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虫》教案3篇

时间:2023-04-12 18:10:04 浏览量:

《西瓜虫》教案1  在组织户外活动时,一群男孩子在草坪中发现了几只黑灰色的小虫子,一碰它们就蜷缩成一团,像个小西瓜。就此孩子们产生并提出许多问题,“西瓜虫”成为他们每天关注的热点。天生对昆虫的好奇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瓜虫》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西瓜虫》教案3篇

《西瓜虫》教案1

  在组织户外活动时,一群男孩子在草坪中发现了几只黑灰色的小虫子,一碰它们就蜷缩成一团,像个小西瓜。就此孩子们产生并提出许多问题,“西瓜虫”成为他们每天关注的热点。天生对昆虫的好奇与喜爱,恰好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契机。

  活动一虫子的名字

  (一)活动目标

  1、观察虫子的外型特征,发挥想像力,为虫子起一个险当的"名字。

  2、初步学会调查,并能讲述调查结果。

  3、激发对虫子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活动过程:

  (1)观察虫子,起名字。

  (2)学名、俗名的调查活动。

  (3)关于虫子名字的口头报告。

  2、活动实录:

  (1)教师适时提供放大镜,引导孩子观察、讲述。孩子们把虫子放在手里,拿着放大镜观察、引逗。激烈地争论其名字:

  “一动,就变成小球,像个地球,叫它地球虫吧”;

  “不对,像个皮球,叫皮球虫”;

  “身上有7条花纹,叫七纹虫”;

  “有十四条腿,应该叫多腿虫”;

  “特像个小西瓜,叫它西瓜虫吧”……

  孩子们经过商讨,达成统一意见,暂且称为“西瓜虫”。

  (2)教师引导孩子调查“西瓜虫”的学名、俗名。入园、离园时,孩子们纷纷将家长请进幼儿园,一同观察西瓜虫,并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教西瓜虫的学名和俗名。

  星期天,让家长陪同去新华书店、图书馆、上网查询有关西瓜虫的资料。

  (3)教师鼓励孩子积极地口头表述调查情况。

  苑金浩说:“奶奶不叫它西瓜虫,而叫它‘衣毛虫,,因为它生长在烂草里、长毛毛的地方。”老家是东 北的刘威全说:“它叫‘潮虫’,我妈妈叫它‘潮湿虫’。”

  关于西瓜虫的学名查了许多资料未查着。

  3、延伸内容:

  (1)查阅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让孩子们讨论西瓜虫的特征——假死性。

  (2)采访西瓜虫为什叫潮湿虫,让幼儿探讨西瓜虫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

  (三)活动反思

  在为西瓜虫起名字这一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观察、表达的机会。幼儿对西瓜虫的外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同时产生了新的疑问——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为什么又叫潮湿虫。教师应及时将问题列出,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将活动丰富多样化。

  小知识

  为什么西瓜虫变成西瓜

  如果发现了西瓜虫,只要稍稍动它一霞,它就会把身字蜷缩滚成一团,非常有趣。这种现象称为昆虫的假死。

  假死是昆虫躲避敌害的一种方法,这是西瓜虫自我保护呢!——查阅《十万个为什么》

  活动二 西瓜虫的家

  (一)活动目标

  l、通过寻找西瓜虫的家,了解其生存环境。

  2、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活动过程:

  (1)寻找西瓜虫的家。

  (2)喂养西瓜虫。

  (3)小实验:拯救西瓜虫。

  (4)给西瓜虫设汁新家。

  2、活动实录:

  (1)教师提供小木棍、小瓶子、小罐子,引导幼儿寻找西瓜虫。孩子们在水泥墙和草坪之间的缝隙里找到了许多西瓜虫,但在草坪上却很少找到。有的孩子过来问我,这是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探究。

  (2) 小朋友挖到西瓜虫以后放在大碗和小玻璃瓶子里,过了几天,大碗里的西瓜虫有的不会动了,而小瓶子里的西瓜虫却爬得很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触嗅两种不同器皿里的沙土情况,鼓励幼儿说出比较结果:碗里的沙土干巴巴的,瓶里的沙土湿乎乎的。——西瓜虫是被太阳晒死了。教师再引导 幼儿回忆捉虫时缝隙里多、草坪上少的原因,并鼓励幼儿查阅资料,请教家长,并将结果相互交流。

  (3)教师引导幼儿做实验——如何救活碗里的西瓜虫。有的幼儿往碗里放饼干、巧克力等吃的东西,有的幼儿往碗里倒水。结果发现,倒水后的西瓜虫没有再死去。教师引导幼儿总结:西瓜虫的生活环境是阴暗潮湿的地方。

  (4)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像力,为西瓜虫设计新家。

  小知识——西瓜虫

  西瓜虫属多足纲昆虫,身体分为头部和去干两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单眼数个。驱干部偏扁而长,有多数体节合成,每个体节有一对足,用来爬行。呼吸器官时气管,生活在潮湿、疏松、有机物丰富的土壤里。

  为什么西瓜虫会被晒死?

  西瓜虫的表皮外面,有很薄的一层胶质层,厚度不超过千分之一毫米,起着不让身体内的水分蒸发掉的重要作用。西瓜虫最害怕失水,失水过多就会死亡。所以在土壤里生活的西瓜虫,表皮与土壤的摩擦破坏了胶质层,所以在太阳下一晒,水分就会很快从身体里蒸发掉,它就活不城了。——查阅《十万个为什么》

  活动三再现西瓜虫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各种方式自然真切地表达对西瓜虫的认识。

  2、相互分享新经验。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活动过程:

  (1)创编、展示有关西瓜虫的儿歌、故事、歌曲。

  (2)泥工制作、绘画:西瓜虫。

  (3)游戏:西瓜虫变变变。

  2、活动实录:

  (1)教师和幼儿刨编的儿歌:西瓜长,西瓜圆,西瓜爬爬洞里钻。创编的谜语有:有个小虫虫,身穿黑衣褂,遇到危险来,变成小西瓜。请你猜一下,它名字叫个啥。

  (2)孩子们利用土豆、地瓜及橡皮泥制作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西瓜虫。利用蜡笔绘画出不同形态、不同姿态的西瓜虫。

  (3)孩子们设计出“西瓜虫超级变变变”的游戏,尽兴地表演着西瓜虫的动作:爬行、翻身、滚成一团,变成西瓜……

《西瓜虫》教案2

  设计意图: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了让孩子们亲眼见到西瓜虫真正的样子,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了操场上的角落里,用自己带来的铲子在泥土里寻找西瓜虫。角落里到处是黑黑的泥土和一些腐烂的树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争着去挖泥土。老师激励孩子们用比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组最先找到西瓜虫”。孩子们高兴极了,开始了“寻找西瓜虫”之旅。幼儿亲自参加活动感到非常兴奋,现在社会的孩子,他们*时远离自然,西瓜虫,让他们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幼儿在感受自然的同时,在玩中学,玩中乐。回到教室后,孩子们还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初步感知了西瓜虫的主要外型特性几其生活习性。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孩子们对小虫子产生了探索的兴趣,还学会了使用辅助工具(放大镜)研究西瓜虫。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感知西瓜虫的主要外型特性几其生活习性。

  2、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放大镜、画纸、笔、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论西瓜虫

  1、教师出示西瓜虫的图片,引出话题:

  2、“你们认识西瓜虫吗?”“你知道西瓜虫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讨论怎样去捉西瓜虫

  1、“幼儿园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虫?我们到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虫?

  2、“我们捉西瓜虫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虫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儿在园内自由寻找西瓜虫

  1、教师鼓励幼儿结伴去找西瓜虫,并提醒幼儿听到信号就结合。

  四、交流捉西瓜虫的经历

  1、“你们找到西瓜虫了吗?怎么发现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师小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五、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

  1、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观察西瓜虫。

  “西瓜虫这么小,我们能看的清吗?可以用什么工具让我们看清它?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带领哟额自由观察

  “西瓜虫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教师可让幼儿自由说)

  4、引导幼儿运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西瓜虫头上有什么?身体是什么样子的?有几只脚?它的脚长在那里?当它碰到危险时会怎样?

  5、请幼儿模仿西瓜虫的`样子.尤其是遇到危险后缩起来的样子。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画西瓜虫,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2、“今天西瓜虫跟我们一起玩,我们给这位小客人画个像吧!

