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建党100周年历程7篇

时间:2023-10-16 08:30:03 浏览量:

建党100周年历程一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结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次学习教育贯穿2021年全年,总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党100周年历程7篇,供大家参考。

建党100周年历程7篇

建党100周年历程篇1

一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将结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次学习教育贯穿2021年全年,总的要求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二是举行庆祝大会。

将以中共中央名义,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发表重要讲话。

三是开展“七一勋章”评选颁授和全国“两优一先”评选表彰。

将以中共中央名义,向为党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授予“七一勋章”,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发证书,颁授勋章。还将评选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向健在的党龄达到50年、一贯表现良好的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此外,还将组织开展走访慰问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的家属等活动。

四是举办大型主题展览。

将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型主题展览,全面、系统、生动、立体地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五是举办文艺演出。

将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获得功勋荣誉表彰的代表、基层党员和群众代表等各界人士来观看。

六是召开理论研讨会和座谈会。

中央宣传部将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召开庆祝建党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中央组织部将召开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庆祝建党100周年座谈会,还要召开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和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研讨会;中央统战部将商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和全国工商联,召开各界人士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

七是创作推出一批文艺作品和出版物。

将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及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为主要内容,制作播出大型文献专题片和专题节目。创作推出一批具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平的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剧等各类优秀文艺作品。推出一批重点党史著作和理论文章,编写推出《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等重点出版物。此外,还将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发行纪念邮票、纪念封和纪念币。

八是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将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各地特别是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将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党史重要事件、重要活动和重要遗址旧址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建党100周年历程篇2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发展回顾大致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1、中共成立到解放战争胜利(1921—1948年):服务于革命与战争的需要。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开始进行建立农民大众金融事业方面的探索。

众所周知,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但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当时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封建土地所有制同买办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导致国家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广大农民深受高利贷和市场上货币流通繁杂、混乱的盘剥之苦,迫切需要能为农民大众服务的金融机构。共产党人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支持革命斗争,根据农民的要求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组织一些地方兴办了农民银行等金融机构。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的萌芽,它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产生的。

1922年12月,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中,就提出了“组织农民借贷机关”和实行低息借款的建议。

1925年《中国共产党告农民书》发表,提出全国农民“由各乡村自治机关用地方公款办理乡村农民无息借贷局”。湖南农民代表大会上,特别在金融方面作出两项决定:一是《金融问题决议案》,二是《农民银行问题决议案》,此后还通过了《取缔高利贷决议案》。

192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湖南衡山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将广大农民从高利贷等剥削性质的金融关系中解放出来,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1927年3月,共产党发表了《对农民宣言》,明确提出在农民运动中应实行的金融政策,解决贫农资本缺乏问题。这些决议、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初期的金融思想和方针政策,并在一定程度上将之具体化,对农民在经济斗争中创办自己的金融事业产生很大影响。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边区建制的同时,先后成立了陕甘宁边区银行以及晋察冀边区银行、晋冀鲁豫边区银行、晋绥边区银行等,抗战金融帮助军民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停战协定》,开始对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

1948年12月1日为适应人民解放战争需要,党中央部署巩固原有根据地银行,设置新解放区金融机构,使解放区的金融工作从分散逐渐走向集中统一,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金融支持功不可没。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金融工作主要服务于根据地经济和政权建设,一方面重视根据地工农业生产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致力于为革命战争筹措军费、提供资金保障。独立发行自己的法定货币并建立自有的金融运行系统,不仅成功打破敌人经济封锁,发展了根据地内部经济,同时利用贸易等经济手段建立外部金融联系,有效防范了敌对势力利用金融系统对根据地、对革命与抗战的破坏。

2、建国初期到十年文革结束(1949—1976年):扎根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的金融事业也揭开了新的一页。

