在湖南长沙。*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的“杂交水稻之父”,*工程院院士”,是我最敬佩的人。

  很遗憾,袁隆*爷爷于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这位让人敬佩的院土从此离开了人世,离开了我们。袁隆*爷爷曾在中学时代就立志成为一名农业专家,所以在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农学专业,从此走上研究农业的道路。

  袁隆*爷爷他曾经说,他做过一个这样的梦:田里的水稻产量很高,有高梁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就坐在这样的稻穗下乘凉。这场梦还没有实现,您为什么就远行了呢?目睹灵车驶过长沙街头的场景,我的眼泪在眼睛里不停地打转,这个为了国人能吃饱饭,而奋斗了一生的袁爷爷,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现在,袁隆*爷爷的的"禾下乘凉梦,还没有实现,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该好好学习,刻苦钻研,依靠科技,把爷爷的梦想去实现。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2

  说到袁隆*爷爷,他可是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但在5月22日,下午1点07分的时候,她因为器官衰竭,去世了,他去世的时候,全家在为他唱*,所以她是微笑着去世的。

  在1960年的时候,食物匮乏,造成了饥荒,那时的人们饿着肚子,什么也没有,就在这时,袁隆*爷爷站了出来,用自己的毕生所学种植出了上千斤的水稻为祖国14亿人提供了粮食,所以他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现在我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不像以前那样缺乏粮食,但还是有的人浪费粮食,不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们要珍惜粮食,坚决不浪费。

  袁隆*的精神和效仿是指导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坚持不懈的钻研,比如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真做了就要奔着往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爷爷报效祖国的精神。

  现在袁隆*爷爷去世了,我们要把它的英雄事迹铭记于心中,并把这英雄事迹告诉后代,让后代永远记住袁隆*爷爷,一个让*,不再闹饥荒的英雄。

  向袁隆*爷爷致敬,袁老,一路走好。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3

  5月22日是一个举国上下哀伤的日子,因为我最敬佩的人--袁隆*爷爷因病去世了。

  袁隆*爷爷是个有梦想的人,他的一生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两个梦,袁隆*爷爷将毕生都投入到了杂交水稻事业,他十年如一日,每天辛勤地工作,把每一滴汗水都洒在了田间地头。袁隆*爷爷说过,他不在家就是在试验田,既不在家也不在试验田,那他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袁爷爷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矢志不移地在田间和实验室工作。在几十年的不不断尝试和摸索之中,终于得以实现。他所取得的成就,不仅解决了*粮食自给的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爷爷最让我敬佩的除了艰苦奋斗、毫不退缩的精神外,更多的是他那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品质。如果袁爷爷贪名求利,他早已可能是亿万富翁,也不用以八九十岁的高龄,仍流连于田间。

  袁隆*爷爷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梦想永远留在我们身边。最为新时代的少年,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一定不会退缩,我要向袁爷爷那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4

  袁隆*,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籍贯江西省德安县,*杂交水稻育种专家,*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在5月22日1:07时,袁隆*爷爷逝世了。听到这个消息,伤心极了。

  袁隆*爷爷91岁。曾任河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在学习当中,我听他说过,我的杂交水稻不仅属于*,也属于全世界。生命不息,我将继续追寻追寻为了梦想永不停息,听说袁隆*爷爷梦想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要高。虽然只是一个梦想,但是袁隆*爷爷在不停的奋斗。袁隆*爷爷把这个事情看作了现实。

  袁隆*爷爷在没有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时候,家里已经非常有钱。可袁隆*爷爷。从未享受。连剪头发也要去三五块钱一次的店里。虽然袁隆*爷爷家里很有钱,但是他不像那些富人一样奢侈,而是继续努力从事国家的事业。

  袁隆*爷爷这一生都在为国家的事业而努力奋斗。袁隆*爷爷是*的工程,也是全世界的工程,他从事水稻职业让我们所有人都吃上了美味的饭。连联合国也在纪念着他。不仅是*,还有其他国家也都非常的纪念他。让我们向他致敬,努力成为他这样的人。为国家而奉献。我们努力学习吧。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5

  2021年5月23日,凌晨1点零7分。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是一个让世界人民都沉浸在哀痛的时间点。

  是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不幸去世。袁爷爷此生最大的梦想有两个第1个在禾下乘凉第2个将杂交水稻覆盖全国,这是一个多么伟大而雄壮的梦想,这燃起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而伟大的袁隆*爷爷,就在这里牺牲了。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多么的悲痛多么的惋惜。袁隆*爷爷把一生的时间都贡献在杂交水稻上,先后获得了许多种奖项,却因为器官衰竭而不幸死亡。仔细想想,袁隆*爷爷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杂交水稻上,这是一种多么伟大而又爱国的表现,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梦想,我们一定要向袁爷爷学习学习这种想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精神学习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一心一意只想为人民造福,为祖国做贡献。

  当得知了袁隆*爷爷去世的消息时所有人都在痛苦,有的人跪在地上失声痛哭,在这么多人的情况下,他们这样做,这是有多么爱戴袁隆*爷爷。在袁隆*爷爷的送别仪式上,有几辆车在旁边停着,一直不停的向袁隆*爷爷的灵车鸣笛,这是对袁隆*爷爷的一种致敬。

  袁隆*爷爷是全*全世界的人民都可以吃饱了饭和以前对比一下,靖西是有多么大的差别以前有逃荒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当时的饭菜很少。而经过袁爷爷带领的,还有自己的毕生的奋斗之后是全国人民都能吃饱饭。

  我们要向袁爷爷学习,学习这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品质!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6

  袁隆*仍是当今史上最伟大的人之一,他有着许许多多的荣誉,比如:杂交水稻之父。在2020年疫情期间,他和钟南山原始一起获得了共和国勋章,这是多么至高无上的荣誉呀!

  但是在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与世长辞,一时全果人民深陷悲痛当中。死了那么多人中,就偏偏纪念他,为什么呢?我们每个人吃的米饭,基本上都是袁隆*爷爷的杂交水稻种植出来的,他解决了*人民十几亿人口的粮食,让群众有饭吃。

  一时间所有的网络全被刷爆了,袁隆*爷爷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北京*也为他降至半旗、多么伟大的荣誉啊。全国各地的人们,有群众专程去长沙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也有的群众不打扰他老家用快递的方式送去一束鲜花。

  古时的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过:“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袁爷爷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我会永远记住他的。

  91岁,一个耄耋老人。他还继续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之上,为祖国人民群众卖力,他有时也不失幽默,记得以前我在抖音上曾看到过一个视频,他不失幽默的说了一句英语,把自己逗乐了,多么可爱的一个老人!

