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局经验交流材料(6篇)

时间:2023-05-03 08:50:03 浏览量:

篇一:自然资源局经验交流材料

  

  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我县近年来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汇报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把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坚持立足实际,疏堵结合、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积极破解执法监察难题。

  X年以来我局共办理各类自然资源违法案件X件,结案X件,非法占地类案件共计X件,结案X件,罚没款X万元,其中未批先建X宗、边报边建宗、未批即用X宗;

  非法开采类案件案件共计X件,结案X件,罚没款X万元,其中无证开采宗、越界开采X宗;移交司法机关X宗、强制拆除X宗、拆除面积X平方米、行政处罚X人。

  二、主要做法

  X、强化学习力度,注重理论知识储备。

  针对我监察大队新进临聘人员较多、业务素质不高的现状。为提高执法监察人员执法办案能力及业务水平,我们积极支持干部参加省、州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每年由执法大队组织全局执法人员集中培训X次,建立每周一集中学习制度,每年共累计学习X余次,采用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国家政策方针和自然资源法律法规,以熟练

  的自然资源法律业务知识去指导办案、依法办案。

  X、完善执法装备配备,有效提升执法效果。

  近年来积极向县委、政府申请到执法装备经费X万元,分别用于执法服装与执法设备的配备,目前执法监察大队均已配备执法记录仪X台、相机X台、执法车X台。这标志着我县监管执法队伍进一步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了我局的执法效率和部门形象。

  X、建立司法衔接机制,确保行政案件执行力度。

  为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我局与法院、检察院、公安联合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协作配合机制。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疑难复杂案件适时进行会商。二是建立案件信息共享制度,依托各部门信息数据库,按照有关查询规定,实现案件信息即时查询和信息共享。三是建立案件移送制度,严格按照行政案件移送相关规定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X、大力推进联合执法,加强执法办案协同保障。

  本着共治共管的思路,加强部门联动积极探索推进联合执法。近年来多次与法院、检察院、公安、住建、乡镇、社区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行政执法联合机制,与乡镇、社区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做好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案件的办理工作,形成了横向联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行政执法

  机制。

  X、对达到立案条件的违法行为坚决查处的违法案件坚决查处,认真履行执法职责。

  按照“既要处理事、又要处理人”的原则,依法查处,在调查取证期间要求执法监察人员搜集有利的证据,同时与各相关科室积极协调,对每起违法案件的行政处罚都通过局务会来决定,做到会议有记录,处罚有依据,将每年的违法案件整理后移交给有关科室,由有关科室根据违法案件整理表督促违法当事人抓紧时间办理“农转用”审批手续。

  x、强化行政执法,做到执法有痕迹

  提高执法监察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正确履行执法职责,严格行政执法人员持证执法,亮证执法。每年制定详细的动态巡查计划,计划中详细分类巡查片区,执法人员分组巡查,要求对自然保护区、重点巡查区域、重点砂石料场每个月巡查不得低于X次,其余片区每个月巡查次数不得低于X次,详细记录巡查结果,制作巡查台帐。要求执法人员对每日发生的重大、疑难案件调查结果记录在调查记录本,作为日后案件调查取证的依据。

篇二:自然资源局经验交流材料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生产发展、主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大**管理局以“创业富民、创新强县”大讨论为契机,以“丰富药乡内涵,提升药乡品位,努力打造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内核”为己任,牢固树立“保浙中一方净土,送下游三江清水”的生态保护理念,牢牢把握三个环节,全力打造生态县内核。

  一、健全网络抓管护

  资源保护是管理局工作的重心所在,也是保护区建区、立区之根本。做好资源保护工作关键在于有一支精干的管护队伍和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

  一是规范政策措施,做到有章可循。为了加强浙江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出台了《浙江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明确了管理区的范围、管理职责与权限、保护与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内容,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是健全管理网络,强化队伍建设。第一,适时调整管理岗位,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管护队伍。按照“管理局——

  保护站——保护点”三级管理体制的要求,到目前止,一共设立了花溪、牛路溪、石上三个保护站,10个保护点,5个哨卡,配备了专职巡护员6名,哨卡值勤人员7名,兼职巡护员4名。第二,完善管理机制,使资源保护工作有序规范。为了充分调动管护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相继出台了《保护站工作职责》、《巡护人员工作职责》、《哨卡工作职责》、《**尖了望哨工作职责》、《大**管理局值班制度》和《大**自然保护区管护人员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使资源保护工作逐步走向规范。

  三是强化管护巡查,确保资源安全。从保护区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严防火、禁滥伐、阻开垦、止采挖、刹捕猎、防病虫”的资源保护工作总要求。认真抓好日常资源管护的巡查、督查工作,管护员日常工作实行登记报告制度和月例会制度。为了严格防范和有效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制定了《大**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扑救预案》,切实抓好重点季节、重点节假、重点地段的森林防火工作。出台了《港生自然资源保护奖》,出现了多起群众主动放归野生动物的好现象。

  二、搭建平台促科研

  科研科普工作是保护区的重要职能,科研科普的能力水平也是保护区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标志和生命力所在。

  一是构建交流平台,提高公众参与科研热情。保护区管理局设立了科教处,重点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共向社会各界

  印发了宣传材料6000余份,宣传年画10000余份。保护区设立了宣传窗,在重要路口设立了宣传牌,在文溪文化长廊开展了保护区工作专题展示,编印了《守护浙中瑰宝》宣传画册,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基本知识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有效地提高了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保护区开展了金华市百名青年“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情缘、相聚**”活动和金华市新闻媒体集体进区采风活动,扩大了保护区在金华市的影响力。典型的地质遗迹“千年平板溪”和“亿年火山湖”长年对社会开放,年接待游客50000余人。保护区主动吸纳社会资金,设立了“孔德球科研贡献奖”,有效地提高了社会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和科研的积极性。

  二是拓展科研渠道,提高科研科普水平。管理局组建以来,千方百计筹措科研经费,拓展科研渠道,广泛与浙江省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努力构建“专家库——合作方式——研究项目——实施基地——成果利用”科研体系。先后实施了《大**生物多样性基础调查与研究》、《大**七子花林保护与繁殖研究》、《大**香果树致濒机理与繁殖研究》、《野生元胡生境监测》等一批科研项目。其中《大**生物多样性基础调查与研究》先后发现了1个植物新变种——大**蔷薇,4个浙江省新记录植物物种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的新分布点,进一步丰富了浙江省动植物的区系内容。特别是在浙江省内首次发现了能表征大气污染程度、大气湿度和降雨量变化的指示类真菌——大胶鼓。大**首次采集到野生元胡种子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包括《新华内参》在内的国内130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作了报道,“大**被确认为世界七子花(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物种)分布中心已在专家层面得到了确认。同时管理局建立了科研驯化基地、药用植物园、动植物标本室,加强了科普宣传工作。与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合作共同构建了“浙江省特色中药材资源合作利用及人工繁育技术平台,并开展了相关平台项目的前期工作,石上30亩药用植物培育驯化基地建设全面展开。与县科技局合作,建立了“浙江省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网站,构建了新的对外交流平台。

