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4篇)

时间:2023-05-02 20:40:02 浏览量:

篇一:简述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接触最为广泛,最有活力,最富创意的一种文化。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广大师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发展的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健身,健心,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体育观念,提高审美情趣,完善心理特质;从教养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体育参与态度,动机,兴趣和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从社会学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开展以竞技体育,传统保健体育,现代健身体育和娱乐体育为内容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而且营造了高校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人人参与体育,显示出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人才塑造所起的积极作用,赋予了体育以新的意义。本文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从四各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概述。了解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结构及特征。第二部是介绍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第三部分是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存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完善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校园文化;价值;对策

  一、简述校园体育文化的概述(3)(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3)(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3)二、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4)(一)教育价值(5)(二)激励价值(5)(三)增进体质健康(5)三、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存的问题分析(5)(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没有得到重视(5)(二)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认识局限性(6)(三)缺乏政策引导(6)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6)(一)管理者要更新观念,优化管理理念和手段(6)(二)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建立良好的校园体育教学环境(7)(三)加强领导,提高认识(8)(四)完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8)结语(8)参考文献(8)

  一、简述校园体育文化的概述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的交叉点,它既是校园文化主要的形式和内容,也是体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对于丰富校园的课余生活、正确引导在校师生的价值观、增强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在校学生的的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着非常现实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有着很多的版本。杨文轩、曲宗湖在《课余体育新视野》中将校园体育文化定义为:“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任塘珂、周明华则认为,校园体育文化,就是指一间学校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所养成并流传的带有连续性、普遍性并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的体育活动,是一种有着浓厚体育特色氛围气息的环境,它是以校园作为空间基础的,以师生员工为共同参与的主体的,以体育活动为手段的,以各种体育比赛为主要内容的,是具有独特表现力的一种文化形式。

  结借助学者张岱年老师的观点,校园体育文化就是在校园范围内发生的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指以校园为空间,师生员工所共同采取的实践活动方式、及其信奉的体育精神的总和。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

  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是保持校园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完整性,并具有强

  大功能的内在依据,它同时又决定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对校园体育文化构成要素的研究者持有基本相同的观点,但却有着各不相同的要素组合方式,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校园体育文化结构。

  本文认为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结构,和相对开放的系统。它同样由四个方面构成:

  第一是体育物质方面,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既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满足主体,也是进行体育实践活动的基本保障,它包括了设施、器材、体育装备及各种体育形态等。第二是体育制度方面,指对体育有规范作用的学校的各种体育的法规、条例,学校制定的有关体育的规章制度,以及学校各种体育运动的竞赛规则等,它们对于在一定范围内对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体育行为,有着一定的强制性,除此之外,还包括学校的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运动队、体育部等体育类社团组织(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方面是关键,对于其它的三个方面起着联系作用,它是校园体育文化系统中最具权威的因素,并规定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整体性质。第三是体育行为方面,指师生在体育实践活动中用约定的方式形成的体育行为规范,主要是用体育习惯来体现,另外还包括体育风尚、体育情趣等。第四是体育精神方面,起主导作用,主要包括体育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其中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是体育的价值观念。它决定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目标。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是以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发展起来的。早年毛泽东主席曾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是载知识之车…,德智皆寄予体,无体则无德,智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曾指出:“所谓体育的价值即健全的人格,分四育,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因此体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体育文化的价值就从不同的视角展现出来,体育文化的价值不存在于直接提高物质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增长,而在于提高人的人文素质,思想道德和审美素质。因此,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体现在:教育价值、激励价值、增进体制健康价值、社会价值、校园体育文化对建设校园文化的价值等。我们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一)教育价值

  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校园,并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校园的每一个人。校园体育文化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最终目标中负有不可替代的责任,主要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训练、竞技比赛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等使得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变的有意义。在校园体育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一直都是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园文化主体,获得摄取“传道、授业、解惑”和“训练、健体、获知”这一文化价值的人生意蕴的全面的体验。校园体育文化充分发挥体育文化所包含的教育功能,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并为创造和发展人类优秀体育文化成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激励价值