  袁隆*,三个*凡的字,可是组起来,就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我会永远记住并怀念这位伟人的。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7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敬,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原爷爷一路走好。

  袁隆*是我国第一位发现杂交水稻的人,他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他们大公无私,也是感动了许多人民。他自己发现了杂交水稻,但他没有自私,而是分享了出来,袁隆*,他让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粮食不是那么的可贵,那么的不容易,所以我们不能浪费食物通过这样是让我想起了我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有的人都挑自己喜欢吃的,而不喜欢吃的,只是给了人家,有的没有给别人,而是到家了,参与。同理,我当时特别伤心,因为袁隆*的努力都被一些人给践踏了,真是浪费粮食。

  但是他在5月22日的下午意外去世了,我特别替她伤心。袁隆*爷爷在自己的实验室附近一处田地上做实验,水稻1000亿,亩产400公斤,现在用了原形一的实验成果,杂交水稻,现在每亩杂交水稻都能查300公斤,呃,一起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啊。

  这么多的`食物能给以前人吃好几千呢,所以我们不能浪费粮食,因为那些粮食时,袁隆*爷爷辛苦付出的袁隆*,他农地里,不求回报,只是想让我们填饱肚子,所以我们如果浪费食物了,就是不尊重袁隆*爷爷,他的梦想为了实现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的梦想,另一个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世界的梦想,这梦想多么可贵呀!

  袁隆*爷爷一路走好,也您为我国付出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8

  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3:07分,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逝世了,他为了祖国的饭碗奉献了一生,所以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爷爷,老师就让我们看了一段视频。

  这段视频是讲袁爷爷的伟大成就和故事,我看到热泪盈眶,泪水就像流水账一样,想往地下掉。

  在看视频时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袁隆*爷爷,无论多忙,无论春夏秋冬,他都会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到田里一天也不落下。在以前,袁爷爷小时候并不富裕,每天的饭顿顿都吃不饱。袁爷爷看着这些收获的人们,于是就下定了决心,自己去种田,让人们过上美满快乐的日子。

  袁爷爷还说过自己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他梦见他们在试验田里头,超级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血一只有扫帚那么长。此例有花生米那么大,袁爷爷就和他的助手在一起,坐在稻草底下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有二十二亿多亩稻田可以增产很多很多粮食。袁爷爷的这些梦全都是为了全球人民着想,袁爷爷是无私的,是伟大的。他的这些梦一定会实现。

  袁爷爷从19岁毕业就收服了父母去稻田为人民中稻草,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我们之所以得到这样的生活,都是靠一袁爷爷,原因也我舍不得您,虽然您走了,但是您放心吧,以后承担稻田,珍惜粮食,这些事就交给我们吧,您在天上就安心吧。

  致敬袁隆*爷爷,您一路走好!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9

  5月23日,一个不幸的消息从长沙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传遍了全*、全世界:

  袁爷爷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长沙来。每一位市民的脸上带着哀愁的表情,每一位人民都为失去中华民族的一们灿烂瑰宝而惋惜。

  当我看到这个新闻时,我是震惊的,难以置信的,甚至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当我知道了这个消息是真的时,我心头一震,不禁为*失去这一技术人才而伤痛。这位手执放大镜,穿梭于稻田中的老人,这个解决了全*乃至全世界温饱问题的老人,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我没有华丽的词藻来哀悼这么一位伟人,因为一切的语言都无法描述出这位有着:“禾下乘凉梦”的老人。正是因为袁爷爷的坚持不放弃,不惧艰险,排除人们的舆论的情况下,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救全*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袁爷爷除了“禾下乘凉梦”还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没错,袁隆*爷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心系全*粮食温饱问题,他还心系着全世界的民众!新*杂交水稻事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但更离不开袁爷爷与广大科研工作都的努力!袁爷爷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袁隆*爷爷,一路走好!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0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我读到这首诗,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没错,正是这位伟大的爷爷,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才让我们能吃上饱饭。

  爸爸经常会给我看科学家的生*资料,我就是从中了解到了袁爷爷这个对我来说有点陌生的人物。很快,我就喜欢上了这位认真严谨、慈祥友善的爷爷。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想象着袁爷爷工作的场景:烈日炎炎的一天,袁爷爷穿着白衬衫,戴着一顶大草帽,慢慢地走在一望无际的茫茫稻海之中,虽然已经大汗淋漓,但他仍仔细检查每一粒稻穗。他的皮肤因长期暴晒变成了古铜色,脸上的皱纹好似田间的田埂一般,一道道刻在袁爷爷的脸上,书写下了他的风霜岁月。

  就这样,袁爷爷在实验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直到一辈子,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不在家就在实验田,要么就在去实验田的路上。”袁爷爷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爷爷就是为了这两个梦和全球人民的温饱,全身心投入实验,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农业,伴着杂交稻和中华人民,度过了漫长的九十一年幸福时光。

  这样的精神怎能不令人敬佩?

  袁爷爷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永远长存于我们心中。他的梦,是我们新时代好少年的梦,更是那十四亿中华人民的梦。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自己开始,好好学习,珍惜每一粒粮食吧!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0篇(扩展4)

——《大国工匠》观后感10篇

《大国工匠》观后感1

  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播出了8位劳动者的楷模事迹。他们都是在日常*凡的劳动中千锤百炼,而成为劳动者中的佼佼者。

  劳动技能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过程中逐渐摸索的,这昭示了我们一个道理:做人不要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要通过刻苦扎实的努力,才能换来事业的成功。蓝领如此,白领也是如此。

  成功就要经得起清贫和寂寞。但放眼今天的社会,急功近利、利益至上已经占领了很多人的精神世界。部分岗位频频的跳槽,公务员的离职,无不对生产、工作秩序带来冲击,对个人技能和素质的提高也形成了断层,带给整个社会的.就是普遍的技能低下,制造和创新也必然受到影响和制约,这从我们的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庸可以佐证。

  作为国人,要想享受更好的生活,不能指望别人,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热爱岗位,钻研技能,脚踏实地,才是普通劳动者的成功之路。

  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在收看该系列节目时,发现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现在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而在学习中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知识,我们要不断地进步,争取做好自己。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奋斗的青春才美丽,永不放弃,生命才精彩。

《大国工匠》观后感2

  今天按学校要求,整组成员一起观看了央视新闻推出的一档《大国工匠》节目。

  1.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如此高的焊接技术,不由人折服。

  2.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的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錾刻大师-孟剑锋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

  3.*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顾秋亮,被誉为两丝钳工。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4.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5.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

  6.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

  7.*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红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那些劳动者用双手匠心筑梦的震撼而又感人的事迹。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国工匠》观后感3