  3、小朋友在墙角里找西瓜虫。

  活动反思:

  让他们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让他们知道泥土有很多的养分,是许多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活动中幼儿乐于发现、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学会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比较。幼儿对本次活动充满了积极探索的乐趣。

  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学活动中也体现幼儿的经验。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宜性、个性化。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同时,老师们关注本领域的核心价值,给孩子们一个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相关信息:

  西瓜虫:别名鼠妇;俗称 潮虫。分布*各地。寄主在田间主要为害瓜类幼苗和十字花科蔬菜幼芽、嫩根及草莓等浆果。喜食油菜、芥菜、小白菜、番茄、黄瓜、南瓜、瓠瓜、大豆、豇豆、苋菜、空心菜、莴苣等叶片及食用菌等。

《西瓜虫》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感知西瓜虫的主要外型特性及其生活习性。

  2.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放大镜、画纸、笔、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论西瓜虫。

  1.教师出示西瓜虫的图片,引出话题:

  “你们认识西瓜虫吗?”“你知道西瓜虫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讨论怎样去捉西瓜虫。

  1.教师:“幼儿园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虫?我们到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虫?

  2.教师:“我们捉西瓜虫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虫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儿在园内自由寻找西瓜虫。

  教师鼓励幼儿结伴去找西瓜虫,并提醒幼儿听到信号就结合。

  四.交流捉西瓜虫的经历。

  1.教师“你们找到西瓜虫了吗?怎么发现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2.教师小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五.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

  1.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观察西瓜虫。

  教师:“西瓜虫这么小,我们能看的清吗?可以用什么工具让我们看清它?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带领幼儿自由观察“西瓜虫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教师可让幼儿自由说)

  六.引导幼儿画西瓜虫,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教师:“今天西瓜虫跟我们一起玩,我们给这位小客人画个像吧!

  活动反思:

  让他们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让他们知道泥土有很多的养分,是许多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活动中幼儿乐于发现、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学会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比较。幼儿对本次活动充满了积极探索的乐趣。

  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学活动中也体现幼儿的经验。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宜性、个性化。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同时,老师们关注本领域的核心价值,给孩子们一个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西瓜虫》教案3篇扩展阅读


《西瓜虫》教案3篇(扩展1)

——西瓜虫作文10篇

西瓜虫作文1

  也许是属兔的缘故吧,我的胆子很小。看到猫、狗害怕,当然是不说,就连见了虫子也是躲得远远的。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有几个同学在土堆了找了西瓜虫,放在手心滚动。我在一旁看得有些心痒。

  放学了,我在教师车棚看见一只西瓜虫正慢慢地向我爬来。我壮壮胆子,自信地走了过去,用手轻轻地抓起它,放在手心里。回到家,我给它安了一个舒服的“家”——纸杯。小小的虫在我的"手心卷成一团,还滚来滚去,像一颗圆溜溜的黑珍珠。在灯光的照射下,这颗珍珠越发亮了。突然,它舒展开身子,哇!有那么多的脚。这些脚细细的,不停地晃动,像一把把划船的桨。

  刚想问问妈妈,西瓜虫爱吃什么。猛然想到我已经学会上网查资料了,还是自己动手吧!我先上了“百渡”,又打了“西瓜虫的生活习性”几个字。许多答案一下子都跳了出来。我不仅知道了西瓜虫爱吃腐烂的叶子,也知道它的别名是“鼠妇”,喜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我拿了一小片鲜嫩的菜叶,放家了它的“家”。

  第二天早上,我看到菜叶上有个小小的洞,兴奋得一蹦三尺高,“老妈,西瓜虫也吃新鲜叶的。”傍晚回家,发现小虫不动了。我有点伤心,但没有流泪。我也明白了:纸杯不适合西瓜虫的生长。

西瓜虫作文2

  今天放学,我把体育课上捡来的西瓜虫放进了文具盒中。

  我写作业时,发现有一个黑点在文具盒的边缘移动——原来是西瓜虫在想办法逃出这个“铁皮监狱”。

  只见西瓜虫在文具盒中转了几圈,然后沿着边缘向上“攀登”。也许是文具盒太滑、太高的缘故,它摔了下来,这一次失败了。接着,它西瓜虫试着从低一点的笔杆开始,一点一点地逃离这“铁皮监狱”。可是它并不知道,笔杆更滑,更难攀爬。它还没把第二只脚放上去,前面那只脚已滑了下来,它又失败了。随后,西瓜虫又爬上粗糙的橡皮,试着站在橡皮上爬出文具盒。可是,它再次失败了。爬起来,攀登,失败;爬起来,攀登,失败……

  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地攀登,却一次又一次地跌落。小小的西瓜虫永不放弃地寻找逃生之路,令我惊讶不已。它给我这样一个启示:在绝境之中,我们不能低头,要像这只西瓜虫一样,不断寻找希望。西瓜虫的逃生并没有成功,却永不放弃,因为它坚信,有一条路总会是属于自己的逃生之路。

  让我们向这只小小的西瓜虫学习,学习它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

西瓜虫作文3

  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小区的草丛里寻找西瓜虫。我们运气很好,不一会儿,就在一处阴暗潮湿的石头底下发现了好几只西瓜虫。当我们翻开石头时,一群小不点们惊慌失措,四散逃跑。我兴奋极了,但又不敢亲手去抓,爸爸眼疾手快,一下子抓住了三只,轻轻地把它们放到一个透明的瓶子里。

  我捧着这个小瓶子,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在明亮的灯光下,我瞪大了眼睛仔细打量起来。我发现西瓜虫身长约七八毫米,只有半颗黄豆那么大,全身是黑灰色的,背上有许多黑灰相间的条纹。它长有一对短短的触角,又细又短的腿却很灵活,不停地动来动去。我数了好几遍,眼睛都快看花了,才总算数清一共有十四条腿,难怪它们爬起来那么快!它的眼睛很黑很小,跟头发丝似的,如果不仔细观察是根本看不到的。

  西瓜虫有一个特别的自我保护方式。一旦有东西触碰它,就会蜷成一团,像迷你版的“西瓜”,难怪人们都叫它西瓜虫。这么好玩的西瓜虫,我忍不住想和它玩一玩。我把它们放在桌子上,它们起先一动也不敢动,是不是因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所以才有些怕生呢?半分钟都没到,他们开始蠢蠢欲动,四散逃窜。我立刻用铅笔挡住了其中一只,它马上就蜷成了一团,变成一个小圆球,真是名副其实的西瓜虫啊!我又把铅笔竖着挡在它们前面,西瓜虫居然会慢悠悠地顺着铅笔往上爬,当爬到三四厘米高时,我突然把铅笔往上一抽,它们就被摔了个四脚朝天,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爸爸告诉我,西瓜虫还叫“鼠妇”,喜欢吃菜叶、树叶等植物,是一种害虫,不过它可以做成中药为人类治病。

  原来,西瓜虫是一种既可爱又有趣的害虫呀!

西瓜虫作文4

  我喜欢看书,爱看各种各样的书。有一天,我不经意的在书上看到了一只黑乎乎的小虫子,上面写着“西瓜虫”。奇怪了,为什么会叫西瓜虫呢?它生存在什么地方呢?吃什么呢?它们有雌雄吗?一连串问题闪过我的脑海,我决定把他们弄得水落石出。

  于是,我跑到楼下,在草堆里东翻西找,可是,没有任何发现。无意中我扒开了一块大石头,哇,好多小虫子哟!它们大概一厘米左右,椭圆形的,光滑的背上披着一身盔甲,还有一排排细小的纹路,它们的头上还有一对触角。我想这应该就是书上所说的西瓜虫吧。它们一看到阳光就四处逃窜,我赶紧拿了一根小棒拨弄它们,结果,小虫子就像乌龟一样缩头缩尾,整个身子都卷了起来,瞬间变成了一个小西瓜。哦,这就是西瓜虫的来历吧!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装进瓶子里,带回了家。刚开始我什么也没放,西瓜虫只是静静地呆着,木呆呆的,傻乎乎的,没过多久,西瓜虫竟然死掉了!这让我伤心不已。我赶紧去咨询妈妈,妈妈说:“你是在哪里抓的?它怎么会在那里呢?”我听了妈妈的话,顿时恍然大悟,赶紧又到楼下抓西瓜虫。这回,我带来了泥土和石块。西瓜虫像开心的小孩子一样在泥土里、石头上玩捉迷藏,一会儿进,一会儿出,活跃极了。“可是它们吃什么呢?万一饿死了怎么办呢?”我想,虫子喜欢吃草吧。于是我把草放了进去,可是西瓜虫一点都不领我的情。我又来求教妈妈,妈妈说:“你放几片菜叶试试看。”我半信半疑地把叶子放进去,奇迹出现了,西瓜虫争先恐后地爬了过来,钻进了菜叶下面。原来西瓜虫真喜欢吃菜叶呀!

