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意识形态存在问题(10篇)

时间:2023-05-02 15:15:03 浏览量:

篇一:融媒体意识形态存在问题

  

  融媒前沿市县融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舆论引导作用□彭江燕【摘要】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和影响,基于同一范围内或者更小的范围内,同一阶级、团体或者组织,会更倾向于对自身利益、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对舆论的理解的统一性,即这一群体思想整体趋于一致、价值观趋同。而市县地区融媒体有着更具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关键词】市县融媒体意识形态领域舆论引导玛纳斯融媒体中心一、市县融媒体特征和表现融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媒体表现形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方面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传统媒体主要是广播、电视和报纸等,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文化、信息及重要的新闻动态。当前社会,传统媒体表现形式及作用效果有限,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发展催生了更多的媒体表现形式,如借助网络进行信息传播和动态传递,融媒体融合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及大数据等,所以在传播速度、范围和影响力方面都强于传统媒体。市县地区的融媒体建设,在信息的获取、传播及加工呈现等方面提升了基础能力,融媒体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并且人人都可能作为融媒体的一员进行信息的创作和传播,市县地区的融媒体表现更是如此。但市县地区的融媒体传播范围主要针对本地区,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及传播重点也是指向本地区的群众,因此市县地区的融媒体影响范围较小,但更集中,所以需要借助融媒体本身的特点和表现,扩大在市县地区内部的应用,发挥媒体本身的正面影响作用。给整个社会带来损失。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能从意识形态领域引领社会整体意识、思想和价值观,使人们更加倾向于追求正确行为、抵制恶劣行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水平也获得了提升。三、市县融媒体如何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的是在意识、思想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认同,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从意识形态的形成及表现来看,意识形态领域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地区内部意识形态领域即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思想追求、价值观认同等。舆论引导实质上属于对思想的引导和带动,并传播着价值观。从基础建设角度来看,舆论导向被赋予更加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正确引导群众思想,有助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所以社会整体范围内的舆论引导至关重要,市县地区的舆论正确导向更加重要,也可以理解为是党的基层建设的关键要素所在。市县融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实施:1.市县融媒体的积极参与市县地区的融媒体尽管辐射范围相对较小,但却是当地群众获取信息和新闻的主要途径,主要受众是当地群众。为此市县地区融媒体需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关注传播价值更高的新闻、信息及文化,从而能够正确引导和教育当地群众,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地区内的统一性。这会使得市县地区社会秩序更加和谐,也更能够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等。比如,玛纳斯县融媒体中心于2019年6月30日成立,结合玛纳斯本土特色,先后推出了《新疆有个玛纳斯》系列宣传篇章,如《城市风光篇》《经济发展篇》《西海公园篇》《凤鸣湖篇》《人文风光篇》《国家湿地公园篇》,用当地受众熟悉的人、事、物弘二、意识形态领域舆论引导的作用和影响1.能够正确引导社会思想,传播正确价值观先进思想和正确价值观一直不断作用于社会发展,并且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以及作用体现,更是离不开引导和带动。低俗文化、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定的犯罪行为等,都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以思想、价值观和认知方面的认同趋同为方向,以先进思想为基准,做好对社会群众的引导,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这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2.规范群众行为,保障社会稳定思想决定行为,行为造成影响。好的行为、文明的举止带来的是安定的社会;不好的行为、恶劣的行径会922021.01融媒前沿浅谈新媒体新闻的写作与编辑□庄云凯【摘要】不过十几年光景,网络发展得风生水起,新生的传播媒体拥有惊人的繁殖力与生命力。在这种背景下,便水到渠成地产生了“第五媒体”新闻——新媒体新闻。它强烈的感染力、不容忽视的可读性,让其拥有更为广泛和普遍的受众,成为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所不能比肩的传播方式,写作编辑方式与技巧进而也发生了改变,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关键词】标题点睛迎合受众立体传播如今,随手打开“今日头条”“网易”“抖音”“微视”等手机APP和客户端,各种新闻就映入眼帘,新闻稿件网络化,已经摆脱了传统媒介的束缚,跃然于手机屏幕之上,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新媒体新闻其本质上还是新闻,是新闻借助微信、微博和贴吧等新兴的媒体平台进行高效传播。笔者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稿件需要重视标题、导语以及主体内容的写作,同时要不断提高新闻自身的视觉化,从而使新闻更迎合受众口味。扬真善美,引起关注,增强影响力。2.当地政府部门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市县地区融媒体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关注、重视以及资金的投入,多宣传群众的先进作为,正确引导当地群众的思想和意识,使借助融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舆论引导能够发挥作用和影响。2020年,玛纳斯县融媒体中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与福建莆田援疆媒体一起挖掘素材,紧紧围绕“美食、美景、美人”推出三部系列微纪录片,《绥来味道》《玛纳斯人》《玛纳斯好地方》节目展示玛纳斯美食、玛纳斯人、玛纳斯人文风光,更好地宣传和谐美丽的大美新疆玛纳斯。3.打造市县规范化的融媒体环境保障市县融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离不开建设更加规范化的融媒体环境。融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途径。但融媒体环境复杂,人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所以打造规范化的融媒体环境至关重要。既能为群众提供新闻价值更高的融媒体平台,也能够正确引导群众的思想追求。玛纳斯融媒体中心按照“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总要求,对“策采编审发评”新闻生产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在向基层各族干部群众提一、成功的开始源于醒目的标题网络时代,读者注意力转变得非常快,受众在海量的新闻里寻找素材犹如走马观花,一个15秒的抖音视频往往是受众能承受的最大时间范围,这些都和目前受众的阅读习惯和生活习惯相辅相成。新媒体新闻稿件一般短小精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阅读感。如何在快节奏下为受众按下“暂停键”呢?答案无疑是一个更加直白和夺目的标题。供新闻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开展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交传播、教育培训等综合服务。如玛纳斯融媒体中心结合乡村开展的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打造《融媒监督》《融媒监督回头看》等品牌栏目,曝光个别村存在的卫生死角清理不彻底等问题,得到老百姓的好评。四、总结目前来看,市县融媒体的建设有一定的规模,切实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更加可靠的文化、新闻传播途径,但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舆论引导,绝不仅仅是一个阶段的工作,而是跟随社会发展而进行的不间断的工作,所以更需要市县地区做好基础建设。■(作者单位:昌吉广播电视台)【参考文献】[1]贾潍璐.融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路径探究[J].新闻传播,2020(04):50-51.[2]王浩云,施东颖.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地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路径探究——以兰州广播电视台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1):99-104.[3]高春艳.用户思维视域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探讨[J].西部学刊,2019(02):89-92.2021.0193

篇二:融媒体意识形态存在问题

  

  第39卷第2期

  2021年

  月

  常

  州

  工

  学院学

  报(社科版)

  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3No.

  2Apr.

  2021doi:10.

  3969/j.

  issn.

  1673-0887.2021.02.024融媒体助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优势、困境与路径文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2)摘要:互联网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最前沿,正在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政治倾

  向、思维态度和行为方式。高校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势,努力寻求融媒体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

  治理的契合优势,正视并理性分析当前现实困境,积极探索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路

  径,牢牢把握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环境。关键词:融媒体;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088(2021)02-0126-04引力。伴随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截至

  2020年3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9.

  04亿,较

  2018年底增长50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

  (一)融媒体多元交互的传播内容,提高了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64.5%,较2018年底提升4.

  9个百分点[1]。各

  传统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主要是理论

  类网络客户端和社交媒体成为人们的第一信息

  源。“融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全媒体,将传统媒体

  面授、个人自学和实践活动等,主要利用书籍报

  刊和电视广播等媒介,但这种方式容易受时间

  与新媒体的优势进行整合,实现及时、高效和深

  入的传播效果。”[2]融媒体环境具有隐蔽、复杂、和场地的限制,话语表达的方式较单调,且理论

  话语、政治话语较多,与大学生的接受习惯和思

  开放、交互等特点,这既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

  维方式存在一定偏差,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抵触

  心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借助Vlog、H5等应用技术,可以创新网络文化内容。在议题

  设置和呈现方式上,不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

  理带来新思路、新契机,也带来了新问题、新挑

  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3]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肩负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任,是各种意识形态传播和斗争的角力场。

  论精髓进行提炼,并将其转化为鲜活易懂的素

  材内容,使其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与此同时,

  融媒体带来的交互机制让师生不仅可以方便地

  因此,面对新的媒体环境,加强和完善高校网络

  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刻不容缓。获取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资讯,还可以相互交

  一、融媒体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

  治理的契合优势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要顺应融媒体发展

  带来的新变化,认清并利用融媒体的技术特点,流与互动,自由表达观点。这样,一方面,碰撞

  出更多创意、思想,极大地提高了师生参与意识

  形态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

  一方面,也为师

  生提供了一种信息反馈渠道,高校可以根据反

  馈信息即时调整教育内容,改进工作方式,从而

  积极寻求两者间的契合点,不断增强同网络信

  息技术的融合,使治理工作更具时代感和吸收稿日期:20209消除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形

  成开放、互动、良性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作者简介:文武(1987—),男,安徽池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资助: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8D44)

  第2期文武:融媒体助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优势、困境与路径127(二)

  融媒体立体多维的传播方式,拓展了高

  校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传统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要通过官方媒体

  二、融媒体场域中高校网络意识

  形态治理的现实困境进入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总

  体状态较好,但当前因网而生、因网而增、因网而

  平台自上而下传播,方式比较直接、单一,政策理

  论传播更多地局限在对知识点的讲解上,较为苍

  白、空洞。而融媒体可以实现多种媒介的有机结

  变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高校网络意识形

  合,借助音视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手段,实现

  “报、网、端、微、屏”等各类用户终端无障碍、全方

  态安全仍然遭遇严峻的现实困境。(-)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和权威受到

  冲击位、全天候的传播,拓展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传播

  的方式、方法。如今,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官微、微

  信公众号、校园网等媒体平台,借助融媒体,部分

  高校还建立了“融媒体中心”等媒体融合的实践

  平台。一方面,高校将自有的多种媒体组合成宣

  传矩阵,构建立体多维的信息传播辐射面,以增强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力。另一方面,在融媒体条

  件下,高校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应用技术,生产、编辑更多高质量、原创性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资

  源,利用数字图书馆、云端储存等实时更新共享教

  育资源。这为改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现有传播现

  状提供了新思路。(三)

  融媒体舆情监测的管控手段,增强了高

  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科学性融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制造者,人人