  三是加强基地建设,提高生态环境教育层次。保护区每年都筹集一定的经费用于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目前已建立室外固定宣传栏,建成标本陈列室100平方米,固定教育培训场所120平方米,展示动物标本100号、昆虫标本5000号、植物标本1000号、图片5000张,直观地向社会展示大**的自然资源和科研成果,现已接待参观人员3000余人。配备了数码照相机三架、数码摄影机一台、投影仪一台以及电脑、扫描仪、打印机等到日常教育用具,并开展了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浙江省绿化委、环保局、林业厅等八部门联合命名大**自然保护区管理区为“浙江省生态道德教

  育基地”,今年又被省有关部门评为“浙江省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

  三、夯实基础谋发展

  大**自然保护区属于产业“基石”型保护区,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与我县传统的支柱产业——中药材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建设好保护区不仅是生态县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美好药材之乡的客观需要。

  一是夯实组织基础,确保管护工作正常运转。第一,建立共管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根据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县政府成立了由有关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组成的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和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分工,建立共管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运转。第二,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建立了管护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了《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考勤请销假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和《工会疗养制度》,使内部管理有章可循。

  二是夯实共建基础,确保社区群众共得实惠。全面完成了与涉区乡镇、村、农户之间的林地勘界、面积测定、纠纷调处、分户公示等工作。按照“山林权属不变、按规划线定界、资源统一管理、政府适当补助”的原则进行了政策处理,并按时足额兑现了补助资金。在全省保护区中,大**率先与全部的涉区村签订了《资源统管协议》。管理局在社区中大力倡导“牌子共护、资源共管、基础共建、利益共享”的观念,建立了“局帮扶重点村、人(职工)帮扶重点户”的联系制度。积极帮助社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起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项目。使社区群众在共建中真正得到了实惠,保护区工作得到社区群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夯实物质基础,增强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是保护区管护能力的物质基础和工作支撑。管理局自成立以来,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十分重视项目的编制工作,大力推进管护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努力每年都争取到国家能力建设的专项经费,建立了石上、牛路溪三个保护站,***等16个管护点(卡),共建保护站管理用房16间,计400多平方米;科研驯化基地的租用、护栏灌溉设施以及土地整理等项目的建设;目前九头石管理用房也已基本完工。在标牌、标桩建设上,在保护区主要出入口及人为活动较频繁处设立了用塘瓷制作的50多块区界宣传、警示牌,提醒进区人员自觉保护自然资源;在日常巡护设施配置上,配置了1辆江铃陆风越野巡护车,在龙王坑口、石上设置防护围栏700多米。实施管护工程建设项目后,管护能力有了明显增强

篇三:自然资源局经验交流材料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经验交流材料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经验交流材料

  武清区地处京津之间,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人多地少,可发展空间小。几年来,我区坚持以集中推进集约,以集聚促进节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通过示范镇建设、撤村建居工程,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整合农村宅基地;通过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通过闲置土地的清理盘活,增加发展空间。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一整套节约集约用地方法,走出了一条符合武清实际的科学用地之路,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多措并举,推进宅基地的整合

  我区农村居民点和建制镇及城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99559亩,户籍人口为83.2万人,人均建设用地240平方米,按照《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村庄建设人均建设用地上限(150平方米)计算,我区城区、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用地超标112320亩,超过规定的37%。整合居住用地,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是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首选。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我区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筹安排,有步骤、按计划开展了撤村建居和新农村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一)开展了城区规划区及周边范围内撤村建居工程。自201X年,由区政府主导,启动了城区规划区范围内撤村建居工程,将5个街道、1个镇65个街村约5万户实施撤并,腾出置换土地6000公顷,农民转变为居民,统一建设了高标准的住宅小区。

  (二)推进增减挂钩工作。通过积极争取,武清区于201X年开展了

  一镇两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批试点建设,撤并村庄13个,置换原村庄用地251.84公顷,其中安置还迁用地65公顷(占原有村庄用地的25.8%),其余186.84公顷用于招商引资和城镇开发建设。通过迁村并点、撤村建居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破解了土地供需瓶颈,创新了城市发展用地的新模式。

  (三)落实农村宅基地管理意见。对于没有撤并计划的村庄,主要

  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农民宅基问题。

  一是严把分立户条件,控制新增。

  二是利用原有宅基地,凡原有宅基大于400平方米,符合分立户条件的,倒房可发给建房证。

  三是建立专项基金,以经济和行政手段促使在别处购房居住的村民或有多余宅基地的村民主动退出本村或多余的宅基地。

  二、以加强开发区、示范园区管理为重点,建立工业用地节约高效利用机制

  自国土资源部开展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县)活动以来,武清区把创建活动作为促进全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大胆探索,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区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的意见》,创新完善了新举措,主要包括:

  (一)集中生地。在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本着

  工业向园区集中

  的思路,将全区建设用地指标整合,规划了高新技术产业、汽车零部件、自行车、地毯等一区四园,规划总面积达到了7000公顷,201X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天津武清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的集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集聚利用效益。

  (二)设定门槛。我区已由原来的单纯招商转化为选商,为进一步以土地调控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引导少占地、多投入、高产出的基地型、旗舰型、科技型

  项目落户我区,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将全区工业用地分为武清开发区、四个示范园、其他乡镇工业集中区三大类收集,规定不同的指标体系,把注册资本、投资总额、投资强度、容积率和亩均税收细化到三类工业用地,作为供地条件,同时规定投资总额低于201X万元(或用地面积低于10亩)的工业项目不再单独供地,通过租赁或购买标准厂房解决生产用房。

  (三)会审、论证核地。新上工业项目,由国土部门牵头,会同发改委、工经委、规划、环保等相关部门联合会审,有必要的召开专家论证会确定供地规模。我们先后对2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会审,201X核减用地规模110公顷。既满足了投资方的用地需求,也节约

  了土地,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用地成本。

  (四)分期供地。对分期实施建设且用地量大的项目,按照

  整体规划、总量控制、分期供地、限期开发

  的原则,预留建设用地范围,根据实际到位注册资金和生产建设进度分期供地,不得先供待用。但用地在50亩以下的项目一律不得分期建设。

  三、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一)加强批后监管。通过建立日常巡查机制,敦促企业按时开工,及时竣工。201X年共下发限期动工通知书5份,限期完成工程建设通知书97份,避免形成新的闲置土地。

  (二)收取违约金和闲置费。按照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关于土地闲置费征收标准的通知》,严格收取违约金和闲置费及滞纳金。今年收取违约金558.04万元。

  (三)制定鼓励政策。制定了零散建设用地有偿和无偿收回制度,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撤并的建设用地区域,依据增减挂钩政策,由区政府指定机构统一收回复耕,对原土地使用权人按10万元/亩给予补偿,盘活后全区统筹安排使用;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确认为闲置的土地,与有关单位配合,坚决无偿收回;建立了奖励约束机制。经批准利用厂区内原有建筑或存量土地改扩建厂房的,免缴因容积率增加部分土地出让金。几年来来,无偿收回土地238.76762公顷。利用原有砖瓦窑场5个1000余亩建设了商品住宅、老年社区、艺术家聚集区、工业项目等,有效缓解了供需矛盾。

  (四)开展了非农用地大清查。201X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非农用地大清查。共清查项目184个,面积900.24公顷,查清了全区非农用地现状,为改善土地管理和执法环境,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者:

  武清区国土资源分局局长、党组书记

  刘广生)

篇四:自然资源局经验交流材料

  

  实施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实施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一、课程改革进展情况