  CRH380A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首家获得美国商标专利局颁发给*高铁的自主知识产权认证,是*向全世界推销高铁的一张国际名片。今天的《大国工匠》我们就来认识,打造这张名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铁首席研磨师——宁允展。

  486·1公里,这是380A在京沪高铁跑出的最高时速,它刷新了高铁列车试验运营速度的世界纪录。

  如果把高铁列车比作一位长跑运动员,车轮是脚,转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宁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脚踝。

  每片转向架的体重有1。1吨,定位臂落在四个车轮的节点上,每个接触面不足10*方厘米,当列车以时速300公里运行时,接触面承受的冲击力有二三十吨。缝隙大了,车轮可能会松脱;如果完全焊死,转向架就无法再打开,影响列车检修。

  宁允展负责的这道工序,不只在*,全世界所有高铁生产线上,都要靠手工研磨。留给手工的研磨空间只有0。05毫米左右。磨小了,转向架落不下去,磨大了,价值10几万元的主板就报废了。

  宁允展这双魔术师般的手,传承了父亲的基因。他的父亲是村里的铁匠,宁允展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帮乡亲们打磨家具,也因此从小就喜欢上了学手艺。

  初中毕业后,宁允展考上了铁路技校。20xx年,成为第一位学习380A型列车转向架研磨技术的*人,宁允展对技术的掌控和精准把握,让日本专家都竖起了大拇指。

  宁允展成了高铁研磨的第一把手,很快还当上了班长。可是,没过多久,他却找到领导说不想当班长,还是让*活吧。

  宁允展的家,距离工厂有近半个小时的车程,他和妻子的交流基本都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因为一到家,他又开始忙了。在这个三十多*米的小院里,大部分地盘都是宁允展的,这些磨具,是他自费在网上买的,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练手艺。一开始,妻子并不理解。

  六岁的孩子有着自己的.世界,宁允展说,他理解女儿的想法,就像当初,正是因为父亲尊重自己的选择,他才如愿考进了铁路技校。

  20xx年,是380A准备冲高速的关键时刻,这一年,身患白血病七年的父亲第三次入院,宁允展虽然意识到,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可是他不能天天陪在身边。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是在下班的路上。

  随着380A冲刺高速成功,宁允展投入到了更高速度列车的生产,并在工作中不断地研发新项目,新工艺,先后获得5项国家级技术专利。

  一心一意搞技术,不当班长不当官,宁允展似乎与当下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求。宁允展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如果每一件*制造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制造就能够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让更多的*产品在全球市场释放更耀眼的光芒!

  《大国工匠》推崇“匠人精神”宣传技术技能,成就出彩人生,对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制造和服务水*很有意义。

《大国工匠》观后感4

  20xx年3月1日20点,黄大项目组织观看了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合录制的“大国工匠20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讲述了王进等10位不岗位的劳动者,靠着自己过硬的技术,灵巧的双手,过人的胆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自己*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凡的事,追求着职业技能的完美,最终脱颖而出,为民谋福,贡献社会的故事。

  获奖的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分别是:焊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技能专家高凤林;破解“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核心技术难题的焊工李万君;为“嫦娥探月”组配高精度射电望远镜的钳工夏立;特高压带电检修工王进;我国深部地质找矿钻探领跑者、高级工程师朱恒银;核燃料修复师乔素凯;年仅29岁的国防军工行业新一代技术工人陈行行;突破进口发动机生产线技术封锁的.设备维修工王树军;实现石油工程技术重大革新的“油田土发明家”谭文波;用一生和时间赛跑、抢救国宝的86岁文物修复师李云鹤。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上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贡献,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也为我们树立了伟大的榜样。现在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奋斗目标,刻苦认真精神,虽然遥不可及,但人总是要有目标的,把这些精神应用到我们专业课学习中来,刻苦扎实的学习专业课知识,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善于钻研的大脑,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也许我们这些晚辈不能像大国工匠们那样震撼眼球,但是,只要心境*和、任劳任怨的心态,经营好小细节、小技术,相信同样能够展现“微而著”、“小而实”的劳动之美。

  他们,在*凡中坚守,用岁月轮回,铸就民族腾飞的臂膀,他们,在执着中超越,将无限忠诚,转化为彰显*的力量技能报国,匠心筑梦,向你们,致敬!

《大国工匠》观后感5

  昨天晚上,班主任组织我们全班同学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系列片《大国工匠》,看后感触颇深。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艺术创造着*史上的一个个奇迹,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对专业执着,甚至是痴迷。

  大国工匠中各个岗位上的高级技工,生产的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质量要求非常高的产品。如果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会坠落;高铁可能会脱轨;轮船可能会沉没。这些100%的保证质量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习从为常。成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质量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世界第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当别人休息时,他们还在一线,当别人一家人团聚时,他们只能独自一人在一线奋斗。

  高凤林,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场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技术人员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高凤林凭借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索使压了生产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

  现在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我不是制造业专业,而是烹饪专业学生,我们需要不断的接受烹饪艺术的学习。烹饪不难,但做好不易,烹饪操作技巧确实很难掌握,专业老师对我也非常的关心重视。学习虽然是辛苦的,环境也热,但苦中有乐,每当我学会了一道菜肴,听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便会非常的开心与自豪,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不足,很多的细节是需要装饰的。不能安于现状,要越来越精,掌握更多的技巧,突破一个个难点,用时间用心去练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今社会高手如云,而我,也要确立自己的目标,我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去进步,更上一层楼!

  在这里,这篇观后感也差不多落入尾声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动才仅仅开始。现在我要做的是,迈出艰难的一步,朝着技能竞赛的目标前进,要以满腔的热情去获取最后的胜利。

《大国工匠》观后感6

  《大国工匠》宣传片讲述了高凤林等八位不一样岗位的劳动者,靠着自我过硬的技术,用灵巧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自我*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职业技能的完美,最终脱颖而出,为民谋福,贡献社会的故事。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艺术创造着*史上的一个个奇迹,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对专业执着,甚至是痴迷。

  大国工匠中各个岗位上的高级技工,生产的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质量要求十分高的产品。如果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会坠落;高铁可能会脱轨;轮船可能会沉没。这些100%的保证质量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习从为常。成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质量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世界第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当别人休息时,他们还在一线,当别人一家人团聚时,他们只能独自一人在一线奋斗。

  高凤林,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场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技术人员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高凤林凭借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索使压了生产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

  此刻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我不是制造业专业,而是艺术专业学生,我们需要不断的理解艺术的熏陶。我是的专业是二胡,二胡的技巧确实很难掌握,每一天需要花很多时间来重复练习一首曲子,专业教师对我也十分的关心重视。学习虽然是枯燥的,但苦中有乐,每当我学会了一首曲子便会十分的开心与自豪,可是还是会有很多不足,很多的细节是需要装饰的。不能安于现状,要越来越精,掌握更多的技巧,突破一个个难点,用时间用心去练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今社会高手如云,而我,也要确立自我的目标,学校的优秀学长他们的技巧娴熟,拉的曲子委婉动听,十分值得我学习,我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去提高,更上一层楼!