  也都可以是信息传播者。海量的信息充斥于每个

  人的生活中,且信息间传递具有自由、隐匿的特点

  和对象的不确定性。《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

  思维的大变革》一书指出:“大数据让我们更清楚

  地看到了样本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⑷因此,高

  校要抓住融媒体技术发展的机遇,利用大数据等

  高科技手段的精准定位和精细分析功能,在抓小、抓早、抓源头的原则下,快速捕捉定位各类具有倾

  向性、苗头性问题,对各类因热点事件、突发事件

  等引起的网络舆情事件中的特定网络人群或网络

  事件进行跟踪,广泛搜集、挖掘与网络意识形态安

  全相关的数据信息,借助融媒体技术加工、分析数

  据,识别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源”和“风向

  标”,发现并筛选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有关的“急

  问题”,研判网络舆情的动态和存在的隐患,开展

  正面引导、动态治理、前瞻治理,进一步提升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时效和成效。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指导

  地位不容动摇。随着融媒体的发展,高校意识形

  态舆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自上而下的意识

  形态教育方式受到挑战。一方面,多元话语主体

  产生多种话语信息,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发

  言权。各类移动新媒体和网络社交平台准入门槛

  低,层出不穷,各种社会思潮、文化信息在网络空

  间交流、交融、交锋,网络传播的内容繁杂且真假

  难辨,这些信息的交流碰撞对高校师生的思想观

  念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削弱了主流意识形

  态话语的影响力。此外,高校优秀网络文化作品

  的供给力度和价值引导力不强,承载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的原创作品不多,也消解

  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向心力。另一方面,凭借信息

  技术上的优势,西方敌对势力不断进行网络思想

  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攻击和挑战我国主流意识

  形态权威,传播新自由主义等西方不良社会思潮,

  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等,而高校又是西方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输

  出的重点区域,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很容易影响

  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消解他们的政治定力,

  最终威胁高校甚至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管控难度依然

  很大融媒体环境中,运用大数据等高科技对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监测管控,优势是精准,但难点

  也是精准。首先,高校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

  逐渐改变,面对网络成员虚拟的身份、多维的时

  空,以及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等特点,高校对

  网络意识形态的管控范围被无限扩大,因此,高校

  不仅需要不断升级更新的高科技监控系统的支

  持,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管控

  128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1年的效率不高,难度较大。

  其次,网络技术的发展一

  并举,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新机制。(一)

  建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

  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

  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

  日千里,网络监管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跟不上。

  高校网宣工作队伍普遍存在“懂技术的不懂理

  论”“懂理论的不懂技术”的现象,有计算机专业

  背景的缺少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对意识形态政

  策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高校缺少懂融媒体技

  术的复合型人才。最后,高校内部监管主体多元,

  协同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的整合度和参与

  基础,是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和遵

  循。”[5]针对融媒体的特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

  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主导,重点优先传播社

  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让其占领高校融媒体传播

  度低,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与应对处置机制还不够

  完善,各行政部门、各单位间信息难以互通,综合

  治理难度大,网络意识形态监管工作尚未形成合

  力。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高校党委协同推

  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缺少有力抓手,系统化、常态化的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机制难以形成。(三)高校对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制度建设

  滞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程,需要多方多要素协同推进才能良性发展。一

  些高校对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不够充分,对网络意识形态舆情的政治敏锐

  性不够,全方位科学应对网络意识形态舆情事件

  的能力不足。目前,我国有关融媒体的法律法规

  还有待完善,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高校的信息

  传播或新媒体管理和监管制度也不健全,导致对

  网络中散播的信息管控不力,无法及时过滤不良

  信息,相关部门常常扮演“事后诸葛亮”的角色,

  往往舆论发生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外,

  有的高校忽视对师生网络意识形态的日常教育和

  引导。一方面,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个别师生如

  若降低对自身的道德要求,行为自律性下降,容易

  出现网络言论和行为失范现象。另一方面,在鱼

  龙混杂、众声喧哗的网络世界,若缺乏自觉防范意

  识和法治素养,师生容易片面化、极端化、情绪化

  地看问题,从而导致个人思想和行为偏离主流价

  值观。三、融媒体助推高校网络意识

  形态治理的实践路径融媒体的推广使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向网络虚拟空间延伸和渗透。高校要正视网络

  意识形态治理中遭遇的现实困境,理性分析,多措

  的平台阵地。融媒体时代,“话语权决定主动权,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6]。要创新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构建体系,改变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好

  的意识形态工作应该像空气一样自然,像细雨一

  样润物无声,像盐一样溶解于食物菜肴之中。”[7]

  要说师生愿意听、听得懂、听了信的话语,拉近与

  师生之间的距离。高校要主动关注师生的思想动

  态,及时回应师生关注的敏感话题和社会焦点问

  题,将各类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植入网络融媒

  体,追求“精准滴灌”,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短

  视频等传播载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表

  现形式,将政治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官方话语转

  变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把理论政策的“大道

  理”转换成接地气的“小故事”,以师生喜闻乐见

  的形式提升马克思主义宣传话语的吸引力。(二)

  优化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制度、技术,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制度建设、技术建设和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必须建立一套操作

  性强的校园网络监管机制,提高依法管网的水平

  和能力。坚持推进校园融媒体的监管制度建设,

  规范师生的网络言论和行为,控制和减少各类网

  络虚假信息、政治谣言、西方价值观的传播等,构

  建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文化。要建立高校网络意

  识形态治理工作责任制度,制定预案,协同防范,

  充分发挥高校党委主要领导的核心作用,不断强

  化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网管中心及院

  系的联动协同工作机制。其次,建立覆盖学校一

  学院一班级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加快大数据等

  应用技术的开发,加快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信息

  挖掘、数据加工和分析研判,对师生不当的网络言

  第2期文武:融媒体助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优势、困境与路径清醒,不断提高自身意识形态安全意识。129论和行为作出迅捷的反应,保证高校舆情可监、可

  管、可控。最后,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丰富

  “两微一端”等平台网络文化的表达内容和表现

  形式,创作更多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经

  四、结语融媒体的快速发展,既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

  典文化底蕴的网络作品,提高校园原创网络文创

  的治理工作带来了便利和契机,也给高校网络意

  作品的供给力度,增强高校网络文化的向心力和

  凝聚力。识形态治理和安全管控带来严峻的挑战。

  高校必

  须毫不动摇地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

  间的指导地位,理性审视融媒体带来的利弊,用新

  (三)加强网络宣传队伍建设和师生网络素

  养教育态度、新思维、新举措抓好高校融媒体的建设和监

  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融媒体迅速走进

  人们日常生活,各种门户网站、论坛、贴吧、App、小程序等层出不穷,面对泥沙俱下的网络信息和

  各种诱惑,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治理必须抓住校

  园网络宣传队伍和全体师生这两个关键群体。首

  先,要加强对舆情管理队伍和校园媒体宣传队伍

  的政治教育、技术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既懂网络

  思想传播规律,又懂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懂计算机

  技术的复合型网络宣传人才,这样既能保证监管

  的即时、准确、科学,又能保证宣传的创意性和可

  持续性。其次,加强师生的网络意识形态素养教

  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法治思维。积极构建

  正向的理论学习环境,利用官方网络平台宣传学

  校的各项政策,加强对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时事政治理论解读、社会热

  点讨论等,把“小平台”变成“大课堂”,增强师生

  的政治定力和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判断能力。面

  对不良信息和各类错误思潮时,要始终保持高度

  管,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构建高校

  “融媒体+立德树人”的育人新模式。[参考文献][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EB/OL].

  (202-

  04-

  27)

  [202-

  06-07].

  http://

  www.

  cac.

  gov.

  cn/202-

  04/27/c_1589535470378587.

  htm.[2]

  欧瑞.融媒体时代如何讲好马克思主义故事[J].人民论坛,

  2019(13)

  :102-103.[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0:311.[4]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

  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

  人民出版社,2013.[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153.[6]

  王大伟,孟宪生.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探析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

  :165-171.[7]

  严蔚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三个着力点[N

  ].光明日报,

  201-0-22(13).责任编辑:赵青

篇三:融媒体意识形态存在问题篇四:融媒体意识形态存在问题

  

  融媒体视阈下“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

  传播的逻辑过程及创新发展路径探赜陈康怡摘

  要

  路易·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当中提出了一个极为令人瞩目的重要理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当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传播的AIE”,其本身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互联网融媒体时代,在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视阈下探赜“传播的AIE”及其传播的逻辑过程及创新发展路径,对抵制意识形态渗透、推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有着全新的启发。关键词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逻辑过程;主流意识形态;新闻传播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21)276-0122-031“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过程1.1意识形态之物质化的存在——逻辑起点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当中也提出“意识形态具有一种物质的存在”,一种意识形态总是存在于一种机器当中,存在于这种机器的某种实践或多种实践当中,这种存在就是物质的存在。将“意识形态”这种精神、思维上的抽象的存在物化为实体的存在是“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起点。阿尔都塞明确地指出:“如果我们想要进一步分析意识形态本质的话,‘观念’

  或其它‘表象’不是精神的而是物质的存在这一前提命题是十分必某个个要的。”[1]35阿尔都塞举了宗教信仰的例子,体若是信仰上帝,他则会去教堂参加弥撒仪式、跪拜、祈祷、忏悔、苦行等;某个个体若是信仰公正,那他则会恪守法律条文,并尽力去维护这些法律的尊严以保障其公正地实施。由此推之,“传播的AIE”在进行统治阶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之时,首先将意识形态这种精神、思维上的抽象的存在物化为实体的存在,即“文字”“语音”“图片”“影像”等可直观感受的物质实体的存在即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所言的: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和正确反映的客观实在;更具体地理解这种“实体”概念,即西方哲学意义上的“substance”,其旧译“实体”,新译“无形有质体”,表示没有形状,却真实存在的东西。这几类形式的物质实体的作者简介:陈康怡,本科在读,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科技传播》2021·2(上)122存在是同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既不谓述一个主体,也不出现在主体之中”的“实体”范畴相区别的。在这些经过“传播的AIE”精心编辑整合的“文字”“语音”“图片”“影像”中,承载着统治阶级主流意识形态,通过高度发达的大众传播,辅之于密切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抵达国家内部的各个角落。当然不只限于国内,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器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甚至会通过发达的融媒体系统超越国界线到达国际社会,这就是一种文化输出,当然,在充满涌动的世界,文化输出的极端形式“文化霸权”主义也如鬼魅一般游荡在国际社会之中。总而言之,意识形态物质化的可能性,即将意识形态这种精神、思维上的抽象的存在物化为实体的存在是“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起点与逻辑可能性,否则,“传播”一词也无从谈起。1.2“媒介即隐喻”——逻辑中介“媒介即隐喻”是美国著名媒介环境学家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基本理论命题,其继承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思想,并批判继承提出了“隐喻说”。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当中也提出“意识形态具有一种物质的存在”,一种意识形态总是存在于一种机器当中,存在于这种机器的某种实践或多种实践当中,这种存在就是物质的存在。“媒介及隐喻”这一理论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中介。