新中国产生新金融,开办新金融完全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兴国大业。共和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面临的是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烂摊子,国民经济千疮百孔,物价居高不下,工业生产停断,社会民生凋敝。1949年,全国工农业产值同历史最高的年份1936年比较,重工业下降70%,轻工业下降30%,农业产值下降25%。国民党政府统治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使市场投机活动猖獗,物价不断上涨。针对这种严重困难的境况,中共中央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争取在1949至1952年三年的时间里,实现国家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

建国初期的金融工作主要是:维护币值稳定以控制通货膨胀,打击金融投机,改造旧有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为社会生产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国民经济平稳恢复。此时,作为新中国国家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贯彻中共中央的号召,努力开创新中国的金融事业,配合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稳定金融物价,制止通货膨胀,建立起统一的人民币市场和金融体系,支持国营经济发展壮大,对私营银行和钱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贡献了力量。为新中国的金融体系完善发展奠定了基础。“边接管、边建行”,是党为新中国最初制定的金融工作方针。

从1953年“一五”起到改革前的1978年,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是“大一统”的中国人民银行体制。“一五”期间,仅是国家确定的以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型单位组成的工业基本建设,其固定资产投资就需要600多亿元。银行“大一统”聚集资金,对于解决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工程建设的成功,为新中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和“三大改造”相继进行的过程中,以苏联模式为参照,逐渐构建计划经济体制,金融系统服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集中管理,简化为执行社会经济计划的一个环节和手段,金融的功能较为单一。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作出《银行工作“六条”》决定,纠正了“大跃进”时期发生的错误。

阅读这一段历史,让人们深刻体验到,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并不是永远不犯错误,而是不断检视自己、锻造自己,敢于认错、果断纠错、勇于自我革命,确保我们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1977—1997年):内嵌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1977年到1978年,对金融业进行全面整顿,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此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开始了有计划有步骤的金融体制改革。这一时期金融工作主线在于推动金融体制向市场化方向转型。重点在于回归金融的本质功能属性,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强调将银行创办成真正意义上的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造。

1979年2月恢复中国农业银行。之后,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从财政部分离出来,并成立中国投资银行,全国陆续成立信用合作社,重新建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各地相继组建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各类金融机构逐步建立和发展。

1983年9月,中央银行制度正式建立,同时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担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信贷和储蓄业务。

中国货币市场从1984年同业拆借市场出现开始,经历了一个初步建立、快速发展和逐步规范的过程。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恢复国债发行、开始发行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兴办证券公司,形成股票发行与证券集中交易市场。

1988年,我国出现改革开放后未有过的通货膨胀,中央作出“控制货币、稳定金融”的决策部署。

随着新兴证券市场初具规模,1992年10月,新成立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监管全国证券业务。

1992年下半年到1993年上半年,我国受投资过快的拉动,货币超发、银行超贷,对此中央采取16条综合治理措施,强化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后,中央及时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研究对策,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风暴带来的不利影响。

90年代中后期,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立法,维护金融秩序。将金融风险管理作为金融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出了相应的金融监管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一时期,是新中国发展极为重要与关键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虽然只有40来年,但却是新中国历程中一个非常重大的转折点,它将继续改变中国及其金融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4、世纪之交到亚洲金融危机后期(1998—2011年):成长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1998年11月,新成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保险监管职能从央行分离出来。党的金融工作集中体现于金融体系功能的完善和金融机构治理的加强。国有银行体系的改革相继展开,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不良资产被剥离并市场化处置。

2001年12月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口与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主导,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外汇与汇率制度改革相继实施。逐渐形成了业务类型比较齐全、金融功能较好发挥、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持续增强的新型金融体系。

2003年4月,新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监管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随着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成立,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模式逐步确立,金融监管体制得以进一步完善。

2018年4月,又整合银监会和保监会的职责,合并为“银保监会”。

在应对危机的经济刺激计划实施过程中,金融系统成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扩大投资所需资金的融资窗口。围绕房地产市场的金融调控也是这一时期金融思想的一个重要缩影,反映了党的金融思想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更加兼顾社会公平。