  体育的激励价值常常表现在人的精神、信仰和情感情绪的爆发。体育的剧烈对抗和竞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产生许多因素能刺激人的情感,而使人心理平衡发生变化。积极的影响能使人得到满足,振奋人心,而消极的影响会使人产生颓丧、气愤情绪。无论中国女排取得“五连冠“的辉煌,还是雅典奥运会上刘翔的历史性的突破,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极大地激励了广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三)增进体质健康

  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必定是人格健全、有着健康体魄的人。今天,人们享受着工业文明创造的日益优越的物质生活。脑力劳动的增加、体力活动的减少、长期伏案学习所导致的运动不足、肌肉饥饿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因此,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已得到蓬勃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而且能保持清醒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人们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使自身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功能提高,呼吸功能增强,对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能防治疾病,延缓衰老。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存的问题分析

  (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没有得到重视

  目前,在我国很多学校都是重视文化学科的教育,而忽视了体育文化建设,

  甚至有些学校的体育课,都被其他的学科占用,或者是上体育课,自由活动等等问题,致使学生体质下降。

  (二)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认识局限性

  近二十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这种提高与转变往往只停留在体育理论界的学术层面,尚未认识到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的重要性。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对校园体育文化深层次的认识还微乎其微。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使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缺少了学校的政策优势。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由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复杂的、有机的开放的文化系统。包括体育教师在内的绝大部分人只是把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认为是多办上几会体育竞赛,在比赛中获得更多奖牌。这一认识的局限结果,只是对校园体育文化在形式上的重视,反而忽略了体育在精神层面的文化,特别是隐性的体育制度文化的建立和体育精神文化的构建,这一认识局限,也导致了对体育文化建设的困难性、长期性估计不足,系统性认识不够,从而使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无法向高层次、纵深化的方向发展,也最终导致了学校体育教育功能的简单化和弱化。

  (三)缺乏政策引导

  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不会自发产生,需要通过行政力量来引发。宏观上,校园的体育文化建设要在国家进行政策引导的前提下开展。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是决定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否可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微观上,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受到学校自身在管理,财政等相关政策上的扶植与引导力度的影响。如果学校有建设其校园体育文化的愿望,却无法在保障校园体育固有属性和功能的前提下,对自己做出特色性,针对性等的调整,那么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就毫干章义。

  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管理者要更新观念,优化管理理念和手段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已经制定了很多体育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起了保障作用。但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一些校园体育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式下的要求,因此,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高校的体育制度,用规范化、法制化的制度确保校园体育文化的整合顺利进行。

  由于受“重文轻武”传统文化思想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真正确立校园体育的合理地位,这种现象就算在高等学府中也不罕见。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中央国提出了加强进行素质教育,并强调了校园体育活动在学生素质的教育中所处的基础地位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己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十分重要的一环。而学校要构建自己的校园体育文化,首先是要贯彻落实各种体育法规,改边管理手段和更新管理理念,并依据本校具体的情况,有的放矢的制定有关的政策

  和实行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建立良好的校园体育教学环境

  学校体育的教学方式在现在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考试评分为主。尽管研究对象在某些方面的边革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成果,比如利用体育俱乐部进行教学活动,专业技术教学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单一的量化评价已开始向综合评价过渡,但真正的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的校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仍不够理想。

  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应采用打破年级、班级的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育方式,倡导学生的参与度评价,实施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在改变阶段评价和考核的基础上,实施整体评价和考核。使所有的学生能够在整个的受阶段始终如一地坚持体育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体育活动的参与。

  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地位,忽略学生在上课时的主要地位,忽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意愿,容易使出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心理隔阂。学与教的兴趣、动机、意向总会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无论是认知能力的提高,还是技能的增加,又或者是良好的体育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都能在体育课的教学的心理环境中默默地进行,其中心理环境决定了学习的效果、总量、接受程度以及集体的情绪,这种心理环境在同学们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体育教学利用设施以及场地的变化,创造协调、合理、适合运动、有创意项目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最佳情绪,达到最好的心理效应。

  (三)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学校的领导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他们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行政决策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体育工作的开展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营造。学校中主管体育方面的领导应当采取经常和体育教师开研讨会,并身体力行的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组织阅读体育方面的文献等方式以提高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改变他们的办学思路。利用学校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经验,做出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利的行政决策,有了学校主管领导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提倡,为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提供保正。