  在《隐喻视野中的诗性传统》一书中,季广茂先生对“隐喻”将定义为“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2]这个定义首先在范围上肯定了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现象,然后又进而指出隐喻所暗示的心理现象是具有更深刻的意义的。从更深入的层面而言,文化现象是心理现象最本质的来源,换而言之,即是心理是文化的体现。“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3]很显然,媒介的“隐喻”具有一种“强大的暗示力”,“媒介凭借其隐喻功能,即主观诠释世界、加工世界,主观判定事物的真伪、善恶、美丑,是使信息获得主观意义并变形;凭借人脑的联想、想象、接受暗示等功能,将本不属于事物的特性散播出来,进而笼罩了事物(信息)本身。”[4]而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部分的“传播的AIE”用媒介的不同表现形式——即图书出版、广播电台、电视电影到现在融合多种媒介为一体的融媒体等,对被统治阶级所认可的带有意识形态意蕴的文化进行形式上的“软化”与“修饰”。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隐喻”“内化”到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以民生问题为核心的公共新闻当中;同时在新闻生产的场域当中,调和作为统治阶级主流意识形态新闻传播生产者的“传播的AIE”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灵活博弈,以期达到最大程度以“隐喻”深入被统治阶级心理的目的。1.3“把个休询唤为主体”——逻辑终点阿尔都塞在谈到“意识形态把个休询唤为主体”这个论题时指出,“这意味着排除具体的主体就没有意识形态,而且这个针对意识形态的预定论正是因有特定主体——意指主体的类型及其功能作用——才得以成立。”[

  1]37这里表明的是“意识形态”与“主体”之间的一个双向相互作用的关系,其明确点出了意识形态是完全依靠于“具体的主体”而存在的,同时意识形态是划分这些不同“主体”类型的批判依据。至于“询唤”这个词,阿尔都塞是这样解释的:

  “社会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上的。政治系统影响着政权的稳定性,经济系统的运行决定着经济是否能健康良性发展,而文化传播系统更是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思想、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而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伴随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这个特点决定了社会信息系统比一般物理或生物信息系统更复杂,更多变,更具有不确定性,也更容易产生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阿尔都塞对“询唤”一词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很直观地揭示了这一逻辑终点的落脚点,“我认为意识形态是以一种在个体中‘招募’主体(它招募所有个体)或把个体‘改造成’主体(它改造所有个体)的方式并运用非常准确的操作‘产生效果’或‘发挥功能作用’的。这种操作我称之为询唤或招唤”[1]38。“传播的AIE”存在的目的就是破除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将被统治者这些个体“询唤”为或者更具体更现实地说,是“改造成”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这一思想的“主体”,使其臣服于统治阶级之统治。最终达到了与传播尽头的“信宿”的贴合,这就是“传播的AIE”进行统治阶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终点。2融媒体视阈下主流意识形态路径探赜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融媒体”这种融广播、电视、报纸、移动终端等多种媒介形式于一体的新型媒介迅猛兴起,其将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在新时代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进程中功不可没。但是在资源通融、内容兼容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信源良莠不齐、传播渠道多元多样以致难以控制、受众人群转变等多重转变。针对“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过程,探赜,拓宽、开发新型传播渠道,是新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2.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新闻传媒观,科学发挥新闻传媒的指导性既然意识形态之物质化的存在作为“传播的AIE”进行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起点,坚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是从根本源头保障主流意识形态顺利传播的措施。但是类似于新闻起源的“好奇说”等唯心主义新闻观的兴起,认为作为人的心理天性的好奇心是新闻的起源,即新闻起源的“天性论”;新闻根源的“本能论”即是说,人的本能才是新闻之根源性所在,是如同动物一样的本能的表现。作为以往关于新闻起源之问题影响最大也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新闻起源的“天性论”和“本能论”也是唯心主义新闻起源观的理论支柱。陆定一先生在1943年9月1日在《解放日报》123《科技传播》“招募”为、“融媒体”时代下的主流意识形态新型传播途径

  上发表的社论《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当中指出,新闻的本源是物质性的东西,是事实;新闻就是新进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只有把尊重事实和革命立场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不管是在纸媒为主流的时代,抑或是当今这个融媒体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新闻传媒真实性、客观性、指导性始终是第一性的。夸大虚假的新传作品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夺人眼目、哗众取宠,但长期以来定将失去群众的信任。宣传者的信任度与宣传效益成正比,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即是宣传者的自身形象,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是决定性因素。“传播的AIE”作为宣传者,作为一切宣传的信源,只有坚持从事实出发,坚持客观性原则、运用客观报道方法,才能最优化地树立其自身在受众心中的形象,也即最大程度地提高其自身在受众心目中的信任度。高信任度才能更大程度地激起受众长期的接收欲,从而真正从本源上达到意识形态传播的目的。2.2丰富传播形式,增强宣传效果针对“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中介——“媒介即隐喻”则启示我们扩宽传播的媒介形式方式,优化传播途径,丰富传播内容。以激活受众主动性,增强宣传效果。开发有别于传统新闻的,富有高等形式的新内容,扩大时间和空间跨度,拓宽事件分析广度,以挖掘新闻深度含义,揭示事件发展规律。同时,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5],加强建设以数据为核心的新闻传播形式、系统,打破以文字为中心的单一叙事形式,组建专门的数据新闻团队进行生产,将具有新闻价值的数据信息通过计算机作抓取、挖掘、统计、分析等处理后,用形象、互动的可视化方式呈现给受众,开发并优化交互新闻、沉浸式新闻、可视化新闻等形式,以提高受众理解消化新闻事实的效率。2.3以民本思想为基点,坚持群众观点作为“传播的AIE”的逻辑终点、主流意识形态的目标人群——人民大众,其重要性不可忽视。“传播的AIE”在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之时,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民本思想是传播永不可弃之之基点。以平民视角并融合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遴选是新闻媒介进行新闻选择时必不可缺的步骤,择定其中能够和值得传播的事实。形成与读者的双向互动是新闻传2021·2(上)124播的新型时代目标,做群众的“有效倾听者和反馈者”,关注群众个人情感、个人需求,而单向式的陈旧传播方式亟待破除;根据时代变化,关注当下受众之不同的心理需求,丰富传播内容,以期走进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使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更为深刻、客观地理解与把握,使主流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内化于群众之心,外化于群众之行,使群众逐步摆脱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教条式、僵化式的盲目排斥,是上述措施的根本目的。3结语在全球化进程加快、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现象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现在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从路易·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入手,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众传媒的学科交叉点,探究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典型代表之一的“传媒的AIE”的传播过程,具有极强的学科融合性、先进性与前瞻性。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追根究底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作为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其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并且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将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文字、音像等物质化状态是传播过程的逻辑起点,“媒介及隐喻”这一理论命题是传播的逻辑中介,“把个人询唤为主体”是传播的逻辑终点。在融媒体传播视阈下,深入挖掘这三个过程,注重中国现实状况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寻找、发现、研究、总结问题,有针对性地寻找优化方案,对抵制意识形态渗透、推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有着全新的启发。参考文献[1]路易·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J].李迅,译.当代电影,1987(4):35,37,38.[2]郡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毛峰.娱乐至死的物种:波兹曼的媒介哲学[J].现代传播,2005(2):14-18.[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科技传播》

篇五:融媒体意识形态存在问题

  

  县级融媒体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讲话精神和中宣部对在全国范围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出的部署安排,我们通过调查、书面报告、听取意见等方式,就X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X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X.X如何立足实际,在县级融媒体建设上经验不足。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属于新生事务,目前采取的是“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做法。但是各县市区级媒体机构,由于受到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发展基础、建设经费、技术手段、人才队伍以及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如何根据县级媒体机构的现实情况,更好地整合当地县域内的各种媒体资源,积极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X.X融合程度不高。X省有X个县(市、区),其中,有X个县级广播电视台、X个广播电视站和新闻中心,县域多、多民族聚集,地域广、人口多、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舆论环境复杂,县级媒体资源重复分散等问题较为突出。大多数县台与本地报纸、网站等还没有实现统一平台,集中办公等物理融合。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已经实

  现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新闻舆情中心、两微一端物理融合的融媒体中心主要有X等,合计数不到X家,在全省占比仅为X.X%。

  X.X平台模式不统一。调研发现,近几年X省在搭建媒体融合平台技术标准上不统一,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自建,统建和输入模式,其中,以x采取“市州统一建好平台,县区接入”统建模式,以X等采取“山东轻快”输入模式为典型等几种不同的技术平台和建设模式,从省一级层面缺乏一个顶层设计、统一平台搭建和技术标准。

  X.X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通过调研发现,人才队伍建设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面临的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近年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实践中,培养储备了一批融媒体人才。但是,县级广播电视台平台小、待遇低,优秀专业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突出。传统的新闻采编播记者,其思想观念、技术水平还停留在过去,与互联网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全媒体记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据摸底统计发现,X省县级广播电视台严重缺乏全媒体人才,其中,大多数县级台新媒体采编播专业人才在该县域广播电视台占比仅为X%,新媒体管理人才占比仅为X%。

  X.X发展经费不足。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还普遍存在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县级广播电视台的经费除了一部分来自财政的事业经

  费,大部分经费来源要靠广告收入和有线电视收视费。近年来受市场冲击导致有线电视用户流失严重,广告创收下滑严重。据初步统计,X年X省广播电视收入X.X亿元,排名全国第X位。

  截止X年X月,全省广播电视收入只有X.X亿元,电视广告收入年同比下降X%,广播广告收入仅增长X%;从而导致广播电视台发展投入逐年减少,县级台普遍出现入不敷出、经费困难的现状。发展经费不足,设备老化,节目质量上不去,县级台作为基层舆论宣传主阵地的地位面临挑战。