5、党的十八大到建党一百年(2012—2021年):助力于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将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2017年7月,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由人民银行承担办公室职责,牵头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金融业逐步建立起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使历史积累的金融风险隐患得到有效化解,有力地保障了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2020年2月28日,人民币被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系列。这是继明晟指数、富时罗素指数、巴克莱指数之后,又一个国际重要金融指数将中国发行的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纳入其中。中国资本市场迅速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主流,中国规模巨大的资本市场被国际市场关注。

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对新时期的金融工作不断进行探索,减少金融资源流向低效和无效的产能领域,为产业整合并购重组提供融资支持;加强信贷流向管理,推动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降低企业杠杆率,重点关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激增问题;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信用体系优化,降低企业的利息负担,向实体企业让利;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哺育科技创新产业链的成长;强调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扭转金融“脱实向虚”的趋势;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建设透明高效的资本市场体系,助力新经济的发展;重视对金融科技的开发与运用,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面对社会不同人民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扩大金融开放,提高金融国际化程度,更好服务于中国企业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6、随着往事奔涌而来的,是经过100年岁月沉淀的思考感悟和经验总结。

加强党的领导,是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百年实践告诉人们,中国共产党有远大理想追求,有科学理论引领,有选贤任能机制,有严明纪律规矩,有自我革命精神,有强大领导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国家胜利前行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百年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究其根本,就在于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因为有人民之“源”,党才能永葆青春活力;因为有人民之“本”,党终成参天大树。检验金融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金融工作必须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实施稳健政策,保障中国金融经济稳中求进、行稳致远。中国是一个大型的经济体,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国内经济,决定货币政策主要是“以我为主”。要深刻认识稳金融的重要意义,金融稳才能经济稳,经济稳才能国家稳。坚持稳健取向、确保政策定力,要用稳健的手段保持金融宏观调控的持续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稳金融服务,就是要着力解决金融“脱实向虚”、自我空转、自我循环的问题。要深化对中国特色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树立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把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服务。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制度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是大国重器,金融风险不仅冲击宏观经济,还会给国家层面带来重大影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

风雨苍黄百年路,初心如磐向未来。回首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总结经验是为了服务现实。我们深知,要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历程与辉煌,必须同时认识她的诞生和奋斗。

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更好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用今天的奋斗续写明天金融的辉煌,这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的最好纪念。

建党100周年历程篇3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发展回顾大致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1、中共成立到解放战争胜利(1921—1948年):服务于革命与战争的需要。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开始进行建立农民大众金融事业方面的探索。

众所周知,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但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当时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封建土地所有制同买办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导致国家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广大农民深受高利贷和市场上货币流通繁杂、混乱的盘剥之苦,迫切需要能为农民大众服务的金融机构。共产党人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支持革命斗争,根据农民的要求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组织一些地方兴办了农民银行等金融机构。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的萌芽,它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产生的。

1922年12月,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中,就提出了“组织农民借贷机关”和实行低息借款的建议。

1925年《中国共产党告农民书》发表,提出全国农民“由各乡村自治机关用地方公款办理乡村农民无息借贷局”。湖南农民代表大会上,特别在金融方面作出两项决定:一是《金融问题决议案》,二是《农民银行问题决议案》,此后还通过了《取缔高利贷决议案》。

192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湖南衡山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将广大农民从高利贷等剥削性质的金融关系中解放出来,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1927年3月,共产党发表了《对农民宣言》,明确提出在农民运动中应实行的金融政策,解决贫农资本缺乏问题。这些决议、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初期的金融思想和方针政策,并在一定程度上将之具体化,对农民在经济斗争中创办自己的金融事业产生很大影响。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边区建制的同时,先后成立了陕甘宁边区银行以及晋察冀边区银行、晋冀鲁豫边区银行、晋绥边区银行等,抗战金融帮助军民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停战协定》,开始对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