  (四)完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

  体育教研部应积极主动地协助学校的主管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长远规划;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类教学文件和教师档案,学生的体育考核成绩也应当建立档案。这些制度除了教育部下发的学生课堂常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外,还应当把学校体育的教学活动、运动场馆、运动器材、竞技比赛管理等都制度化,并且保证严格实施,有效进行,进一步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这些规章制度,由他律过渡为自律。从而使学校体育工作得以广泛开展,运动水平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校园体育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重视,体育锻炼不仅是国家和单位的事,更是个体追求幸福生活的大事,学校领导和各级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在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利用高校资源,积极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运动健身价值,激励价值,体育教育价值,人文价值,竞技和竞争价值和审美价值等。

  参考文献

  [1]徐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其育人的内在机理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1:94-99.

  [2]胡启良,兰自力,王云玲.论校园体育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2:70-73+89.

  [3]龚建林.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转型与构建[J].甘肃社会科学,2010,02:223-226.

  [4]梁培根,蒋琴华.江苏省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3:92-96.

  [5]姜志明,刘甄悦.中外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09:105-108.

  [6]顾春先,何文涛,胡波.我国普通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8:19-22.

  [7]程一辉,庄志勇,苏振南.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价值取向与建设性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7,03:91-93+96.

  [8]傅强,金林群.校园体育文化提高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在机制[J].体育学刊,2014,01:73-76.

  [9]胥万兵.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07:83-85.

  [10]梁培根,林虹.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建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05:83-85.

  [11]何文涛.校园体育文化对和谐校园构建的作用研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72-75.

  [12]王艳云,左成.探析我国校园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9:1177-1178+1184.

  [13]张天峰.试论高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的隐性课程价值——以隐性课程的课程、文化要素为切入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92-95.[14]张红坚.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对策探析[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05:117-119.

  [15]马梁.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3,06:81+168.

篇二:简述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大学体育课的作用和意义

  大学作为文化教育单位,它的一切课外物质的精神的文化活动都可以包括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两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既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因此,大学体育课的存在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体魄和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曾说:“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在体育课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为健康人格提供物质基础。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能够处处体现着德育的功能。体育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对于人的意志品质,自信心,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可以通过育体进而全面育人。正如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张伯苓说的:“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了。”

  体育课上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宣泄不良情绪,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由于持续紧张的学习,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精神衰弱。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他们的身心放松,消除疲劳。同时,在体育锻炼中可以使他们长期压抑的情绪通过宣泄的方法发泄出来。进行大量的体育锻炼对缓解人的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大学体育是高校全面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建设和谐校园。因而我们在加强体育文化的建设力度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清华大学每日千米长跑,就是以“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为口号,在清华建校之初,学生毕业后需赴美留学为了能够适应全新的竞争机会,学生必须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我们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立足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毛泽东曾说;“欲文明其精神,比先野蛮其体魄”少年强则国强,珍惜大学体育课的时光,加强体育锻炼,“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体育教育,不仅局限于强身健体,而是重视人格的塑造与意志品质的培养,重视集体建设和团队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才是大学体育课的作用与意义所在,开展体育锻炼,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高素质人才,心系国家,以局部带动整体的发展。

篇三:简述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简述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新思考】

  所谓校园体育文化,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活动方面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体育活动,是一种洋溢着浓郁体育特色气息的氛围和环境,它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员工共同参与为主体,以运动为手段,以各种竞赛为主要内容,是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院校也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人们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同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作为校园文化主流的体育文化也出现了革新、变异和转化,但如何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崭新的体育文化,则一直是理论界谈论的话题。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时代性特点

  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特征,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前进而不断地演化自己的形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受经济体制、教育制度以及社会结构、文化风尚等因素的制约。例如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实行的全国健身热。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的“文化大革命”,以政治代替体育,军事代替体育,劳动代替体育,体育几乎处于瘫痪状态。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在阔别奥运会30年之后,重返奥运会并实现了零的突破;中国女排“五连冠”,更是极大地鼓舞着每一个莘莘学子。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又是足球热,1992年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1995年6月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男足冲出亚洲,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可见,每一次活动都深深地影响着高等学校,甚至成为那个特定时代校园体育文

