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3篇

时间:2023-04-30 20:20:01 浏览量:

篇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定位是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难题。这一问题不仅涉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还涉及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进一步影响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本文从国家发展宏观和职业能力人培养微观角度,提出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通用职业能力目标和特定职业能力目标30个方面。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职业任务

  一、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确定宗旨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把德育放在首位;2.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使学生适应职业、培养能够胜任职业任务的人。3.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完成职业任务的基本工作流程、方法、工具和设备的使用,还应当能够正确理解职业工作过程中的各种要素间的联系,具备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4.高等职业教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场所的通用职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更好完成职业任务的特定职业能力。

  二、通用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通用职业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通用能力,包括以下20个方面。1.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具备和提高自己获取各种知识的手段、方法。2.利用各种资源能力:通过学习,使自己具有管理和有效利用各种可支配资源的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能力。3.协调际关系能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不断与人沟通交流,和别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4.快速获得和利用信息能力:通过各种媒体有针对性地获得、筛选和利用各种有用信息。5.准确理解系统(和系统内部要素)间关系能力:通过已有知识,准确理解工作、生活及社会环境各种系统间及系统内部关系。6.书写能力:具有社会交往的文字功底,通过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向公众准确传递自己意愿的能力。7.语言交流能力:通过语言表达向公众准确传递自己的意愿。8.基本运算能力:利用拥有知识和各种计算工具完成工作、生活中各种基本运算。9.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通过努力、思考能解决工作、生活中各种常见问题的能力。10.决策能力:通过努力、思考能用常规方法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选择进行决策。11.正确推理能力:能用常规方法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逻辑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结论的能力。12.团队意识:在工作场所和与人合作时,具有自发的团队意识。13.有自信心:通过完成职业任务提高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14.自我控制能力: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能按常理实现自我控制。15.自我管理能力: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过程,实现有序管理。16.敬业精神:对工作,具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17.诚信:做人做事诚实,守诺言,守信用。18.勤奋:做事情认真、执着,积极。19.计算机操作能力: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自己所需信息的能力。20.遵纪守法:有遵纪守法意识,自发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能力。

  三、特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特定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项特定职业应具有的专业能力,包括以下10个方面。1.获取职业技能知识的能力:通过学习,掌握该职业技能手段、方法。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2.继续学习所从事职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3.使用所从事职业新技术(手段)的能力。4.准确理解所从事职业工作任务流程的能力。5.快速掌握所从事职业具体工作任务方法。6.正确分配和使用所从事职业具体工作任务所涉及的资源。7.在完成所从事职业具体工作任务过程中,和团队成员针对职业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8.对以上3-7项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9.把职业具体工作任务做得更好的意识。10.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学习和工作实践,具备自发的良好职业道德。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洲,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操作型专业技术人才。我国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且大多属于自主办学特色,教学资源不足等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得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培养适应国家发展的生产建设人才,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更是没有搞清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过程难以做到有的放矢,或者直接和间接套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更是难以实现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的四个合作。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来看,明确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目标定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2015.0[2]何展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高等职业院校管理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3]汤晓伟.“四合”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J].现代教育管理,2011

篇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素质教育初探

  内容提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主动地适应形势的发展,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迫在眉睫的中心工作。

  本文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素质教育初探为题,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部分原因

  (一)缺乏对高职生整体文化素质的分析

  (二)虚假的声誉及“以优掩劣”的质量观

  二、高职生究竟“下哪儿去”的思考

  (一)去向与定位

  (二)高职生如何才能“下得去”

  (三)进行课程改革

  三、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

  (三)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

  (四)着眼社会发展实际,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力实施素质教

  关键词:高职教育

  素质教育

  质量观

  内涵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去主动的适应形势的发展,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迫在眉睫的中心工作。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清晰准确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在相同的教学条件下,能够培养出岗位针对性、实用性强,业务知识结构、文化知识素质与能力要求有所侧重的人才吗?管理人员、策划设计、销售人员目标岗位不一样,在课程设计、知识结构等方面能实施同样的培养模式吗?如果缺乏对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调研,不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片面迎合家长和学生的就业期待设计培养目标,就不可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实用人才,也不可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首要目标是“下得去”,然而“下得去”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职业院校对学生应该“下哪儿去”的标准认识不一和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培养目标不清晰产生的“下哪儿去”的疑问,就会导致目前职业院校人才的“下不去”。

  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部分原因

  (一)缺乏对高职生整体文化素质的分析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在优秀或合格基础教育对象的前提下,目前,多数省份高考总分是