  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我去打拼!实现目标的历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为挫折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成功最终会属于你的,每一天要对自我说:“我必须能成功,我必须按照目标的规划行动,坚持直到胜利的那一天。”既然选择了、认准了是正确的,就要一向走下去。在那里,这篇观后感也差不多落入尾声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动才仅仅开始。此刻我要做的是,迈出艰难的一步,朝着技能竞赛的目标前进,要以满腔的热情去获取最终的胜利。

《大国工匠》观后感7

  看完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的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片中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一样岗位劳动者,他们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我内心无比激动,久久不能自已,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人,孟剑锋和宁允展。

  在北京APEC会议上送给外国领导人的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由于过于逼真,让人看后会情不自禁伸手触摸感受。其实它就是孟剑锋在仅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能做到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零失误,这种完美和卓越仅有我们的“錾刻大师”孟剑锋做到,怪不得会让人不禁伸手去触摸!

  另一个数据——486.1公里,这是380A在京沪高铁跑出的最高时速,它刷新了高铁列车试验运营速度的世界纪录。而宁允展就是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第一人,首席研磨师,更让人感动的是,为了完成380A准备冲高速的关键阶段,他没有无法天天陪伴身患白血病的父亲最终的时光,却在下班的路上才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

  看到那里我不禁又难过又惭愧,难过的是这位“大国工匠”没能送父亲最终一程,惭愧的是,我们在职场久了总会觉得工作枯燥乏味、乏善可陈,生活好像没有了活力,工作也常让我的进取性磨损,甚至有时觉得看不到期望。《大国工匠》中的师傅,他们都没有没有显赫的出身,高深的学历,甚至放弃诱人的跳槽机会,在国家的岗位上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坚持十几年,几十年,我确实应当向他们学习啊,如果有梦就应当去追,用“大国工匠精神”把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大国工匠》观后感8

  昨天晚上,班主任组织我们全班同学观看了"五。一"特别节目《大国工匠》,看后感触颇深。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艺术创造着*史上的一个个奇迹,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对专业执着,甚至是痴迷。

  大国工匠中各个岗位上的高级技工,生产的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质量要求非常高的产品。如果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会坠落;高铁可能会脱轨;轮船可能会沉没。这些100%的保证质量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习从为常。成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质量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世界第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当别人休息时,他们还在一线,当别人一家人团聚时,他们只能独自一人在一线奋斗。

  高凤林,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场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技术人员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高凤林凭借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索使压了生产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

  现在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我不是制造业专业,而是艺术专业学生,我们需要不断的接受艺术的熏陶。我是的专业是二胡,二胡的技巧确实很难掌握,每天需要花很多时间来重复练习一首曲子,专业老师对我也非常的关心重视。学习虽然是枯燥的,但苦中有乐,每当我学会了一首曲子便会非常的开心与自豪,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不足,很多的细节是需要装饰的。不能安于现状,要越来越精,掌握更多的技巧,突破一个个难点,用时间用心去练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今社会高手如云,而我,也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学校的优秀学长他们的技巧娴熟,拉的曲子委婉动听,非常值得我学习,我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去进步,更上一层楼!

  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 .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实现目标的历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为挫折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成功最终会属于你的,每天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按照目标的规划行动,坚持直到胜利的那一天。"既然选择了、认准了是正确的,就要一直走下去。 在这里,这篇观后感也差不多落入尾声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动才仅仅开始。现在我要做的是,迈出艰难的一步,朝着技能竞赛的目标前进,要以满腔的热情去获取最后的胜利。

《大国工匠》观后感9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就拿*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的焊接技术,不由人折服。

  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

  在节目里,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广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一百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件,那是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铁钻床,仅用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通过检验,也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大国工匠》观后感10

  荣获“大国工匠”荣誉称号的. 10位工匠,以精湛的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各自岗位上敬业奉献。无私忘我,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的“德艺双馨”。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反映的是普通职工在*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凡业绩,让人敬畏和感动的真人真故事,*时的叙述就是岁月里无限追求的刻录。

  大国工匠纪录片中展示了*制造领域的代表性典型人物追求完美和极致、视工艺为为生命的“工匠精神”。弘扬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通过收看《大国工匠》,深受启发、鼓舞和震撼,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只有热爱岗位,钻研技能,脚踏实地,才是大家的成功之路。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的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为建设文明和谐富裕的幸福新邯郸不懈奋斗!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0篇(扩展5)

——《大国粮仓》观后感10篇

《大国粮仓》观后感1

  我和您似乎有一面之缘,在书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但是,上天却无情地把您给带走了。

  中午,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一时间在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传播开来,我望着央视新闻文章的标题,心头一震,只见上面写着“巨星陨落!袁隆*院士逝世,享年91岁”,我点进的页面那行字是那么醒目,也是那么的悲伤:“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在湖南长沙逝世。”

  您是那么的伟大,解决了*人民的饱食问题;您又那么的*凡,没有逃过死神的魔爪;您是那么的严肃,一丝不苟的做科学研究;您又是那么的慈祥,微笑着抚摸“杂交水稻”;您是那么的熟悉,我们中华儿女无人不晓;您又那么陌生,我们无法再次相见……

  稻香绵长,您说您见过人民吃不饱饭,于是,您用尽毕生的心血研究“杂交水稻”,养活了整个*,但是科研的背后,是千百个不眠的夜晚,是数以万计科研工作者的兢兢业业。您说您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多么伟大的梦想啊,您用自己的精髓和智慧,在中华大地上撒下了希望的稻种,收获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水稻。

  “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人自己手上!”这是您在获得“共和国勋章”后的发言,我们看到了您的行动,您的努力,您的成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您为亿万中华儿女谋幸福,造小康。我们的饭碗渐渐丰满起来,那一粒粒饱满洁白的大米,呈现在了千家万户的饭桌上,稻香绵长,飘向四面八方。