  1、成立了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和培训组织机构,建立各种制度,确定了实验目标,确定了实验方案。依据《实施方案》制定了《沙后河中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组织教师通过培训,确立了实验教师,成立了校级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认真做好课题的立项、准备、研究等相关的工作。

  2、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橱窗、家长会、教师会、学生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了课程改革,使广大师生及家长、社会对课程改革有了初步认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每周举行一次校级教研活动,每月举行一次专题研讨会,每学期承担一次督导组级课改交流会,内容是课改、课题和"双自主"教改,使实验教师能够及时交流、研讨,真正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加强了课改的研究的力度,经过一个学期的验证,效果是十分显着的。

  3、课程进展情况:学期初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两个计划执行,各学科、各个单元有测评、有信息反馈,并及时做好记录,整理和装入档案。课程改革经过一个学期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使学生初步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改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存在问题

  1、观念转变非一日之功。

  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摈弃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之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改动较大,传统的做法的惯性作用使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多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有的老师在示范课或有领导听课时能自觉按新课程要求去上,但平时还是"穿新鞋走老路"。究其原因,在于观念的内化一般都要经历接受、反映、评价、组织和个性化五个由浅入深,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因此,观念转变需要时间,更需要一个过程。另外,总有部分教师担心课改会影响学生考试成绩,不敢大胆实践。

  2、培训形式单一。

  整个课改培训基本是一个模式,即通识培训、学科培训、专题讲座培训。讲课改形式是请专家做报告或是二级培训员的讲授。以上培训形式和方法的单调性造成的结果是当时听了激动新鲜,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还是涛声依旧。难怪有的教师说:"专家做报告听的概念多,注重实效少。"因此,可以肯定的说集中式的培训是必需要,但还远远不够,需要有多种形式的培训,如校本培训、参与式培训等。

  3、课改的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

  课改的配套制度和管理措施的保障不到位,阻碍着教师的课改参与。

  三、对课改教材的评价

  1、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2、教材内容的选择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要。

  3、教材内容生动、多样、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各种建设性意见。

  4、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设施,能广泛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

  5、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现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

  6、各学科教材均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有机地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如: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

  四、课改档案建设

  专人、专橱,严格按照"丰宁满族自治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档案提纲的通知"来执行。

  主要内容有:1、课改实验组织;2、课改实验研究、3、实验教师培训。

  五、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和安排

  1、加强学校领导的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加强课改课题的研究力度,注重实效,不走过场。

  3、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早日使课改工作出成效。

  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档案建设。

  5、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设施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6、教学是学校的工作中心,课程改革又是当前的教学中心,要搞好课程改革,除思想观念上的再培训和再发动外,还需构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并制订相应措施。

  7、要将课程改革开展及成果,列入教师年终考核项目,并逐步提高权重,其次制订课改实验的考核及奖励条例;再次是继续加大对课改的领导力度,增加人、财、物方面的投入,还要想方设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抓好宣传、督查、研讨等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良好局面。

  8、加强调研和指导,组织经常性的开课研讨,加强课题管理,组织各类评优和论文评荐,组织学习材料及教辅用书、用具的推荐及征订,提供多种版本的实验教材供一线教师研读。

  9、课改,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主力军,学生个性持续发展是主目标,要引导教师大胆创新,注重经验积累,注重资料积累和处理,加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要把课改看作是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特色建设的大好机遇,增强责任意识。

  2、组织管理

  为切实加强我校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行,学校成立以下组织机构:

  (1)、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学校新课程实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

  (2)、课程实施工作小组

  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导处、教研组、政教处、办公室、团委、总务处等处室与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负责人任成员。负责教师的培训、课程的编制、教学过程的管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审定学校课程设置.(3)、学分认定委员会

  新课程实施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业过程,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作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学分认定的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学分认定委员会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学分认定委员会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

  学分认定基本程序:(1)监督检查学分产生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生出勤、检测、考试命题、监考、阅卷、评分等。(2)公示学分。接受公众的监督举报并负责调查处理。(3)认定学分并注册。(4)建立学生学分档案。

  学分认定委员会实行校长负责制,委员会其他成员由学校其他领导人员、教导处负责人、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各科备课组长组成。

  (4)选课指导中心

  学生自主选课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为指导与帮助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特成立选课指导中心。

  选课指导中心负责制定学生选课的各种具体政策。指导中心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并对学生的选课提供建议和咨询:通过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趋向,为学生科学选课提供客观依据;学科组负责本学科选课指导、咨询。人员由教导处、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组成。

  (5)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

  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

  成员:各学科教师

  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与老师还没想到的这种做法,我向你学习”。“你的头脑真灵活,这种方法比老师的方法强多了”。“这真是奇思妙想,棒极了!”针对后进生我会用不同的赞扬和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如:“你的作业给老师带来好心情,谢谢你。”“你真棒,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这么难的题,你还作对了一道,真不简单!”“只要全心全意投入进去,什么都难不倒你。”“你的进步,表明了你的实力,再努力一把,相信你会更好!”而对于聪明的小马虎的评语是:“方法很好,仔细查一查,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如果再仔细一点,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当学生的作业出现问题时,我并不是极力的训斥学生,而是针对错的地方下评价,如:“你看这样做是不是更好?”“你自己想一想,看能不能发现错在哪里?”“你自己把做错的题重做一遍好吗?”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2、克服作业评价标准绝对化倾向。

  过去一般的做法是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按一个绝对的标准和要求去评价。但在实践中我发现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喜欢学数学的学生,一般做题较认真,能独立思考,解题方法有创造性和灵活性。于是我对对这些作业呈现这样的评价:“优+与众不同=优上,优+奇思妙想=优上,优+字迹工整=优上,优+格式规范=优上。”不怎么爱好数学而且性情急躁的学生,作业一般较马虎,对教师发还批改过的作业不认真看,错了也不思考错在哪里。为此,对待这样的作业,评语要讲究艺术性,既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要用委婉的语气表达批评。如,“良+如果能认真订正作业=特优,良+如果能不懂就问=特优,良+如果能认真及时订正=特优。”对一些不爱动脑筋,作业有抄袭现象的同学,老师的评语是:“b+如果能独立完成作业=特优,b+如能积极开动脑筋=特优”。

  “等级加简语”式作业评价是描述学生作业水平,并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于引导,皆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各个方面很不稳定,因此,评价不能一成不变,一以贯之。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地以个性特征为参照,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于以表扬、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较中树立信心,在评价中不断进步,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3、使作业评价多一些温情,少一些冷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评价时我们应尽量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了其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比如,我对上课爱做小动作,因而影响学习的学生说:“最近你进步不大,你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吗?从你平时的各项表现来看,你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所以老师肯定你能把数学学好,老师愿意给你帮助,我们共同努力吧”。对于表现有进步的学生,我对他说:“你的字进步可真快呀,比我小时候写的好看多了,老师还要向你学习呢!本次作业为优”。“你总是熟读课文。教会学生预习并重视预习,坚持下来真是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这样也减轻了学生课堂的压力,有的同学还能带着问题去听课。所以,我认为,语文的有效和高效是和预习分不开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乐学