  750分,本科录取最低分数线平均控制在

  500分以上,而高职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般在

  200~300分之间,平均每科考分在

  30~50分的范围之间,高职生的分数在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最底层,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差,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忽视他们的文化素质基础与能力实际,缺乏务实的态度,制定连优秀本科院校都很难完全实现的目标,这正是离开基础谈目标,离开起点谈终点,离开现实谈发展,在不恰当的对象身上实施错位的教育。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建立在忽视了教学对象的基础上,那么,无论教学内容多么完善,教学目标多么合理,要真正实现也是不现实的。

  (二)虚假的声誉及“以优掩劣”的质量观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社会声誉不高,受传统学历层次等级偏见的影响,生源质量远远低于本科院校。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为了生存,片面迎合家长和学生的就业期待,拔高培养目标。不可否认,的确有极少数优秀的高职生达到了这个拔高了的培养目标,但是把偶然出现的现象当成一般的培养目标和规律,以个别优秀学生的质量当成学校的整体质量,是对大多数学生的不负责。

  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某职业技术学院职业与岗位的就业方向为:

  1工业企业销售业务部门的销售人员;

  2工业企业销售管理部门的调研、策划、广告、公关等技术管理人员;

  3商业企业的营销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

  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企业商品与服务市场营销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以及高级营销员和营销师的技能培训,使学生熟练掌握企业的营销实务、市场调研、评估、定位与开发技术,商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技术,产品的推销与谈判技术,商业外语和电子商务的应用技术,具备对企业进、销、运、存各环节的经营决策能力和人财物各要素的管理能力,成为既懂企业商品经营又懂企业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在此专业目标中,让笔者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本专业职业分析中针对的多个岗位,培养的人才到底该去哪个岗位?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营销业绩能直接进入管理工作吗?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以营销为主,以管理为辅。营销专业重点培养学生怎样做调研、如何做策划、广告如何发布、公关如何处理的实务与技能,培养目标就是销售人员,更高的发展目标是优秀的销售人员,即使因业绩与技术突出的个别学生得以提升从事管理工作,也不能因个别人基础扎实而片面地拔高培养目标,不宜把目标定位在管理层次。从事管理是学生经过工作实践以后的走势,因此,培养计划中要适当增加管理学知识,但不能把它作为主干课程,其目的只是让学生了解从事管理工作须学习哪些管理学知识、如何学习管理知识、重点在何处、方向在哪里。如果把目标定位在营销管理、营销设计、组织管理、对外开拓、外语应用等,就有目标理想化的拔高倾向。

  再以某职业技术学院经贸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为例,(1)就业岗位:商务文秘、商务翻译、商务助理、外贸行政管理人员、外贸业务代理。

  (2)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及对外开放事业所需要的,能以英语为工具,掌握对外经贸知识,熟悉对外贸易及文秘工作,能够使用多种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经贸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在听、说、写、译方面均能以英语为工具语言,掌握外经贸活动的知识、运作程序和环节,胜任对外经贸及文秘的具体工作。

  (3)专业基本要求:①熟练的英语交际能力,要做到“五会”(即听、说、读、写、译)等;②掌握商务知识,对国际贸易、国际商法、会计原理、汇兑与结算等与涉外工作相关的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有从事商务翻译工作的能力;③熟悉对外贸易工作的知识、程序与环节,熟悉文秘工作,能够处理办公室有关工作,安排工作会议,草拟各种文件,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④毕业时须获得以下证书:剑桥商务英语(BBC)二级证书、计算机证书、文秘工种证书、外销员证书。此专业忽视培养对象基础,培养目标有明显的盲目拔高。

  二、高职生究竟“下哪儿去”的思考

  (一)去向与定位

  1层次性:

  高职毕业生要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一线”去。“一线”就是最基层、最基础的岗位,这就决定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走向上具有基层性的特点。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一定要从营销岗位做起,自己就是销售人员。但是,在目前所有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最后基本上都落脚到高级专门人才。从高职毕业生的实际技能技术水平来看,根本不可能达到“高级”的目标,因此,“高级”困扰着高职的发展,“高级”制约着办学的思维,实际上是误区。

  2身份性:

  高职生要以普通劳动者或普通劳动力的身份给自己定位,这样的定位不仅不会降低身份,而且也有利于面对当前和图谋发展。高职生以“大学生”、“天之骄子”“、人才”等“华而不实”的自我定位,在表面上提高了身份,满足了虚荣心,实质上是一种错位,值得每位职业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再思考。

  (二)高职生如何才能“下得去”

  1着眼要低

  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即中等职业培养中级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级工,实际上,高职院校是不可能培养出高级工的。高职生与中职生在技能熟练程度上没有显著差别。由此,要让高职生低下头,弯下腰,从生产、建设、服务的最基层起步。

  2要有自信心

  高职生的年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优于中职生,进入职业岗位后,胜任岗位及技术提高速度整体上要高于中职生“,起点低、进步速度快”是高职生的明显特征。职业院校要鼓励高职生从低处着眼和起步,凭个人的知识技能、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成长为行业状元、在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