  X推动X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X.X科学统筹实施,省市县一张网。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左右上下联动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统筹,系统性推进,系统性参与。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对省台、市州台来说,也是一个必须抢抓的重大机遇,否则陷入被动境地。因此,省台、市州台应积极投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并将其纳入到自身发展战略中来,发挥视频业务专业优势,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支撑县级融媒体中心升级平台规范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标准,按照“一省一平台”的原则,对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系统的总体架构及各项功能做出统筹,积极打造全省一网。

  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实现集中办公,从物理嫁接入手推动媒体融合工作加快步伐,增强整体合力。按照集约化、差异化、本地化、社区

  化、品牌化要求,立足各县媒体发展实际,打造集广播电视、网站、社区论坛、两微一端等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再造新闻采编播流程,建设集策、采、编、发、管理评估等于一体的技术平台。

  X.X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立足实际抓建设。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县级党委政府是责任主体,各地“一把手”要负总责,要结合意识形态工作绩效考核,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情况作为评价和考核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把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属地广播电视主管部门的重要依据。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工作,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比较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应当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区级媒体开展试点工作,形成可行性经验后再依据县级单位具体发展状况,有重点地向全省推广,并充分发挥试点单位对周边区县的辐射带动作用。

  X.X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激活内部活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关键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加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合理设置内部岗位,合理进行薪酬分配,激发单位内部的活力。要在“引人、用人、留人”上下功夫,拓宽引才渠道,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要始终坚持新闻人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加强对传统媒体采编

  播队伍的教育和培训,推动其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转型。重点培养、选拔、使用具有全媒体意识的管理人才。顺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定用互联网思维、新媒体理念来谋划发展、推动工作。

  X.X落实资金保障,强化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不足是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制约因素,要坚持政府“输血”和平台“造血”双管齐下。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将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纳入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时间表、制定实施路线图,确保按时全面建成,实现与整个社会协调发展。

  要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推进,优先承建便民服务平台,支持权威信息发布、信息资源整合。应当考虑设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专项资金,在事业经费上要保证融媒体中心的基本开支。同时,也要设立媒体公司,加强产业化经营,不断增强融媒体中心建设自身的“造血”功能,一手抓事业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事业产业协调发展。

篇六:融媒体意识形态存在问题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樊艳琴

  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1年第12期

  摘要:自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以来,全国各地开始了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探索,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技术、业务、人才、传播力等方面来分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在媒体融合时代,该如何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媒体融合;问题;对策

  从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我国关于支持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新兴的基层主流媒体,是巩固和拓展基层宣传体系的重要内容。以湖南省为例,根据中宣部统一部署,2019年以来湖南省委宣传部陆续出台关于推进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各项制度,在机构设置、经费保障、技术支撑等方面强化指导和支持。2020年底,湖南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基本完成,123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全部建成并均通过省级综合验收。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运营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技术平台应用有待强化

  采编系统是媒体从业者的专业办公工具。科技引领行业发展,开发适应于现代传媒业务开展的采编业务集成系统和融合发布信息平台,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由于缺乏实力独立开发软件,以及考虑到媒体资源管理的自主可控和信息数据保密要求,业务平台建设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有、为我所控”。同时,为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湖南省采取全省规划、统一建设的方式,指导县级融媒体中心与省级主流媒体合作共建。选定湖南日报社、湖南红网两家作为平台的建设方,明确由两个省媒统构建软件系统。通过依托省媒技术平台的基本框架,与县级融煤体中心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结合各县实际,逐一单个定制开发,达到省级统筹、一县一平台的建设模式。

  从当前省级技术平台的应用情况来看,存在部分功能使用频率不高、应用不充分的问题。以融合发布功能为例,由于不够便捷,一些新媒体编辑更愿意使用微信等第三方平台的编辑器进行编辑加工,再进行公众号等平台的内容推送。此外,还存在技术支撑不足、自主性较低的问题。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应用方,当有新的开发建设需求时,须先反馈给省级技术平台建设方,再等待被纳入开发计划,而响应速度、开发进度、优化程度、个性化程度、应用权限大都取决于建设方。

  业务运营水平有待提升

  用户在哪,各类社交媒体的业务触角就伸向哪里。从媒介载体的运营来看,县级融媒体中心正不断拓展内容传播的新平台,业务触角已经深入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头条、视频号等平台。此外,基于移动优先的理念,加强移动端传播平台的建设,开发属地新闻客户端也成为一种潮流。

  根据相關的要求,不少县级融媒体中心按照“一地一端”原则,依托省级平台建设客户端,或在依托省级平台开设的客户端设置专门版块、频道。在2020年9月湖南省开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地验收工作中,“有自主运营的本地移动新媒体客户端,移动新媒体客户端具备新闻资讯、音视频直播点播、用户互动等核心功能”被列为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功能验收项目的必检指标。然而平台扩张考验着运营水平,考验着媒体团队运营实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将采编力量和内容发布向移动端倾斜。而且,多平台运营并非简单的注册账号、推送重复的信息,而是需要坚持分众传播、差异化传播,用更多原创优质内容吸引粉丝、聚集流量。熟练掌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规律,了解各社交媒体平台的不同规则,精通数据流量运营方法,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工作思维,培育媒体从业人员的新媒体素养,是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提升业务运营水平的应有举措。

  传播影响力有待增强

  媒体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争夺用户资源的优质内容的竞争。当前不少县级融媒体中心普遍存在原创新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生产发布的新闻信息关注度不高,新闻的点击量、刘览时长、转发量等数据不高,传播影响力总体上不高的问题。例如,一些政务微信公众号、抖音公众号原创实力不足,为了保证账号更新率和增加用户活跃度,其发布的内容往往是未经授权的转载,往往被系统自动判定为内容违规或者内容长期质量不高,账号被限流或降权。有的账号则定位不清晰,发布的作品没有形成统一的调性,无法吸引稳定的相以、相近标签属性的粉丝。

  究其原因,一方面新闻内容类型单一,以党政工作信息动态为主,缺乏具有自带流量的民生社会新闻;适合移动传播、社交传播的新闻精品不足,报道形式单一,主要为图文报道,内容互动性不强。另一方面,用户基数小,用户黏性不强。以新闻客户端为例,用户数量和活跃度体现了对该新闻客户端所属的媒体品牌或新闻产品的忠诚度、信任度。再一方面,县域新闻信息发布的渠道众多,用户获取信息的入口众多,用户有限的注意力易被分散,导致各平台粉丝数或关注度不高,未能形成集化的影响合力。从根本上扩大优质内容的产能,解决内容同质化问题,创新信息内容表现形式,是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业务发力点。

  融合内生动力需提升

  基层媒体的融合进程很大程度上依靠政策推力,落后就要挨打的危机感不强,抢占发展先机的主观意识不强,改革的内生动力不足。媒体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体制机制未能进一步适应新时代传媒市场化的发展。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面临机构冗余、历史包袱重、人员供养负担重、经营水平不高、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

  当前,单位业务范畴主要是政策传达、信息传递、新闻舆论引导以及面向群众的公益类服务业务等,缺乏市场属性,缺乏借助市场推力作为改革的动力。定性为公益二类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为财政差额拨款,其前身多为县级广播电台和县级报纸,有广告经营的传统,在确保实现社会性公益性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但市场化程度不高。归根到底,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传媒转型发展的自我选择,是占领基层奥论主阵地的实践需要,是媒体主力军全面挺进互联网主战场的发展机遇,必须不断提升媒体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适应新情况,迎来长足的发展。

  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对策

  当前,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虽然进展较快,但转型升级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必须直面现状和问题,把握技术、定位、内容、人才四个关键,突破发展瓶颈。

  强化技术:科技是融合发展的支撑媒介技术的发展催生新闻传播的手段、形式和服务方式变化。坚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既是顶层设计的政策引导,也是新闻传播的实际需要。融媒体业务要按照互联网传播规律的要求,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载体和传播形式。从近几年中国新

  闻奖融媒体奖项优秀获奖作品来看,融媒体优秀作品都坚持了技术引领、融合创新,在确保新闻性的前提下,依靠先进的传播技术,吸引用户深入参与和互动,呈现出一批沉浸式、交互式新闻产品。

  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既要加强对先进媒介技术的应用,加强对H5、VR全景新闻、VLOG等新闻形式的创新,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已有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终视听节目内容的监管。一方面,要进一步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探索新的新闻内容呈现形式。另一方面,要加大智能化媒体发展的步伐,探索前沿媒介技术应用与主流媒体新闻业务的融合,在新闻内容规范化、分众化、差异化推送等方面取得突破。

  把握定位:群众是媒体融合的力量从本质上来说,群众就是媒体的受众或用户,必须深刻认识宣传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不管媒体融合的方式和内容如何变化,群众永远是媒体服务的对象,赢得受众关注、获得群众认可、提升影响力是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初心使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能回归传统媒体时代以传者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而应该把准党媒属性,坚持以受者为中心,把用户需求放在事业发展的第一位。

  县级融媒体中心主要面对当地用户,新闻信息的近地性明显,应该以满足辖区群众的信息需要为重要工作目标,全面了解当地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内容偏好。这些都需要县级融媒体中心精准做好用户定位,以本地用户信息需求做好内容布局,加大内容生产投入,提高内容供给效能,不断持续生产本地群众可读、可信、可用的新闻产品,积极主动发挥新闻奥论引领的正向力量。

  内容为王:群众的信息需求是根本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业务实践来看,“内容为王”一直是内容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其工作能力的标尺。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敏锐捕捉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点,精准生产适配性的内容,不断增强内容的阅读价值,实现内容精准有效传播。只有立足受众,做优内容,重视创新,才能提高数据流量,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

  例如,在疫情防控宣传报道中,湘潭市岳塘区融媒体中心创新开展“宅家总动员”亲子抗疫活动视频征集大赛,动员市民宅家健身抗疫,并关注饮食健康和餐饮业复工复产,推出“岳塘文明新风尚、公筷公勺我先行”文明实践宣传活动,两次活动都坚持了倡导用户参与、线上线下互动,相关作品全网点击量均在百万次以上,在市民中產生了较好的口碑和社会影响力。除了产出本地原创内容之外,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建设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省市级媒体以及辖区政府部门供稿,要千方百计扩大新闻信息来源和扩大优质内容的供给。

  优化队伍:人才是融合事业的关键媒体深度融合对人才队伍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一批善用现代化传播手段的管理型和全媒型人才。建设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改革传统媒体时代固化的思维方式,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下阶段的建设和运营工作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坚持人才为先,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员与业务开展的适配性。从薪酬待遇、人才发展、人文关怀等方面着手,理顺体制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内部生产结构。关心人才业务成长,既立足岗位需要,创造有益于提升专业素养的培训学习研讨机会,使员工加快适应当代传播环境的变化;要立足发展需要,考虑个人实际,为员工职业道路晋升和职称评定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坚持发展为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储备,使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基层媒体事业发展中来。例如,可以通过校地合作,与辖区内高校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在产学研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打破人才引进困局,有效缓解基层人才流失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可深入基层、联通部门、依靠群众,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基层通讯员队伍,为业务开展助力。

  自2014年“融合元年”至今,我国的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走过了7年多的实践历程,从理念提出、调研论证到统筹建设、运营实践,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伟大实践成为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落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回归到新闻传播的本质,不论环境如何变化,传播形态如何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变量下,必须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形成媒体融合运行机制。必须把握传播业务开展的关键,坚持以人为本、内容为王,夯实人才基础,实现全媒体型人才的全面发展,走好党的网上群众路线,扩大优质内容产能,潜心创作真实、鲜活、生动的新闻作品,赢得读者、获得关注、收获口碑。

  参考文献:

  [1]李倩.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研究——以湖南地区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24):76-77[2]朱春阳.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经验坐标、发展机遇与路径创新[J],新闻界,2018(09):21-27.[3]穆瑞琦,张小锋.湖南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调研报告[J],传媒论坛,2020,3(02):14-15.[4]张劲松.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20(13):96-97.