  进入课堂,了解学生才发现,预习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实际有效的预习的确对部分学生有帮助,但是对于有些同学来讲,预习只不过是老师家庭作业的一种变化,应付一下就可。真正的根源还是兴趣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家长甚至有些教师都认为语文学习可有可无,短时间投入精力也不见成效,索性放任。正因为这种偏见,学生不重视语文。长此以往,学习语文也就索然无味了。为使让学生乐学,每个学期教会了学生怎样看人、怎样处事、如何关爱别人和世界就是了不起的收获了。

  六、科学设置作业,巩固教学成果

  新课程改革要求给学生“减负”,也就是说要减量不减质。这真是一个难题,怎么办?我觉得首要就要对作业设置特别注意,一定要科学从优的设置作业。作业完成情况是衡量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的重要依据。所以,我就采取了分层次留作业的办法,对学生布置作业时,力求定性定量,要区分对待。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要做,选做题由中层学生选做,高层学生全做。由于作业分类,克服了"大统一",使低层学生有兴趣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解决基本题,达到培养基础性学力;中层学生则能拓展思路,在培养基础性学力的同时,提高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为例,可以布置以下五道作业题:1、背诵默写这首诗;2、用通俗的白话复述这首诗所述事情的经过和作者的情感;3、简析作者在诗中是如何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4、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品析诗人形象。5、揣摩诗歌的语言,学习多角度赏析诗歌。第一道题是必做题,其余各题学生依据个人能力、兴趣选做,第二天,全班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七、及时反思,不断改革

  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语文教学更需要经常进行反思。不但教师要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成功之处;反思教学失败之处;反思学生的反馈。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进行及时反思,想自己在课堂上有哪些失误;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启示等等。然后集中进行师生交流,能大大改善我们的教学行为。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赶上新课程改革的有利时机,我正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以期给学生减轻负担而增加实效,从而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篇五:自然资源局经验交流材料

  

  坚持新理念

  新思想新战略

  引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开拓创新

  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XXX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李建忠

  (2022年3月7日)

  202X年,XXX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XX件,提起诉讼X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位推动工作

  县委书记对公益诉讼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并就做好公益诉讼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检察长、分管副检察长将公益诉讼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切实深入一线,带头办理有影响的案件,将公益诉讼作为新时代检察职能新的增长点来谋划。

  二、上下联动一体化,提升工作质效

  牢固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理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案模式,推动公益诉讼工作向纵深挺进。健全协作配合机制。着力加强内部协作配合,建立内设部门间线索移送、案件协办机制,推动各部门整合办案资源,拓宽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线索来源。着力通过诉前检察建议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行公益保护职责,发出诉前检察建议XX件,回复采纳率达XX%,提出问题全部得到整改,既有效保护了公益,又促进了依法行政。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单位建立线索移送、信息共享、联席会议、联合办案等多项协作机制。

  -1-

  聚焦一体化办案机制。一是在全市率先建立刑事、民事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由1名员额检察官同时办理刑事案件及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二是通过审查案件证据材料,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通过刑事、民事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X件X人。

  三、创新工作方法,多点发力推进

  坚持一体推进,努力把传统业务做精做强,把新增业务创新做实,以消灭空白为突破口,推动公益诉讼工作全领域开展、全方位铺开。

  聚焦食品药品问题,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组织开展全县集市非法流动医疗摊贩清查活动,监督取缔非法行医摊点;探索建立食品药品领域刑事民事一体化办理模式,办理该类案件X件X人,坚决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聚焦环境资源保护,守护陆良绿水青山。一是扛起生态保护检察责任。联合县林草局、水务局、自然资源局等开展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保护等专项监督活动,向相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X份。二是形成生态保护多方合力。与县自然资源管理局、林业局、水务局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齐抓共管生态保护。

  聚焦民生热点,保护饮用水安全。通过深入XX水库、北山水库、XX水库、XX水库等饮用水源地实地查看,针对水库周围的放牧、垂钓、生活污水汇流、生活垃圾等问题,通过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整改。

  四、点面结合,增强整体辐射,打造亮点工作

  以强化法律监督为着力点,探索适合辖区特点的“组合拳”,-2-

  因地制宜,注重办理具有“陆良特色”的典型案件。

  聚焦红色资源,守护精神家园。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用“检察蓝”守护“英烈红”。推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职能部门建立英烈保护制度、实施方案等长效机制,形成红色资源保护合力。协助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争取了专项资金XX万元用于烈士纪念设施的修缮维护。协助该局举行了XXX散葬烈士集中迁葬仪式,将散葬在外的XX名烈士集中迁入XX烈士陵园,实行统一管理。

  聚焦“四号检察建议”,守护脚底下的安全。202X年X月,县域内一乡镇出现农户自家挖的蓄水塘出现安全事故,造成XX人死亡,随后开展县域“坝塘池窖”安全隐患专项检查,“面对面”向乡镇、行政部门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书;以“XX.XX”重大交通事故为鉴,全面启动我县临水临涯重大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以实际行动消除安全隐患,守护脚底下的安全。

  聚焦重点领域,助推黑臭水体治理。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的黑臭水体问题,开展公益诉讼检察专项监督,共同助推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先后深入乡镇、街道巡查河道、沟渠等黑臭水体,对发现的问题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及时整改。

  下一步,我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以“质量建设年”为抓手,以民意民声为决策依据、以民愿民盼为努力方向,以更大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实现新发展。

  -3-

篇六:自然资源局经验交流材料

  

  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精选多篇)

  第一篇: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县坚持科学运作、有序开发,全力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环境,做旺城市人气,做优城市品位,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科学规划,实施规范化调控。规划是政府管理城市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县以“渊明故里、禅宗祖庭”两大品牌为重点,前瞻性、科学性地谋划城市布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一是高标准编制总规。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围绕建设“城中有园、园中有林、林中有景”的山水生态园林休闲城市目标,聘请省城规院及有关专家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确定了“一心”(行政中心)、“三区”(城东新区、老城区、工业园区)格局的城市发展目标。同时,以50米渊明大道、城东大道为主线,依托优美的山水自然环境,高起点编制了城东新区修建性详规。二是抓好建设项目评审。成立了由建设、国土、环保等单位为成员的县规划评审委员会,认真抓好临街建筑物和重点项目的规划评审工作,美化建筑外形设计,完善配套设施功能,力使每个项目建设都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较好的结合。三是从严查处违章建筑。加大违章建筑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违规乱建等行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执行到位。去年,共强制拆除违

  规建房8起,面积1356平方米,有力维护建设市场秩序。

  2、市场运作,实行滚动式发展。做好经营城市文章,是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把城市建设当作最大的资产来经营,逐步实现建设资金自我积累和循环利用,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一是抓好土地经营。对县城土地市场实行垄断经营,根据城市发展的重点和轻重缓急,加强土地储备的计划性,让有限的土地储备资金用在“刀刃”上。积极实行公开招标、公开拍卖和挂牌交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推行“双底价”制度,在土地挂牌过程中推出一个明标挂牌底价,同时,制定一个暗标底价,暗标底价由县政府确定,并予以封存,招拍卖结束时,当场启封,只有竞报最高价等于或高于底价时,土地才能成交,有效地防止蓄意串标,着力提高土地增值收益。xx年,出让经营性土地性185.95亩,实现收益3496万元,是前三年的总和。二是搞活无形资产。精心抓好城市冠名权、广告权、形象和品牌等无形资产的经营,制定出文秘杂烩网台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实施办法,公开拍卖了县城三条主干道户外灯箱广告经营权,获利20多万元,为盘活城市无形资产积累了经验。三是节约工程造价。加强建筑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律采取“最低价格中标”的方法进行招标,加强了工程质量监督,确保按时保质完成。xx年县城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标价为389.63万元,节约率达40%。

