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异同点6篇

时间:2022-10-22 14:05:02 浏览量:

篇一:论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异同点

  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视角评价地区机构学科以及学者的科学研究水平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最新版C刊投稿方式(完全版)出炉!抓紧收藏了!

  “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7年-2018年)”最新版出炉了!小编根据最新版,将全部的C刊投稿方式都整理出来了,有需 要的赶紧收藏吧! CSSCI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 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科学文 献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检索与查询,可以揭示已知理论和知识的应用、提高、发展和修正的过程,从一个重要侧面 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视角评价地区、机构、学科以 及学者的科学研究水平,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下面,请看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7年-2018年):

  注:本文信息为小编核查官网及网络端资源整合而成,如投稿方式有变动,还请以官网为准。

   注:本文信息为小编核查官网及网络端资源整合而成,如投稿方式有变动,还请以官网为准。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高教”。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 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小编,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 谢!

  

篇二:论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异同点

  社会 学研 究

  9 9 3 年第 期

  民政工 作 与社会 工 作趋合论

  哀华 音

  民政 工 作植 根 于 中国 传 统 社 会 、 社 会 工 作 兴起 并 完 善于 西 方 国 家 的 工 业 化 过 程 。

  二 者在 本质 属性、 基 本理 论 、 工 作方 法 、 实 施范 围和 服 务 对 象上 都有 区别 。

  中国社

  会 的转型 和 现 代 化 , 呼 唤 着全 新 的 民 政 工 作 。

  社 会 工 作是 现 代 社 会 理 性化 的表 象之

  一,

  并非 注定终身姓

  资 “

  ”

  。

  作者认 为这几 年 “ 民政工作社会 化”

  的实践证 明 ,

  改

  革和 重 组 民政 工 作 的 逻 辑 选 择 应是 “ 民政 工 作 社 会 工 作化 ” , 用 社 会 工 作 的 专 业 服 务

  性质、 专 业 理 论 、 专 业 方法 、 专 业 教育 和 专 业 意 识 , 来 充 实 、 加 强、 提 高和 善化 自

  身 , 以 期建立 新 体 制 , 找 到新 机 制 , 增 添 新 活 力 , 形 成 中 国 式 的 社 会 工 作 。

  作 者 : 袁华 音 , 男 , 1 9 3 3 年 生 , 上 海大 学文学 院社会 学 系教授。

  民政工 作与 社会工 作的 关 系问题 , 实质 上是 民政 工作 如何改 革 的问题 。

  近年 来 , 这 个 问 题 引起了 人们 的重视 , 进行 了初 步的 讨论 。

  这种 研究和 讨论 我认为 应该 围绕着 民政工作 与社 会 工作 的 特质性 、 规 定 性 、 本质特 征性 , 以 及它们 的相 异性 、 互 需 性 和 互 补性这 些 问题 来 展 开 。

  当我 们这样 来思 考问题 的 时候 , 便 形成这 样 了一 种观 点: 民 政 工作的 改革 思 路 或可 能选 择 , 就是 民政工作一 民 政工作 社会 化一 民政工 作社会 工作 化 。

  换言 之 , 社会 工作 化 了的民 政 工作才 是 中国特 色的 社会工作 。

  一 、 社会 工 作的历史回顾

  作 为一 门 学科 、 一 种 专业 和 一 种 职 业 的 社会 工 作 , 兴 起并 完善 于 西 方 国 家 的工 业 化 过 程 , 工 业 化 不 等 于现 代 化 。

  工业 化 过 程是 一 个社会 重 组 过程 , 社会 经 过重组 才能达 到 现 代 化 。

  社

  会 工作就 是顺应 社会 重 组 和 社会 现代 化 之 所 需而产 生的 。

  资本 主 义 社会之 重 组 , 从根本 上 讲是 由 工业 化 进 程所 造 成 的 社 会 结构性 失衡 。

  这 种结构性 失衡 的 特 征 , 是在 自由主 义 掩盖 下 的 社 会 二重性 , 诸 如阶级 上的两 翼化 , 经济 上的 二级化 , 政治 上的双重化 , 法制 上的两 重化 , 社 会层 面的 二元化 等等 。

  由此决定着 资本主 义社会 重组 的 内容或表 现形 态 , 主要通过 经济 上的

  再分 配企 求阶级 上的 某 种 中产 化 , 通 过政 治 上的平 权 行 为求 得社 会制度 上 的 某 种平和 化 , 通 过调 节 社会 结构求 得社会 关 系 的 某 种协调 化 , 通 过 法 制 上的 系列 化求得人 们心 态 上 的某 种平 衡 化 , 通 过行政 干与 和 舆 论 宣 传求得 人们 行为 上 的某 种规范 化 等 等。

  资本 主 义 工 业 化和 社 会 重 组 过 程 , 充满 着 艰辛 与苦 难 , 冲 突与斗 争 , 胜 利 与 失败 , 喜悦 与泪 水 , 发家 与破产 , 进柔 与沮丧 , 傲慢 与失意 , 偏 见与 歧视 , 欺榨与没落 。

  这 虽不是 火与剑 书写 的历史 , 却 是庞 大市 场体 系 中 的光 荣与梦 想 的活 剧 。

  资本主 义的工业 化及 其社会 重组 , 呼唤 着社会工作 。

  在这 种社会 结构环境 中 , 社会工 作

   之必 然顺 应 而 出 , 主 要有 以 下 儿 种 因素 :