  朋友圈,微博,抖音……刷屏了您的光辉事迹,您看到了吗?中华儿女在呼唤您,您听见了吗?我们敬爱的袁隆*爷爷,您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拯救了这个曾经饥饿的民族,养活了这个当时年幼的民族。我似乎看见您了,您手摇蒲扇,背靠秸秆,在茂盛的水稻下乘凉;我似乎看见您了,双手捧着那再次丰收的杂交水稻微笑着,我似乎看见您了,您闭合双眼,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您累了,我们的英雄该休息了,您看着我们吃完了午饭,之后去了一个需要您的世界,那里有人民需要您,也愿您可以在那里永远开心。

  袁公千古,稻香绵长,您的精神将会永垂不朽,您的光芒将会永远熠熠生辉,您的事迹将会流芳千古。我们敬爱的袁老,感谢您的出现,拯救了我们的民族,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乖乖的把饭吃光。

《大国粮仓》观后感2

  跟袁隆*很亲近的人说,袁隆*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十分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习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什么意大利的“老人头”、“鳄鱼”牌等大牌服饰,他觉得这些昂贵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的身价为一千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确实是*最富有的“赤贫者”了。

  然而这位最富有的“赤贫者”对自己清心寡欲,却对社会极慷慨、极具忧患意识,至今,他将所获的12.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以扶掖新人……

《大国粮仓》观后感3

  作为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袁隆*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许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朋友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读着小朋友真挚的来信,袁隆*深受感动,立即铺开纸,拿起笔,动情地题写道:

  “……生活是完美的,我们这个世界是完美的,而且会越来越完美。你虽然看不见,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围的爷爷、伯伯、叔叔们都在关心你,帮忙你。你是一个有志气有理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读书,将来长大了,必须会有比别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听过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没有,这位大作曲家虽然双目失明,却从小发奋图强,在钢琴的键盘里创作了美妙的乐章,让音乐伴随着人类走向史诗般如痴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虽为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来,袁隆*回这封信是充满着真切的情感的,对于一个素昧*生而来自远方的信,袁隆*尚且能够认真对待,并动之以情,情真意切地亲笔回信,从中,我们不难读懂这位科学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会职责感是何等的强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丽。

《大国粮仓》观后感4

  袁隆*把毕生精力用在了杂交水稻的培育创新上,不仅解决了*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袁隆*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身上所释放的精神却令人感动。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农业科学家,1953年,23岁的他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扎根基层,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他呕心沥血,把科研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研成果写在人民群众饭碗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我们哀悼和纪念袁隆*,就是要学习他立志为国为民的追梦情怀。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依然牵挂着一方稻田,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毕生追求的梦想。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像袁隆*那样,敢于播散梦想的种子,并让梦想生根发芽,抽穗结果。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深深扎根于广袤的大地,努力地吸取阳光与水分,奋力向上生长,哪怕做一株小小的秧苗,也要开出最绚丽的稻花,也要结出金灿灿的稻谷。袁隆*的一生是奋斗创新的一生。作为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袁隆*不仅敢于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而且始终淡迫名利,始终奋斗。面对鲜花与掌声,他始终牢记自己的“种子梦”。耄耋之年,依然奋斗不息。“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入院之后,袁隆*还牵挂着第三季杂交稻。敢于有梦,奋斗筑梦,青春追梦。“90”后的袁隆*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依然穿行在稻田之中。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创新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一粥一饭,

《大国粮仓》观后感5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被公认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股票”是*股市唯一的流通股。但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我们的校友,第一印象就是他太普通了,有点像一个从山村出来的农民!你看他肤色那么黑,身体那么瘦,皱纹那么深。

  记得有一次,一个画报刊登他的照片,编辑把照片下面“农民丰收后的喜悦”这几个字错配了。虽然这是出版界的小意外,但也说明袁隆*太像农民了。他走在街上,真的属于那种很快就会淹没在人群中的人。

  “谈杂交水稻”是袁隆*向母校汇报的题目。这个话题似乎也很常见,没有任何修辞的运用,也没有任何学术上的卖弄。但我们深深知道,这个看似*凡的话题背后,有太多不*凡的。

  1978年,袁隆*和他的.七口之家被木板挤在与澡堂隔开的两个潮湿发霉的茅舍里,还不时遭受“为教学发愁,想歪门邪道”的冷嘲热讽。但在这种背景下,他对杂交水稻的研究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普通人能做到这一切吗?

  我们手捧鲜花簇拥着袁隆*,涌向他的演讲厅。我们那么热情,不比追心目中最红的明星差。我们知道,我们可能没有完全理解他说的“杂交水稻”,但我们会用心去领悟大师说的每一句话。

  他的第一句开场白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够了,哪怕我们只懂这句话,也够了!从袁隆*身上,我们知道了*凡与伟大的关系。

  这也是校友袁隆*给我们的主要感受,确实够了。

《大国粮仓》观后感6

  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一个看似*常日子和时间,却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常的事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袁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

  每当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时,我的眼前,我的脑海里就会立刻浮现出袁爷爷的身影。他那古铜色的脸上,总挂着那笑容,一道道深刻的皱纹记录着他那不*凡的岁月;他总是穿着那几十块钱的衬衫,顶着严寒,忍着酷暑,在农田中奔波……

  “永不满足,永远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让*人端稳*碗,让*碗装满*粮。”这是袁老至死坚持的信念。想当年,当袁老发现了第一颗杂交水稻时,当他公布这件事时,是那么多人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只有袁老和他的两位学子依旧坚持在岗位上。我想如果没有他们当时的坚持,可能就不会有我们现在衣食无忧、健康幸福的生活。

  正是那一颗杂交水稻喂饱了全*人民,也喂饱了多少国家。像美国,日本当时那些科技发达的国家,早就开始了研究水稻的工作,他们向里面砸进了多少钱,却依然没有好的成果。但是当袁隆*爷爷向世界、向国际发出这一发现时全世界的人民都震动了。美国还轻蔑的说:“我们做不到的事,区区一个*乡村教师却能做到?”但是事实却让他们打脸,正是袁爷爷发现的那一粒种子喂饱了我们所有人。

  我们现在还不能向袁爷爷那样,为杂交水稻,为国家做贡献。但是我们现在能做的事,珍惜每一粒粮食,实行光盘行动。不让远在天界的袁爷爷心寒。

《大国粮仓》观后感7

  袁公千古,稻香绵长。——题记

  我和您似乎有一面之缘,在书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但是,上天却无情地把您给带走了。

  中午,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一时间在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传播开来,我望着央视新闻文章的标题,心头一震,只见上面写着“巨星陨落!袁隆*院士逝世,享年91岁”,我点进的页面那行字是那么醒目,也是那么的悲伤:“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在湖南长沙逝世。”

  您是那么的伟大,解决了*人民的饱食问题;您又那么的*凡,没有逃过死神的魔爪;您是那么的严肃,一丝不苟的做科学研究;您又是那么的慈祥,微笑着抚摸“杂交水稻”;您是那么的熟悉,我们中华儿女无人不晓;您又那么陌生,我们无法再次相见……