  作者简介:

  樊艳琴(1989-);女;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在读;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新媒体应用。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篇七:融媒体意识形态存在问题

  

  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瓶颈与对策分析

  摘要: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我国县级单位进行政策和新闻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做好我国相应的政策及文化宣传的重要方式。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视广播的信息传播能力已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人们更倾向于以多种元素共存的综合媒体传播形式。县级的融媒体中心为了跟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的去创新自己的媒体形式。但所取得的效果并不乐观,甚至有些县级融媒体的平台账号还不如一些个人媒体的影响面广泛。本文主要结合本人工作中的经验,对县级融媒体建设中的瓶颈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传播;创新分析

  引言: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之下,各县级融媒体也逐渐加快了建设的步伐,推动传统体制的改革。因为传统的有线电视广播在整个社会的影响面正在逐步缩小,广告收益量也在不断的被压缩,若不积极改进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每个城市的媒体中心都要意识到这一个现实情况,在传统电视广播发展遇到局限性的同时,你要看到其中的挑战。很多现成的融媒体建设已经初步建成已投入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受制于各种因素,发展并不是很顺畅。

  一、县级融媒体在建设中的瓶颈研究

  1、体制融合不到位

  现阶段在县级融媒体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体制过于僵化,因为一个县级的融媒体部门是以个事业单位的形式存在,同时还具备行政部门的性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满足当地政府给予的各种宣传任务,同时还要通过自我经营,来落实各种经费,因此对于融媒体中心来说,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比较大。而且在市场化发展中还受制于各种限制,难以自由发挥。而且融媒体部门在发展的时候,需要将当地的广电报刊,信息中心等进行全面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与多个职能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工作量较大,融合的难度比较高。

  2、建设思想不先进

  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内容,需要涉及到多个方面同时对有媒体形式的创新也有一定的要求。但受到传统新闻广播理念的影响,在进行融媒体创造之中过度依赖现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与现实中,社会上泛滥的信息流和爆炸式的短视频量不融合。过度局限于已经固化的思维方式,在媒体创新的时候缺乏有效的创新力。比如虽然开通了一些短视频,微博公众号等新型的媒体宣传平台,但在内容制作和主题宣传的时候过于刻板。无法通过内容和标题,有效的吸引读者,严重限制了融媒体发展的意义,甚至有些县级媒体宣传单位除了进行“融媒体”更名之外,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3、在新闻内容上并没有及时创新

  虽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之下,县级的融媒体中心对于新媒体渠道的建设非常的重视。但在真正落实的时候口号喊得很响,落实的力度很弱。理论体系非常丰富,实践操作非常的狭隘,甚至忽略了对于内容的创新和发展。虽然内容形式上依然是以收集整理和分享当地的新闻信息为主要工作内容。但并没有创新及信息传播的方式,同时对信息的内容收集过于极限,若只是按照传统的思维去采集素材的话,自然无法保证新闻的可观赏性。比如有一些融媒体究竟只是去采集“正式新闻”,忽略了对于人间百态的要素采集,只是追求信息的直线传播,不容易被受众群体所接受。

  3、人才建设力度不足

  虽然现阶段一些县级的融媒体中心发展的比较迅速,但人才的建设并不完善,二、优化融媒体建设的对策分析

  1、加大体制的改革

  结合每个县城融媒体中心的单位属性推动融媒体中心市场化的发展。在保证其宣传工作满足县级相关政府部门信息宣传需要的前提之下,鼓励融媒体中心不断的去创新,积极的学习我国其他地区成功的县级融媒体发展经验,推动县级融

  媒体全面化、功能化的深化改革。打破传统的体制限制,并结合实际的建设需要,打破传统体制的局限性。

  调动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打破传统的铁饭碗思维模式,做到同工同酬、同岗同责的一个管理体系,鼓励大家在融媒体建设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体制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打破“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传统思维认知,避免“体制内”人员产生懈怠思维。强化对所有工作人员的日常考核,对于体制内的人员该淘汰淘汰,对于体制外的人员该晋升晋升,绝对避免铁饭碗心理的出现。

  2、推动内容的创新和特色

  在现在一个信息化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新闻内容和信息传达方式已经难以适应。融媒体中心应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并重视一些创新内容材料的收集和创作。将所有开通的媒体平台进行灵活运用起来,并发挥其社会影响性,比如通过政策的引导和传统电视广告形式的推广,提高短视频平台、微博、公众号等在当地人们群体中的影响力。

  对于融媒体的建设不能够仅仅落实在口号和形式表面上,而应该通过具体的新闻内容和新闻传播方式体现出来。在新闻内容上也打破传统的体制化形式,追求内容的创新。在进行必要的政策宣传和新闻内容传播之外,注重对于一些生活化信息的收集。多关注一些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对于一些生活素材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加工,之后在各种媒体平台之间传播,一方面可以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融媒体中心的素材变得多样化,更加贴合民生。

  3、实现人才创新

  人才创新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讲,第1个层面是运营人员。现阶段受制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很多现成的融媒体中心仍是曾经的固定人马,新闻的经营方式和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广播电视的限制性影响,就算吸纳新员工的时候,也只是注重对传统新闻能力的考核,而对于现阶段新媒体的综合水平和考核的重视力度并不高。因此融媒体中心在招纳新人员的时候,要打破传统的现实思维,积极招纳一些符合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要求的综合性人才。不仅要满足传统形式

  下的电视和广播制作需要,同时也可以运用各种软件系统和视频制作程序加工短视频,满足融媒体发展时代对多种媒体广播平台的发展需求。

  第2个层面是指的记者及新闻广播员。传统模式下的电视台新闻广播员过于严肃化。但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若不积极改进的话,只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因此在记者和广播员也要积极的创新。除了一些政策新闻传达之外,对于一些生活新闻或趣味性的新闻应打破传统的行为局限形式,使新闻内容更加灵活化,提高新闻内容的可观赏性。同时要确保新闻的主题和内容传达到为正能量且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可以根据需要多增加一些民生访谈节目,一方面可以迎合老百姓的新闻获取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与百姓的互动,切实的解决百姓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发挥融媒体中心的社会价值意义。

  三、结束语

  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建设的时候应重视自我分析,找到限制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改进政策吸纳人才,创新经营思维等方式。突破发展的限制,完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邓艳昕.智媒时代赣南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2021,13(19):3.

  [2]王崇彬.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2.

  [3]母雪琴.西部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固原"四县一区"融媒体中心公众号新闻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6):4.

  [4]王伟燕,井警龙.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J].青年记者,2019(8):2.

篇八:融媒体意识形态存在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融媒体时代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路径探析

  作者:孙彩燕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0年第23期

  摘

  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其有效传播对于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具有重要意义。融媒体时代只有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路径、积极拓展探析更加符合互联网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新路径,才能更好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巩固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及管理权,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3-0135-02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大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呈现出“时间、空间及内容”的无屏障状态,信息传播主体及受体呈现去中心化倾向。互联网即时交互性信息传播方式使社会民众乐于用新媒体表达自我,海量信息对既是信息传播主体又是信息传播受体的社会民众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等产生深刻影响,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方式及其效果受到极大挑战。面对互联网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和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民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知可能会出现偏差,如何及时对社会民众加以正确、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路径必将成为互联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新兴载体。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其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一个崭新平台,有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契合了新时代马克思主義意识形态有效传播及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互动的需要。

  一、融媒体时代给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带来的机遇

  (一)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可接受性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主要通过传统传播主体,即主流媒介自上而下地对受众进行强制、“单一”、灌输的模式实施有效传播,其强制、“单一”、灌输的传统信息传播模式随着互联网及融媒体的大发展,其历史局限性越发凸显,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产生心理距离,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范式被历史性重构,新型媒体“互动性”传播特质使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路径多元化,而新型媒体虚拟网络环境淡化彼此身份又使教育主体与教育受众可以在角

篇九:融媒体意识形态存在问题

  

  县级融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作者:文静

  来源:《传媒论坛》2020年第12期

  摘

  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对于新闻媒体等行业领域发展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然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发展也是一项专业复杂的工作,需要从顶层设计、体制优化、模式革新等方面探索创新措施。本文针对县级融媒体的运作发展,首先介绍了县级融媒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当前县级融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下步的创新发展对策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0)12-00-02一、引言

  融媒体是媒介融合的重要形态,基于互联网将传统的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进行多方面的整合,进而打造在资源、内容、宣传以及利益等多方面相互融合的媒体。融媒体并非简单的媒介实体,其实质更是一种平台理念,打造的具有信息一次采集、多种形成以及多元传播特点的媒体矩阵。县级融媒体的建设,则主要是通过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来对基层的媒介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并充分发挥多种类型的媒介优势,进一步盘活基层的媒介舆论阵地,推动基层群众意识形态建设水平的提升。