  化的主旋律。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性特点

  校园体育文化有其社会属性,并受社会因素的制约,而社会属性主要体现社会的要求。通过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频繁而广泛的以体育为内容的交流与接触,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开阔学生的眼界,积极吸取社会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以弥补校园文化的不足。同时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动态性特点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所钟情的是既能调剂学习生活,又能获得各种知识才能的充满动感的校园体育文化,在紧张学习的闲暇,在复习迎考的间隙,观赏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或参与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项目,在与对手的拼搏中,在与同伴的默契配合中,得到一种非常美妙的快慰和心理上的满足。这样既能调节学生生活,和谐心境,陶冶情操,又能使大学生得到积极的休息。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体育文化缺乏人文性

  没有文化底蕴的大学绝非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而当前大学体育文化通常将其目的降低到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培养兴趣,增强才干的层次,于是大学的体育文化建设也只是停留在校园内举办开展各类体育比赛上,其实这是校园体育文化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从大学文化的教育功能而言,大学文化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文化意识,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使其成为对人类、国家、社会、文化均有责任感的公共知识分子,和真正具有道义感的好公民。而要达成这一目的,大学体育文化的建设必须强化人文性和人文环境的营建。然而遗憾的是当今在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仍旧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改善和营建层次上,在具有文化深度和文化底蕴的体育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缺乏研究和有效的探索。

  (二)大学体育文化缺乏创造性

  这与目前我国大学体育长期运行在以强调政府行为为基础的制度环境有关。在这种制度背景下,大学体育的经费来源、教育教学活动、体育科学研究等都必须遵循政府的指令,大学体育制度由政府界定,在具体的操作中必然极大的限定和压抑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大学体育职能的发挥、功能的实现还在于领会上级意图、吃透文件精神、遵守规章制度的程度,在这种制度下只能是千人一面,主动性、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只有被放弃,最终大学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也必定受到限制。

  (三)大学体育文化存在庸俗之风,缺乏责任感

  大学是以探索、追求、捍卫、传播真理和知识为目的,继而负有引导社会价值观、规范社会行为之使命,对人类素质的改善和提高、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公共影响力、推动力的学术组织。然而权学交易、钱学交易、学术腐败等社会庸俗之风已经全面侵入大学的机体,侵蚀着大学原有的高尚和儒雅。这种状况影响下的体育教师的体育价值观必将影响其职业态度甚至是学术进取心,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直接决定其对体育的参与和需求,体育管理者的价值观又影响着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学体育文化面临如此危机的侵蚀,何谈教育的责任感,又何谈文化的责任感。

  三、高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1.重视组织发动工作

  重视校园体育组织建设,实现校园体育管理网络化。学校领导应为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提供经费和创造条件,制定各种体育规章制度,使学校的体育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

  2.活动内容与形式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⑴内容要迎合学生的趣向。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可参与性,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发挥,使他们真正体验

  到运动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如男生对球类

  (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等一些对抗性较强的项目比较感兴趣,我们可多安排一些,满足学生要求;

  女生对形体、啦啦操、舞蹈、羽毛球等项目感兴趣,我们要尽可能地在场地布置、教师的配备上满足她们。这样,学生就有选择余地,使自己的兴趣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⑵多搞专题性活动。除了各种运动会、有趣的体育比赛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体育知识竞赛、图片资料展览,组织观摩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文化活动。

  ⑶注重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我们在选择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学习、锻炼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提高运动能力为指导思想,既要考虑体育锻炼的实效性、科学性,更要增加趣味性,让学生达到懂、会、乐的体育效应。

  (二)学生应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人

  1.充分发挥团组织与学生会的作用

  ⑴结合实际成立相应的学生体育组织。除了相应的职能部门以外,为了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落实,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需求,成立相应的学生体育组织,如各种球类俱乐部、健身俱乐部、艺术体操队等,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人。与此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仅仅是参与者,也应该是一定程度上的组织者,让学生自己去组织,教师适当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⑵广泛开辟体育宣传阵地。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运用标语、黑板报、校广播站、电视及网络等宣传媒体,宣传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用体育比赛中公平竞争、公开竞争、求真求实、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精神来感化教育学生,培养他们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

  ⑶使课余体育工作成为学生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协助学生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学到的体育知识、技能等得到巩固,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既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又促进了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与巩固。

  2.让所有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运动场

  ⑴制定相应的课外活动制度,保证出勤率。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能力和终身体育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课外时间上的保证,除了加强平时的考核之外,还必须制定一些课外活动的制度,让学生能自觉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同时将班级出勤情况与先进班级的评选、先进个人的评选相结合。