  第 一 , 意 识 形 态 1: 的宗教 性根 基与资产 阶级 人道 主 义 相 混 合。

  这 个 时期的 宗 教 和 教 会组

  织 已 经 不 大 可 能 主 宰 社 会 关系 和 人 的 命运 , 但 它 的思 想 根 墓 依 然 存在 , “ 人 人皆 兄 弟” 的 信 条

  仍被不 少人不 同程度 的奉行着 , 其 中的一些人 既 代表富人 利益又反 映穷人 的愿望 , 常 以 第笼 者身份 出 现 , 一 手 接受 富人舍 施 , 一 手 布 恩 穷人 , 最 先开 创 了 社 会 工作 的耻 型 。

  他们 的 这 种

  观 念 和 行为 , 合乎 资产 阶级 的 意愿 和 利 益 。

  另 一 方 而 , 自文 艺 复兴 以来 , 人道 主 义 逐 步 演变

  成资产 阶级的世 界观 。

  资产阶级 “ 软 ” 的一手 就是在人道主 义的旗 帜下推 行的 。

  面对工业 化

  过程 引起的剧 烈社会 震荡 , 资产 阶级认识 到从 自己的 利润中分 出一丁点 用于贫 穷阶层 , 可 以

  维持和 发展 两 类再 生产 , 符 合 自己 的 根本 利 益 和 长远 目标 。

  于 是 他们便半 是 自愿 半 乃 被 逼 地

  与宗教 界人 士 和 慈 善家 合流 , 逐 步 建立 起 某些 社 会保障和 社 会保 险制度 , 从 而 为 社会工 作 的 建立奠定 了基础 。

  第二

  ,

  功

  利主

  义与福利

  主义相混

  合

  。

  .

  9厂世纪 开

  始

  ,

  源 于英 国 的 功 利 主 义 迅 速 发 展 ,

  成为各

  国资产 阶级 相继信奉 的教条 。

  按 照功利主 义办事 , 所谓 的经济 与社会协 调论多 半成为一 纸空

  文 , 资产 阶级 更 多地 是 追 求 经 济效 益 而 不 大 情愿顾 及社 会 这 个层 面 。

  结果 ,

  经济

  _

  .l

  去 了,

  社会

  则远 滞 于 后 , 从而 又 反 过 来 制约 了 经济的 发 展 。

  这种 情 况 的 集 中 表 现 , 便 是 周 期性 地 爆发 经

  济危 机 。

  资产 阶 级 的 思 想 家们 在寻 找克 服这 种弊端 的 对策过 程 中 , 提 出 了福 利 经 济学 理 论 , 企 求用 福利 主 义 平衡经 济发展 与社 会 发 展 这 两 翼 , 特别 强 调 当 经 济 发 展 过 快、 社 会 问题 丛 生

  之 时 , 更 要顾 及社会 层面 , 适 当 照 顾 民 众利 益 , 不 使两 极分 化 过 大 , 维 持穷 苦人 的 最 低 购 买 力和 最低生 活水平 。

  功利 主义 与福利 主义的 互 补性 , 使社会 工作的 产生有 了土壤 。

  第 三 , 自由竞 争 与 国家 调 节相 混 合 。

  资本主 义 的 自由 竞争 导 于 自由市 场。

  自由 竞争 几 乎 只 讲第 一 次分 配 , 必 然结果 导 致两 极 分化 。

  国家 逐步实行 工业 化 , 但 社会没有 理 性 化 。

  资产 阶

  级 为 竟争 而 竟争 , 为 垄 断 利 益 而 竟 争 。

  竞争 中的 胜 利者 成 了 竞 争 的 机 械手 , 失 败 者成 了竞 争

  的 牺 牲 附, : · 轮竞 争 的 结 束预 示 着 新 一 轮 竞争 即 将 出 场 。

  竞 争 下 的 民 众 成 了 机 器 的 奴 隶 , 人 格和 心 理严 爪 被 扭 曲 , 谱 借佳懂 吞 含 着 异化 之苦 果 。

  工 业 发 展 的 结 果 既 然 不 是 普 遍惠 及 个 人 ,

  那 么 形成 异化现象 就是无 可避免 的。

  一

  这 种情 况甚 至 对 资本 家 的 根 木 利 益 也是 不 利 的 ,

  他们 希

  望有 一 个 适 当 的 解 决 办法 。

  于 是 , 国 家 出场 了 。

  国 家在这 方 面 的 最 基 水职 能 , 首先 是 以立 法

  程 序和 行 政手 段调 节 竞争 , 使竞 争 在 公 平 的基 础 上展 开 ; 接 着是 以 国民 收 入 再分 配 方式 , 调 节 社会关 系, 扶持 个人 生存权 , 保 证 劳动力市场的继 往开来 。