  二、县级融媒体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

  第一,县级融媒体是新兴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在当前时代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网民的规模比例越来越高,各类新闻客户端以及各种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的第一信息来源,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无论是在舆论生态还是媒体格局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更加要求应该加快县级融媒体建设,尤其是通过县级融媒体来实现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媒体之间的融合,在媒介的信息内容、技术应用、管理方式以及平台终端等方面实现互融共通。

  第二,县级融媒体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縣一级作为党的组织结构以及国家政权结构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改善民生以及维护基层稳定方面作用关键。通过加强县级融媒体建设,能够促进进一步改进完善基层的思想宣传工作,把县级融媒体作为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提高基层政府新闻舆论管理能力和引导能力,提升基层政府的用网治网水平,这对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夯实基层执政基础非常重要。

篇十:融媒体意识形态存在问题

  

  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曾祥敏 李刚内容摘要:在媒体融合战略实施7年后,深度融合该如何推进?结合2020年调研组开展的“中国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现状调查和重点问题探究”调研的部分数据,围绕内容核心建设,以《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管理、内容、技术三个关键变量和重要问题为分析框架,梳理了我国媒体融合战略从“两级”到整体的演进规律,并重点分析了管理体制机制由“点”到“面”的改革、由技术创新运用到自主开发定制自适应的变革、由内容融合创新到用户连接创新的演变,借此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提供思路。关键词:媒体深度融合;全媒体传播体系;体制机制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主流媒体新闻视听传播变革研究”(18AXW003)DOI:10.3969/j.issn.2095-0330.2021.02.009在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主流媒体在深度融合实践探索中的路径与方向越来越清晰:改革发展的重心正逐步由产品形态、话语内容、表现手段等单点、离散的战术创新,向体制机制、资源整合、生态构建维度的一体化、全局性的战略融合转移,爆款单品正让位于网红品牌,产品试验田朝聚合平台发展,先锋队经验向主力军推广,增量创造正向着存量激活与改革全面发展。在打造集合广泛连接、多元整合、持续发展的全媒体传播生态体系的过程中,呈现出整体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为此,本文在分析梳理我国媒体融合战略演进的基础上,结合2020年调研组开展的“中国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现状调查和重点问题探究”调研①的部分数据,从全媒体传播体系构成的三个指向—内容、技术、管理—着手,试图厘清媒体深度融合质变的具体路径。在这三者中,创新管理成为深度融合的重点。因此,本文以管理、内容、技术为逻辑顺序?展开。一、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演进:从两级到整体梳理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其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无论在哪个时期,媒体融合是手段、是动态的过程,融合发展的目的十分明确,即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和主流媒体集团,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融合发展的根本始终是内容创新。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现代传播体系进而到全媒体传播体系,从内容根本、技术支撑到管理创新一体,从央级媒体改革到央省市县协同发展,从主流媒体到商业平台等的过程,融合的方向、方法、手段进一步清晰。

  2021.2_65MEDIA

  CONVERGENCE

  AND

  COMMUNICATION

  媒体融合与传播[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协办]四个维度全媒体传播体系习总书记视察解放军报社四全媒体环境的精辟论断2015:重点强化2019: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三五”规划2013:基本理念提出2017:流程再造理念形成和战略推进融合发展认识深入媒体融合纵深发展(2014—2015)(2016—2018)(2019—2020)2016: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三个阶段:深融与真融九个方面:融合创新2020:管理创新、激发用户资“四力”建设:新闻舆论源、优势资源全面布局互联网、“央省市县”协同发展2014:整体战略推进2018:县级融媒体建设“十四五”规划;《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图1 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历史脉络(一)理念形成和战略推进期(2014—2015)1.理念形成互联网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②当前,信息传播的重心正在迅速向即时通信和移动社交平台迁移,主流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面临着受众流失、广告断崖式下滑的局面。如何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③,是主流媒体面临的极为紧迫的融合转型命题。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理念。在手段创新方面,提出“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规范传播秩序。2.整体战略推进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把媒体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规划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具体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66_MODERNPUBLISHING_现代出版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其中,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建成“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形成“现代传播体系”,从微观层面的媒体机构到中观层面的融合平台,进而到宏观层面的现代传播体系,由实到虚,由具体到宏观,明确提出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和路径。3.重点强化2015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这进一步强化了内容建设为根本,强化了全方位和一体化的协同发展理念。(二)融合发展认识深入期(2016—2018)1.深融与真融在媒体融合整体战略推进两年之后,主流媒体在技术、产品、渠道、平台等方面发力创新,形成两微一端乃至多端出口,但仍属于简单的相加,即“+互联网”。另外,媒体发展总体不平衡,纸质媒体由于挑战巨大,转型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很大,而广播电视媒体压力并不大,创新动力仍然不足,改革的步伐相对迟缓。从各层级媒体来看,央级媒体改革步伐大,地方媒体虽有紧迫感,但在技术、人才方面存在较多掣肘,媒体融合的具体发展方向仍然不明确。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先后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媒体单位调研。他在讲话中明确了媒体融合发展的三个阶段,着重强调技术赋能是方法,内容才是方向和根本,“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

  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需要强调的是,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2.具体指导“2·19讲话”首次全面阐述了融合创新的九个方面,“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④。2017年虽然没有关于媒体融合的整体政策和意见出台,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对微观流程提出了指导意见:“支持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建设统一指挥调度的融媒体中心、全媒体采编平台等‘中央厨房’,重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生产全媒体产品”。3.新闻舆论工作的“四力”建设对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四力”建设,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⑤,这其实也是对新型主流媒体做大做强的衡量标准。4.县级融媒体建设全面布局在移动社交平台语境下,如何打通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战略发展的重点,尤其是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商业社交平台下沉到四、五线地级市和县级市,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具有紧迫性,县级融媒体建设提上日程。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出“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有利于整合县级媒体资源、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调整优化媒体布局,推进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县级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2018年9月中宣部召开县级融媒体中心现场推进会,部署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2018年先行启动60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在全国的覆盖。自此,在媒体融合的制度和政策层面,央级和县级“两级领域”明确成为整体战略推进的重点。从全国引领到“最后一公里”,可以看出其中的紧迫性。(三)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期(2019—2020)1.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思想的初步形成关于“四全媒体”环境的精辟论断。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强调媒体融合要迈向新阶段,向纵深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并点明媒体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即“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他精辟概括出了当前媒体发展信息传播的现实环境,以及主流价值引导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关于基于四个维度媒体(平台)的全媒体传播体系。“1·25讲话”再次强调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具体方向,同时进一步把现代传播体系明确为全媒体传播体系,首次提出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四个维度的媒体(平台)及其相互关系,尤其是把商业平台纳入全媒体传播体系之中。“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2.深度融合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完整提出进入2020年,媒体融合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政策推进到了新阶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媒体深入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纳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21.2_6MEDIA

  CONVERGENCE

  AND

  COMMUNICATION

  媒体融合与传播[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协办]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规划》;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并明确了改革的时间点,“力争用1至2年时间,新型传播平台和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用2至3年时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取得实质突破”。在战略政策中,诸多表述都提出了融合发展转型的新阶段与新方向。一是管理创新成为重点。在既有的内容和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出创新管理思路,并把内容建设的表述放在首位,完整提出“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二是优势资源全面布局互联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主流媒体的全面转型,认为“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三是“央、省、市、县”协同发展。在央级媒体大刀阔斧改革、省级媒体各显其能、县级融媒体建设整体布局的过程中,一度被忽视的市级媒体也进入深度融合发展的布局系列之中。四是有效利用用户资源。用户和用户内容的开发与使用一直以来都是主流媒体的短板,《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把互联网领域的用户思维与我党“开门办报、群众办报”的优良传统、新时期党的工作导向有机结合起来,强调用户资源开发和使用的重要性。二、深度融合跨越:从散点式创新向一体化融合迈进(一)体制机制性融合媒体融合不仅仅是打造融合产品,建立融合传播矩阵,还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⑦?从媒体融合初期的空间合并、人员调度、产品创新、终端多元开发转向通过顶层设计建立集约高效、重点突出的全媒体生态型组织,并优化生产和运维机制,在顶层设计、组织创新、制度保障、流程再造等方面进行制度性建设。1.重组资源,优化结构媒体融合要遵循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原则。从主流媒体这一微观层面而言,面对融合化6_MODERNPUBLISHING_现代出版的全媒体发展和新兴用户,必须刀尖向内,进行结构调整和资源重组。从“开新创”到“动本体”,从“求增量”到“改存量”,这也是深度融合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的重点和难点。组织架构重塑—打散重组。进一步整合优化组织结构,消除传统业务与新媒体业务的藩篱,按照全媒体业务和产品导向,建立起开放共享的自适应组织。传统的报纸版面、频率、频道必将面临一个重新洗牌和资源结构重组的态势,把资源向成长型业态倾斜发展,根据具体业务目标来调整内部的组织结构、生产流程、人员配置等。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实现组织的“打散重组”,精简组织架构,整合传统职能分立的平台,从而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比如,2018年4月中央三台合并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台整合了原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传播渠道资源,以视频、音频、图文、VR等多种传播形态全方位、多渠道、多终端共同发力,实现跨平台、频道、频率的融合传播。此后中央批复的总台“三定方案”共设立25个中心,其中新媒体中心下辖融合发展中心、新闻新媒体中心、视听新媒体中心,重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产能整合优化—以新汰旧。对于信息量不高的无效新闻产品、超出实际需求的过剩产能进行转型升级和再开发,淘汰落后低值产品和产能。在巩固传统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关停并转落后产能,重新配置资源,把资源引向融媒体和新媒体业务,按照目标任务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在早期新媒体端口全面铺开的基础上,整合重构新创设的新媒体端口和平台,升级少而精的优质账号,放弃大而僵的冗余端口,摒弃多而全的照搬模式,以形成自身优势端口或强势平台。比如,合并前的中央三台的“两微一端”账号众多,管理分散,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在整合过程中,对于受众少、影响力弱、陈旧老套的新媒体账号实行关停并转。业务流程再造—拓展大服务。目前主流媒体针对中央厨房系统的“策、采、编、评、发”流程,已逐渐展开基于集中指挥、高效协调、采编调度、信息沟通机制的探索。据课题组调研,央媒、省媒多建立中央厨房,省媒尤其青睐可视化融合大屏、智能演播室。此外,被调查的多个省媒都形成了集新闻、政务、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区域云平台架构,比如津云(天津)、长江云(湖北)、新湖南云(湖南)、荔枝云(江苏)、天目云(浙江)等,云平台可实现省—县数据集中处理,以及掌上发稿、直播、编辑、政务和服务互联互通等远程协作功能。