  从那以后,我有事没事地总喜欢抓西瓜虫,校园里、草丛里充满了我的身影。我爱西瓜虫,我爱这奥妙无穷的大自然。

西瓜虫作文5

  今天早上,我醒来之后便去洗脸刷牙了。在刷牙时,我发现地面上有许多西瓜虫,我萌发出一个想法,就是“我为什么不烤一只西瓜虫呢?”于是,我便准备了。

  我先那好道具“蜡烛、打火机和一根牙签”。开始了,我先一手拿着牙签,在田里寻找着西瓜虫。忽然一只老西瓜虫从我眼前溜过,这么好的机会我怎么能放过呢。于是我见准时机,猛地一插,一只西瓜虫到牙签上了。我把西瓜虫先放在旁边,左手拿着蜡烛,右手拿着打火机,我把蜡烛点燃了。再把右手上的打火机放下,再用右手拿起西瓜虫。在这么把西瓜虫放在火上烤。

  顿时,一股西瓜虫的烤肉香味弥漫开来。我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可惜的是,这烤肉都能吃。

西瓜虫作文6

  在楼下的花坛里,生活着许多西瓜虫。听妈妈说,西瓜虫又叫“鼠妇”。因为它受到危险就会卷成一个球,就像一个小西瓜,所以就叫作西瓜虫。西瓜虫是怎么生活的呢?我真想弄个明白。

  今天是阴天,天气潮湿,我翻开了块石头,里面果然有一只西瓜虫。我把它捉到一个瓶子里,取名叫“松松”。它是灰色的,触角有些不安地动来动去,好像不喜欢它的“新房”吧?我很想知道它喜欢吃什么呢?

  经过我的调查,哦!原来松松喜欢吃小白菜、大豆、嫩根、豇豆等。原来在田里它是小害虫啊!不过,许多种中药中含有西瓜虫,真是一种又讨人喜欢又讨人厌的虫啊

西瓜虫作文7

  今天,我吃完中饭,路过操场,来到我们的教学楼。我闲着无事,就在地上仔细寻找,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群西瓜虫,它们在不停地转来转去。

  我兴奋极了,连忙喊道:“这儿有一群西瓜虫!”许多同学一下子飞奔过来,想看个究竟。有一只西瓜虫似乎觉察到了什么,正东逃西窜,它不甘束手就擒,从同学们的脚下转来转去。我手一伸,一捏住它,就变成我的俘虏了。

  这只西瓜虫有许多像毛似的脚,它的速度在我看来很慢,但是在昆虫界应该算快的`吧。

  这只西瓜虫向我手上爬,一直爬到我的肩膀那儿。我只要轻轻一动,他就会掉下去了,我把它放下来,可它又继续向前面跑。我用手再去抓它的时候,他又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西瓜向泥土滚去。我用一些细细的树枝把他的路堵起来,看它怎么爬走,但出乎预料的事情却发生了,我以为它会被我困在里面了,可它竟然逃过了一劫,从树枝上爬了过去,就像孙悟空逃出如来佛祖的神掌一样,真有趣!

  这只西瓜虫真有趣!

西瓜虫作文8

  中午上课时,老师带来了一口小铁锅,我想:老师不会要给我们做饭吧!我趴下一看,哇,原来锅里全是西瓜虫。

  刚开始,同学们像去厨房打饭似的,拿了瓶子去锅里捉西瓜虫。我开始去捉时一直很害怕,我怕它会咬我,可是又怕别人说我是胆小鬼。于是,我提心吊胆的把手伸向锅里,一连捉了好几只,它不但没咬我,还一个劲的往我手心里钻,让我爱不释手。

  坐到到位子上,我把它们放在桌子上,仔细观察,一般的昆虫有6条腿,可西瓜虫足足有14条腿,看来它们也很不简单呀。它们的背上长着铠甲,我想或许是用来阻挡别人攻击自己用的吧!

  我拿了一根小木棍放在它前面,看它们怎么从这里过去。只见它们爬到木棍跟前停下脚步,好像在思考怎样从这里过去。大概过了10秒钟,只见它们拐了一个弯,走到木棍尽头,再拐一个弯,径直向前走去。

  西瓜虫真聪明!

西瓜虫作文9

  今天我在楼下看到了一只虫子,俗名叫西瓜虫,我把它带到楼上养着。

  西瓜虫蜷起来很像一个西瓜,所以我们叫它“西瓜虫”,但它只会在受到危险的时候蜷起来。西瓜虫有12对足,爬起来很快,一不留神,这颗小小的西瓜虫就不见了;它有2对触角,第一对短,第二对比较长,是第一对的两倍左右;我还发现西瓜虫有眼睛,却没有耳朵。

  我把它装在一个瓶子里,无聊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有一次,我把瓶子的盖子打开横着拿,它突然飞快地爬到了我脸上。我大叫一声,觉得好痒,飞快地取下它又装进瓶子里,但一不小心凑到鼻子边,它竟然有气味,但这个气味不难闻。

  有时我还把它从瓶子里倒出来,放在纸上,用手摸它的外壳,感觉非常光滑,一点都不粗糙,在纸上,西瓜虫像是很不情愿的爬来爬去。我出于好奇,附身用耳朵听它的动静,它在纸上爬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但这个声音很轻,一般是听不到的,但你想听到这个声音必须用心仔细地听。

  这就是我养的西瓜虫。

西瓜虫作文10

  也许是属兔的缘故吧,我的胆子很小。看到猫、狗害怕,当然是不说,就连见了虫子也是躲得远远的。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有几个同学在土堆了找了西瓜虫,放在手心滚动。我在一旁看得有些心痒。

  放学了,我在教师车棚看见一只西瓜虫正慢慢地向我爬来。我壮壮胆子,自信地走了过去,用手轻轻地抓起它,放在手心里。回到家,我给它安了一个舒服的“家”——纸杯。小小的虫在我的手心卷成一团,还滚来滚去,像一颗圆溜溜的黑珍珠。在灯光的照射下,这颗珍珠越发亮了。突然,它舒展开身子,哇!有那么多的脚。这些脚细细的,不停地晃动,像一把把划船的桨。

  刚想问问妈妈,西瓜虫爱吃什么。猛然想到我已经学会上网查资料了,还是自己动手吧!我先上了“百渡”,又打了“西瓜虫的生活习性”几个字。许多答案一下子都跳了出来。我不仅知道了西瓜虫爱吃腐烂的叶子,也知道它的别名是“鼠妇”,喜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我拿了一小片鲜嫩的菜叶,放家了它的“家”。

  第二天早上,我看到菜叶上有个小小的洞,兴奋得一蹦三尺高,“老妈,西瓜虫也吃新鲜叶的。”傍晚回家,发现小虫不动了。我有点伤心,但没有流泪。我也明白了:纸杯不适合西瓜虫的生长。


《西瓜虫》教案3篇(扩展2)

——《西瓜虫》幼儿园中班教案3篇

《西瓜虫》幼儿园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感知西瓜虫的主要外型特性几其生活习性。

  2、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放大镜、画纸、笔、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论西瓜虫

  1、教师出示西瓜虫的图片,引出话题:

  2、“你们认识西瓜虫吗?”“你知道西瓜虫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讨论怎样去捉西瓜虫

  1、“幼儿园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虫?我们到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虫?

  2、“我们捉西瓜虫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虫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儿在园内自由寻找西瓜虫

  1、教师鼓励幼儿结伴去找西瓜虫,并提醒幼儿听到信号就结合。

  四、交流捉西瓜虫的经历

  1、“你们找到西瓜虫了吗?怎么发现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师小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五、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

  1、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观察西瓜虫。

  “西瓜虫这么小,我们能看的清吗?可以用什么工具让我们看清它?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带领哟额自由观察

  “西瓜虫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教师可让幼儿自由说)

  4、引导幼儿运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西瓜虫头上有什么?身体是什么样子的?有几只脚?它的脚长在那里?当它碰到危险时会怎样?

