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区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全文)

时间:2022-07-02 18:30: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在区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2年在区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全文)

在区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刚才,区委书记X同志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作了讲话,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全年经济工作,我讲两点意见:

一、2020年经济工作回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成功承接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落地,高质量打好六大攻坚战,保持了经济平稳态势,各项事业取得扎实成效。荣获全省2019年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区)、全省第四届营商环境优化县(市、区)、2017至2019年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单位“三先进”,全市六大攻坚战流动现场会现场评比名列第四,在激烈的竞争中,位置前移,再创佳绩。

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疫情处置快速有力。仅用10天实现全区无新增病例,用31天时间将住院病例全部清零。以最短的时间重启经济社会发展“快进键”,全区110家规上企业、六大攻坚战重点项目全部安全复工复产,区内所有学校全部按时安全开学。经济指标保持全市第一方阵。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
财政总收入增长1.1%;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8%;
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分别增长9.62%、17.2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二)全力推动创新升级,主攻工业再翻番取得新成效。科技创新实现新跃升。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7个月揭牌,创造了赣县速度,填补了我省无国家级大院大所的空白。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落户中国稀金谷,是我区与江西理工大学校地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企业70%以上,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优势产业注入新动能。中科三环、拓野智能科技等行业知名企业扎根,珐玛珈、正和磁业等龙头企业全面投产。红金一期14家技改搬迁企业全部开工建设,腾远钴业、全标生物等项目实现当年搬迁建设,当年投产,量质齐升。稀土永磁材料、钴镍金属材料年产能占全国市场1/3。总规模达20亿元的赣州高新投股权投资基金成立,为赣州首支市场化运作股权投资基金,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平台建设呈现新形象。红金工业园四期路网全面完成白改黑;
机电产业园稀金三路南段、稀金四路、五路等道路建成通车,汶潭大桥、汶潭大道项目开工建设,稀金六路,洋塘工业平台水系改造项目顺利推进;
永磁电机产业园一期1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主体完工;
洋塘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一体建成,现代化高新园区加快形成。

(三)全力落实精准扶贫,脱贫摘帽圆满完成。脱贫摘帽高质量实现。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8.95%、综合贫困发生率0.53%的优异成绩,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抽查验收顺利通过。2020年6月,代表江西省顺利通过了国扶办2019年脱贫县退出抽查,顺利完成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高质量迎接了省级交叉检查考核。贫困人口全面清零。做好疫情“加试题”,深入开展“双帮扶、双提升”活动,迅速出台21条针对性措施,“两业”扶贫更加坚实。全面攻坚剩余贫困人口,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因户因人施策,挂牌督战,扎实开展“十一个清零”行动,完成1330户2788人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全区101个贫困村、7万多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退出。

(四)全力推动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更具活力。农村产业显著提升。落实粮食种植面积53.69万亩,总产17.84万吨,超额完成下达任务。建成高标准大棚3044亩,露天基地2249亩,新增基本菜农315户;
湖羊特色产业实现年出栏12000余头,阳埠腐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实现了地理标志商标“零”的突破。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全面完成“厕所革命”改厕任务。完成全区19个“砂石超市”建设。建成江口、五云宜居乡村示范片,江口河埠等一批乡村获入选省级以上生态村、最具乡愁村庄、乡村旅游重点村。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完成8.27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完成油茶新造7000亩和油茶低改2000亩,698个松材线虫病网格除治到位。完成平江等流域7个在线监测设施安装,启动第二轮17条河流划界。完成水土保持科普体验科普馆布展,正式申报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五)全力推进五区一体,城乡建设更有品质。五区一体加速推进。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了全市规模最大、涉及户数最多的集中连片老旧小区改造,拆除改造面积60余万平方米,受益群众4126户1.8万人。优化至中心城区的101、129、139路公交线路,公交五区一体化得到进一步推进,群众往来更加便捷。城市建设更有品质。完成红金社区“共同缔造”示范点建设,城区所有断头路全部打通,所有主次干道实现白改黑,完成城南市政排水雨污分流改造。公交全面实行公车公营,新增城北、城西片区公交线路。城乡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实施了全区20个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完成三溪等7个乡镇圩镇污水处理厂、102个行政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开工大田等9个圩镇污水厂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农贸市场、环卫保洁、污水处理三个城乡一体化。