  ⑵使其成为体育成绩评价的一部分。为督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我们可以把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作为体育成绩评价的内容之一。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⑶充分挖掘学校的体育资源。为保证学生人人都能动起来,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除了一些传统的运动项目之外,我们还可以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大力开发新兴的运动项目,如街舞、啦啦操、攀岩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大力开发课外与校外体育资源,如社会体育活动竞赛、体育俱乐部活动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活动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重视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快乐

  1.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基础自定目标。在目标的选择制定上,每位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切合自我实际。目标一旦确立以后,就要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2.重活动过程,重能力提高。我们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身心得到发展。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体育观赏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3.紧密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每年一次的《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的测试,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体质与健康的状况,帮助自己监测一年来体质与健康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有助于在新的一年里有的放矢地设定自己的锻炼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篇四:简述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102学校体育2021年12月刊(总第104期)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21)12-102-03简述中学生体育竞赛的价值、内容与形式徐敬争(安徽省淮北市第十二中学,安徽

  淮北

  235000)摘要:学生体育竞赛是学校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体育运动比赛的总称。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应当高度肯定开展中学生体育竞赛的价值,然后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及中学生的体育需求,合理安排、选择中学生体育竞赛的内容与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学体育竞赛的育人功能,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竞赛;竞赛价值;竞争意识;内容与形式中学生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在中学阶段,学校应当以体育教育为切入点,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与体育课堂教学相比,体育竞赛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道德品质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中学应高度重视中学生体育竞赛。本文对中学开展中学生体育竞赛的价值、内容与形式进行研究,旨在为中学组织开展中学生体育竞赛提供一些指导。1.2提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中学生体育竞赛可以作为中学生体育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路径。这是因为,体育竞赛会让中学生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这种运动负荷接近于或高于中学生体育运动训练中承受的运动负荷。通过竞赛,中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会得到显著提高,提高了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康发展。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中学必须注重培养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在体育竞赛中,中学生需要遵守竞赛规则、尊重裁判与对手、尊敬教练、诚实守信、有集体主义精神、有责任感与荣誉感、爱护体育设施与器材等。从这个角度而言,体育竞赛能够培养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将德育融入中学生体育竞赛是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1.3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学生体育竞赛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它蕴含着丰富多样的美,能够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学生体育竞赛中的美包括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美,运动员的体形美、技术动作美,团队协作美、奋勇拼搏美等。中学生无论是观看竞赛,还是参与竞赛,都能受到这些美的陶冶,得到美的享受。1中学开展中学生体育竞赛的价值1.1提高中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提高中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是中学开展中学生体育竞赛的最显在价值。在中学生体育竞赛中,中学生会全力以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具有的体育竞技能力(包括体育技术、体育战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等),以取胜为参赛目标。竞赛过程中,强大的对手会激发中学生的运动潜力,使中学生的竞技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通过竞赛,中学生也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在竞赛期间或竞赛结束后及时查漏补缺。与此同时,通过竞赛,中学生也会学习到其他人身上的优点,化为己用,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竞技能力。投稿日期:2021-08-121.6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中学体育竞赛本身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开展中学生体育竞赛,能够调动中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体育锻炼兴趣,形成“全校齐运动”的良好氛围。在这种氛围下,中学生会逐渐养成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4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学生体育竞赛中的高强度负荷、强大的对手、各种突发状况等都会给中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中学生只有具备坚强、勇敢、自信的心理素质,才能确保自己竞技能力的正常发挥。