1948年12月1日为适应人民解放战争需要,党中央部署巩固原有根据地银行,设置新解放区金融机构,使解放区的金融工作从分散逐渐走向集中统一,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金融支持功不可没。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金融工作主要服务于根据地经济和政权建设,一方面重视根据地工农业生产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致力于为革命战争筹措军费、提供资金保障。独立发行自己的法定货币并建立自有的金融运行系统,不仅成功打破敌人经济封锁,发展了根据地内部经济,同时利用贸易等经济手段建立外部金融联系,有效防范了敌对势力利用金融系统对根据地、对革命与抗战的破坏。

2、建国初期到十年文革结束(1949—1976年):扎根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的金融事业也揭开了新的一页。

新中国产生新金融,开办新金融完全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兴国大业。共和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面临的是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烂摊子,国民经济千疮百孔,物价居高不下,工业生产停断,社会民生凋敝。1949年,全国工农业产值同历史最高的年份1936年比较,重工业下降70%,轻工业下降30%,农业产值下降25%。国民党政府统治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使市场投机活动猖獗,物价不断上涨。针对这种严重困难的境况,中共中央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争取在1949至1952年三年的时间里,实现国家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

建国初期的金融工作主要是:维护币值稳定以控制通货膨胀,打击金融投机,改造旧有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为社会生产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国民经济平稳恢复。此时,作为新中国国家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贯彻中共中央的号召,努力开创新中国的金融事业,配合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稳定金融物价,制止通货膨胀,建立起统一的人民币市场和金融体系,支持国营经济发展壮大,对私营银行和钱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贡献了力量。为新中国的金融体系完善发展奠定了基础。“边接管、边建行”,是党为新中国最初制定的金融工作方针。

从1953年“一五”起到改革前的1978年,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是“大一统”的中国人民银行体制。“一五”期间,仅是国家确定的以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型单位组成的工业基本建设,其固定资产投资就需要600多亿元。银行“大一统”聚集资金,对于解决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工程建设的成功,为新中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和“三大改造”相继进行的过程中,以苏联模式为参照,逐渐构建计划经济体制,金融系统服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集中管理,简化为执行社会经济计划的一个环节和手段,金融的功能较为单一。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作出《银行工作“六条”》决定,纠正了“大跃进”时期发生的错误。

阅读这一段历史,让人们深刻体验到,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并不是永远不犯错误,而是不断检视自己、锻造自己,敢于认错、果断纠错、勇于自我革命,确保我们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1977—1997年):内嵌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1977年到1978年,对金融业进行全面整顿,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此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开始了有计划有步骤的金融体制改革。这一时期金融工作主线在于推动金融体制向市场化方向转型。重点在于回归金融的本质功能属性,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强调将银行创办成真正意义上的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造。

1979年2月恢复中国农业银行。之后,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从财政部分离出来,并成立中国投资银行,全国陆续成立信用合作社,重新建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各地相继组建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各类金融机构逐步建立和发展。

1983年9月,中央银行制度正式建立,同时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担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信贷和储蓄业务。

中国货币市场从1984年同业拆借市场出现开始,经历了一个初步建立、快速发展和逐步规范的过程。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恢复国债发行、开始发行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兴办证券公司,形成股票发行与证券集中交易市场。

1988年,我国出现改革开放后未有过的通货膨胀,中央作出“控制货币、稳定金融”的决策部署。

随着新兴证券市场初具规模,1992年10月,新成立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监管全国证券业务。

1992年下半年到1993年上半年,我国受投资过快的拉动,货币超发、银行超贷,对此中央采取16条综合治理措施,强化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后,中央及时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研究对策,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风暴带来的不利影响。