(六)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小康成色更足。民生实事进展顺利。全年民生支出51.7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15%。完成248个农村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完成全区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新改建。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发展。新扩建学校7所、幼儿园20多所,新增学位11700个。开工建设人民医院综合楼,中医院即将运行;
新建12个社会足球场。交通出行实现重大提升。完成G238、S226大中修及示范路工程等9个项目共48.044公里建设。全区276个行政村、3237个村民小组通硬化路、通客车全覆盖,实现“双通双百”。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完成为期三年扫黑除恶攻坚战。“一村一辅警”、全民反电信诈骗工作在全市率先开展并推广。

二、2021年经济工作安排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收官之年、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有着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左右,出口总额增长量稳质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3.6亿斤以上,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今年指标的确定,略高于省市,体现了走前列、争一流的信心和决心,既科学务实又积极进取,需要跳起来摘桃子。需要全区上下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共同努力,全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工业倍增升级。紧紧抓住创新驱动这个“牛鼻子”,坚定主攻工业战略定力不动摇,大力实施“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以工业的强势崛起为赣县区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是要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倾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全力支持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建设,年内完成二期工程,加快形成科研教学、技术孵化、生活一体化的综合性科研聚集基地。推进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入驻加速器,力争6月底前建成投运,年内入驻科研人员80人。加快稀金科创城建设,积极申报稀土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快捷高效对接机制。建立和完善主要领导定期对接,协调领导小组常态对接,业务骨干跟踪服务对接的三级对接联络协调机制,定期谋划建设推进计划,重点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及时跟踪处理业务服务事项,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理念,推动项目建设,服务科研创新。全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完善“产学研用金”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园区企业、理工大学和中科院协同创新,努力实现科研成果优先在赣县转化,研发产品优先在赣县产业化,用科技创新助推我区产业发展升级。

二是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开展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实施“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工程,积极支持中科三环、紫荆中科、粤磁稀土、嘉圆磁电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力争全年新增瞪羚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培育壮大重点企业。支持企业整合创新资源要素,重点培育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打造百亿级头部企业,加快投资50亿元的吉锐新能源、寒锐钴业建设步伐。深入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重点支持投资50亿元的腾远钴业年内登陆深交所,积极推进欧博空调上市辅导。实施高端研发机构共建行动。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设立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三是要努力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积极推动园区平台建设,全力推动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和标准厂房建设,年内建成4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实现企业拎包入驻。严格落实“亩均论英雄”“工业标准地”要求,确保园区亩均投资强度、营收均超400万元。大力实施铸链强链引链补链工程。依托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和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资源和平台优势,持续向钨新材料、稀土磁性材料、永磁电能装备和新能源材料等高端应用产业发力,强化产业上下游对接,形成全产业链循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相互融合、迈向中高端,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园区竞争力。聚焦首位产业、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延伸,重点培育以粤磁科技、嘉圆磁电为龙头的高性能磁材产业集群,培育腾远钴业、寒锐钴业为首的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努力推动实现首位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再翻番目标任务,力争2021年首位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120亿元以上,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量达到95家以上,赣州高新区全国排位争先进位。

(二)坚持项目为王,夯实经济发展后劲。紧扣市委三大战略、六大主攻方向,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努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积极向上争资争项。认真编制我区“十四五”规划和专项规划,抢抓国家“十四五”规划出台实施、新一轮政策投资机遇,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十四五”期间中央投资方向,围绕新型城镇化、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补短板,乡村振兴发展,科技创新和工业平台建设,苏区振兴和对口支援等重点领域,包装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做足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级项目笼子。紧抓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窗口期,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新增债券资金,加快发行专项债和城投企业债。