  这 当中 , 社会 工 作就成了 资产

  阶级 和 国 家之 间 的 一 个 特种 公 关部 门 , 从而 确 立 起 了 白 己在 社 会 生 活 中不 可 取 代 的 地 位 。

  第 四 , 社会 机 制与政府 行为 的 相 混 合 。

  在西 方 社 会 处于 结 构性 失衡之 时 , 那 些 以 慈 善 家 身

  分活 动的 个 人 以 及 由教 会人士 等筹建 起来 的慈善 机构 , 本着 自己 的信念 , 在 社会 基层 丛事 育

  婴、 济民 、 解穷 、 助困、 卫 生、 教 育等服务 , 取得 了一些成 绩 , 也积累 了不少 经验 。

  但是 , 等

  待救 助的人是 那么地 多 , 需 要的 经费是那 么地大 , 已有机 构是 那么地有限 , 他 们无法满 足和 适应 这 种客 观 要 求 , 他们 的 能量 毕 竟难 以 缓解 集诸 多社会 问 题而 成的 巨 大 冲 浪 。

  于 此 可 以 有

  所作 为 的 是 以 全 社 会 名义 和 姿 态 出现 的 政府 、。

  凌 驾 于 社 会 之 一 L 的政府 , 可 以 川 行政 的 、 经 济 的` 法 律的 、 舆 论 的手 段 , 对 社 会 实 行有效 的 宏 观 性 组 织 、 领 导 、 管理和 控制 , 使 社 会 系 统

  各 功能 因 素有 机地 协 同 和 运 作 起来 , 对零星 的 分散 的 效能不 高的 早 期社 会工 作 , 实行 系统 的

  i)11鱼丝些竺{垫 些些i些里芝圣i{全11夕生鑫 丝立起塑壁 的工鱼迹塾 丛西奠l)呈全上蛋聋工笙l;些为塑聋

  推 行社 会政策和 实施 社会纲领 的一 个 中间环节 。

  科

   社 会工作就 是 在这 诸种 因素 的 合力 下 起 家的 。

  既 然 如此 , 它 自然 就 服务于 工 业 化 过程 和 社 会童组 过 程 之 向深 化发展 这个 总 趋 势 。

  资本主 义 的 历 史 进 程给 人们 上 了 一 课 辩证 法: 资本 主 义 工业 和 社会 重组 要求 社会工 作来 修补 篱笆 , 社会 工作 又 促 进 了 工业 化 的发 展 和 资本 主 义 社 会的 相对理 性化 程度 。

  历史 给人们 提供 的启 示是 , 资本主 义的 相对稳 定程度 , 恰 恰与社会 工 作的成熟和 完善程 度相 对 应 。

  由此可 不 可 以 认 为 , 它们 之 间存在 着一 种 互 制性 和互 补性呢了

  二、 民 政工 作与 我 国社会 重 组

  民 政工 作植 根于 中国 传 统社会 , 服务于 政 权 目标和 社会 稳定 。

  80 年 代开 始 , 我 国 正 以磅 礴气 势推 进工业 化运 动 , 正 在相 当 深刻 地 重 组 自身 。

  从我 们 的 特 定角度 来思 考 , 所 谓 重 组 中 国社会 , 主 要 包括 从个 人层 面 到 社会 群体层 面 , 再到 社 区和 社 会 组 织 层 面 , 再 到全 社会层 面 各功 能 系 统 , 重 组 人 格 、 心 理 、 价 值 、 信念 、 结构 、 制度、 关 系 、 文 化 、 观 念、 规 范、 行 为 , 等 等 , 以 期把 传统社 会重 组为现 代化 社会 主义社 会 。

  这种 社会 重组的 实质就 是社会转型 。

  我 国社会 正处于 一个 转型期 。

  我 国社会 转型 期有着 明显 的独特 性 , 这反映 在许 多方面 。

  我们这

  样 来理 解这 个间题 : 由于 改革 开 放 过程 中 出现 的许多 新 问题和 新矛 盾 , 由于 社会 主义初 级 阶段并存 着新 旧 两

  种社会体制及 其所 必有 的 摩擦 和 冲突 。

  由于诸 种 经 济机 制的作 用而 出现 的 一 些社会 分化 新趋 势 , 由于两种 观念 文化 和行 为方式 的撞击 而 引起的 社会失序 , 由于诸 种社会 结构性 失衡 而导 致 的 社 会震 荡 等等 , 使得 我 们 这个 社会正 在一 个较 深 层 次上 发 生 令 人 注 目的变化 。

  不 管 人们 对这 种变 化是否 已经看 清 , 也 不管 人们对 这种 变化 抱有什 么态 度 , 这 种变 化还将在 更深 的层 次 上 和 更 大 范 围内持续 下 去 。

  可 以 肯定 , 这种 变化是 必 然 的 , 其 最 终 结局是 经 过 长痛而 革新 的 社 会 自身 , 实现 社会 转型 。

  概 括 地 说 , 所谓 我 国社 会转 型 , 就 是要 把一 个 产 品经 济型 社 会改 组为 社会主 义市 场经 济型社会 , 把 农业 型社会 改组 为工业 型社 会, 把乡村 型社会 改组 为城镇 型 社 会 , 把阶级 型 社会 改组 为 阶层型 社会 , 把封 闭 半 封 闭 型 社会 改组 为文 明 开 放 型社会 , 把伦 理 型 社 会 改 组 为 法理 型社会 , 把单 一 同质 型 社 会改 组 为 多 样异质 型 社 会 。

  要 想 实现 社会 转型 , 只 有社 会大大发 展 。

  在 我们 看来 , 所 谓社会发 展 , 应该 包括 全面理性 化 、 全面协 调化 、 高生 产 率、 高生活质 量 、 发展社 会公 平、 完 善体 制、 完 善个 人、 结构 民 主化 、 纪律 社会化 、 社会 组织 专业 化、 国 家权 力 组 合和 权力行使 方式 合理 化 、 伦 理理 性 化 、 社会关 系 功 能化 。