  5、请幼儿模仿西瓜虫的样子.尤其是遇到危险后缩起来的样子。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画西瓜虫,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2、“今天西瓜虫跟我们一起玩,我们给这位小客人画个像吧!

  3、小朋友在墙角里找西瓜虫。

  活动反思:

  让他们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让他们知道泥土有很多的养分,是许多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活动中幼儿乐于发现、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学会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比较。幼儿对本次活动充满了积极探索的乐趣。

  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学活动中也体现幼儿的经验。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宜性、个性化。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同时,老师们关注本领域的核心价值,给孩子们一个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西瓜虫》幼儿园中班教案2

  设计意图:

   我们幼儿园拥有宽大的草坪,有多条小路,有树林、山坡。到了春天,草绿了,桃花开了,一些小虫子也出来了。孩子们很爱在草坪上玩过家家、挖土、玩沙。有时老师会听到几个男孩子说:“老师,我捉了一只西瓜虫。”引得其他孩子都来观看,都来找西瓜虫。西瓜虫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小虫,因名字感觉亲切,还会像变魔术一样变成西瓜样子,一直受到孩子们的关注。

  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样子?在哪里容易找到西瓜虫?西瓜虫吃什么?……等问题都是孩子们爱问的问题。教师由此设计了科学活动“有趣的西瓜虫”引导孩子们在观察中了解、认识西瓜虫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小虫子,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

  2、认识西瓜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3、学会使用辅助工具(放大镜)研究西瓜虫。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捉到西瓜虫装在观察瓶中;

  2、放大镜、透明塑料杯、每人一份。

  3、西瓜虫图片课件,多媒体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介绍小伙伴,了解西瓜虫的生活环境及名称

  今天小朋友到这里来玩,还带了一个小伙伴呢。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小伙伴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那我也叫它西瓜虫吧。)

  你是在哪里找到这个小伙伴的?这些地方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原来西瓜虫喜欢住阴暗、潮湿的地方。姜老师告诉你们,西瓜虫还有一个大名,学名叫“潮虫”。

  二、观察西瓜虫,认识西瓜虫的身体、外形特征和习性

  1、我们的小伙伴太小了,用什么可以帮我们看得更清楚呢?——放大镜

  现在你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西瓜成身上有什么?(它背上有什么、头上有什么?有多少对脚呢)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教师指导观察,了解幼儿观察情况

  2、交流西瓜虫的外形,西瓜虫为什么会蜷起来?

  让我们的小伙伴休息一下,我们轻轻坐到这边来。

  提问:你看到西瓜虫身上有什么?

  ①你知道哪边是头吗?

  ②你数清它有几对脚吗?

  ③西瓜虫为什么可以蜷起来?

  小结西瓜虫外形:

  头、触角、躯干、许多节、七对脚

  (以上边讲边看图片)

  3、西瓜虫什么时候会蜷起来?它为什么要蜷成球形?

  西瓜虫真的死了吗?

  教师小结:西瓜虫蜷起来是为了躲避敌害,假死。是一种自我保护。

  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会这样自我保护?

  4、跟西瓜虫游戏

  (大块积木,纸棒)

  你可以把小伙伴请出来玩一玩,在手上、地上、玩具上,你也可以用小棍在西瓜虫的小房子里玩。你可要照顾好你的小伙伴,别把它弄丢或踩到了。

  幼儿自由玩虫。

  5、结束

  1)我们要带小伙伴回去了(集中幼儿)

  2)你跟西瓜虫玩的快乐吗?我们玩了昆虫,要把手洗干净。

  活动延伸:

  1)你知道西瓜虫吃什么吗?它是益虫还是害虫?

  2)我们回去喂西瓜虫就会知道答案了。

  3)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小朋友要耐心观察,看谁先发现西瓜虫的秘密。

  活动反思:

   首先,从内容选择、材料准备方面来看。孩子们很喜欢小动物,西瓜虫因为会蜷起来而显得很有趣,又不咬人,男孩、女孩都不会太害怕。西瓜虫很容易找到,材料准备上,每人一只虫、一个观察盒,方便孩子仔细观察、亲自操作。

  在探究西瓜虫为什么会蜷起来这一过程中,让每位孩子照顾好自己的小伙伴,介绍伙伴的名字,既拉近了孩子和西瓜虫的关系,又反映了孩子对西瓜虫已有的经验、认识。认识西瓜虫首先从观察身体结构开始,观察西瓜虫实物,用放大镜能看得更清楚。看图片可以准确的认清头、触角、几对脚和变成球形的样子。孩子们很惊喜地发现西瓜虫身上一条一条的线。认识西瓜虫也是为探究西瓜虫为什么会蜷起来做准备。因为西瓜虫的身体特征才使它可以蜷起来。

  在“假死”讨论这一环节,孩子们对“危险—自我保护”讨论不够,教师就在操作活动中再引导、观察、讨论。跟西瓜虫做游戏孩子们可开心了。利用积木、纸和笔,让西瓜虫爬、滚、比赛,让西瓜虫的有趣发挥得更好,还有几个孩子自发地给西瓜虫画像,把自己的认识展示出来。

  总的来说,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在原有认识基础上提升了经验,知道了“潮虫”这一名字,对西瓜虫的生活环境、西瓜虫的身体和“假死”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一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活动中,孩子和老师、孩子和虫、孩子之间亲近、愉悦,乐于探索,较好地达到了三个目标。课后,孩子们对兴趣更浓了,纷纷要求带回家去喂养,延伸活动很自然。


《西瓜虫》教案3篇(扩展3)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西瓜虫3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西瓜虫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感知西瓜虫的主要外型特性几其生活习性。

  2、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放大镜、画纸、笔、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论西瓜虫

  1、教师出示西瓜虫的图片,引出话题:

  “你们认识西瓜虫吗?”“你知道西瓜虫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讨论怎样去捉西瓜虫

  1、“幼儿园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虫?我们到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虫?

  2、“我们捉西瓜虫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虫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儿在园内自由寻找西瓜虫

  1、教师鼓励幼儿结伴去找西瓜虫,并提醒幼儿听到信号就结合。

  四、交流捉西瓜虫的经历

  1、“你们找到西瓜虫了吗?怎么发现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师小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五、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

  1、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观察西瓜虫。

  “西瓜虫这么小,我们能看的清吗?可以用什么工具让我们看清它?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带领哟额自由观察

  “西瓜虫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教师可让幼儿自由说)

  六、引导幼儿画西瓜虫,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今天西瓜虫跟我们一起玩,我们给这位小客人画个像吧!

  幼儿边观察,边画。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西瓜虫2

  设计意图:

   我们幼儿园拥有宽大的草坪,有多条小路,有树林、山坡。到了春天,草绿了,桃花开了,一些小虫子也出来了。孩子们很爱在草坪上玩过家家、挖土、玩沙。有时老师会听到几个男孩子说:“老师,我捉了一只西瓜虫。”引得其他孩子都来观看,都来找西瓜虫。西瓜虫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小虫,因名字感觉亲切,还会像变魔术一样变成西瓜样子,一直受到孩子们的关注。

  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样子?在哪里容易找到西瓜虫?西瓜虫吃什么?……等问题都是孩子们爱问的问题。教师由此设计了科学活动“有趣的西瓜虫”引导孩子们在观察中了解、认识西瓜虫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小虫子,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

  2、认识西瓜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3、学会使用辅助工具(放大镜)研究西瓜虫。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捉到西瓜虫装在观察瓶中;

  2、放大镜、透明塑料杯、每人一份。

  3、西瓜虫图片课件,多媒体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介绍小伙伴,了解西瓜虫的生活环境及名称

  今天小朋友到这里来玩,还带了一个小伙伴呢。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小伙伴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那我也叫它西瓜虫吧。)

  你是在哪里找到这个小伙伴的?这些地方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原来西瓜虫喜欢住阴暗、潮湿的地方。姜老师告诉你们,西瓜虫还有一个大名,学名叫“潮虫”。

  二、观察西瓜虫,认识西瓜虫的身体、外形特征和习性

  1、我们的小伙伴太小了,用什么可以帮我们看得更清楚呢?——放大镜

  现在你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西瓜成身上有什么?(它背上有什么、头上有什么?有多少对脚呢)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教师指导观察,了解幼儿观察情况

  2、交流西瓜虫的外形,西瓜虫为什么会蜷起来?