  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未来,在技术架构和功能入口搭建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实现新闻信息基础上的政务与服务拓展、线上与线下结合。调研发现,超过54%的被调查媒体拥有除新闻资讯外的延伸功能,“新闻+政务”或“新闻+政务+服务”成为最普遍的平台定位。在媒体与政府部门的政务内容共享和功能入口共建上,除新闻发布外,政策项目、便民服务、交通信息是普及率最高的共享内容,分别达到74.51%、73.32%和72.73%,其他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的普及率也不低。其他1.38%新闻发布83.99%便民服务73.32%综合信息发布70.36%消费维权51.19%住房生活49.41%政策项目74.51%医疗信息61.86%交通信息72.73%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图2 我国主流媒体自有平台的功能定位技术架构需要做实本地化特色化的精准服务。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⑧?目前,在“政府与媒体是否共建大数据中心”“是否进行政务数据共享”的调查中,选“是”的调查对象占比均不足35%,说明目前政府与媒体的信息共建仍未铺开,二者在技术、内容、渠道等多方面的合作仍然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2.完善管理制度,创新评价指标在深度融合推进的过程中,创新管理是保障。调研发现,在完善管理制度上,很大部分融媒体中心已经出台了管理办法(占比94.70%)、内容把关制度(占比96.20%)、评估督查制度(占比89.61%)、具体工作规范(占比92.97%),融媒体中心的制度保障逐渐完善。其中省级媒体的制度完备程度最高,县级媒体的管理制度仍待确立。在量化考核制度的推行上,78.49%的被调查单位对全媒体采编进行量化考核,量化考核指标以采编发数量和优稿数量为主,普及率分别为89.77%、82.01%,阅读点击数、受众参与度、外推效果也被部分计入量化考核指标,但受众参与度、外推效果两项考核指标的普及率均不足50%。此外,平台、频道运营情况,如粉丝变化量等也计入考核指标。量化考核基本贯彻多劳多得、质优多得的原则。(二)多维度全媒人才融通调研发现,缺少人才、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被认为是目前主流媒体面临的三个最大困难,占比均超过40%。还应强调的是,在人才短缺问题上,主推融合发展的负责人、管理者应是“一把手”且内行,“融媒体建设必须也一定是一把手工程,否则永远是半死不活的状态。在此前提下,必须从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不拘一格提拔使用人才,让人才真正发挥作用”⑨。其他2.09%记者缺少培训和提升空间29.05%考核和激励制度不合理31.42%缺少人才65.41%技术落后42.64%资金短缺58.92%政策扶持力度低33.92%思维问题:不理解什么是融合36.55%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图3 “目前您认为融合中最大的三个问题和困难”普及率调查结果

  2021.2_6MEDIA

  CONVERGENCE

  AND

  COMMUNICATION

  媒体融合与传播[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协办]在激励机制上,融媒体产品量化考核的激励效果差强人意,“一方面,量化考核的平台数据统计比较麻烦,多为自己人工统计;另一方面,新媒体的考核标准所能影响的个人总绩效比例并不高,比如只占5%,个人绩效工资大部分还是依照老标准、老办法甚至是跟着职称职级走”⑩。在这种情况下,量化考核对于媒体人的积极性、创造力的激励程度和导向作用微乎其微。在对“从业者对自身融媒体建设的多方面评价”一题中,量化考核、激励奖惩、培训提升、创意自由度、团队建设、人才引进、领导对记者创意的支持力、融媒技术开发与应用,以上几项的整体满意度都介于一般和满意之间。其中,省媒和市媒最不满意人才引进、融媒技术开发与应用;县媒最不满意人才引进、培训提升。人才引进和培训提升在整体评价中的满意度排名最末,体现了媒体从业者对本单位融媒人才引进和自身培训提升的高期待,这种高期待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从业者的转型焦虑。融媒技术开发与应用领导对记者创意的支持力人才引进团队建设创意自由度培训提升激励奖惩量化考核3.43.453.53.553.63.653.73.75图4 融媒技术开发与应用的满意度评价各项指标平均值?此外,调查对象对实际工作中的全媒体人才的理解也不同。未来需要重点把握对三类人才的培养:第一,全媒体和一专多能、融会贯通的专家型人才;第二,技术和创意融通的交叉型人才,理解在技术赋能基础上的内容融合创新;第三,生产与运维融通的复合型人才,形成用户需求基础上的内容与服务创新。因此,人才培养机制要从单一的人才建设模式向自主培养、多元引进相互融合的模式发展,从单一的绩效考核激励指标向全方位提升的人才保障机制发展。7_MODERNPUBLISHING_现代出版(三)业务一体化融合1.先锋队探索新业务在媒体融合进程中,主流媒体创新业态,在新业务里开始逐渐完善一体化生产、运维的融合流程,形成自有的内循环。融合工作室、融媒体中心、新创平台发挥先锋队作用,具备孵化机制潜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创新、适应市场需求和满足用户体验的效能。比如,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定实施创新融媒体工作室孵化培育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以构建生态平台,提高内容生产能力。融合工作室制度可以理解为项目制、小团队合作制,是生产融合创新的最小单位。从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获奖作品尤其是一等奖作品来看,多数获奖作品是在项目制和工作室生产模式下持续创新探索的成果。比如人民日报的“侠客岛”“麻辣财经”“中国一分钟”“中国24小时”等团队,均打破过去界限分明的部门划分模式,而以跨部门、跨媒体、跨地域、跨专业的机制进行混编从而发挥联动效应。人民日报旗下所有采编人员跨部门成立了50多个类似“麻辣财经”的工作室,人员流动打破了部门间的界限,成功盘活了各个部门的资源,实现了“1+1>2”的效果。小而凝聚的融合工作室具备激励能动性、形成团队培训、打造垂直品牌、孵化创收渠道的能力,而且这些能力可实现的产品效益都已经被实践所认证。但根据调研结果,目前在主流媒体内部落地的融媒体工作室仍是少数,占比仅16.99%。此外,一些获首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的作品,只依赖临时的团队创作和创意,缺乏专门化、持续化的机制激励,后续再无优质作品出现。融媒体中心是生产流程再造、全媒体人才建设的集中之地。调研发现,94.26%的调研对象都已设立融媒体中心,其中融媒体中心建设策略为新建(独立于原采编部门)的占30.97%,重组(整合原有采编部门资源)的占66.74%。通过交叉分析对比央级、省级、市级、县级媒体发现,市级媒体的融媒体中心建成度稍低。在建设策略上,央媒、省媒倾向于选择新建,县媒则倾向重组。此外,部分媒体还采用全员转向新媒体,或新建与重组结合、在采编部门内新建融媒体团队、合并多家区域媒体的新媒体部门等策略。新创平台是更具综合性的体制机制创新平台,通过融媒体客户端业务,带动队伍发展建设。比如,华西都市报的“封面传媒”在转型探索方面采用了“121”的模式,即一

  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支人才队伍、两个媒体平台、一体化整合运营。上海报业集团的“澎湃新闻”采用新创平台,重组人才队伍和生产机制流程。2.主力军进入主阵地《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主流媒体未来深入开发新业务并以新业务板块带动存量改革,让主力军进入主阵地,以融合工作室、融媒体中心、新创平台为抓手,从制度机制上全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从新创平台的内循环向全媒体组织大循环发展,形成体制机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和全媒体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图5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路径三、从内容融合创新向全媒体用户连接创新迈进(一)内容融合创新转向内容定制创新1.技术赋能,可视赋型,内容赋值在技术赋能融合和创新的语境下,内容创新首先依赖于技术实现的可能性来展开。随着传播语境逐渐可视化、碎片化和移动化,围绕可视化展开的创新成为内容融合的重点。短视频、VR全景视频、H5场景、无人机航拍、Vlog、条漫长图、海报组图、3D动画、可视化交互、移动直播等融合形态,都是围绕可视化展开的。近三年来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无不是以可视化为核心的融合创新成果。产品围绕技术开发呈现出全新面貌,在形态表达上做加法,但在内容上不做减法,构成形神兼备的融合创新产品。2.人需优先,价值匹配,场景适配技术革新推动融合创新,但技术终归是为人服务的,终归要回到满足人需求的出发点。初期的融合创新更多是围绕赋予内容新形态、新表达而展开的,深度的融合发展要从以产品为中心向用户价值匹配、场景适配的方向转型,形成基于算法的多元化生产以及个性化匹配,依靠智能生产、智能分发,通过产品定制,精准推送满足用户喜好和场景需求的内容。由此,在内容赋值上进行深度挖掘,在技术、内容、形态、用户四个维度上去考量,真正实现从“技术+内容+形态”向“技术+内容+形态+关系+场景”迁移。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出品《了解你附近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综合使用大数据、定位系统等技术,发挥实用性、接近性的媒介功能。(二)单点产品创造转向IP品牌打造1.爆款产品转向品牌集群从融合初期,通过创新团队打造爆款单品、特别创新策划产品,转向体制机制引领下的全媒体产品,进而深挖传统品牌价值,向垂直化产品品牌和品牌矩阵发展,形成稳定的集产品创新、质量把控、评估监测、传播效果跟踪于一体产品体系。在深度融合发展中,打造主流媒体的全新媒体产品品牌,可以带动整体融合转型,提升用户的整体品牌认知。在全媒体产品体系中,要处理好重磅产品和轻量化产品尤其是轻量化可视产品的关系,以及特别策划产品和常规产品的关系,把利用了复杂技术的产品和抢时效的产品结合起来,有效把握内容“时、度、效”,才能在主流舆论引导中既抢占先机,又筑牢根基。2.业务单品转向IP化全媒体创意IP的体系化设计和创意进入全媒体业务领域,通盘设计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线下活动与服务,盘活既有的优势资源,形成传统优势产品和新媒体产品的联动、互动、协同。基于此,一方面,传统媒体的用户思维被强化,通过大数据、算法推送定制个性化信息和服务,通过社群进行圈层传播的意识提升;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优质专业内容产能释放到新媒体,形成产品联动,提升网络内容的权威引领效果和品牌服务质量。比如,湖南经视与快手联合推出的2021.2_71MEDIA