因此,可以说,中学生体育竞赛可以显著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2中学开展中学生体育竞赛的内容2.1田径项目田径项目是历史悠久、学生常见的体育项目,是我国中学开展中学生体育竞赛的主要内容。田径竞赛中的项目有1.5培养中学生的道德品质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包括身体健康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还包括道德健作者简介:徐敬争,中教高级。研究方向:高中体育、高中德育。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2021年12月刊(总第104期)学校体育103走类项目、跑类项目、跳跃类项目和投掷类项目4大类。其中,走类项目主要是竞走;跑类项目包括50m跑、100m跑、800m跑、1500m跑、400m接力跑、110m跨栏跑等;跳跃类项目包括跳高、跳远;投掷类项目包括掷标枪、掷铁饼、掷铅球等。赛,田径项目、球类项目、体操项目、武术项目等都是学校运动会中的常设内容。学校运动会规模大,参与人数多,是检查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和中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活动。从学校角度而言,学校运动会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十分浓厚,能够引发全校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关注,从而利于学校宣传体育育人价值。中学开展的学校运动会常以学校名称+年度+季节+运动会命名,如“××中学2021年春季运动会”。等。学校体育节规模大,参与的人数多,通常每年举行1次,是一场全校师生都参与的盛大活动。学校体育节具有很强的文化特性,能够全方面、多角度、立体式地向中学生呈现体育运动,加深他们对体育运动的了解,提高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对于学校而言,举办学校体育节是打造学校体育教育特色的重要路径,它能显著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利于学校的招生工作。2.2球类项目球类项目是除田径项目之外中学体育竞赛中常开展的内容。球类竞赛中的项目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还有些中学根据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高尔夫球项目的竞赛。3.2单项选拔赛单项选拔赛是中学选拔单项体育人才的重要活动。单项选拔赛如110m跨栏选拔赛、篮球选拔赛、足球选拔赛、羽毛球选拔赛等。通过单项选拔赛,中学挖掘出在某一体育项目上有发展潜力的中学生,纳入学校运动队,而后由体育教师进行针对性培养与训练,带领他们参加更大规模的体育竞赛,既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又促进了中学生的体育生涯发展。3.6体育知识比赛体育知识十分丰富。中学体育教育不仅要让中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还要让中学生掌握丰富的体育知识。中学生掌握的体育知识越多,他们对体育育人功能的认识就深刻,体育锻炼的兴趣越高。从形式上看,体育知识比赛既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口试;从内容上看,体育知识比赛既可以是综合型知识比赛,也可以是单项知识比赛。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何种体育知识比赛形式以及设计何种体育知识比赛内容。2.3体操项目近年来,体操项目在中学得到了众多中学生的喜爱。体操比赛中的项目包括广播体操、健美操、啦啦操、艺术体操等。还有些中学根据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技巧、单杠、双杠等项目的竞赛。2.4武术项目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和德育价值。近年来,我国很多中学已将武术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课程,不仅促进了中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推动了武术在当代的传播与发展。在中学开展学生体育竞赛中,武术比赛的项目包括太极拳、初级拳术、初级刀术、初级棍术、五禽戏、健身气功等。3.3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学生的体质健康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繁荣发展。中学阶段,为了促进中学生的体质健康,学校会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评价办法》以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2014年修订)》的相关要求,定期开展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以检测中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的测试内容包括50m跑、30s跳绳、1000m跑(男)、800m跑(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等。3.7早操比赛和课间操比赛早操和课间操是中学广泛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虽然中学每天会开展早操和课间操活动,但是很多中学的中学生参与早操和课间操的态度并不积极,“走过场”问题突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学开展的早操和课间操活动方式单调,无法激发中学生的活动兴趣。以比赛形式开展早操和课间操,能够激发中学生的竞争意识。早操和课件操期间,学校可以对各个班级的出勤率、队列队形以及做操质量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班级,并通过校园广播、学校报刊、校园宣传栏等进行公开表扬。2.5游泳项目游泳是很多中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但是,受场地限制,只有具备游泳场馆的中学才可以在体育竞赛中开展游泳比赛。游泳比赛的项目包括自由泳比赛、蛙泳比赛、蝶泳比赛、仰泳比赛。3.4体育教学赛体育教学比赛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需求开展的以检测自己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体育竞赛。体育教学赛的参赛者是体育课堂上的中学生。体育教学赛集竞技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能够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中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体育知识应用到实践中。2.6娱乐体育项目娱乐体育项目是一些趣味性、娱乐性、普适性强的体育项目,如跳绳、拔河、两人三足、轮滑、踢毽子等。娱乐体育比赛的开展,实现了人人参与学生体育竞赛的目标,为全体中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体育活动平台,激发了他们的体育热情。4结语中学生体育竞赛对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校园体育文化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学要积极开展中学生体育竞赛。在开展中学生体育竞赛时,中学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中学生体育竞赛。全校师生要积极参与到中学生体育竞赛(下转第140页)3.5学校体育节3中学生体育竞赛的形式3.1学校运动会中学每年都会定期开展学校运动会。学校运动会是一项综合型体育竞学校体育节也是一项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它不仅综合型体育竞赛和各类单项体育竞赛,还包括各种与体育有关的活动,如体育摄影展览、体育文化宣传、学生体育社团招募、体育娱乐表演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140幼儿体育2021年12月刊(总第104期)表3不同性别2组幼儿训练后感觉统合能力测试比较测试项目视觉平顺