  让我们的小伙伴休息一下,我们轻轻坐到这边来。

  提问:你看到西瓜虫身上有什么?

  ①你知道哪边是头吗?

  ②你数清它有几对脚吗?

  ③西瓜虫为什么可以蜷起来?

  小结西瓜虫外形:

  头、触角、躯干、许多节、七对脚

  (以上边讲边看图片)

  3、西瓜虫什么时候会蜷起来?它为什么要蜷成球形?

  西瓜虫真的死了吗?

  教师小结:西瓜虫蜷起来是为了躲避敌害,假死。是一种自我保护。

  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会这样自我保护?

  4、跟西瓜虫游戏

  (大块积木,纸棒)

  你可以把小伙伴请出来玩一玩,在手上、地上、玩具上,你也可以用小棍在西瓜虫的小房子里玩。你可要照顾好你的小伙伴,别把它弄丢或踩到了。

  幼儿自由玩虫。

  5、结束

  1)我们要带小伙伴回去了(集中幼儿)

  2)你跟西瓜虫玩的快乐吗?我们玩了昆虫,要把手洗干净。

  活动延伸:

  1)你知道西瓜虫吃什么吗?它是益虫还是害虫?

  2)我们回去喂西瓜虫就会知道答案了。

  3)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小朋友要耐心观察,看谁先发现西瓜虫的秘密。

  活动反思:

   首先,从内容选择、材料准备方面来看。孩子们很喜欢小动物,西瓜虫因为会蜷起来而显得很有趣,又不咬人,男孩、女孩都不会太害怕。西瓜虫很容易找到,材料准备上,每人一只虫、一个观察盒,方便孩子仔细观察、亲自操作。

  在探究西瓜虫为什么会蜷起来这一过程中,让每位孩子照顾好自己的小伙伴,介绍伙伴的名字,既拉近了孩子和西瓜虫的关系,又反映了孩子对西瓜虫已有的经验、认识。认识西瓜虫首先从观察身体结构开始,观察西瓜虫实物,用放大镜能看得更清楚。看图片可以准确的认清头、触角、几对脚和变成球形的样子。孩子们很惊喜地发现西瓜虫身上一条一条的线。认识西瓜虫也是为探究西瓜虫为什么会蜷起来做准备。因为西瓜虫的身体特征才使它可以蜷起来。

  在“假死”讨论这一环节,孩子们对“危险—自我保护”讨论不够,教师就在操作活动中再引导、观察、讨论。跟西瓜虫做游戏孩子们可开心了。利用积木、纸和笔,让西瓜虫爬、滚、比赛,让西瓜虫的有趣发挥得更好,还有几个孩子自发地给西瓜虫画像,把自己的认识展示出来。

  总的来说,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在原有认识基础上提升了经验,知道了“潮虫”这一名字,对西瓜虫的生活环境、西瓜虫的身体和“假死”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一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活动中,孩子和老师、孩子和虫、孩子之间亲近、愉悦,乐于探索,较好地达到了三个目标。课后,孩子们对兴趣更浓了,纷纷要求带回家去喂养,延伸活动很自然。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西瓜虫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感知西瓜虫的主要外型特性几其生活习性。

  2、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放大镜、画纸、笔、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论西瓜虫

  1、教师出示西瓜虫的图片,引出话题:

  “你们认识西瓜虫吗?”“你知道西瓜虫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讨论怎样去捉西瓜虫

  1、“幼儿园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虫?我们到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虫?

  2、“我们捉西瓜虫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虫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儿在园内自由寻找西瓜虫

  1、教师鼓励幼儿结伴去找西瓜虫,并提醒幼儿听到信号就结合。

  四、交流捉西瓜虫的经历

  1、“你们找到西瓜虫了吗?怎么发现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师小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五、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

  1、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观察西瓜虫。

  “西瓜虫这么小,我们能看的清吗?可以用什么工具让我们看清它?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带领哟额自由观察

  “西瓜虫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教师可让幼儿自由说)

  六、引导幼儿画西瓜虫,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今天西瓜虫跟我们一起玩,我们给这位小客人画个像吧!

  幼儿边观察,边画。


《西瓜虫》教案3篇(扩展4)

——《小鸡找虫》小班教案3篇

《小鸡找虫》小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2、初步具有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

  3、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红、黄、绿、色虫子若干;红、黄、绿色小盆各1只;小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导入游戏情境。

  老师饰鸡妈妈,小朋友饰小鸡,小鸡和鸡妈妈一起说儿歌。

  2、小鸡练本领。

  (1)妈妈说,小鸡做。

  如:我的小鸡蹲一次;我的小鸡拍两次手……

  (2)小鸡可以数出声来,也可以不数出声。

  (3)表扬小鸡有本领。

  3、小鸡找虫。

  (1)妈妈交代游戏内容及要求:小鸡听妈妈拍铃鼓的次数去找虫,找到后,看清虫子是什么颜色的,就放到相同颜色的小盆中。

  (2)小鸡找虫。妈妈敲铃鼓,让小鸡听铃声找虫并学习检查。(妈妈检查,和同伴互查,自查)注意鼓励能力弱的幼儿。

  (3)小结,夸小鸡真能干。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鸡找虫》小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扮演小鸡体验在草地上捉虫的快乐。

  2、在游戏中根据任务寻找相应的虫子,并能按数、大小、颜色取物。

  知识准备:

  1、已学会儿歌:小小鸡,早早起;来到花园里,张大眼睛看一看,小虫小虫捉住你。

  2、了解小鸡基本的特征及简单的生活习性,知道小鸡最喜欢吃虫子,常常会到草地上捉虫子吃。

  物质准备:

  1、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虫子(撒落于户外的草地上);小鸡头饰

  2、三套任务卡片:第一套——上只有数字;第二套——上有数字和对应的颜色;第三套——上有数字和对应的颜色及大或小的虫子

  3、三种颜色的盒子(任务卡片放在盒子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1、今天天气真好,小鸡都要到草地上去玩啦!(孩子们带头饰,边唱歌边来到草地上,鸡妈妈带着小鸡在草地上玩)

  2、肚子饿了,我们一起去草地上捉虫子吃吧!

  二、游戏操作,体验乐趣

  大家一起来找虫,每次念完儿歌才能去捉虫。

  1、自由找虫

  自由念好儿歌开始去找小虫,看谁找的又快又多?(提醒小鸡们取了盒子去找虫)数一数你找到了几条小虫?(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2、按数找虫

  你们吃饱了吗?再去捉点小虫,(每只小鸡自选一张任务卡:卡上有数字)提醒小鸡根据数字找相应的虫子。

  3、按数、色捉虫

  宝宝们吃饱了,现在帮妈妈也去找点虫子吃吧!可是妈妈要吃的虫子是有要求的哦!(每只小鸡自选一张任务卡:卡上有数字与颜色)小鸡们根据数、颜色找虫子。

  你帮妈妈捉了几条什么颜色的小虫?放在相应颜色的盒子里。

  4、按数、色、大小捉虫

  我们大家都吃饱了,可是家里的爸爸还没有吃呢,我们一起来给爸爸找些虫子吃吧!爸爸要吃的虫子也是有要求的哦!(每只小鸡自选一张任务卡:卡上有数字与颜色、大小标记)小鸡们根据数、颜色、大小找虫子。

  你帮爸爸捉了几条小虫?什么颜色的?大的还是小的"虫?放在相应大小的盒子里。

  三、高高兴兴回家

  今天我们的本领可真大,自己的小肚子吃饱了,还帮爸爸带了这么多的虫子回家,它一定很高兴,那我们快点回家给爸爸吃吧!