  CONVERGENCE

  AND

  COMMUNICATION

  媒体融合与传播[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协办]《看见快生活》,大小屏联动直播,形成融合品牌效应。(三)专业自主生产转向协同融合生产?在互联网万物互联和平台化语境下,开放协作成为生产内容、连接用户的重要方式。而在融合内容生产中,承担更多新闻采集与传播责任的主流媒体也需提质增效。一方面,我们已经看到有大量媒体定规则、观众出智慧的成功节目模式涌现;另一方面,更有抖音、快手、B站等商业平台建立在社交语境下的用户内容生产和分享模式。由此,主流媒体需加快开门强技术、开门办媒体的步伐,为此可以在内容议题设置和信息整合、内容筛选甄别、用户运维、社交分享等方面建立起一体化的协同生产机制。?以协同生产提质增效。《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大兴‘开门办报’之风”。在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需知用户手机、城市摄像头往往是第一手资料的来源,如何整合用户资源,“把用户信息纳入自身传播链条,加强用户在内容生产、分发过程中的协同角色地位”?,在第一新闻现场基础上形成灵活而不零碎、多元可视的表达,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以社会责任规范内容。深度融合发展中,主流媒体应积极构建聚合式内容平台,尤其是运维好用户内容。这方面,一些互联网商业平台虽早已抢占先机,但主流媒体在专业内容的生产和聚合上更有优势。主流媒体一方面可以形成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海量内容;另一方面可以用主流价值和社会责任去规范内容创新、创意和创业,形成优质内容。比如,人民日报社打造“人民号”全国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聚合主流媒体、党政机关优质自媒体,提供移动内容生产和分发的全流程服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网视频直播栏目《武汉时间》(后更名为《人民战“疫”》)联合全国百家媒体、平台、政务机构以及全国拍客,实时直播报道。(四)单向宣传转向主流价值引领与圈层话语融通深度融合发展中的主流媒体既要满足用户需求,也要引领用户需求。在移动社交语境下,信息传播不仅会通过媒体的传播链,也会通过用户的社交圈。主流媒体一方面承担着传播与引领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共识、服务公共利益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要适应新媒体圈层效应,突圈破壁。主流72_MODERNPUBLISHING_现代出版媒体既要创新话语,实现话语转换,把宏大的理论、深刻的思想和严肃的政治话语转变为生动、易于传播的大众话语,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信息的鲜活性和亲近性,同时又要实现话语融通,满足圈层文化需求。值得说明的是,话语融通并不意味着妥协,要坚决抵制功利主义的网络流行语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消解,维护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权威性,坚持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性,阐释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合理性,充分发挥其理性引导和理性逻辑的价值和?功能。四、从技术创新运用向全媒体技术开发定制迈进(一)内容技术与运维技术统一1.内容技术认知充分,运维技术满意度低调研发现,融媒体中心技术应用满意度较高,大数据、人工智能被认为是最为需要的。其中,采编报道、政务合作是技术应用满意度最高的两项,数据分析、经营管理的满意度最低(见图6)。这说明在媒体融合转型中,传统专业报道优势仍然是主要竞争手段,但在新媒体技术开发与运维上还需要加强。图6 融媒体中心技术应用满意度平均值2.新兴技术认知高在技术认知中,智媒意识较为普及,可视化技术受重视,其中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作为目前智媒技术中较为主流的五项,正在逐渐渗入主流媒体的融合建设中。未来应当在深化认知的基础上,着力进行深度

  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开发和应用。90.00%83.85%80.00%75.68%70.00%65.20%60.00%56.89%51.96%50.00%40.00%30.00%20.00%10.00%6.55%2.36%0.00%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都不太了解其他图7 “您认为还有哪些技术对媒体发展是重要的”调查结果(二)自主开发与合作自适应统一1.以我为主的全媒体技术开发调研发现,在融媒体中心技术开发路径选择方面,“自主开发+外包合作”成为主流媒体融媒技术开发的普遍路径,占比58.57%。其中,自主多于外包占比36.2%,外包多于自主占比22.37%。总体而言,完全自主开发或参与自主开发模式还是占了大多数。其他63自主开发+外包合作,且外包多于自主312自主开发+外包合作,且自主多于外包505全部外包合作207完全自主开发3080100200300400500600有效问卷(份)图8 融媒体中心技术开发路径调查结果在未来的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主流媒体应积极探索,运用科技定制,实现对平台开发、生产分发运维等的创新,自建灵活高效的技术平台,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才能获得持续发展。比如,县级媒体浙江长兴传媒量身定制“融媒眼”智慧系统,自行研发“易直播”等设施设备。对于合作开发,应掌握核心源代码和数据,进行自适应开发,否则会一直受制于人。比如,在县级融媒体建设中,平台运维的一些关键技术应用不得不依靠外包购买。头部技术公司一般不会针对小规模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定制服务,仅提供大众化的版本。如此,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系统升级运维需投入二次研发成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整体的运行成本。?因此,组织力量开发、掌握可控自适的技术,是媒体可持续发展和差异化竞争的路径。而对于体量与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市级和县级媒体而言,即使在技术合作和外包中,也要把控技术源代码,为升级迭代和度身定制做准备。2.构建全媒体驱动的中台战略对内树立中台概念,建设集大数据处理、多模态通用科技、5G应用于一体的技术中台,集渠道差异化生产、项目制孵化和MCN跨项目事业群于一体的内容中台,集统一运维、技术互补、品牌差异化于一体的渠道中台,把数据、内容和渠道“统起来”。比如,有的省级融媒体平台正在探索建设“四台”,即技术后台、内容中台(大数据库)、外联总台(对外合作账号矩阵)、变现柜台(用户系统、认证收费系统集中管理),以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价值。对外实现平台融通,打破孤岛效应,形成平台资源共享。比如,2020年12月,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趋势,新华网客户端与山东闪电新闻在内容互通、数据共享、整合传播、政商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百余家山东地区融媒体、党建号入驻新华号,共同构建央省市县四级融媒体中心,纵向贯通了内容生产、分发、渠道拓展、技术开发和平台建设等流程,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一个?范本。(三)主流价值引领与算法推荐相统一依靠算法推荐内容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方向,主流媒体应当把算法作为一种方法论,探索传播主流价值的算法路径。现有的推荐算法主要有:第一,基于用户需求的个性化精准推荐,包括基于用户数据建模并据

  2021.2_73MEDIA

  CONVERGENCE

  AND

  COMMUNICATION

  媒体融合与传播[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协办]此推荐新闻产品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基于用户的历史消费数据推荐相似产品的内容推荐算法,基于数据推导出的用户偏好推荐产品的关联规则推荐算法。?第二,基于关键词(标签)的搜索量排名推荐,平台实时显示搜索热度,用户获取信息的行为被信息化,从而使搜索行为具备信息生产属性。?第三,社交型推荐基础上的信息分发,其一般通过用户在社交圈层中的分享、转发形成信息?推荐。可以看出,单纯依靠技术推荐,缺乏“把关人”和主流价值引导,虽能满足个性推送,但无法实现价值引领。因此,在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媒体要积极探索将价值判断、人文关怀注入人工智能的基础架构之中,达到三个统一:一是主流价值引领与个性需求满足相统一,二是娱乐互动与公共价值相统一?,三是内容精品意识与算法推荐机制相统一。比如人民日报社“人民号”的“党媒算法”,就积极探索主流价值,纾解“算法焦虑”,是较为典型的案例。(四)技术赋能生产与技术赋能斗争相统一深度融合转型的主流媒体在充分利用技术赋能生产、分发的同时,更要积极发挥技术验证和运用技术进行斗争的能力,积极辨识诸如深度伪造技术、社交机器人等造成的虚假信息传播、不良思潮扩散等,在技术赋能、引领价值的同时,也能够主动抵御有害信息和智能技术的潜在危险。因此,在未来发展中,辩证统一地理解技术的利与弊,理性驾驭技术这把“双刃剑”,以主流价值驾驭技术,以内容主导技术,以技术反制技术,筑牢信息技术安全防火墙,是深度融合发展的要义之一。五、结语媒体融合是渐进探索的过程,而深度融合发展是“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阶段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阶段的飞跃,真正达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这个阶段是媒体各要素全面融合的阶段,也是主流媒体全面转型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关键74_MODERNPUBLISHING_现代出版阶段,全面攻坚克难的深度与广度远远大于初期。先期探索的理念、方法、经验、教训必将转化为体制机制改革、整体顶层设计与全面融合推进的决心与勇气,这才是深度融合质变的意义。(作者曾祥敏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刚系淮南广播电视台时尚娱乐频道总监)*?感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日亮对本文所作的贡献。注释①??为了解当前全国各级主流媒体的融合建设发展状况和问题,本研究采取定量研究中的调查法和定性研究中的半结构化访谈,于2020年5月至7月针对我国各层级主流媒体融媒体中心或新媒体部门展开网络问卷调查和线上一对一访谈。本研究所调查的从业者岗位类型包括管理、采编、经营、技术等。②??刘奇葆.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N/OL].(2014-04-23)[2020-12-2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423/c1001-24930310.html.③??VW001.026习近平论宣传思想工作(2012年11月8日至2013年12月31日)[EB/OL].(2018-11-16)[2020-12-22].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2170986314016890175.④⑤?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OL].(2016-02-20)[2020-12-22].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220/c64094-28136289.html.⑥??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OL].(2019-01-25)[2020-12-2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1/25/c_1124044208.htm.⑦??⑧??习主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前线,2019(4):4-7.流舆论主流媒体主流价值—习近平作出这些深刻阐释[EB/OL].(2019-03-25)[2020-12-22].http://www.qstheory.cn/2019-03/25/c_1124278697.htm?from=singlemessage.⑨??⑩??课???课题组对主流媒体员工的访谈,所在单位为市级媒体。1—5分代表满意度从很不满意到很满意。图中所示平均值范围中,3分代表一般,4分题组对主流媒体员工的访谈,所在单位为央级媒体。代表满意。???曾祥敏,何旭东.突发公共事件中主流媒体融合传播价值提升探析[J].电视研究,2020(6):6-9.???叶明睿,吴昊.逻辑、行动与重构: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再路径化[M]//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0:201.???唐铮,塔娜.算法新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15-16;涂凌波,田芯荷.算法新闻的推荐机制、影响及其伦理问题探究[M]//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0:125。??????雷董丽莉.微博“热搜榜”与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规制[J].新闻记者,2019(10):81-87.向慧,张丽红.给算法推荐装上主流价值的“方向盘”[J].中国记者,2019(7):77-79.

推荐访问:融媒体意识形态存在问题 意识形态 存在问题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