二是要大力开展招大引强。掀起招商热潮。坚持“五皮招商”“五心留商”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招商,加快形成“全民谋招商、人人谈招商、个个想招商”的良好氛围;
实施专业招商,坚持党政“一把手”带头招商,构建“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带头、专业队伍主攻、部门单位配合”的招商工作格局。优化招商方式。聚焦“5020”项目、“强链延链”项目,用好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科技和平台优势开展“科技招商”,瞄准重点区域招大引强,持续推进“央企入赣”“三请三回”“赣商回归”活动,聚焦稀土稀有金属新材料及应用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及其配套项目,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7个以上,其中总投资超50亿元以上项目(含产业集群项目)1个,20亿元以上项目(含产业集群项目)2个,超10亿元项目5个以上。

三是要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坚决落实省“项目大会战”部署,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重大项目集中调度,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强化用地保障。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统筹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的用地需求,避免“项目等地”。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专项债券,用好用活“两城两谷两带产业基金”、“稀金谷股权投资基金”、“战兴基金”等产业基金,切实为企业解决资金需求。强化服务保障。深入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对标大湾区等发达地区,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深化“大众评公务”活动,倒逼行政效能提升。完善高效落地服务机制,坚持项目评审制度,落实好“五个一”工作机制,为企业落地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让“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为常态,全面提升项目服务水平。

(三)提升城乡品质,推进五区一体化发展。以“四精”理念为指导,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让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一是要高质量编制规划。超前谋划国土空间规划。要结合“十四五”规划,全区一盘棋,坚持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产城融合的原则,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着力完善乡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求,注重乡村风貌管控,进一步突出客家文化历史文脉,让城乡处处彰显“生态客家城”韵味。高起点编制城市规划。加快梅林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继续加快城北新区建设,高起点规划东部新城,积极融入五区一体化,努力把“活力新赣县”打造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增长极。高标准推进产城融合。加快茅店组团、储潭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为核心,积极融入赣南未来科技城建设,逐步完善园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贸物流、餐饮娱乐等综合配套功能,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二是要提升城乡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围绕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目标,扎实推进城区103个老旧小区改造,1916套棚改安置房建设。探索推进租赁住房建设,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实施“城市点亮”工程,完成工人文化宫、档案馆建设,完成6处便民服务中心、4处社会停车场、414套人才公寓建设,实施城区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完成城区市政道路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98公里,加快5G基站及配套管道建设。加快实施赣南大道快速路三标(赣县区段)、和谐大道东延(赣县区段)、螺溪洲大桥、汶潭大道和汶潭大桥等城市路网,促进道路畅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促进旅游与客家文化、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加快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推进客家文化大观园、白鹭古村、宝莲山风景区、沙地会仙谷、三溪寨九坳等旅游景点建设。繁荣商贸物流。加快建设赣州智创公路港、赣县区冷链洞库等重大物流项目,推进万佳酒店、星州润达国际购物中心项目早建成。做强做旺梅林古镇夜间经济特色街区。大力发展特色康养业。规划建设康养基地,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着力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三是要加快乡镇建设。坚持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节约的理念,扎实推进乡镇建设三年行动和示范乡镇建设,完善水电路网气等设施,加快圩镇道路提升、危桥改造,推进管线整治、绿化提升,每个圩镇至少建成一个公共停车场、一处休闲公园、一个公共文化场所,合理布置公交候车厅、交通信号灯等配套设施,建好管好22个乡镇农贸市场,启动全区276个行政村路灯安装建设行动,完成五云、沙地等9座圩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有序推进圩镇建设各项任务。

(四)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保持脱贫攻坚政策基本稳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要做强现代农业。努力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和5年过渡期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支持壮大扶贫产业和人口稳岗就业,加强易地搬迁安置点后续管护,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成8.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稳住粮食生产。推动农业扩面提质,新增设施蔬菜基地5000亩、新造高产油茶林4000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2万亩,新开发果园2000亩,继续抓好生猪复养增产,持续推进甜叶菊、湖羊等特色产业发展,力争湖羊年繁养10万头以上。着力培育新业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休闲、旅游、观光、种养相结合的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休闲农业示范点60个,创建10个县级以上休闲农业品牌。