90年代中后期,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立法,维护金融秩序。将金融风险管理作为金融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出了相应的金融监管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一时期,是新中国发展极为重要与关键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虽然只有40来年,但却是新中国历程中一个非常重大的转折点,它将继续改变中国及其金融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4、世纪之交到亚洲金融危机后期(1998—2011年):成长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1998年11月,新成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保险监管职能从央行分离出来。党的金融工作集中体现于金融体系功能的完善和金融机构治理的加强。国有银行体系的改革相继展开,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不良资产被剥离并市场化处置。

2001年12月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口与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主导,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外汇与汇率制度改革相继实施。逐渐形成了业务类型比较齐全、金融功能较好发挥、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持续增强的新型金融体系。

2003年4月,新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监管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随着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成立,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模式逐步确立,金融监管体制得以进一步完善。

2018年4月,又整合银监会和保监会的职责,合并为“银保监会”。

在应对危机的经济刺激计划实施过程中,金融系统成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扩大投资所需资金的融资窗口。围绕房地产市场的金融调控也是这一时期金融思想的一个重要缩影,反映了党的金融思想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更加兼顾社会公平。

5、党的十八大到建党一百年(2012—2021年):助力于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将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2017年7月,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由人民银行承担办公室职责,牵头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金融业逐步建立起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使历史积累的金融风险隐患得到有效化解,有力地保障了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2020年2月28日,人民币被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系列。这是继明晟指数、富时罗素指数、巴克莱指数之后,又一个国际重要金融指数将中国发行的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纳入其中。中国资本市场迅速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主流,中国规模巨大的资本市场被国际市场关注。

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对新时期的金融工作不断进行探索,减少金融资源流向低效和无效的产能领域,为产业整合并购重组提供融资支持;加强信贷流向管理,推动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降低企业杠杆率,重点关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激增问题;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信用体系优化,降低企业的利息负担,向实体企业让利;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哺育科技创新产业链的成长;强调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扭转金融“脱实向虚”的趋势;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建设透明高效的资本市场体系,助力新经济的发展;重视对金融科技的开发与运用,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面对社会不同人民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扩大金融开放,提高金融国际化程度,更好服务于中国企业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6、随着往事奔涌而来的,是经过100年岁月沉淀的思考感悟和经验总结。

加强党的领导,是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百年实践告诉人们,中国共产党有远大理想追求,有科学理论引领,有选贤任能机制,有严明纪律规矩,有自我革命精神,有强大领导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国家胜利前行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百年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究其根本,就在于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因为有人民之“源”,党才能永葆青春活力;因为有人民之“本”,党终成参天大树。检验金融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金融工作必须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实施稳健政策,保障中国金融经济稳中求进、行稳致远。中国是一个大型的经济体,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国内经济,决定货币政策主要是“以我为主”。要深刻认识稳金融的重要意义,金融稳才能经济稳,经济稳才能国家稳。坚持稳健取向、确保政策定力,要用稳健的手段保持金融宏观调控的持续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稳金融服务,就是要着力解决金融“脱实向虚”、自我空转、自我循环的问题。要深化对中国特色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树立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把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服务。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制度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是大国重器,金融风险不仅冲击宏观经济,还会给国家层面带来重大影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

风雨苍黄百年路,初心如磐向未来。回首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总结经验是为了服务现实。我们深知,要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历程与辉煌,必须同时认识她的诞生和奋斗。

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更好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用今天的奋斗续写明天金融的辉煌,这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的最好纪念。

建党100周年历程篇4

迎建党百年

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前辈们披荆斩棘,为如今的我们创下这繁荣盛世。百年前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年后是神州大地万家灯火。回首往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如今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也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历程

1950年

我国制定颁布了《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商标注册暂行条例》等知识产权法规,对实施专利、商标制度作出了初步的探索。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部署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伴随着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起来。

1980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前身中国专利局成立,我国在这一年正式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1982年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商标法。

1985年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专利法。

1990年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著作权法。

1992年

我国与其他相关国家签署了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为履行其中的承诺,我国相继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进行了修订。

1998年

中国专利局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并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2000年