  3、依托资源,抓好特色性建设。城市个性特征是美化城市的关键。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抓好城市特色建设。一是城东新区建

  设。面向全国招标并选定行政中心设计方案,以行政中心建设为重点,全面启动规划面积达8平方公里的城东新区建设,高质量打造集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休闲居住、宾招服务等区域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区,做大城市规模。二是步行街建设。公开拍卖了原新昌粮管所54亩土地打造精品步行街,建设白泽湖休闲广场,商业街全长260米,集购物、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它的建设不仅增添了城市风貌,提高了城市品位,而且带动了旧城改造,为市民提供多彩多姿的城市带状公园。三是”一河两岸”建设。以耶溪河山水生态为依托,建设“一河两岸”生态景观风光带,做美城市环境,全面搞好绿化、美化、亮化,形成市民休闲娱乐的环行走廊。四是绿地建设。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在县城规划建设渊明园、城东森林公园、市民公园、元形广场、流源广场等绿色场所,建设省级园林城市。xx年,县城共硬化道路12.27万平方米、绿化4.64公顷、亮化路灯616基,建安工程量9360万元,是我县城市建设历史上项目最多、规模最大、变化最快的一年。

  4、精心培育,激活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我们坚持把房地产业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一是规范建筑规费征收。实行了建筑规费缴交一单清制度,规费征收实行一个窗口办理,一个帐户缴费,减少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益,堵塞征收漏洞,维护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xx年,县城建筑市场规费征收达到374.6万元,是上年的2.2倍。二是合理控制开发数量。城建项目严格实行城建领导小组“一支笔”审批制度,每年年初都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深入的调

  研,适当控制当年房产的开发面积、数量和层次,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完善综合验收制度。出台了房屋综合验收制度,由县房管局牵头,建设、城管、国土等部门参与,严格把好规划设计、工程质量、综合验收“三关”,重点完善环卫、消防、物业等设施,提高居住质量。xx年,县城商品房交易面积达9.7万平方米,平均售价比xx年高237元/平方米,商品房价格稳步攀升。

  5、创新机制,推进社会化管理。城市管理工作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积极适应现代城市管理要求,不断推进城市管理工作。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在原城管大队、环卫所等基础上,顺利组建了县城市管理局,整合资源,充实人员,集中力量,形成城市管理的专职队伍。对城区所有主次干道清扫保洁权全部向社会公开招标承包,再成立了4支环卫监管队伍,采取分片包干、定岗定责的办法,加强监管,深入治理“脏、乱、差”行为,县城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实行定文秘杂烩网路段、定人员、定目标、定奖惩的“四定”管理制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把执法人员充实到街面上,把违法现象解决在一线,使城市管理工作步入经常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轨道。执法人员打破8小时,取消节假日,加强上路巡查,做到职责到位,管理不留盲区,及时处置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推进社会化管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在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执法效能的同时,精心组织相关部门、社会团体、行风监督员等群众组织和各类群众代表参与城市管理,形成社会管理的整体合力。xx年,我县聘请了20余名城管监督员,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营造出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氛围。

  第二篇: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经营理念

  全力打造....特色县城

  ..县位于..省最南端,....全县辖.个乡镇,.个行政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紫阳境内硒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丰富,...。201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总值...亿元,财政总收入..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近年来,我们把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围绕打造板石特色县城总体目标,创新理念,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高水平经营管理,县城面貌日新月异,功能设施日趋完善,板石特色日益彰显。

  在县城建设管理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科学定位,高起点规划是前提。..是一个山区农业县,也属国定贫困县,在城镇建设上,处于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慢、困难多的状态。县城位于..北岸,属移民迁建城市,三面环水,依山而建,由于早期规划不完善,控制不严,建设随意性较大,影响了城市整体布局。近几年来,我们把规划摆在“龙头”位置,立足县情,狠抓规划编制和实施。一是明确发展定位。根据..县城的文化底蕴(茶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区位优势、经济基础等独特资源凛赋,把县城定位为生态休闲旅游城市,明确了

  1“一江两岸,一城三区”的空间布局,提出了打造..特色县城总体目标,确定了近中期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二是科学编制规划。2014年,我们先后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四川兴发规划建筑公司等单位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编制了教场坝民俗小区和老城区环城路以北修建性详细规划、江南休闲旅游区和任河咀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交通、旅游、电力、教育等各项专业规划,形成了总规、详规和专项规划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反复组织征求群众意见,多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保了规划的品位和超前性。三是强化规划意识。通过邀请专家进行培训、组织规划管理人员外出学习、深入学习宣传《城乡规划法》等途径,极大地增强了干部群众的规划意识和规划执行力。四是严格规划控制。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强化土地、规划控制权,实行政府县长办公会集体审批,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建立了规划管理人员责任追究制,健全了建设项目选址、会审、发证、放线、验收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以人为本,高标准建设是关键。在县城建设工作中,我们坚持突出重点、解决热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的基本思路,充分体现群众意愿,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从解决老百

  姓最盼望、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坚持每年办好城市建设十件实事。2014年来,连续办了城市30件实事,使县城面貌彻底改善,功能更趋完善。县城一直没有公共活动场地,群众要求修建广场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因拆迁难度大、资金缺乏一直未建设。2014年,县委、县政府顺

  应群众意愿,将广场建设列为当年城市建设十件实事之一,在一个月内完成了12个单位52户住户拆迁工作,投资8000万元建设了面积1.5万平方米的广场,对体育场进行升级改造,与广场连为一体,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总面积2.3万平方米的动静结合、错落有致的运动休闲娱乐活动场所,结束了...城无广场的历史。在县城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大对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的投入,先后建设了桥沟路、..港及观江平台、县城防洪工程、垃圾填埋场、农贸市场和停车场等,对紫府路等主街道、背街小巷及公厕、供水设施和电网进行了综合改造,新建廉租房7000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680户,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市民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今年,我们启动了西门河移山造地一期工程,拟造地700余亩,以进一步拉大县城骨架,修建经济适用房,平抑房价,解决干部群众住房问题;启动跨汉江大桥、江南沿江长廊工程建设,打造江南旅游休闲区,力求把县城做精、做美、做出特色,彰显板石县城魅力。在市政建设上,我们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部门负责、一套班子落实、一

  个办法考核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基本程序,实行清单计价,低价中标,聘请专业机构监理,既节约了建设资金,又保证了工程质量,打造城市精品。

  三、创新机制,高水平管理是基础。城市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品位。2014年,我们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为抓手,坚持建管并举,下功夫狠抓县城管理。一是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职能,将原来由县城建局、公安交警、城关镇政