二是提升乡村治理。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和城乡环境整治,借鉴城区卫生城市创建经验做法,全面推行乡镇网格化包干制度,全面开展整治建设,推进新一轮国家、省级卫生城镇创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巩固生猪养殖场整治成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下大力气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陈规陋习。持续推进殡葬改革,完善乡村公墓区和骨灰堂建设。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释放乡村发展活力。

三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积极策应革命老区交通强国试点,推动赣县北站与赣州北站、赣州西站、黄金机场等主要交通枢纽互联互通;
推进乡村公路上等级改造,加快阳埠岐岭至坳头公路建设;
改扩建一批通组公路,完成一批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建设。创造条件加快国省道改造,实施S221赣县沙地至沙圩桥段公路改建工程。强化路域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改革试点,建设一批“四好农村路”。实施危桥改造项目和安防项目,支持农村客运公司化、公交化、区域化、网络化改造,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

(五)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巩固环保问题整改成果。认真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收官收尾,加快问题销号整改,对已经完成整改要开展回头看,确保不反弹。要持续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加快红金一期土地治理修复。

二是持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推进“五气同治”,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严管严控渣土运输,持续开展“洗城行动”,加强扬尘治理。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全面推进赣江、平江、桃江、贡江全流域治理。持续做好禁捕退捕工作。全面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要求。加快城北污水和乡镇圩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污泥处置设施建设。建立江河湖泊生态水量保障机制,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建设。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全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编制完成耕地土壤环境分类清单,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调查,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加强用地保护及安全利用,积极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力争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市前列。

三是大力推进绿色循环发展。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持续压减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鼓励重点行业清洁化生产和绿色化改造,推进企业向绿色、低碳、集约、集聚化发展,着力打造生态工业园区。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全面管控农业面源污染,建设一批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学习井冈山等地“两山”基地建设经验做法,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倡导绿色消费模式。

(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幸福宜居成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如期完成改革任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行“网上办、马上办、预约办”办公服务,高质量建成“赣服通赣县分厅4.0”集成办事系统,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城通办、跨省通办、就近可办”。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三改合一”,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力争所有的行政村年经营收入超10万元。

二是加快民生实事完善。突出问题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要大力发展教育。加快职校、赣县二中等6所中小学校新扩建、城区3个幼儿园新建;
着力推动乡村教育提质增效,扩大城镇办学容量,缩小城乡、校际间义务教育差距,彻底消除“大校额、大班额”现象,新改扩建校舍1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6000个。要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加快区人民医院综合楼、第五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建设,启动区疾控中心、妇保院迁建;
开工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应急指挥平台,稳步推进新冠疫苗使用,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要加快文体事业发展。积极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启动赣县区非遗文化展示中心、智慧公共图书馆、客家文化城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要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临时救助功能,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要覆盖80%以上行政村,提高城乡低保、残疾人补贴等标准。

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华能瑞金电厂二期建设,争取年内并网发电;
加快建设赣县区高峰山分散式(茅店、大田、长洛)风电场工程;
完成阳埠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
新建沙地、小坌、白鹭等输变电工程。加快赣州港五云作业区建设,落实赣州港沿岸用地管控,配合推进赣粤运河前期工作。积极争取赣州—王母渡—韩坊—安远高速纳入“十四五”规划。

四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要始终紧绷疫情防控弦,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引导春节前后和寒假期间群众合理有序出行,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铜墙铁壁,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继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和深化“应急管理基础年”活动成果,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进扫黑除恶长效常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大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强化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和本地非法集资陈案化解,真正实现“全民反诈、赣县无诈”目标;
加大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妥善处置房地产领域涉稳问题。深入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力争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完成“智慧公安”警务工作站、“智慧小区”“雪亮工程”建设,发挥好“一村一辅警”作用,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志们,扬帆起航踏上新征程,砥砺奋进筑梦新时代。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兼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争当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推荐访问:区委 讲话 全体会议上 在区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在区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在区委一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