  稻香绵长,您说您见过人民吃不饱饭,于是,您用尽毕生的心血研究“杂交水稻”,养活了整个*,但是科研的背后,是千百个不眠的夜晚,是数以万计科研工作者的兢兢业业。您说您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多么伟大的梦想啊,您用自己的精髓和智慧,在中华大地上撒下了希望的稻种,收获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水稻。

  “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人自己手上!”这是您在获得“共和国勋章”后的发言,我们看到了您的行动,您的努力,您的成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您为亿万中华儿女谋幸福,造小康。我们的饭碗渐渐丰满起来,那一粒粒饱满洁白的大米,呈现在了千家万户的饭桌上,稻香绵长,飘向四面八方。

  朋友圈,微博,抖音……刷屏了您的光辉事迹,您看到了吗?中华儿女在呼唤您,您听见了吗?我们敬爱的袁隆*爷爷,您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拯救了这个曾经饥饿的民族,养活了这个当时年幼的民族。我似乎看见您了,您手摇蒲扇,背靠秸秆,在茂盛的水稻下乘凉;我似乎看见您了,双手捧着那再次丰收的杂交水稻微笑着,我似乎看见您了,您闭合双眼,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您累了,我们的英雄该休息了,您看着我们吃完了午饭,之后去了一个需要您的世界,那里有人民需要您,也愿您可以在那里永远开心。

  袁公千古,稻香绵长,您的精神将会永垂不朽,您的光芒将会永远熠熠生辉,您的事迹将会流芳千古。我们敬爱的袁老,感谢您的出现,拯救了我们的民族,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乖乖的把饭吃光。

  最后,以我读过的一首诗来寄托大家对您的崇敬和哀思: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

  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

  *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

  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

  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

  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

  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

  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

  你越会感到随着他们的离去,

  时代的一部分也随之定稿,

  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

  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

《大国粮仓》观后感8

  “袁隆*”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不仅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获得过联合国“科学奖”哩!今天,我要说的是我家的“袁隆*”。

  我的外公七十多岁了,身体特别硬朗。退休前,他是县里分管农业的领导。听妈妈说,外公是华中农学院的高材生,不过濟上去就像个庄稼汉!因为外公每天早出晚归,骑一辆破向行车,整天和泥巴、庄稼打交道。为了试验新品种,他常常从早到晚地泡在田间地头,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记录种苗的生长时间和收获率。虽然戴个大草帽,皮肤还是被晒得黝黑,活像个非洲人。

  终于退休了,外公总该享享淸福了吧,可他还不#闲下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蓿书,研究他的老本行。今年,退休已经十多年的外公又研究起“巴西旱稻”来。他说,这种旱稻的耐旱本领特别大,如果试验成功,能很好地解决庄稼缺水这个大问题。为了试验,一大把年纪的外公自己动手开了一块试验地;为了保证旱稻的健康成长,他自己动手拔田里的野草,捉稻秧上的害虫,比照顾我还要细心;为了得到"巴西旱稻”详细的生长资料,他天天下田观察、记录,常常忘了按时回家吃饭。家里人常笑他,说他的干劲比年轻时还大。

  年轻时的外公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我无法见证,但是现在的外公在我心中和袁隆*一样了不起!

《大国粮仓》观后感9

  《我有一个梦》这首歌的词是一位老人抒发内心的呈现,他有着伟大的梦想,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给全世界交出了漂亮的成绩!

  这位老人他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越挫越勇;不因失败而气馁,不因成功而自负,不断的制定目标,不断的进取,不断的超越自己!

  这位老人他很朴实无华,他就是一颗定海神针,能带给所有人安心!

  他就是袁隆*爷爷,一位非常慈爱的老人,我曾经看过老人的一篇采访,其中他说:“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啊,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啊,我亲眼见过”主持人接着问:“您是不是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老人连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可知粮食的重要性!”回想老人在采访中的神情,大有忧天下之忧而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为了让人民不再像他看到的那样食不果腹,他带领着团队开始了漫长的攻坚之路!

  他瘦瘦小小的一个人,风吹日晒皮肤黑黝黝的,像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为人低调,他的奖项非常的多,但是他从不在意这些,攻坚克难,一丝不苟!

  还记得老人给自己母亲写的那封信,他为了人民不再饿肚子,却给自己留下了永远的遗憾,自己的母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积攒了多少想对母亲说的话,多少的悔,多少的盼,这已成为老人永远的惦念了!

  这位老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他离开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人主动的去送老人,为老人留下想念的泪水;他一次次向人民交出了漂亮的成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终于放心的离开了。

  袁隆*爷爷对您我们有太多的不舍,您一路走好!

《大国粮仓》观后感10

  1930年,袁隆*出生了。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童年时光,几乎都是战争的威胁中度过的。那时的他为了活命,和家人一起到处逃难。

  年幼的他不懂,为什么我们*要受欺辱?为什么我要东奔西走?为什么*要忍受饥饿和贫穷?等到袁隆*高中毕业,一家子的生活算是稳定了,但在他的学业上,大家又一次犯了难。上了大学是好事,可是学啥?父亲的思想比较传统,希望儿子能通过上学走入仕途,升大官,赚大钱。可袁隆*不乐意呀,他不喜欢钱,偏偏喜欢花花草草。在袁隆*的心里,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才是自己的归宿,在别的孩子把赚钱当成理想时,他却对鲜花,绿草,果树有着异常的向往。而他也确实这么做了。1949年,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西南农学院的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湖南农校任教。在那几年,他边教课边学习,不光给学生提问题,更喜欢给自己提问题。课堂外的他,经常埋头在田野间,去从实践中找答案。到了60年代,自然灾害来了,很多地方都闹起了饥荒,人们有的饿死,有的病死,就连袁隆*的身体也有些撑不住。

  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他愁得连觉都睡不好。在当时,杂交水稻可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很多人都觉得袁隆*在痴人说梦,可他偏偏不服输——“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人不行!”人民挨饿的"景象就是他的动力,他迈开双腿奔走进田野,去寻找那从未有人见过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着大太阳,脚踩在烂泥里,弯着腰一点点地观察、寻找,后来他终于找到了,可这仅仅是第一步。实验,观察,整理数据,撰写论文……潜心研究了好几个春秋,他才使杂交水稻成为了可能。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0篇(扩展6)

——电影《大国粮仓》个人观后感5篇

电影《大国粮仓》个人观后感1

  给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回信

  作为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袁隆*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许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朋友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读着小朋友真挚的来信,袁隆*深受感动,立即铺开纸,拿起笔,动情地题写道:

  “……生活是完美的,我们这个世界是完美的,而且会越来越完美。你虽然看不见,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围的爷爷、伯伯、叔叔们都在关心你,帮忙你。你是一个有志气有理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读书,将来长大了,必须会有比别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听过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没有,这位大作曲家虽然双目失明,却从小发奋图强,在钢琴的键盘里创作了美妙的乐章,让音乐伴随着人类走向史诗般如痴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虽为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来,袁隆*回这封信是充满着真切的情感的,对于一个素昧*生而来自远方的信,袁隆*尚且能够认真对待,并动之以情,情真意切地亲笔回信,从中,我们不难读懂这位科学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会职责感是何等的强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丽。

电影《大国粮仓》个人观后感2

  “装修要花钱,何必浪费呢”

  由于工作需要,院里几次决定给袁老师换大一点的办公室,再装修一下,但袁老师不同意,说:“这间办公室蛮好嘛,我都习惯了,有感情了,再说,装修要花钱,何必浪费呢。”大家拗但是他,只好算啦。袁隆*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手里每年掌握着几千万元的经费。按理说,像他这样的身份,弄一间大一点装修得像样一点的办公室于公于私都在情理之中,但他就是不同意,让人在当初的不理解之后,幡然顿悟,这就是袁隆*的本色,“梅花本高洁,香自苦寒来”。

电影《大国粮仓》个人观后感3

  《袁隆*》是首部描写农业科学家的电影,作为新*成立六十周年的献礼影片。它是由史凤和执导,果靖霖、徐筠主演的人物传记片,于2009年3月19日在*大陆上映。

  导演史凤和采取散文诗化的手法,以环球杂志记者绿蒂对袁隆*的采访为主线,设计成三个“乐章”,以交响曲贯穿始终,电影艺术地再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矢志不渝、创造奇迹的非凡经历。

  正如先生片头讲的那样“只要有阳光,就有生命的交响曲”,先生用他的执着谱写了生命的最强音,成为了高山仰止的歌者!蓝天,白云,海边,先生说“我是一个把生命当歌唱的人”。整部影片视角下移,用乐观、阳光、朴实的画风和手法,讲述了袁隆*历经坎坷研究出杂交水稻,解决人类吃饭难题的故事。

  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全国大饥荒,是真正触动袁隆*的点,让天下人都能吃饱饭,让人类远离饥饿的崇高理想真正的“生根发芽”。他尊重科学,根据生物遗传学,潜心研究水稻,他发现了一株结有230粒的高产稻穗,他把它们当成种子培育,可事与愿违,这230粒种子结出的稻穗参差不齐。他依据对生物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同时,仔细观察和反复推敲,论证了先前“鹤立鸡群”的稻株就是“天然杂交稻”。从此,袁隆*杂交水稻高产梦启程了。

  他历经千辛万苦在茫茫的稻海里找到了败育型雄性不育株。随后他为了加快三系配套(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育种步伐,袁隆*告别妻子和孩子,带着两个助手远赴海南,追逐梦想。在海南人民的配合下,他们兵分几路寻找野生稻。因为他不想错过野生稻一年一度的抽穗扬花期。却错过了父亲的葬礼。

  经历了十多年的研究,杂交水稻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引来了水稻专家的冷嘲热讽,可不但没有削弱他的锐气,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袁隆*说“就算撤消项目,停拨科研经费,我也决不放弃研究”,最后终于发明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以致大面积育种,在全国推广。

  电影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却通过人物朴实幽默的语言,用*民化的视角来塑造他,减少人物的神话色彩,努力展示出人物真实生动的人格之美,通过他面对谎言、挫折的态度,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真实、执着、幽默、多才多艺、纯粹而高尚的人物形象,还原了真实的伟人袁隆*。

  影片结尾,袁隆*亲自出演了老年的自己,这是影片最惊艳的地方。他讲着流利的英文,从容不迫地回答记者绿蒂女士的问题,他说杂交水稻不仅属于*,也属于全世界,而生命不息,他将继续追寻他的禾下乘凉梦。

  生命如歌,生命是跋涉,执着是灵魂的归宿,是激情的永恒,袁隆*用他的坚韧和执着,用他胸怀苍生的情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篇章!袁老走了,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电影《大国粮仓》个人观后感4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先生在湖南去世,享年91岁。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时的*就算是像我们一样闭塞的村庄,人们也都解决了温饱,开始奔向小康。作为一个90后,我从未经历过饥饿,对于爷爷奶奶口中的故事,也无法完全理解。就像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帝王,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饥饿。

  后来长大因为过敏,我曾经有过半个月忍饥挨饿的时间,但这种只是忌口的挨饿根本无法与饥荒之时相比。

  电影《1942》把重现战争时期的大饥荒,影片中有一幕甚至给我留下了阴影:狗在啃咬路边的尸体,以此充饥。从此我再也不敢敢看此类的电影或者节目。我相信,真正经历过大饥荒的人们,肯定有过更加残忍的经历。正是这部口碑不怎么好的电影,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我们如今的*安喜乐并不是上天的赏赐,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坚持乃至牺牲换来的。

  袁隆*爷爷经历过战争年代,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所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人自己手上,他毕生所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做到了,他研究出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让更多的人吃饱了!

  我未曾了解过他的生*,但也能够知道他为祖国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为人民带了怎么样的幸福生活。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把幸福的种子撒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有人说,他没走,他只是带着种子去了远方。有人说,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他走了,他又没走,他永远都在!

电影《大国粮仓》个人观后感5

  2004年10月的一天下午,袁隆*应邀为依阿华州大学师生做了题为“*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的报告。经久不息的掌声过后,依阿华州大学校长请学生们提问。

  有一位*留学生问道:“我们虽然身在国外,但经常关心国内的新闻,早就欣闻您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明白您的一些背景材料。我们想明白,您从小就喜欢农业吗”

  袁隆*笑吟吟地答道:“小时候,我很贪玩,有很多兴趣爱好。我读书,对感兴趣的课程,就认真听讲,而且考试得高分;对不感兴趣的课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行了。大学毕业的时候,同学给我的鉴定是--爱好:自由;特长:散慢。自由散慢,我就这么一个人。至于学农,起缘于一次偶然的机遇。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次郊游,老师带我们到一个私人园艺场去参观。我看见树上的桃子红红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漂亮。那时,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窗子外边就是葡萄什么的,两者的印象叠加起来,我感觉确实是田园美,就想长大后学农了。如果那时老师带我们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又苦又穷又脏,那我肯定不会学农了。”