《西瓜虫》教案3篇(扩展5)

——《懒惰虫》小班教案3篇

《懒惰虫》小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情趣,尝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掌握游戏的规则和玩法,愿意大胆地说出“我会XX,我不是懒惰虫”的完整句式。

  3、萌发“不做懒惰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重点】

  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情趣,能较自然地唱弱起拍。

  【难点】

  感受歌曲的幽默、诙谐与有趣,愿意大胆地说出“我会XX,我不是懒惰虫”的完整句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提前做过幼儿家庭调查问卷,预先了解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现状,组织过相应的谈话活动,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生活态度。

  2、物质准备:PPT教学课件;《懒惰虫》MP3音乐。幼儿座位围成一个大圆圈。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初步感知歌词内容。

  1、幼儿自主欣赏歌曲,初略感知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

  2、幼儿相互交流与分享各自欣赏到的零碎经验。

  二、辨认图谱,直观理解歌词内容。

  1、幼儿自主观察音乐图谱,猜测、想象图谱符号标记的含义。

  2、师幼共同阅读音乐图谱,交流、分享各自读懂的符号标记。

  三、随乐跟唱,掌握歌曲重点难点。

  1、教师清唱示范,幼儿尝试跟唱,聚焦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2、摘句练习演唱,注意纠正幼儿的口齿发音,鼓励幼儿在练唱的时候添加表情或动作,进行有表情演唱歌曲。

  四、设置规则,感悟歌唱游戏情趣。

  1、教师介绍“懒惰虫”游戏规则。

  2、幼儿根据游戏规则玩2—3遍歌唱游戏,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游戏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纠错建议或改善要求,鼓励胆怯的幼儿能够大大方方地练习说“我会XX,我不是懒惰虫”的完整句子,逐步提升小班幼儿玩游戏的兴趣和能力。

《懒惰虫》小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较自然地唱。

  2、借助动作的提示,理解并记忆歌词。

  3、在找“懒惰虫”游戏中,感受歌曲诙谐情趣,并懂得做个勤劳的孩子。

  活动准备:

  幼儿围坐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

  1、师:我们来做个游戏。我是鸭妈妈,那你们是?(小小鸭)

  2、介绍游戏的玩法。

  师:现在妈妈要来找一找我的小小鸭在哪里?妈妈拍拍你的肩膀,你就站在妈妈的后面做小小鸭,我们一起去找别的小小鸭,好吗?(好)

  3、游戏:《找小小鸭》

  ①教师根据《懒惰虫》的音乐节奏边念儿歌边找小小鸭:“谁是小小鸭,谁是小小鸭,谁是一只小小鸭?它的嘴巴扁,它的毛儿黄,谁是一只小小鸭?(请拍到肩膀的幼儿走在教师的后面。)

  ②教师问走上前的幼儿:刚才妈妈说你们是谁呀?(小小鸭)那就请你们举起手大声地告诉大家我是谁?(引导幼儿举起手大声地说:我是小小鸭!)

  ③师:妈妈再来找找小小鸭,找到你你就大声地说我是小小鸭!(以同样的方式再进行一次游戏。)

  ④师:现在妈妈要变了,我不找小小鸭了,听听我要找什么呀?(教师根据节奏边念儿歌边找小小鸡:“谁是小小鸡,谁是小小鸡,谁是一只小小鸡?它的脑袋圆,它的嘴巴尖,它是一只小小鸡!”

  ⑤教师请最后一个被拍到的幼儿站起来后,问大家:刚才妈妈找谁呀?(小小鸡)谁是我的小小鸡? [教师引导该幼儿举起手大声地说:我是小小鸡!(我是小小鸡!)]

  (二)、学唱歌曲《懒惰虫》。

  1、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师:现在妈妈不找小小鸭也不小小鸡了,听听看我要找谁呀?(教师清唱一遍歌曲)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①师:刚才妈妈在找谁呀?(懒惰虫)

  ②师:什么样的人叫懒惰虫?(请幼儿自由发言)

  ③师:他的身上哪里痛?(请个别幼儿回答)

  ④师:懒惰虫为什么一身都是痛?

  ⑤师:你们愿不愿意做懒惰虫?

  3、通过游戏《找懒惰虫》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①师:现在让妈妈来找找谁是懒惰虫?(教师根据节奏边念歌词边找懒惰虫)教师找到后问该幼儿:你是不是懒惰虫?(不是)那就请你举起手告诉大家“我不是懒惰虫!”。(引导该幼儿大声地说:我不是懒惰虫!)(游戏进行一遍)

  ②师:请鸭宝宝们跟妈妈一起去找懒惰虫,好不好?(好)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边念歌词边做动作(两遍)。

  4、幼儿学唱歌曲。

  ①师:请你们伸出手来和妈妈一起找找懒惰虫。(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②师:刚才我们把它唱出来了,那我们唱着来找懒惰虫。(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找懒惰虫)

  ③师:我要请一只鸭宝宝跟妈妈一起去找懒惰虫。(教师请一幼儿一起边唱边找懒惰虫)

  (三)结束。

  师:勤劳的鸭宝宝们,跟着妈妈到外面去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很久前我就曾看过一位名师上过这个音乐《懒惰虫》,对我的"印象很深,整个活动非常的诙谐幽默是很好的一个音乐教材。我发现现在的自理普遍较差,一方面因为他们自己缺乏主动劳动的精神,更主要的是对孩子太过宠爱,普遍存在事事包办的现象。作为一线的,对进行地、引导是很有必要的。我发现这个活动中蕴涵着许多的教育因素,于是我对这个活动进行了修改。我把整个活动分成两个部分,即学唱歌曲并知道做懒惰虫是不好的;第二部分是创编做个“勤快人”。活动开始部分是边唱边玩“找懒惰虫”的,让幼儿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和爱好。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懒惰虫不是很理解,于是我作出了解释,孩子们都觉得做懒惰虫不好。


《西瓜虫》教案3篇(扩展6)

——中班《西瓜》优秀教案3篇

中班《西瓜》优秀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中小老鼠的机智和勇敢。

  2、想办法帮助小老鼠解决在看望奶奶途中发生的问题,并大胆表述。

  3、喜欢听故事,能认真聆听故事。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二、活动准备

  故事《大西瓜》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谜语游戏,引起导入故事。

  提问:谁来猜一猜?

  师:这只小老鼠和大西瓜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大西瓜。

  2、看图讲故事,并播放幻灯片。

  (1)故事讲述至“还有半个留给奶奶吃吧!”

  提问:

  ①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小老鼠觉得怎么样?

  ②发现一片西瓜地,小老鼠是怎么想的?

  ③还有半个西瓜,小老鼠为什么不吃呢?

  (2)续讲故事至“这下可凉快多了。”

  提问:

  ①吃完了半个西瓜,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呢?

  ②小老鼠戴上西瓜帽有趣吗?为什么要戴上西瓜帽啊?

  (3)幼儿看图,想办法帮助小老鼠过河。

  提问:小老鼠又不会游泳,这可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聪明的小老鼠是用什么办法过小河的呢?(故事讲至稳稳当当的过了河。)

  (4)续讲故事至“小家伙,我要吃掉你。”

  幼儿大胆猜想帮助小老鼠的办法。

  ①发生了什么事情?

  ②大灰狼是怎么说的?小老鼠觉得怎么样?

  ③你要是小老鼠会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老鼠?

  ④小老鼠究竟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呢?师:让我们来看看这只小老鼠是怎么做的?(讲故事至结尾。)

  3、完整的欣赏故事。(播放课件)

  讨论:你们喜欢这只小老鼠嘛?为什么喜欢它呢?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附:《大西瓜》

  鼠奶奶生病了,小老鼠去看望鼠奶奶。

  经过西瓜地,小老鼠买了一个大西瓜,大口大口吃起来。剩下半个西瓜,小老鼠想留给奶奶吃。

  天真热呀,小老鼠带上半个西瓜皮,觉得凉快多了。

  小老鼠继续往前走,一天宽宽的小河挡住了去路。

  哈哈,西瓜皮变成了一搜西瓜船。

  可是,刚上岸,一只狡猾的狐狸窜了出来。

  小老鼠急中生智,拿起西瓜皮向狡猾的狐狸扔去。

  前面,就是鼠奶奶家了。小老鼠加快脚步向奶奶家走去。

  教学反思:

  根据实际,随机调整教学方案。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就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思维非常的活跃和开阔。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完全照搬方案中教师的主观设想而进行,而要根据孩子们的爱好来确定。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地运用。就如,我请幼儿为像老鼠想办法时,一心想完成教案所设计的几个环节,幼儿都不是很积极,但当我随机改变一下教育方案,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班《西瓜》优秀教案2

  设计背景

  西瓜是幼儿经常吃、喜欢吃的瓜果之一,果市场上随处可见各种品种的西瓜的身影。在合山市河里乡有一种西瓜品种,无籽,水分非常多,且色泽鲜嫩,人称“河里瓜”,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为了让幼儿感知西瓜的特征以及了解本土西瓜的文化,我选择了西瓜作为教学内容,设计了这节课,引导幼儿在观察和品尝西瓜的过程中,发现“河里瓜”的优点,了解怎样吃西瓜、为什么吃西瓜、怎么画西瓜等内容。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品尝、比较,体验河里西瓜的优点。