  什 么 时 候 我 国 社会理性 化 、 合理化 、 科学 化 、 民 主化 、 法制 化 、 工业 化 了 , 应 该 就是 它实现 转型之 日 。

  当 今 达 到 这 个 目标 的 唯一可 能 , 是 真正 沿着 “ 一 个 中心 , 两 个 基本 点” 的 道路 踏踏 实 实 地 干 下 去 。

  毫 无疑 间 , 完成 我国 社 会重 组 和 转 型不 能没有 民 政工 作 。

  民 政工 作在 社会重组 和 转 型 中的 地 位和 作用 , 很 大 程度 上 取 决于 自身的 重组 与转 型 , 民政工 作 必 须 实现 自身 的 重组 、 转 型 或 转 轨 , 最主 要的 原 因 可 从两 个方 面作考察 , 这 就是 中国社会 结构 的 特征 和 民政 工作的 自身性 质 。

  中 国 社会 是相 当特别 的 , 中 国社 会结 构的基 本特征 在于 它是 一 种 “ 国 家” 式 结构 , 在 中 国 , 国与家相联 , 国就是 家 , 就是王 室的 家 , 历来 统治者 都是把 国事 当作王 室家事 对待和处 理的 。

  在帝 王眼 中 , 国与家相 通 , 他们 把 国家当作 自己 的家产置 于 自己的官 僚行 政 管 辖 之 下 , 即所 谓的 “ 普天 之下 , 莫非王 土 ; 率土 之宾 , 莫非 王 巨。

  ” 国所设 置的 机构和 官职无一 不是 行政性 和 宫廷 服务性 的 。

  从形 式上 看 , 中国的 行政 机 构 和 官 位 设 置 类似科 层 制 , 但绝 非 现

  伟意 义 上 的理性 主义的科层 制 。

  从序 列 上说 , 中国 是先 有 家而后才 有 国 的 , 实 际 上则 倒 过 来 ,

  5S

   是 先有 国 后 有家 , 国在 上 家在 下 , 国直 接 控 制 家 , 国 不 动 家 不 转 。

  这 个 家理 应 包 括 国 以 下 的

  全部社会 ,

  而所谓的 “ 天 下”

  但 。

  是,

  应 该 注 意 的是 ,

  这 个家在 更多的意义上是家 庭的家 ,

  在 国 与家之 间缺乏 真 正 的所谓 社会 , 国 与 家是直接面 对 着 , 二 者之 间不 存在 发达的 中介的功

  能 机体 , 即 所谓 的 市 民 社 会。

  在 这种结构 下 的 所 谓 社 会 , 自然 没 有生气 , 死 死 板 板 , 谈不 上

  自我 管理 、 自我 发 展 和 自我 善化 , 一 切 由国 统制 着 , 一 切 以 国 是 为 是 。

  这 大概 就是 中国人特

  别关 心 “ 国家大事 ” 的一个原 因 , 当然也是 中国没有民政工 作机构 的一个原 因。

  当 民 政 工 作 机 构在 20 世 纪 初 被创建 起来 的 时 候 , 中 国 社 会 结构 就 是 这 个 样 子 。

  诚然 , 可

  以 把 民 政工作机构 和 官职 的 设 置 看作是 国 与 家分 开 、 国 事突 出的 某 种反 映 。

  但是 , 正 因 为 这

  样 做 恰 恰 是 旨在 强 调 和 突 出 国 事 , 强 调 国 对家的 统 制 , 所 以 民 政 工 作机 构 从 来就是 作为 国 家

  行 政管理 组织而存在 的 , 是凌驾 于社会 之上的 国家机构的 一部分 。

  它的体 制和机 制都是衙 门

  式的 , 它的 职责和功 能都 是强化原先 国家结 构的 。

  换 言 之 , 中国的 民 政工 作机构 一开始就 是

  一种 国家行政 事务管理 组织 , 其特点在 于它 的政务性 和行政 性 。

  新 中国的 民政 工作 , 作为 一 种

  珍 理 想 模式 , 曾有 “ 为国 分 忧 , 为 民 解 ” 之 说 , 对 上执 行 国 家 旨意 , 服 从 政策 目标 , 对下 体

  察 民 心 , “ 做 人 的 工作” 。

  这 和 从 前 的 民 政工作 是 有质 的 区 别 的 。

  但是 , 由于 我 国 社 会结 构依

  然 没 有脱 出原 来 轨迹 , 这使得 民 政工作 的 国家行 政 属性 没 有改 变 , 它 的强 化 国 家结构 的功 能

  和 目标 没 有改变 。

  改变 的只 在它 的 阶级 属性 方面 。

  换言 之 , 既然 国 家结构所 必 有 的 大 一 统性 投

  有 改变 , 民 政工作 的 小一 统性 也就 无 从改 变。

  民政 工作 的这种本 质属 性 , 与它 将 要 承 担 的 在

  社会重组和 社会转 型中的使命必然不 相适应 。

  关 于这个 问题 , 人们 越早 认识清楚越好 。

  三 、 民政 工作与社会 工作

  民政工作如何重组 和转型 ? 这是人 们正在 思考 的问题 。

  我们认 为 , 民政 工作要不 要 重组

  和 转型 的 问题 , 似乎 还 没有 达 成 应 有的共识 , 至 于 诸如 民政 工 作 如何进 行 改 革 , 如 何 实 现 自 身 现 代 化等等 , 就更 未 被人 细 虑了 。