  3要有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

  让高职生树立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优秀的思想。人才的成长有着自身的规律,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粗到精不断提高与发展的过程。要想实现这个过程,就应有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和决心,见异思迁不可能达到技术的高层次。高职生要“弯下腰”,但是,低起点并不是永远低水平。

  (三)进行课程改革

  目前,我国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高职生就业难问题,与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大量需求不相适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目前高职院校由于对学生“下哪儿去”不明晰,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的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与社会广泛需求的职业群及相关的职业岗位相适应。有些学校的课程设计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形成了学科型的课程体系,具有“本科压缩型”课程体系的特点,导致大量知识学而无用,不能支撑就业技能的发展需要;也有一些学校狭义理解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和涵义,过分强调职业发展要求,形成了培训型课程体系,造成学生择业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知识结构基础薄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明白培养的学生“下哪儿去”,方能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课程体系,更好地贴近社会办学,传授学生“用得上”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率和人才培养的水平,最终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目标。

  三、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

  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国家教委曾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在实现现代化这一宏伟实践当中,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素质和人才问题。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突破增多;学科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知识信息传播超越时空。所有这些都对未来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三)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我们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是我们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另一方面,一些高等职业教育只重视职业技术培训,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轻视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严重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培养人才的质量。

  (四)着眼社会发展实际,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一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培养体制和教育观念沿袭已久,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摒弃那些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从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

  目的着眼,从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科技创新的要求出发,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

  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与学制。高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进一步理顺我国学制的要求。

  三是要改进和加强德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技工学校要把德育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四是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文化基础素质。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技工学校的文化基础教育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实验和社会实践环节。

  五是要贯彻产教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高等职业教育应实行产教结合,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把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六是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师资队伍。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加强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要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技工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七是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要研究文化传统问题;要吸收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此外,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术的、文娱的、体育的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3]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4]许锁坤.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探讨.中国高教研究,2004,(12).

篇三: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人才规格特点,确定了高职人才质量构成的五个基本要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指示,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适应经济建设“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举措。本文研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人才规格的特点,确定了高职人才质量构成的五个要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了理论探讨。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特点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组织教学的客观依据。因此,高职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反映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本质所在。

  有关专家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等四类。其中,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工作;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与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有关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工作;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一线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使工程型人才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变换成物质形态。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

  实践证明,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瓶颈。我们既需要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否则,即使有一流的产品设计,最好的研究成果,也很难制造出一流的产品。高等职业教育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及时发展起来的。因此,其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例如,工科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或生产线的安装、调度、检测、运行、维修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工科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人才层次的高级性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2.知识、能力的职业性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其中,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要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因而,毕业生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特点。高职教育人才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体现了它隶属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3.人才类型的技术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不但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4.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例如,工科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运行、检测与维护等工作;艺术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到文化部门从事艺术工作;经济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财经部门或企业部门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等。高职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

  5.培养手段的多样性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培养手段的多样性。在教学形式上,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而且有大量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实施教育的参与对象上,既有学校的专职教帅,又有校外兼职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指导帅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双向化,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料、咨询等方面的支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求者,教和学成为双向式教学过程。在教学手段上实现现代化,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迅速、高效地为高职教育教学提供各种所需信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规格的构成要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规格体现在德、智、体三方面,它有以下五个构成要素。

  1.思想政治素质要素政治思想素质要素体现了培养目标的政治标准和思想素质,要求高职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知识素质要素知识素质要素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是高职人才必备的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是学习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专业知识是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高职人才来说,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以适应将来岗付变革的始发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同领域的科技知识交叉、渗透和组合,使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跨学科职业岗位,这就要求高职人才还必须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才能丰富“接口”能力。

  3.能力素质要素能力素质要素是人才规格的核心,是学校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具体体现。能力要素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在任职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在急剧变革的21世纪,工作环境、人际环境、思想环境的动态变迁和国际化、开放化的社会环境的形成,对高职人才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在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对高职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4.身心素质要素身心素质要素包括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它体现了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和心理素质,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体能,才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只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对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创造热情。

  5.劳动素质要素劳动素质是人才规格的基本素质,它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高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希望他们早日成才,宁愿自己多吃苦,也不让孩子受委屈,因而高职学生劳动素质较差。如果不对他们加强劳动素质教育,即使他们在学校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不可能成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对高职学生加强劳动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劳动素质教育,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情感沟通,了解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本领,做好将来从事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

  [参考文献]

  [l]赵晓东.高等职业教育的跨世纪走势[J].职教论坛,1998,(8).

  [2]张圣勤.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J].上海机电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3]谷鸿溪.中国职业教育跨世纪走向[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4]群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0-3-13

推荐访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 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