  活动重点:

  了解各种西瓜品种的特征,体验本土西瓜的优点。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如何画西瓜。

  活动准备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

  2、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3、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西瓜

  1、教师出示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让幼儿观察。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教师小结:西瓜是圆圆的,瓜皮是有的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河里瓜还带花纹,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二、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教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教师选一个普通的西瓜,一个河里瓜,分别切开,让幼儿认识。

  (3)让幼儿分别品尝普通西瓜和河里瓜,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4)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特别河里西瓜,它是无籽的,吃起来又方便又好吃,能解渴、祛暑,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合山著名的本土水果之一。

  三、画西瓜

  1、教师先示范如何画西瓜,幼儿欣赏。

  2、幼儿操作画西瓜,教师适当指导。

  3、幼儿相互交流作品。

  教学反思

  《西瓜》这节中班科学活动看似简单,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这节课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幼儿对西瓜并不陌生,在炎炎夏日经常可以吃到,但是那只是幼儿对西瓜的表象理解,并没有深入了解西瓜的特征及家乡“河里瓜”的优点。因此,在课前准备上我在教具上也花费一番功夫,特意到市场上去买了许多西瓜及“河里瓜”。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让幼儿观察、品尝、比较等方式,让幼儿明白西瓜的总体特征及“河里瓜”的优点。在给他们品尝西瓜后,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述出西瓜的特征及味道,体验本土西瓜的优点。在说说普通西瓜和河里瓜的不同之处这个环节时,大部分幼儿都能说出不同点来。在画西瓜这个环节,我要求幼儿看着西瓜实物来画,多数幼儿绘画水*达到了我的教学要求。这节课感到不足之处就是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少了些,气氛不够活跃。如果给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加入一些小互动、小游戏进去,让幼儿学习起来没有那么枯燥。

中班《西瓜》优秀教案3

  活动目标:

  能根据图片内容大胆想像、排图讲述。

  领会故事《西瓜船》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每人一套图片(4张)和排序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创设情境,引起幼儿观察图片兴趣。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图片内容。

  1.出示图片(小老鼠坐船旅游)。

  启发提问:“图上有谁?他们在哪儿?在干什么?

  2.出示图片(小老鼠做西瓜船)。

  提问:红红和绿绿在干什么?

  3.出示图片(小青蛙救起小老鼠)。

  提问:谁来了?它们在干什么?说什么?

  4.出示图片(小老鼠掉到水里)。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

  三、幼儿排图讲述,教师指导。

  1.幼儿每人一套操作材料,根据自己的想法排图讲述。

  2.幼儿交流讲述。

  3.教师完整讲述。

  四、结束:

  1.教育幼儿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愿意乐于助人。

  2.随音乐走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活动材料投放区域,鼓励幼儿排图讲出不同的故事。

  课后反思:

  本活动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讲述在前,故事在后。

  我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如先讲故事,再请幼儿回答的方式。我设计成讲述在前,故事在后的形式,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角,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大胆讲述,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出现,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运用画面提供的线索,让幼儿尽情想象,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开放式教学情境。

  本次活动采用了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情境。多数幼儿积极参与,特别是动手环节,但是,还有5名幼儿在讲述时不积极,可能因为幼儿语言发展水*有限,不能够把自己的故事连贯讲述。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恰当与否非常关键,而传统的语言活动的提问,比较单一、封闭。开放性提问则是一种全新的提问方式,它是以幼儿为主体,强调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

  和技能水*,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和认识世界,从而建立起全新的师幼互动关系的提问方式,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精密性,还有利于锻炼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整个教学活动贯穿了开放式提问,尽量让幼儿在答题时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环节三,幼儿排图讲述中,幼儿每人一套操作材料,根据自己的想法排图并讲述。我采用了幼儿自己讲述,同伴讲述,个别幼儿讲述,教师讲述等一系列讲述,让每个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鉴赏别人的成果。


《西瓜虫》教案3篇(扩展7)

——西瓜虫作文_小学生作文 (菁选3篇)

西瓜虫作文_小学生作文1

  一天上午,我正一心一意地盯着草地捉蚂蚁。这时,一只穿着乌黑盔甲的虫子,不紧不慢的脚步爬进我的视线,吓得我往后一退。以为是什么带毒的昆虫,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小西瓜虫。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忍不住碰了碰它,,*时不注意的西瓜虫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酷似西瓜的生物。一个问题闪过,让我歪着脑袋思考了起来。西瓜虫的外壳在昆虫中应该算很坚硬,为什么还要变成一个球呢?我思考再三,想不出答案。带上西瓜虫,三步并两步,“噌噌噌”上了楼。坐在电脑旁,仔细地开始浏览资料,可答案令我大失所望,资料居然也没解释个所以然。我耷拉脑袋坐在电脑旁,突然,好朋友的声音传了出来。原来他早就来了,我一看他手里的书,真巧,是一支写西瓜虫的诗歌,一把夺过杂志,专心致志地研究起来。一个词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对了,不就是因为敏感吗?西瓜虫不就是因为敏感才变成“西瓜”,更好的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到更多的伤害。其实,西瓜虫和人类一样,一敏感就更加好的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到伤害。

  我真感谢西瓜虫,让我明白这么多知识,也让我知道认真钻研就是胜利!咦,西瓜虫哪儿去了?

西瓜虫作文_小学生作文2

  每到下课时间,教学楼下面的花园里就会聚集着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草丛边的瓷砖下挖西瓜虫。

  西瓜虫是一种全身黑黑的"小虫,身体是椭圆形的,背上有许多白色的条纹,就像整齐的“斑马线”。我们总喜欢捉弄它,时不时地给它来个“四角朝天”。这时,我们才惊讶地发现,它居然有14条小腿,看来我们应该叫它“多脚小王子”。好奇的我们,轻轻触碰一下它的身体,西瓜虫立即缩成一团,好像一个黑黑的小球球。老师告诉我们,这时西瓜虫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有一次,大家想到让西瓜虫去赛跑。于是,我们捉来好几只,把它们放在下水道的盖子上,让它们沿着小径往前爬,一直爬到中间的圆孔那。眼看着西瓜虫就要掉下去了,我们焦急地大喊:“别跑、别跑,你快掉下去了!”可是,它们根本不理会我们,固执地向前冲。后来,我们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它是没有耳朵的!

  妈妈告诉我,西瓜虫又叫“鼠妇”,是一种喜欢待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的害虫。可是,它这么可爱,我们怎么忍心伤害它呢?

西瓜虫作文_小学生作文3

  今天,我捉到了一只小西瓜虫,我看着它那黑不溜秋的样子,一点都不好看。

  通过观察,我发现它的背上有一对长触角,听说,它还有有一对短触角,通过放大镜,我左看右看,终于,我在它身体腹部上面发现了那一对触角。在这对触角的后面还有七对足,它那七对足胡乱摆动,看得我眼花缭乱。当它受惊吓的时候,就会缩成一团。当我把它抓起来的时候,一不小心,它从我手里滑进了盒子里;当我再次把它抓起来的时候,发现光照到它背上,它背上就闪闪地发光,原来,它的身上有一层油。小小的西瓜虫竟然藏有这么多奥秘。这时,我喜欢上了它。

  从资料的记载上来看,西瓜虫是陆地上唯一的甲壳性动物。资料上说:西瓜虫是用腮呼吸。但鱼才用腮呼吸,难道西瓜虫能像鱼一样游泳?我突发奇想,做一个让西瓜虫在水里面游泳的实验。我第一次把它放进去的时候,它一动不动的缩成一团,这时,我把一只铅笔*了水里,它赶紧游过去爬上了我那根“救命稻草”。我想:好你个小子,竟敢骗我。这次我大胆地把它放进了水里,它刚进水,就沉到底,缩成了一个小球,一动也不动。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把铅笔放了进去,它已经奄奄一息,没有力气爬上来了。顿时,我感到了生命的脆弱。

  通过这次试验,我得到了一个结论:生命是无价的,我们要珍惜它。


《西瓜虫》教案3篇(扩展8)

——西瓜虫为什么会蜷起来中班科学教案 (菁选3篇)