  1 9 9 1年 提 出 “ 民 政工 作 社会化 ” 问题 , 引起 了 人们 的 反 响 , 由此 开 展 了 一 场 讨 论 。

  这 说 明这 个 问题 提得 好 , 有着理 论 和 现 实 的 意义 , 是 改 革民 政工

  作的 重要一着 。

  其 原因: 首先 , 它 肯定 和 突 出 了 民政 工 作 加以 重 组 或实 行转 型 的 必要 性 。

  这 些 年 来 , 民 政部 门 的

  任 务和 职 能范 围 时 有改变 , 不 断 扩大 , 工 作成 就 不 断 取 得 , 有 目共 睹。

  尤 其 是 把农 村社 会 养

  老 保 险制度和 城 市社 区 服 务作 为突破 口 , 开 创 了 民 政工 作新局 面 , 更 加为 人所 注 目 , 颇 有 一 点社会工作 味道 。

  这两项 活 动给人们 提供的 启示是 , 民 政工作 必须在 理论 上和方法 上加 以 更 新 和 充 实 , 不 能停 留在老 套套 上 , 而 更 新和 充 实民 政工 作的 路 子 便是 用社会 化方 式来 开 展 工 作 。

  于是 就有 “ 民 政工 作 社会化 ” 的构 想 , 而这 构想 的 实质就 是 民 政工作 必 须深 化改革 , 不

  纂 爵篡纂 i{耀鬓纂蓄 籍

  嚣惫雍; 如果丽 俞我国丽 云云天政府尔i王渡易崛

  态还远未 改观 的话 , 那 么 民政 部 门也是头重脚 轻的 。

  民 政部 门想多做 事情 , 多为 民办事 , 多 造 福于 民 , 可 又 常常力 不 从心 , 人财 物有 限 。

  从前的 解决办法 是把什 么 都抓在 手 里 管 起来 , 求稳 怕乱 , 不 敢放 权 。

  结果是给 自己背 上 了 沉 重 的包 袱 , 压 得 喘不 过 气 来 , 自己辛 辛苦 苦 , 勤 勤 恳 恳 , 常 常是产 出 与投 入 不 成 比例 , 还 陷于 吃 力 不 讨好 和 劳 而 无功 的 困 境 。

  这 是 国 事国 办 , 家事也国办这 种老思维的必然 结果。

  “ 民政工 作社会化” 的构想 , 就是 试图 开 创 新 路

   子 , 国事 家事既 要国 办又要 家办 , 因为这 原本 就是 “ 大 家” 的 事 , 只有依靠 “ 大 家” 才 能办

  到 办好 。

  这种 思 路本 已有之 , 并不 怎么 新 鲜 , 但一 个时 期 以来 与人们 久违 了 , 今 日重提 , 还

  可称是 新东西 。

  就是 说 , 民 政部 门既然 原是 头重脚 轻 , 那么工 作起 来就必 须是 上 头 热 下 面

  冷,

  ·

  上头有做不 完 的事 , 下 面没 有多少 反映 ,

  而 “ 民 政 工作社 会化 ”

  就可 能形 成 另 一 种 格

  局 : 上头 冷 下 面热 , 上 头 脑 子 冷 静 , 出 主 意 想 办 法 , 组 织 管 理得 当 , 大 胆 放 权 , 精心 策划 ,

  下面 “ 大家” 动手 , 社会 动员 , 七嘴八 舌 , 你帮 我助 , 合力成 事 。

  当然 , 对 “ 民政 工作社 会化” 构想 的意义 和实 际成效 也不应 估计 过 高 , 它不 是也不 可能

  成 为 改革 民 政工 作 , 使民 政 工作 来 个重 组 和 转型 的途 径 , 因 为 从这 个 构想 的 内涵 和讨论 情况

  — 来看 第 一 , 它还相 当坚定地 确认和 维 护了 民 政工作 的原有 性质 和运 作体制 。

  根据 这个构 想 , 民政部 门一如 原样 , 仍 然是 国家行 政属性 , 仍依 靠老 体制而 运作 。

  其实 , 民政 工作 的改革 、 重 组 和转型 , 从根本 上说 就是要 建立 新体制 , 寻 找新机 制 , 增添新 活力 。

  这种 新体 制、 新机 制 和新 活力在 原来 的笼 子里是不 可能产 生 的。

  民政工作 原有 的体制 和机 制 , 不 管你冠 以 何种 名 称 , 本 质上 是 一种 国 家 行政体 制和 机制 , 而 原 来 的 活 力 则来 自于 政府 机构 自身 和 国 家意 志 。

  现在 绝对 需 要是 的 一 种 真正 的 社会性 体 制和 机构 , 一 种真 正 来 自于 社 会 和 民 众的 活 力 , 而 民 政工作原 来 的 性质 和 体 制往往不 利 于 社会 机制 的 发挥 和 社会 活 力 的 舒 展 。