为满足世界贸易组织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规定,我国对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

2008年

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出台,我国将知识产权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8年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好的顶层设计。

2020年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接轨世界,我国对著作权法及专利法进行了修订。

2021年

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文章《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就知识产权发表的重要讲话

2013.6

致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的贺信

在贺信中提到,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各国企业提供良好服务。

2014.6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会议时指出,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设立知识产权法院,都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

2014.8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抓紧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完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加快标准化法、反垄断法、公司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职务发明条例、天使投资条例等。

2015.11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在主旨演讲中强调,我们将继续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幅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开透明、高效平等的市场环境。

2016.5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

2017.7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

习近平指出,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要加快新兴领域和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要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要调动拥有知识产权的自然人和法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产权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2018.4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

习近平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对此,外资企业有要求,中国企业更有要求。并提到,我们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正常技术交流合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同时,我们希望外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

2018.8

2018年“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的贺信

习近平强调,知识产权制度对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坚定不移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所有企业知识产权,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希望与会各方加强对话,扩大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使用知识产权,共同建设创新之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2018.11

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的主旨演讲

在演讲中誓言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措施包括“坚决依法惩处侵犯外商合法权益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违法成本”。这必将使全球智力成果在中国得到更好的保护,让外商更加放心地在华投资、研发及技术应用,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

2019.4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

习近平指出,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要加快新兴领域和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要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要调动拥有知识产权的自然人和法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产权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2020.11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

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特别强调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中国在疫情后出台的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一视同仁。今年,中国实施外商投资法和相关配套法规,进一步缩减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国将继续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以优质服务营造更好环境。

2020.11

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1.1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

习近平主席在对话会上发表题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特别致辞,并提出,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将加大科技投入,狠抓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科技成果应该造福全人类,而不应该成为限制、遏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手段。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促进互惠共享。

百年大党正风华

一叶红船,百年流光。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这百年来,中华民族忍辱负重,终于拥有了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的实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也为我国激励创新,服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建党100周年历程篇5

一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将结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次学习教育贯穿2021年全年,总的要求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二是举行庆祝大会。

将以中共中央名义,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发表重要讲话。

三是开展“七一勋章”评选颁授和全国“两优一先”评选表彰。

将以中共中央名义,向为党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授予“七一勋章”,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发证书,颁授勋章。还将评选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向健在的党龄达到50年、一贯表现良好的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此外,还将组织开展走访慰问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的家属等活动。

四是举办大型主题展览。

将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型主题展览,全面、系统、生动、立体地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五是举办文艺演出。

将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获得功勋荣誉表彰的代表、基层党员和群众代表等各界人士来观看。

六是召开理论研讨会和座谈会。

中央宣传部将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召开庆祝建党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中央组织部将召开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庆祝建党100周年座谈会,还要召开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和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研讨会;中央统战部将商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和全国工商联,召开各界人士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

七是创作推出一批文艺作品和出版物。

将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及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为主要内容,制作播出大型文献专题片和专题节目。创作推出一批具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平的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剧等各类优秀文艺作品。推出一批重点党史著作和理论文章,编写推出《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等重点出版物。此外,还将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发行纪念邮票、纪念封和纪念币。

八是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将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各地特别是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将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党史重要事件、重要活动和重要遗址旧址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建党100周年历程篇6

迎建党百年

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前辈们披荆斩棘,为如今的我们创下这繁荣盛世。百年前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年后是神州大地万家灯火。回首往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如今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也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历程

1950年

我国制定颁布了《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商标注册暂行条例》等知识产权法规,对实施专利、商标制度作出了初步的探索。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部署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伴随着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起来。

1980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前身中国专利局成立,我国在这一年正式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1982年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商标法。

1985年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专利法。

1990年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著作权法。

1992年

我国与其他相关国家签署了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为履行其中的承诺,我国相继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进行了修订。

1998年

中国专利局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并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2000年