  府等单位负责的城市管理相关职责及执法力量进行整合,成立了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负责县城区交通秩序、市容秩序、环卫保洁、城市建设监察管理等工作,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运行机制更加科学、高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开展专项治理。落实了门前“四包”责任,坚持不懈开展了治理城市“六乱”,整顿市场秩序、清理占道经营,整治交通秩序、杜绝乱停乱放,整治城市环境、净化美化城市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三是健全管理机制。在不断摸索总结和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县城市管理办法》、《户外广告管理办法》、《门前“四包”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实行县级领导包路段、责任单位抓整治、一套标准考核的工作模式,建立了执法大队综合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县城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四、搞活经营,筹措建设资金是保障。加快城市建设,最为突出的矛盾是资金短缺。面对县城建设资金缺乏的实际,我们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打破过去政府拿钱、部门办事、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思维定势,建立了办多少事筹多少钱的新思路,有效解决了资金“瓶颈”制约。一是推行资产置换。在体育场改造中,我们将原体育场垂直升高,与广场对接,顶层做体育场,地下负

  一、二层做综合商场,负三层做停车场,通过出让商场和停车场使用权获得体育场改造资金4500万元,政府没拿一分钱顺利建设了体育场、地下商场和停车场。二是经营土地资本。位于紫府路繁华地段的原电影院改制后,房产闲置,破旧房屋影响县城形象,我们将该土地

  进行公开招标拍卖,获得城市建设资金2014万元,同时开发商利用该土地建设了近3万平方米的集商业、住宅为一体的现代小区,成为..的标志性建筑,改变了县城面貌,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我们先后对县城4宗国有土地进行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共获得收益6000万元,政府从土地增值中获取的收益,全部投入到城市建设。三是聚集民间资金。本着“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把公共服务资源推向市场,我们采用这一办法,吸引社会资金600万元建成了河堤路、环城路农贸市场。四是招商引资建设城镇。投资1500万元的县城长途汽车站由..康宏公司建设,为缓解企业投资压力,县交通局以土地使用权入股,通过股份制形式合资建设。五是争取部门支持。受地理环境限制,紫阳火车站一直没有停车场,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突出,我们抓住襄渝铁路二线建设机遇,积极与建设单位协调沟通,千方百计争取将新紫阳隧道弃碴场选在(敬请期待好推出更好文章:)火车站北侧的指甲湾内,我们再将弃碴场改建为停车场,大大节约了建设资金。2014年以来,我县县城建设累计投入超过3亿元,县财政除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公益性设施建设外,其余全是盘活资产和吸引聚集民间社会资金。

  以上是我们近年来在县城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县区的宝贵经验,自加压力,苦拼实干,再创城镇建设新局面,为推进紫阳突破发展做出更大努力。

  第三篇:城市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高规划设计

  高品位打造

  高标准实施

  倾力打造凉山北部人文生态宜居第一县

  ——全州城镇建设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会议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越西县城市建设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向大会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一、规划先行,构筑城镇发展新蓝图

  越西县城总规面积7平方公里,修建性详规4平方公里。近年来以规划为龙头,坚持城乡建设统筹规划,在全域凉山战略大格局和“十二五”规划大背景中谋划和定位城市建设,与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合作,完成了《县城总规》、《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彝家新寨修建性详规》等几十项规划编制工作。发展定位上,突出交通区位优势,确立了打造凉山北部人文生态宜居第一城,打造凉山北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特色品位上,以文昌文化、红色文化、商旅文化等本土历史文化为背景,赋予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竞争力;发展布局上,构建了以县城为中心,普雄、中所两镇为重点,新民、乃托、大瑞为延伸的整体开发格局;发展目标上,以越西河为轴,滨河大道为载体,成昆铁路复线越西站点设置为平台,南北延伸、东西拓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十三五”初,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县城扩容3倍,面积达15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15-20万,全县城镇化率达45%。

  二、创新体制,增添城市建设新动力

  一是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成立了规划编制、滨河公园、河堤治理、园

  林绿化等23个项目建设工作组,集中力量,整体推进城市建

  1设。实施城市建设项目工期倒排、奖惩明确、问责到位的激励机制,实行项目推进跟踪督查制度,将每一个项目建设任务与县四大班子领导、部门领导、施工业主捆绑,形成

  “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担子”的目标责任制度,把项目建设作为考察干部、培养干部、发现干部、使用干部的主战场,大力营造了干在实处、争创一流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氛围。

  二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针对征地难、拆迁难等城市建设中突出矛盾和棘手问题,在2014年启动以滨河大道建设为中心的城市大建设前期,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组建9个工作组,开通群众利益诉求“绿色通道”,坚持群众反对的不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不做、底数不明的不做,做到依法拆迁、和谐拆迁、阳光拆迁。通过近9个月模拟拆迁工作,城市建设得到群众大力的支持和参与,县城新区涉及6个村63个组1780户7950人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实现无一例上访。

  三、市场运作,构建多元投入新机制

  一是政策主导,激活民间资本。围绕资本“准入”等关注点,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和办法,推行代理服务,创建“高效、优质、便捷”的政务环境,营造“人人都是招商员、处处都是招商环境”的氛围,武汉新六建设集团、温州商会等省内外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入驻,“撬动”了民间资本。

  二是抢抓机遇,争取上级资金。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政策机遇,抓好项目库建设,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总投资8410万元的城市供水管网

  改扩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城市河堤治理等一批国家投资项目相继落地,推动了城市设施建设。

  三是宣传促销,加大招商力度。通过举办文昌故里油菜花节等活动,精心选题包装城市建设项目,积极组团参加各种博览会,让

  外商认识越西、落户越西、建设越西,推动外来资本快速流入。2014年,全县城市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12亿元;目前,参与越西城市建设的外商企业36家,城市建设投资总额突破36亿元。

  四是市场运作,破解资金难题。大力推行土地招、拍、挂,盘活土地市场,变资源为资本,解决建设资金难的问题。引进华蓥建工集团等4家企业,采用bt模式融资市政建设资金1.96亿元,实施了滨河大道、果园路、城北路、文昌大道、滨河生态长廊、滨河公园等项目建设,推动了土地价格上扬,县城新区土地拍卖均价达每亩150万元,最高达每亩218万元,全县305.66亩土地拍卖收益达34187万元。

  五是搭建平台,畅通融资渠道。积极与州商业银行、州国投发展公司、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等8家金融机构合作,发挥国资公司龙头作用,建立商业金融机构,搭建了银、政、企广泛合作的平台。

  四、项目支撑,加快城市建设新步伐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以路为纲,按照“两纵六横”城市道路建设规划,投资1亿元,新建滨河大道、果园路、文昌大道等“一纵四横”,全面改造升级旧城区新大街道路“黑化”为主的所有城

  市道路,构建了12.9公里县城交通骨架网络,实现了新老城区有效对接,扩大了城市容量。

  二是狠抓风貌塑造,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坚持“不求新建、但求新貌”的原则,实施县城“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集中清理建筑立面,完成县城1.4公里新大街风貌塑造和店招店牌改造,安

  装新型led节能路灯762盏,坚持政府补贴、单位自筹完成58栋建筑物亮化工程,完善了交通标识标线、指示灯、信号灯、“天网”等设施建设。

  三是狠抓房地产开发,改善居住环境。严格规划的审批和监管,加快文昌大酒店、世纪城·荆越苑、第二商业步行街等56个150万平方米房地产项目建设。其中按四星级标准设计、层高16层、总投资1亿元的文昌大酒店建设,填补了越西无星级酒店的空白。总投资6亿元、占地104亩、建筑面积30万平米的荆越苑,建成后将成为凉山首个多功能大型生活居住区。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9.5万平米的广场国际城,建成后将是集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档商贸、消费和娱乐中心。