  台下一阵大笑,为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坦诚和直率而叫好。他对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点不加掩饰,让中外大学生们愈加觉得他可敬、可亲,完全真实地展现了这位科学家伟大和*凡的完美统一。

  就这样,他的学术报告在简单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0篇(扩展7)

——《大国粮仓》个人观后感3篇

《大国粮仓》个人观后感1

  袁隆*爷爷,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农民朋友眼中的“当代神农”。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爷爷,他是解决一个国家吃饭问题的大功臣。

  相信许多人都知道袁爷爷今天的辉煌成就,但很少有人知道为辉煌之前的寂寞,成功背后的艰辛。人们很难想象,光是育成三系杂交水稻,就耗费了他十年的青春。今天李老师讲述了袁爷爷的一些辛酸往事,我们都很感动。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袁隆*爷爷,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荒的恐惧。他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坚定、执着、饱含着激情,他立志要让载着生*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天道酬勤,穿越过50多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们要以袁隆*的行为为楷模,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向他学习,学习他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

  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了,这些都离不开袁隆*的心血,没有他的努力,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袁爷爷,你真是我们*的骄傲!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0篇(扩展8)

——缅怀袁隆*先生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 (菁选2篇)

缅怀袁隆*先生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1

  稻禾无忧,国士深耕,尤思千万家——题记

  我不由得停下脚步。抬起了低下的头,放下了手中的手机。望了望四周的同学,感到一切都是真实的。今天是周六,我们在研学的日子;现在下午一点,是袁隆*院士去世的时间。

  我不由得停下脚步,因为这条消息让我震惊。我与同学们分享了这个消息,每人无不例外得脸上爬满了吃惊。有人说这是阴谋者的谣言,还有人说是谋体炒作病重的袁老。但打开百度,那黑白色的背景终于是真相了。

  有些人太过伟大。导致我们忘了,他们也有生老病死。透过那张黑白照,这是一张广为流传的图片,它已深深地烙在我心中。我坚信,也会有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铭记这张图片。在我脑海中,袁老身着发蓝的白衬衫,在稻浪翻滚的实验田中。手中拈着穗,一手抓着整根稻子。我想,这盖过胸脯的水稻,袁老一定很欣慰吧!

  “我有一个梦想,是在一晚我晚梦到我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一样,颗粒像花生那么饱满。我和我的朋友们在禾下乘凉。好一个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袁老曾是雪峰山偏远地区的一名支教,仅想把山里的孩子送出去。可是20世纪六十年代初,*遭遇三年自然灾害。自己的学生,同事包括自己饥饿得倒在路边,田梗中,断桥下。袁老被这些景象刺痛了,他立志要用农业战胜饥饿!*人的脊梁骨是坚挺的,乱世之中必有英雄存在。这里,袁老的梦发生了转变……

  王尔德曾经说过:“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我不做看星星的人,但我要让人民吃饱看星星。”我不禁抬头抑望,纵是自天;但依旧有星野之光。再摸摸肚子。”刚在饭店吃得有点少。我喃喃道。“刚才的饭?一个菜上十分钟。盐都不放:那米饭硬得我都不想碰!”同行的男同学报怨道。浪费粮食终是错误,珍惜粮食就是。对袁老最好的铭念。惭愧啊……

  同学队伍中喳喳讨论起来。“据说,袁老是因为在三亚摔了一下,最后日渐衰退的。”一个女生说道。是阿,确实是这样。可是他八十多高龄为什么,还要跑呢?我想,答案在每个人心中。因为热爱,所以享受。袁老奔走大半个*,在上亿株稻穗中找一颗雄性不育株,那真的就像大海捞针。”这是他自己的论述。但袁老成功了,他在三亚找到了一株退化不育水稻。这,便是梦绽放的地方。

  袁老走了,我们情绪慢慢低沉。一位老农,日朝黄土背朝天。你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一颗种子改变世界。现在随队伍来到了少华山半腰。山环水绕,空气清新。植被苍翠欲滴,榛榛莽莽。

  一条弯曲的柏油路从身后伸向远方。有种想要穷尽的冲动。五月的太阳,已经很热了,但登上山后,也变得凉爽起来,或许是太阳也会流泪吧,远方传来阵阵声音,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整个少华山谷中幽远深隧,回荡着一次又一次的高声。空谷传响,悲转久绝,也许它们是在为袁老送行吧……

  “少华苍苍,渭水泱泱”我不由得停下脚步一躬给籼型水稻,一躬给袁老。他并没有永远离开也许他现在正飞跃秦岭少华,飞往苍茫的祁连山脉,从昆仑眺望,这国库充盈,这人民富足。他应纵身起跳,由青藏高原到乞力马扎罗。寒风凛冽,他不惧怕,极目远眺,非洲多少个发展*家及落后地区吃上了水稻,多少荟荟,今主对自己赞美。

  国士无双,此生足矣!

缅怀袁隆*先生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2

  昨天下午我从网上得知袁隆*爷爷逝世的消息。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从未见过袁老先生,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袁爷爷,不会忘记他的贡献他的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繁衍至今,靠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像袁爷爷这样的明星指引护航。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五谷杂粮,在我们国家人们常吃的主食就是水稻了,也就是大米。袁隆*爷爷不分白天和黑夜,都在辛苦的研究杂交水稻的种植,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穿着水鞋在湿漉漉的水稻田里亲自插秧,培育水稻。

  袁隆*爷爷为了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经过上千次上万次的失败,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没有放弃,最后终于成功了,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都种上了袁隆*爷爷培育的.杂交水稻,增加了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贡献啊!

  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就会想起让人类摆脱饥饿,让天下人民都吃饱饭的袁隆*爷爷,他是我们国家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他就是——袁隆*。

  袁隆*在湖南长沙开设了一片试验田。他忘记自己是知识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在似火的骄阳下,哈着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认寻找他梦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个闷热的火炉,汗水流了一层又一层,在背上结了一层盐霜,皮肤晒得黑得透亮。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说:“要不我们俩一起去,这样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这样艰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里不怕苦的农民都自叹不如。他的行动让人不解,很多农民兄弟都问他:“你个知识分子,月月有工资拿,每天讲讲课,做做实验多清闲啊。和农民一起吃这个苦;遭这个罪是为啥呢?”是啊,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袁隆*心中藏着一个造福全人类的梦想,让人类战胜饥饿的梦想。每当这时,袁隆*都会手拿烟袋笑一笑,随即又钻进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

  袁隆*就是这样安贫乐道,不惧困苦,不怕失落,他会从杂交水稻事业的每一个微小的进展中得到鼓励,得到灵感,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推荐访问:粮仓 观后感 大国 《大国粮仓》观后感【10篇】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