为满足世界贸易组织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规定,我国对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

2008年

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出台,我国将知识产权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8年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好的顶层设计。

2020年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接轨世界,我国对著作权法及专利法进行了修订。

2021年

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文章《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就知识产权发表的重要讲话

2013.6

致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的贺信

在贺信中提到,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各国企业提供良好服务。

2014.6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会议时指出,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设立知识产权法院,都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

2014.8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抓紧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完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加快标准化法、反垄断法、公司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职务发明条例、天使投资条例等。

2015.11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在主旨演讲中强调,我们将继续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幅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开透明、高效平等的市场环境。

2016.5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

2017.7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

习近平指出,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要加快新兴领域和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要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要调动拥有知识产权的自然人和法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产权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2018.4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

习近平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对此,外资企业有要求,中国企业更有要求。并提到,我们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正常技术交流合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同时,我们希望外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

2018.8

2018年“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的贺信

习近平强调,知识产权制度对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坚定不移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所有企业知识产权,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希望与会各方加强对话,扩大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使用知识产权,共同建设创新之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2018.11

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的主旨演讲

在演讲中誓言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措施包括“坚决依法惩处侵犯外商合法权益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违法成本”。这必将使全球智力成果在中国得到更好的保护,让外商更加放心地在华投资、研发及技术应用,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

2019.4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

习近平指出,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要加快新兴领域和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要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要调动拥有知识产权的自然人和法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产权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2020.11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

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特别强调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中国在疫情后出台的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一视同仁。今年,中国实施外商投资法和相关配套法规,进一步缩减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国将继续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以优质服务营造更好环境。

2020.11

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1.1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

习近平主席在对话会上发表题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特别致辞,并提出,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将加大科技投入,狠抓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科技成果应该造福全人类,而不应该成为限制、遏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手段。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促进互惠共享。

百年大党正风华

一叶红船,百年流光。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这百年来,中华民族忍辱负重,终于拥有了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的实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也为我国激励创新,服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建党100周年历程篇7

革命时期

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创建于1911年,虽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但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一些青年学生开始传看《新青年》《少年中国》等进步刊物,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9年,春雷激荡般的五四运动唤起了学子们的爱国热情,进步学生积极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火种,各种社团如雨后春笋纷纷兴起,其中就有施滉等人组织的“唯真学会”。

1926年3月18日,在对爱国学生游行请愿的镇压中,清华大一新生韦杰三身中四弹。生命的最后一刻,年仅23岁的他仍大声疾呼:“我心甚安,但中国快强起来啊!”同年11月,清华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在三院成立。从此,一代代清华人在党的旗帜指引下敢于担当,奋勇争先。

1935年冬,“一二·九”运动风起云涌,时任清华地下党支部书记的蒋南翔奋笔疾书——“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学生党员姚依林参与指挥工作,女学生陆璀为唤起民族觉醒而振臂高呼。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一二·九”运动是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开辟了青年学生与工农兵相结合的斗争道路。

抗战全面爆发后,清华的学生党员纷纷走上战场,在一线战斗中牺牲的就有张甲洲、黄诚、杨学诚、李冠英等十多人。另一部分学生党员则跟随学校南迁,一路宣传党的政策。

昆明期间,联大党支部扩建为党总支,党员增加到83人,约占云南省党员总数的1/3。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影响下,西南联大成为大后方的“民主堡垒”。在清华园中,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上镌刻的“刚毅坚卓”不仅是一群学人的精魂,更是一个民族在患难中所迸发的精神与力量。

1946年10月,清华在北平复员。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抗暴运动、反饥饿反内战运动等斗争中,清华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规模达到200多人,成为冲破黎明前黑暗的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从清华复员回北平至1948年底清华园解放,中共清华大学地下党组织累计共有党员416名。此时的清华园被称为是国统区中的“小解放区”。