西瓜虫为什么会蜷起来中班科学教案1

  主题的.产生

  在组织户外活动时,一群男孩子在草坪中发现了几只黑灰色的小虫子,一碰它们就蜷缩成一团,像个小西瓜。就此孩子们产生并提出许多问题,“西瓜虫”成为他们每天关注的热点。天生对昆虫的好奇与喜爱,恰好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契机。活动一虫子的名字

  (一)活动目标

  1、观察虫子的外型特征,发挥想像力,为虫子起一个险当的名字。

  2、初步学会调查,并能讲述调查结果。

  3、激发对虫子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活动过程:

  (1)观察虫子,起名字。

  (2)学名、俗名的调查活动。

  (3)关于虫子名字的口头报告。

  2、活动实录:

  (1)教师适时提供放大镜,引导孩子观察、讲述。孩子们把虫子放在手里,拿着放大镜观察、引逗。激烈地争论其名字:

  “一动,就变成小球,像个地球,叫它地球虫吧”;

  “不对,像个皮球,叫皮球虫”;

  “身上有7条花纹,叫七纹虫”;

  “有十四条腿,应该叫多腿虫”;

  “特像个小西瓜,叫它西瓜虫吧”……

  孩子们经过商讨,达成统一意见,暂且称为“西瓜虫”。

  (2)教师引导孩子调查“西瓜虫”的学名、俗名。入园、离园时,孩子们纷纷将家长请进幼儿园,一同观察西瓜虫,并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教西瓜虫的学名和俗名。

  星期天,让家长陪同去新华书店、图书馆、上网查询有关西瓜虫的资料。

  (3)教师鼓励孩子积极地口头表述调查情况。

  苑金浩说:“奶奶不叫它西瓜虫,而叫它‘衣毛虫,,因为它生长在烂草里、长毛毛的地方。”老家是东北的刘威全说:“它叫‘潮虫’,我妈妈叫它‘潮湿虫’。”

  关于西瓜虫的学名查了许多资料未查着。

  3、延伸内容:

  (1)查阅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让孩子们讨论西瓜虫的特征——假死性。

  (2)采访西瓜虫为什叫潮湿虫,让幼儿探讨西瓜虫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

  (三)活动反思

  在为西瓜虫起名字这一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观察、表达的机会。幼儿对西瓜虫的外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同时产生了新的疑问——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为什么又叫潮湿虫。教师应及时将问题列出,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将活动丰富多样化。

  小知识

  为什么西瓜虫变成西瓜

  如果发现了西瓜虫,只要稍稍动它一霞,它就会把身字蜷缩滚成一团,非常有趣。这种现象称为昆虫的假死。

  假死是昆虫躲避敌害的一种方法,这是西瓜虫自我保护呢!——查阅《十万个为什么》

西瓜虫为什么会蜷起来中班科学教案2

  主题的产生

  在组织户外活动时,一群男孩子在草坪中发现了几只黑灰色的小虫子,一碰它们就蜷缩成一团,像个小西瓜。就此孩子们产生并提出许多问题,“西瓜虫”成为他们每天关注的热点。天生对昆虫的好奇与喜爱,恰好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契机。活动一虫子的名字

  (一)活动目标

  1、观察虫子的外型特征,发挥想像力,为虫子起一个险当的名字。

  2、初步学会调查,并能讲述调查结果。

  3、激发对虫子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活动过程:

  (1)观察虫子,起名字。

  (2)学名、俗名的调查活动。

  (3)关于虫子名字的口头报告。

  2、活动实录:

  (1)教师适时提供放大镜,引导孩子观察、讲述。孩子们把虫子放在手里,拿着放大镜观察、引逗。激烈地争论其名字:

  “一动,就变成小球,像个地球,叫它地球虫吧”;

  “不对,像个皮球,叫皮球虫”;

  “身上有7条花纹,叫七纹虫”;

  “有十四条腿,应该叫多腿虫”;

  “特像个小西瓜,叫它西瓜虫吧”……

  孩子们经过商讨,达成统一意见,暂且称为“西瓜虫”。

  (2)教师引导孩子调查“西瓜虫”的学名、俗名。入园、离园时,孩子们纷纷将家长请进幼儿园,一同观察西瓜虫,并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教西瓜虫的学名和俗名。

  星期天,让家长陪同去新华书店、图书馆、上网查询有关西瓜虫的资料。

  (3)教师鼓励孩子积极地口头表述调查情况。

  苑金浩说:“奶奶不叫它西瓜虫,而叫它‘衣毛虫,,因为它生长在烂草里、长毛毛的地方。”老家是东北的刘威全说:“它叫‘潮虫’,我妈妈叫它‘潮湿虫’。”

  关于西瓜虫的学名查了许多资料未查着。

  3、延伸内容:

  (1)查阅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让孩子们讨论西瓜虫的`特征——假死性。

  (2)采访西瓜虫为什叫潮湿虫,让幼儿探讨西瓜虫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

  (三)活动反思

  在为西瓜虫起名字这一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观察、表达的机会。幼儿对西瓜虫的外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同时产生了新的疑问——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为什么又叫潮湿虫。教师应及时将问题列出,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将活动丰富多样化。

  小知识

  为什么西瓜虫变成西瓜

  如果发现了西瓜虫,只要稍稍动它一霞,它就会把身字蜷缩滚成一团,非常有趣。这种现象称为昆虫的假死。

  假死是昆虫躲避敌害的一种方法,这是西瓜虫自我保护呢!——查阅《十万个为什么》

西瓜虫为什么会蜷起来中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感知西瓜虫的主要外形特性及其生活习性。

  2、产生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能用绘画表征等方法记录。

  3、能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同伴协商合作,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

  活动准备

  放大镜、画纸、笔、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论西瓜虫

  教师出示西瓜虫的图片,引出话题:

  你们认识西瓜虫吗?你知道西瓜虫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讨论怎样去捉西瓜虫

  1、幼儿园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虫?我们到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虫?

  2、我们捉西瓜虫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虫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儿在园内自由寻找西瓜虫

  教师鼓励幼儿结伴去找西瓜虫。

  (四)交流捉西瓜虫的经历

  你们找到西瓜虫了吗?怎么发现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师小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五)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

  1、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观察西瓜虫。

  西瓜虫这么小,我们能看得清吗?可以用什么工具让我们看清它?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带领幼儿自由观察。

  西瓜虫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教师可让幼儿自由说)西瓜虫有几只脚?它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当她遇到危险时,会怎样?(圈起来)圈起来的时候,它像什么?

  (六)引导幼儿画西瓜虫,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今天西瓜虫跟我们一起玩,我们给这位小客人画个像吧!

  幼儿边观察边画。


《西瓜虫》教案3篇(扩展9)

——小班游戏教案《点点虫》

小班游戏教案《点点虫》1

  游戏目标:

  1、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游戏准备:

  幼儿已有各种动物的经验、简单的动作协调意识。

  游戏玩法指导: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扮演各种小动物的样子,让幼儿根据动物的特点说说老师模仿的是哪种小动物。

  教师扮演小鸟飞的样子让幼儿猜。教师:"咱们用手指点点鸟,鸟飞了,嘟啦啦。不见了!"幼儿会自觉的跟着老师的动作去模仿。

  (二)、展开部分:

  1、教师用手指律动的形式引出儿歌。

  教师:"小朋友,姜老师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手指"魔术",让小朋友看看刘老师的手指能变成什么?"教师边做律动边说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手上。

  2、引起幼儿兴趣之后,开始进入教授阶段。

  教师:"点点虫,虫虫飞;点点鸡,鸡会啼;点点鸟,鸟飞了,嘟啦啦。教师边说边演示。"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一下,看看那个幼儿做的又好,说的又好听啊。"幼;"好。"做完之后领着幼儿入厕、洗手。

  游戏反思:

  这首儿歌是比较简短的,对于幼儿来说学念是非常容易的,那么如何让孩子们更有兴趣的念呢,我采用了演一演和集体游戏的方式。对于每一种动物我都让幼儿进行模仿表演并学说该句,使幼儿在动作表演中巩固认识,这一环节孩子们特别感兴趣,模仿得都很到位,很多幼儿特别喜欢表现毛毛虫爬,总是手脚着地的表演,非常的形象。趁着这一活跃的气氛,我将活动的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提升,玩集体游戏——点点虫。

推荐访问:西瓜 教案 《西瓜虫》教案3篇 《西瓜虫》教案1 关于西瓜虫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