  四是狠抓新区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按照“以水为灵、以文化为魂”的理念,加快新区开发建设。新区由滨河大道、滨河公园、商业用地和行政办公区三部份组成,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50亿元以上完成规划建设任务。总投资1.5亿元,实施了长5公里、宽23米、双向四车道的滨河大道项目建设;充分挖掘文昌文化、古商旅文化、红色文化为主要特色的越西人文资源,融入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实施文

  昌圣迹、驿道古风、红色记忆、神龟演义四大主题公园、“十二个广场”、7600平方米商业用房、15万平方米景观绿化、河堤治理等项目组成的20万平米滨河公园建设项目;将新建公共服务项目往新区转移,旧城区其他公共服务项目往新城延伸,全面启动实施公安、法院、检察院等13家行政单位办公区及医院、学校、农贸市场、加油站、汽车站等公益项目规划建设;目前,总投资12.8亿元493811平方米的新区房地产开发建设正抓紧推进。

  五、强化治理,塑造城乡环境新面貌

  坚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百村示范建设相结合、与彝家新寨建设相结合,与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相结合。强化“六乱”治理,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规范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在13个乡镇114个村实施“户定点、组收集、村分类、乡运输,县处理”的集中处理模式;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并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建立“流动红旗”评比和“一通报二诫勉三责令辞职”的问责制度;县财政投入460万元增添环卫设施设备,新增160名环卫工人,组建5支乡镇环境治理监察队和1支城管综合执法队;投入2196万元完成9个乡(镇)21个村3050户公路沿线风貌塑造;投入4569.69万元,完成4个省州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和1个示范乡建设;组建由50名城镇低保户、社区干部组成的专业文明劝导队,组织学生和志愿者开展日常文明劝导活动。今年全面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投入350万元的县城1125米四条老街改造正有力推进,完成3360户农房风貌塑造,结合“彝家新寨”建设,打

  造37个环境优美示范村,启动州级卫生县城创建活动,进一步塑造城乡环境新面貌。

  越西城市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虽然取得初步的成绩与进步,但离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及各兄弟县市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虚心借鉴和学习兄弟县市的经验和方法,真抓实干、主动作为,负重拼搏、加快发展,不辜负州委、州政府及全县各族人民的厚爱和期待!

  第四篇:2014年4月聊城市老科协全省老科协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建设现场会聊城经验交流材料

  全省老科协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建设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夯实基础积极作为

  不断增强老科协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聊城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14]9号文件精神,加强组织,夯实基础,发挥余热,老有所为,推动了老科协组织健康发展,增强了老科协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加快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做出积极贡献。聊城市老科协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学报告团”、“全省老科协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老科协系统服务三农先进集体”、“全省老干部老科技工作者摄影书画作品展优秀组织奖”、“全省庆祝建国60周年暨中国老科协成立20周年书画摄影展优秀组织奖”以及“全市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多次在全国、全省老科协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主要体会是:

  一、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重视支持,是发展壮大老科协组织、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的保障。首先,党政领导重视老科协工作。按照中办发[2014]9号文件精神,借鉴中国和省老科协解决老科协专项活动经费的办法,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市老科协名誉会长阎廷琛、会长张锡九同志亲自协调,市财政部门先后解决市级老科协专项活动经费50余万元,市科协还为老科协配备了办公用房和沙发、写字台、文件柜、电话等办公设备,有力保障了老科协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主管单位和相关部门支持老科协。市科协、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人事局、市老龄办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老科协组织和老科技工作者作用的意见》,市科协、市卫生局、市委老干部局、市老龄委、市老科协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科普报告城乡行”活动的实施意见》,市科协、市老科协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县级老科协组织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强市直单位老科协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科技助农致富”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地暖炉示范推广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二、建立健全老科协组织网络体系,是发展壮大老科协组织、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近年来,我们一直把加强老科协组织建设、建立完备的组织网络体系、不断壮大会员队伍,作为老科协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理顺体制,健全网络,夯实老科协工作的组织基础,取得明显进展。目前,我市老科协设有农业、1工业、建设、水利、教育、卫生、化工等7个专业委员会,先后建立了水利、教育、农业、卫生、建设等5个市直大系统老科技工作者协

  会,同时在8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老科协组织,是全省第4个全部建立县级老科协组织的市,另外建立高校老科协1个,乡镇老科协8个、社区老科协17个、企业老科协4个,各级老科协共建立专业委员会89个,会员总数达3000余人,在全市初步形成了左右相联、上下贯通的老科协组织网络。

  三、行之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发展壮大老科协组织、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助农致富”工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选择30个乡镇、300个村、3000户农民,为农村提供科普宣传和技术服务,建立科技示范基地50余处,邀请和组织各级老专家开展技术服务500多人次,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80多期,发放科技资料15000余份,培训农民20140多人次。实施了生态地暖炉示范推广工程,在全市推广地暖炉用户8万余户,既为农民解决了冬季取暖问题,又节能了能源资源,保护了环境。二是积极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市老科协成立了由130多人组成的老专家科普报告团,先后参与“科普之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会同科协、卫生局、健康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九九老人.夕阳健康”大型活动,会同有关单位编印《大众科普知识手册》、《节能环保手册》、《为水呐喊》、《西瓜栽培技术》、《老年健康与养生》、《老年心身健康手册》等系列科普图书20万余册。组织开展“科普报告校园行”活动,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八位老科学家在聊城一中、三中等全市15所中小学校举办科普报告,组织市级水利、气象、教育老专家分别在临清京华中学、临清一中、泰安宁阳县举办了节水、气象、教育的人性化管理等科普报告会,5万多名师生受益。三是实施“夕阳红营养健康行动计划”,提高公民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健康素质。组织老医学专家赴基层医院开展诊疗活动50多人次,下乡诊治病人1300余人次,为医院医护人员指导手术12次,举办医务技术讲座20余次,赠送健康手册5000余册,免费赠送药品近万元。组织开展了“卫生科普报告城乡行”活动,先后在8县(市、区)和市直单位举办健康科普讲座120场次,受益群众45000余人次。四是组织开展科技咨询和建言献策活动,推动企业和各行业科技进步。支持会员创办了兴牧食品有限公司、聊城绿泽园林科技有限公司、鑫兴银杏大观园林场、鲁西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东昌

  府区老农业专家咨询服务中心等科技经济服务实体15个。围绕民营企业和各行业的发展,参与评审论证项目90多个,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和项目考察报告30多项,组织老水利专家开展技术咨询160多人次,提科技建议30余条。组织老建设专家为20余家建筑公司和规划建筑设计院服务,先后审查180余个建筑工程,查出违反强制性建筑设计标准500多条、安全隐患200多条。组织工业和化工行业老专家参加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评审活动37人次,检查企业70余个,提出整改意见320余条,举办安全知识讲座授课380课时,培训6000余人。

  四、提供优质服务,是发展壮大老科协组织、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先后召开老科协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和老专家迎春座谈会等各类会议30余次,为健全组织、推动工作、加强交流