  第二 , 它基本上 或主要地是 对群众 路线 、 群众 的事情 群众 办这个公式 再认识 和再 强调 。

  动

  员 和依 靠 群众 为 自身 谋福 利 , 是 党的历 来主 张 , 是 社会 主 义 事 业无 往不 胜 的 法宝 之 一 , 也 是 民 政部门 一 贯奉 行的 信条 。

  间 题是 一 些 年来 的实践 表 明 , 这个 观念 被 淡化 了 , 行 为 上 走样 了 , 其根源还是深 埋在 中国社会 结构 和 民政 工作 的性质及 其 运作方式 之 中。

  现 在 以另 一种方 式予 以 重提 和强调 当然是 必要 的 。

  但是 , 只 要 民政 工作不 重组不转型 , 它的性质 和运 作方式 没有

  适 当 的 改 变 , 这 种状 况就难 有较 大改观 , 就 难免不 形 成 这样的 场面 : 运动群 众 , 你 不 运 他不 动 , 运一 阵热一 下 , 过 后就 冷下 来 , 形 成不 了制度 化模式 。

  第三 , 它最多 只 涉及某些 工作方 式和手 段方 面 , 谈不上 学科 意义上 的方 法论 。

  方 法论对 民 政工 作 的 意义 , 现在 还没 有被所 有人 充分认 识到 。

  其实 , 对我 们来 说 , 这 个 问题 的 重 要性 , 怎 么 估计也不算 过分 。

  方法 论是 一组体 系 , 不 是 一鳞半 爪之 物。

  理 论体 系的构建 , 工 作机 构的

  建立 , 运作方 式的 选定 , 开展工 作的序 列 , 解决 问题 的程式 , 从一 定意 义上说 都 离 不 开 方 法 诊问题 。

  “ 民 政工作 社会 化” 这一构 想 , 只涉及 方法 论的某 些方面 , 整 体上依 然没 有得到 应 有的 触动 。

  可 以说 方法 论问题 得不 到较好 的解决 , 民 政工 作是难 以 真 正 “ 社 会 化” 的 。

  “ 民 政工 作社会 化” 讨论 中相 当部 分意 见给 人这样 一 种 印象 : 不 少 人 还 没 有进 入 方法 论 大 门 , 还是 习 惯 于 讲工 作 , 摆 成绩 , 然后 加上 他们所 理解 的一些 “ 社会 化” 方 法 。

  由此可 以 认 为 , 方 法论 间题 很可 能 成为 民 政工 作重 组 和 转 型 的 一 个 难 点 。

  我 们在 一 本 书 的 “ 前 言 ” 中说 : “ 在 一定 意义 上 说 , 民 政工 作是 具 有 中国 特色 的社会 工 作 。

  ” 我们 的意 思 是 , 当 人 们指 出 民政 工 作是 具 有 中国 特 色 的 社会 工作 的 时 候 , 是有 所保 留 的 , 不是 无条件 的 , 不 是 把 二 者完 全等 同 的 。

  这 一 表 述 的 相 对 性 是 不 言 自明 的。

  的 确 , 民政 工作 与社会 工作 既有相 通之处 , 也有 相异方 面 , 既有联系又 有 区别 。

  把 二者视 为 同一 , 或相 混 同 , 或无 视其 中的 区 别 , 都无 助于 民政 工作 的改革 和转型 。

  扼 要地说 , 社会 工作 与民 政工 作的 相异之 处, 可 以归 纳为 以下 几个方 面:

  第 一 , 性质 上的 区别 。

  如上所 说 , 民 政工作 是 国家属性 的一 种 行政 事业 , 而 社会工 作则

   是 一 种 社 会 属性 的 服务 性专业 。

  由此 使得 它 们 有 着不 同 的 结 构 特征 , 前 者是 垂 直 式单 一 性 结 构 , 后 者则是纵 横交 互式多元 性 结构 。

  第 二 , 基础理 论 上的区 别 。

  民政 工作 至今没有 形成较 为 系统的理论 , 既是一 个事实 , 又 是 某 种必 然性 , 因 为 作为 国 家行政 性事业 的 民政 工 作 , 是不大 可能产 生 出作 为 一 种 专业 所 必 有 的理 论体 系的 。

  相 比之 下 , 经 过 近 百 年的 发 展 , 社会 工 作 已 经形成 相 对成 熟 的 理论 体系 , 尽 管 各国社会 工作界 对这种 理论 的解释和 陈述不尽 相 同 , 但主 体部分却 是相 当一致 的。

  第三 , 方 法论 _ L的 区别 。

  与性质和 理论相 联 系 , 民政工作 的方 法基本 _ L是政 府 工 作 方 法 , 行 政命 令为主 , 垂直贯 彻为主 , 并且 多经验 性和零 散性 , 没有形 成 系统的方法论 。

  社会 工 作 区 别 于其 他社 会科 学 的标志 之 一 , 便 是 有较 为 成 熟 、 较 为 系 统 、 较 为 科学 的 方法 论 。

  这 种方法 论 , 其 实就是 社会工 作得 以卓 有成 效地开展 起来 的一 个极 重要依 据 。

  第 四 , 实 施 范 围上 的 区 别 。

  民政 工作 属 于 “ 三 个 一 部 分” , 承担的 业 务有加 多大 项 , 1 0 多小项 , 其 中很多是 社会 行政 管理 事务 , 业 务重 点中真 正 属 于 服 务性范 围 的有 限 , 不 少 本谈 管的 服 务性事情 又 被 其他方 面 分 食 了 。