  听觉识别前庭平衡本体感受身体运作触觉n10101010101010101010性别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训练前M(Q3~Q1)训练后M(Q3~Q1)46.00(4.50)45.50(13.50)27.50(3.50)26.50(6.25)75.00(6.25)75.00(13.25)62.00(6.50)63.50(10.75)49.00(6.75)54.00(12.50)45.50(12.00)47.50(5.75)27.50(6.75)28.50(5.50)73.50(9.50)75.00(8.50)60.00(13.75)67.00(6.25)45.50(13.25)50.00(5.50)z值-0.380-0.871-0.419-0.606-0.493-0.227-0.303-0.910-0.947-0.947P值0.7040.3840.6760.5440.6220.8200.7620.3630.3430.344女童的触觉能力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感觉统合失调与学龄幼儿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关系密切。幼儿感觉统合能力正常发展的关键时期为

  3~7岁,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本身的大脑功能在不断地完善和生活经验不断丰富,感觉统合能力必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但终归比不上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干预训练效果明显,而且黄悦勤等学者提出3~6岁是接受感觉统合能力干预的关键期。虽然现阶段针对我国学龄前幼儿感觉统合训练的方式呈现多元化,但为了满足每一位幼儿身心发z值-1.725-0.153-0.181-1.616-2.492-2.016-0.308-1.130-0.655-1.938P值0.0840.8780.8560.1060.0130.0440.7580.2580.5120.053表4实验组幼儿训练前后感觉统合能力测试比较测试项目视觉平顺

  听觉识别前庭平衡本体感受身体运作触觉n10101010101010101010性别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训练前M(Q3~Q1)训练后M(Q3~Q1)45.00(7.50)46.00(11.25)26.50(5.75)26.00(3.25)70.00(10.00)70.00(14.5)63.00(10.75)61.50(8.5)50.00(7.00)45.50(16.75)46.00(4.50)45.50(13.50)27.50(3.50)26.50(6.25)75.00(6.25)75.00(13.25)62.00(6.50)63.50(10.75)49.00(6.75)54.00(12.50)展的需要,感觉统合训练的趣味性、活泼性对于吸引幼儿注意力,吸引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非常重要。未来需综合其他运动干预进一步提升运动干预方案的有效性、针对性,帮助每一位幼儿提升感觉统合能力。参考文献:[1]毛斌斌.4~6岁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调查与训练[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09.[2]向磊.体操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表5对照组幼儿训练前后感觉统合能力测试比较测试项目视觉平顺

  听觉识别前庭平衡本体感受身体运作触觉n10101010101010101010性别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训练前M(Q3~Q1)训练后M(Q3~Q1)45.50(5.50)47.00(10.25)28.50(6.75)25.50(8.25)72.00(8.50)77.00(12.75)63.00(4.75)64.50(10.50)50.50(6.00)52.00(9.50)45.50(12.00)47.50(5.75)27.50(6.75)28.50(5.50)73.50(9.50)75.00(8.50)60.00(13.75)67.00(6.25)45.50(13.25)50.00(5.50)z值-0.119-1.834-0.141-1.797-0.213-1.018-1.023-2.101-1.246-0.119P值0.9050.0670.8880.0720.8320.3090.3060.0560.2130.905幼儿行为改善的实验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8.[3]陈嘉鹤.体育游戏对秦皇岛市

  岁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长春:吉林体育学院,2015.[4]刘娟.基干感觉统合的幼儿游戏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5]赵颂佳.游泳对5-6岁学龄前幼儿动作协调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9.法对4~5岁幼儿感觉统合能力中前庭平衡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上接第103页)[2]郭可雷,刘超,李蓉,徐军.初中体育课程与体育竞赛设置的经验与启示[J].体育教学,2021,41

推荐访问:简述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简述 价值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