  搭建了平台。在“江北水城科普网”开设了老科协栏目,先后编印市级老科协活动简报160多期,为各级老科协组织和会员了解全市动态、交流工作经验、学习有关政策提供了园地。开展了评选表彰活动,由市科协、市人事局、市委老干部局、市老科协联合表彰全市优秀离退休科技工作者27名,由市科协、市老科协联合评选表彰“聊城市十佳银发科技之星”10名、“聊城市银发科技之星”20名,由市老科协命名表彰全市老科协系统十佳农业科技项目示范基地10处、优秀农业科技项目示范基地4处、优秀科普图书10部、优秀科技论文20篇,并有1名老专家荣获全国优秀老科技工作者,6名老专家荣获全省优秀老科技工作者,6名会员荣获全省老科协工作先进个人。组织参加全省老科协系统建言献策研讨会,5篇论文收入省老科协《论文集》,2篇获二、三等奖,另有1篇论文获中国科协征文一等奖。组织开展了离退休科技工作者高级职称晋升推荐工作,全市先后有150余名老科协会员晋升高级职称。在全市老科协会员中开展了“为实施蓝黄战略奉献建功”、书画摄影展、诗词大赛等活动,激发了老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老科协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全市老科协基层组织建设,更加富有成效地开展活动,努力建设老科技工作者之家,不断增强老科协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2014年4月)

  第五篇:城市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建立完善大城管工作格局

  创建幸福生态文明新肃州

  创新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肃州区针对近年来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带来的城市管理矛盾突出以及市民对城市形象要求的不断提升的实际,牢固树立“城市建设管理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这一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以建立完善城市管理统一领导指挥、部门协作联动、全民共同参与的“大城管”工作格局为牵引,着力破解市容环境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创造干净、整洁、有序、优美的城市城市环境。

  一、抓宣传教育,营造城市精细化管理良好氛围。一是广泛宣传发动。采取集中宣传、讲师组下基层宣讲、散发宣传单、悬挂标语、召开会议等形式,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涉及到的法律法规等进行全面宣传,同时,深入开展了“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进社区、进村组、进企业

  、进单位、进学校为主要内容的“五进”集中宣讲等活动,收教育群众达到10万人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市民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认知程度,增强市民的责任意识和文明意识。二是借助媒体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监督作用,在电视台开辟“环境卫生排行榜”、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标题、公共参与性节目,专题片《中国西部名城---肃州》、《创优美环境,树文明行风》和《积极动手美化家园》等电视广播专栏,定期不定期对市民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坚持每周对城市精细化的有关工作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宣传,加深了全体市民对城市精细

  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三是依托载体推动。以打造“国际明星城市”为目标,认真开展市容市貌及城乡结合部环境集中整治等活动,寄教育于活动,引导市民远离不文明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容环境,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抓机制创新,形成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了部门联动、分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新机制。区上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相关部门组成成员单位,各社区也分别成立了城市管理办公室,建立起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全新体系,将城市管理的重心下移,形成了城管工作分级管理,多方参与,上下联动的新格局,实现了执法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目标。二是制定完善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围绕加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机动车辆统一、定点、集中停放管理制度,城区绿地管护、环卫设施管理等制度。同时,还制定出台了《肃州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肃州区城市绿地管理办法》、《肃州区环卫设施管理办法》、《肃州区非机动车管理办法》、《肃州区城市出租车管理办法》、《肃州区市场管理办法》、《肃州区城区门前“三包”管理办法》、《肃州区殡葬服务管理办法》、《肃州区地名标志牌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城市管理规章制度。围绕加强城市社区物业管理,制定并实施了《肃州区街道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肃州区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实施办法》和《肃州区散居楼院管理办法》,完成全区920个小区楼院2014个单元楼栋的精细化管理,打造

  精品小区53个,精品楼院218个,精品街巷133个,“三延伸”示范

  楼院266个,评选和谐楼院365个,和谐家庭16865户,进一步改善了全区人居环境。三是建立健全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监督检查落实机制。健全完善了《日检查、周评比、月通报制度》、《城市精细化管理监督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边检查边整治,严管重罚,使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逐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初步建立起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特别是在每周星期五下午开展全区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并由爱卫办牵头,建设局、监察局、广电局、文明办、环卫局等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进行集中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改正,并视情节严重在电视台曝光或给予相应处罚。

  三、抓重点整治,营造良好的市容市貌环境。一是合力实施环卫保洁精质化。各相关单位按照《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中各自的工作职责及要求,采取垃圾落地不超过15分钟保洁的办法和实行“定段、定人、定面积、定作业标准、定工资报酬、定考核标准”的“六定”措施,确保各自辖区及城区各单位、小区、门店卫生干净整洁。城区清扫保洁优良率达到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装修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100%的目标,有效提升了城市环卫保洁质量。二是着力实施园林绿化精品化目标。按照“一条街道一个风格、一块绿地一处景色、一个小区一种特色”及“主要地段规划一步到位、植物一次配置、景观一次成形、绿化当年见效”的建设思路,着力增加城市绿率、提高绿化档次、打造园林绿化精品。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重点实施了城区、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道路绿化、公共绿地

  建设等绿化建设工程。共栽植各类树木90余万株,灌木70余万株,种植草坪40万万平方米,完成绿化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至目前,城区绿地率达到27%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9.1平方米,荣获省级园林城市的殊荣。三是大力规范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针对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全区范围内开展了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活动,重点查处无证驾驶、无牌上路、酒后驾驶、乱停乱放、占道行车、违法调头、不系安全带、驾车打手机、驾车吸烟等交通违法行为和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以及其它道路主要查处车辆超速、超载、客车超员、无牌上路、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强超抢会、货车、农用车载人等严重违法行为,对老城区四大街乱停车、自行车停放无序、行人不走人行横道线的行为进行了及时地纠正、劝阻、宣传,并派专人进行自行车合理摆放,城市交通行为进一步规范,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四是强化商贸市场整治。采取抓管理促机制,抓服务促经营,抓招商促品牌等措施,培育发展了以尚武街为主的欧洲苑美食餐饮一条街和以肃园街为主的妇女儿童服饰品一条街等标志独特、新颖美观、街内门眉匾额、商铺字号等宣传制品制作规范,外观尺寸统一,内容健康,字体书写规范的专业特色街区。同时,工商部门积极加强与各社区的协作配合,采取各工商所与“社区管理范围对应、管理人员对应,联络方式对应”及“一周一查一反馈,一月一会一总结”,“一月一评一流动,一季一查一考核”等多种方式方法和有效措施,积极配合各社区对个体经营户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整治,清理占道经营行为311户,清理流动摊点530余个,制止

  乱搭乱建150余户,清理整顿市场87余次,共出动执法人员537人(次),检查经营户门店2813余户。通过科学的制度,规范的管理,坚持不懈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经营者的素质,有效促进了市场洁净化目标的实现。五是全力规范城市供热管理。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供热市场监管,规范供热市场秩序,提高供热服务水平,今年在城区推行供热特许经营制度,通过与供热企业签定《城市供热特许经营协议》,向供热企业收取供热运营保证金和特许经营权出让费,建立供热市场准入、退出机制,规范供热企业服务行为,切实提高供热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制定了《供热特许经营实施办法》和《供热特许经营协议》,进一步规范了供热用双方的责、权、利,将有效保障城区供热安全、持续、稳定运行。六是严格落实监督考评机制。区上制定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监督考核办法,把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纳入各街道社区和相关部门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考核标准,量化考核指标,严格进行考核,充分调动了各街道社区和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各社区、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探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突破点、着力点,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好制度,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推荐访问:自然资源局经验交流材料 自然资源 经验交流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