1948年12月,清华园解放。清华大学里党的工作也掀开了新的一页。

建设时期

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

“一切听从祖国的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清华学生自觉的选择,也是清华大学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所交出的时代答卷。

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由人民政府管理、面向广大劳动人民的大学,广大师生热情投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参军参干、思想改造等各项运动中。1951年2月,中共清华大学委员会成立,领导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建设社会主义大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华党组织重视做好在教师中的党员发展工作,提出“两种人会师”的思想。1955年11月7日,德高望重的副校长刘仙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校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不久后,张维、张光斗、梁思成、吴良镛等30余位知名学者相继入党。

清华党委带领师生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办学规律,努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创建“先进集体”和“三好学生”评选表彰制度,倡导“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积极建立“三个代表队”,引导学生在政治上努力攀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个台阶。

1953年初,在蒋南翔的倡议推动下,清华选拔了25名党员学生担任第一批政治辅导员。这一“双肩挑”制度,历经60多年的风雨,在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也培养出一大批又红又专的干部和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

清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针对国家重大需求设立一批新科学技术专业。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3岁半的年轻人,从零开始、攻坚克难,实现了用自己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春天”的誓言。

1956年,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组织成为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

改革开放时期

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1980年3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说:“清华大学的经验,应当引起全国注意。又红又专,那个红是绝对不能丢的。”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鼓舞下,学校重点进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许多教研组党支部积极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科研工作秉持“顶天、立地、树人”的理念,在重大科技攻关中共产党员都冲锋在前;建立清华党校,成立党委思想理论工作组和党建研究组,组织教工支部书记读书班、青年教师党员读书班等;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定期召开教学讨论会和科研讨论会,逐步形成了比较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

1985年,中共清华大学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把清华大学逐步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奋斗目标。1993年,经过全校大讨论明确提出,2011年即建校100周年之际,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2003年,时任校长王大中宣布了“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总体发展规划。

这一时期,学校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改进上下功夫。2004年,学校党委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以及一系列配套文件。200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清华党委在全体教工党员中组织开展新时期共产党员标准的讨论,先后形成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行为规范》。2005年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9年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10年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发掘先进典型,用优秀事迹教育党员和师生。

学校党的各项建设全面推进。校党委积极推动党支部建在基层行政单位;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一批知名专家教授光荣入党;出台学生党员队伍建设规划,设立党建辅导员和助理,形成积极分子教育“全覆盖”体系;每年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开设廉洁教育课程,发挥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清华大学顺利完成各阶段发展目标,迎来建校100周年华诞,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

扎根中国大地迈向一流前列

面向新百年新征程,清华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105周年校庆贺信精神为指引,党的建设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清华党委积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健全重要议事决策制度和规则;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十三五”规划,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制定《清华大学章程》;率先进行综合改革,办学质量显著提升;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举措;持续优化学科结构,文科、理科、工科等发展计划陆续推出;实施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完善和发展大学创新体系;制定实施全球战略,成立四个海外基地,发起成立亚洲大学联盟、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世界慕课联盟并担任主席单位。2020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众志成城,取得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阶段性胜利。

近年来,清华大学党委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内教育不断拓展深化,在抓常抓细上下功夫,在长效机制上见实效。

学校党的工作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覆盖。学校党委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开展“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持续实施学生党员“先锋工程”,重视在优秀教职工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健全“大宣传”工作格局,推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理论学习体系,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和成效;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对统战工作、群团工作和离退休工作的领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现学校第十四届党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持续巩固中央巡视整改成果,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

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学校取得的改革发展成绩,为清华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放眼未来,清华大学将始终扎根中国大地、聚力改革创新,大踏步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以优异成绩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推荐访问:建党 历程 周年 建党100周年历程图片 建党100周年历程概括 建党100周年历程手抄报 建党100周年历程简短 建党100周年历程视频素材 建党100周年历程ppt 建党100周年历程总结 建党100周年历程折线图 建党100周年历程简介200字 建党100周年历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