  社会 工 作 的 实施 范围 主 要 集 中在 服 务性 领域 , 除开 民

  政 工住中所包 含的相 同的 服 务性范 围似 外 , 还有 家庭 服务、 儿童 服 务、 学 校 服 务屯 医 疗保面一

  服 务 、 心 理卫 生 服务 、 社会 矫治 服务 、 青 年服 务 、 安老 服 务、 妇女 服务 、 就业 服 务 、 住 宅 服 务、 工 业 和 工 会服 务、 农村 社会 服务 、 少 数 民族 服务、 军 队 服务 等等 , 这 些 恰 恰是 民政 工作 不管 或者管不 着的 。

  第五 , 服务 对象 上 的 区别 。

  一 般 说来 , 民 政工作 的 重 点服务对 象是 “ 最光荣 的人” 和 最 贫弱 的人这两类 , 在 中国其 数约两 亿 。

  服 务对象 的相对 固 定 性 , 使得受 益 于 民 政工作支 援和 服 务 的面 比较 窄 , 并且 多具 “ 雪 中送 炭 ” 性 质。

  社 会工 作 的 服 务对 象则 要广 泛得 多 , 既 包 括 民 政工作的服务对象 , 又 包括 其余的 社会成 员。

  所有 社会成 员 , 只要 有需 要 , 都 可能成 为它的 服 务对 象 , 因而 它 的 服 务对 象既 有相 对稳 定性 , 又 有 相对 模糊性 , 可 能 的得益 面 相 当广 , 并 且兼具 “ 雪 中送炭” 和 “ 锦上添 花” 这 种双 重性 。

  这 样来看 待社会 工作 与民政工 作的 区 别 , 第一是想说 明 , 我们不 是 以 价值判 断的立 场对社 会工 作的各 个方 面 做 出诸 如是与 非 、 好 与坏 这 类 评 价 , 而 是指 出社 会工作 中所 内含 的 这 诸多成 份 , 是 使之 成 为 一 种 专业 和 一 门 学科 的 基 础 。

  它 之 较为 合 乎现 代社会 的 需 要 , 能够在 现 实 社 会 中生根 , 因而成 为现代 社会理性 化表象 之一的根 据就在 这里 。

  第二 , 既然 如此 , 民政工作 就应 该而且 可 以吸 收社会 工作这诸 多成份 , 对 让会工作就不 应 抱有 偏见 。

  社会 工 作 的这 诸多 成 份 , 已 被证 明是现 代社会所 必 须 的 , 又 是 今 日民 政工作 中所没 有 或缺少 的 。

  在 要不 要 吸 收社 会 工 作理性成 份这 个 问题 上 , 人们 最好不 要先入 为主地 从价值 上做 判 断 , 最 好 不 要这 样提 出 问 题: 吸 收 了 社会 工作 的 这 些 东西 , 民政 工 作究 竟 “ 姓 资” 还是 “ 姓社 ” ? 甚 至 也不 要 问社 会工 作姓 什么这种 间题 。

  我们态度 只能是 , 不管 他姓什 么 , 只要是 合理的 , 管 用的 , 我们 又 缺 乏 的就 大 胆而 又 科 学 地 吸 收。

  改 革开 放逐 步走 向深 入 的今 天 , 我 国 社会 生活 中的 许多 领域都 在这 么 做 , 为什么 民 政部 门就 不能 这样做?

  四 、 中国 社会 工 作的构想

  民 政工作 与社会 工作的 相 异性方 面 , 是 否 使 二 者处 于 相互 排斥 、 互 不 相容 的境 地 ? 事情 恰恰 相 反 , 我 们完全 可 以 从二 者的相异性 之 中引 出互 需性 和互 补性 。

  他 山 之 石 , 可 以攻 玉 。

   中 国社 会要现 代化 , 民政 工 作 也要 现 代化 , 而 吸收 了 作 为现 代社会表 象之 一 的社 会工作 的合

  理 因素 , 则 是 民 政工作 实 现 现 代 化的 现 实 选 择 。

  民政 工作 所短 缺的 , 正 是 社 会工 作 所 特 有 的 , 这就使 民政 工作取 人之 长有 了 一种 客观 可 能 。

  社 会 工作 缺乏 或 不足 约 , 又是 民政 工作所

  已有 的 , 这 又使 社会工作 靠挂 民政 工作有 了必 要 的可能 。

  根据这 样 的认识 , 我 们 提 出 民 政工 作改 革 、 重组和 转型 的 第二 步构 想就 是“ 民 政工 作社会

  — — 工 作化” 。

  就 是说 , 民 政 工作

  民政 工 作社会 化

  民政 工作 社会工作 化 。

  民 政工 作 与社会工 作 的 趋合 , 应该 有其 特定 的 内涵 。

  我 们看来 , 主 要是 指:

  第一 , 用 社会工作 的 专业 服务特质 , 来 淡化 民 政工 作的 国 家行政 事业 属性 强度 。

  换言之 ,

  民 政工 作要适 度转换 原有 的本质 属性 , 就 需 要吸 收社 会工 作 的专业 服务 精神 。

  这 样提 间 题 的 前

  提 , 是 肯定 民 政工作 的 国 家行政 事业 属性 产生 于 传 统的 社会 结构环 境 , 而社 会工 作 的 专业 服

  务性特 质产生 于现 代社会 。

  民 政工作 的这 种本质 属性 适度 转换 了 , 它 的体 制、 机 制和运作 方

  式 也 将随之 发 生适度 转 换 。

  如果 民 政工 作不能 实现 这种转 换 , 那它 始 终就是 一 种 国 家事 业 , 就无由成为 一种社会专业 。

  因此 , 这是 至关重 要的一点 。

  第二 , 用社会 工作 的专业 理论 , 来 确立 民政工 作的 学科 地位 。

  换个说 法 , 民 政工作 要成

  为 一 门学科 , 就 必 须 用社会 工作 的专业 理论 来充 实和武 装 自己 。

  这 个 问题 之 所 以 这 样 提 出 ,

  是因 为 民政 工作 迄今 还不 是 一 门学科 , 没有 形成 自 己 的独 特 的理论 体系 , 并且看 起 来在 现有 框架 内也不 大 可能产生 出可与其 他社 会科 学并 起 并坐 的理论 体系 。

  社会 工作专 业理 论的形成

  是经 过了漫 长过程 的 , 是 吸收 了诸如 社会 学、 人 类学 、 政治 学 、 经济学 、 心理 学、 行 为科学

  等等学科 理 论的 精华而 合成 的 。

  社会工 作本 来依 附于 社会学 , 是作 为一 门应 用社会 学而面世 的 , 在 社会 科学 中没有 独立 的 地 位 。

  后 来 逐步形 成和 丰富 了 自己 的 理论 , 才被 确认 为一 门学 科 , 才取得 独立 于 社会 学 的学科 地位 。

  民政 工作 学科 地位 的 形成 和 被确 认 , 看 来最直 接 、 最 经 济 的途经便 是 借助于 社会工 作 的 已有 理论 。

  第三 , 用社 会工 作的方 法 论 , 来 促进 民 政 工作 的专业 化程度 。

  换 句话说 , 民政 工作要 提

  高 自己 的 专业 化程度 , 就 得把 社会工 作的方 法论 拿 过来 。

  社会 工作的方 法 论 , 集诸 种社会 科 学乃 至交叉 科 学而成 , 却又 不 是 简单 的 抄袭 或翻版 。

  它 自成 为 一 套理论 、 原 理、 概 念、 方 法、 技 巧 、 工 作程序 和 方式 等 等而 区 别于 其他 学科 。

  社会 工作 的专业 化程度 是 以 它 的 方 法论 为根 基 的。

  社会 工 作的服 务实 践和 工作成 就是 运用 这种 方法论 的结 果 。

  上面所 说 , 民政工 作 谈不 上 系统科 学的方 法论 , 因而专业 化程 度低 , 这 是 函待改 进的 。

  第 四 , 用 社会工 作的 专业教 育 , 来 孕育 民 政工 作科 学化精 神 。

  或者说 , 民政 工作科 学化

  的 必要 条件, 便 是 抓社会 工作 专业教 育这 个环节 。

  社会 工作专 业教 育是 一个科 学体 系。

  在西 方许 多国家 , 社会工 作专 业教 育机构 的数 量 与规模 、 毕业 生 数量和 质量 , 都不亚 于社会 学 ,

  甚 至还有过之 。

  社会 工作 正是 依靠 系统踏 实的教 育 , 依 靠一批 又一批 既有专业素 质又有 献身 精神 的 专业 人 才 , 不 断为 自身 开拓道 路 , 造福 人类 , 跻 身于 学 科 之 林的 。

  用社会 工作办 教育

  的精 神 、 力 量 、 规模 、 标 准、 内容 和 水平 来培 育 一代新 人 , 是实现 民 政 工作现 代化 的 一 个 基 础性 条 件。

  第五 , 用 社会工作 的 专业 意识 , 来 促使 民政 工作 者的 角色 转 移 。

  或 者说 , 当今 民 政工 作

  者 更多 地是把 自己看 作 为政府 工作 人员 , 代表政 府办 事 , “ 把党 的温 暖送到穷 困人 手里 。

  ”

  这 种情 况是普 遍的 , 也是 被 民 政工 作的 国 家行政 事业 属性所 决定 的 , 应 予 以 适度的 改变 。

  抓

  职业 道 德 , 抓政治教 育 , 当然非常 必 要 , 但 更 为 根 本的 是 始终 不 懈 地 堵育 汁 会工 作 的 专 业 意

   识 。

  社会 工作专业 意识的 基础是专业 理论 、 专业方 法和专 业 技能 , 它的功 能是确 认 专 业 价

  值 , 凝 聚专 业合力 , 发挥 专业能力 , 履行 专业职责 , 信守 专业准 则 , 奉献 专 业精神 , 扎根 群

  众 , 与 民 同 乐 等等 。

  如实 地说 , 这是 民 政工 作 者所缺 乏 的 , 今 日培 育这 种 专业 意 识 , 是 民政

  工 作者 实行 角色 转 换所 必 需 的 。

  民 政工 作 与 社会工 作的 趋 合 , 应 该 有某种 测 定标 准 。

  这 个 标准 就 是作 为 一 门 专 业 的 标

  — 准 , 而 专业

  任何一 门专业 必不 可少 的要素就 是: 理 论体 系 , 社会确 认 , 专业 权威 , 专业

  方法 , 专业训 练 , 专业 道德 和 专业组 织 。

  根据 上面所说 , 民政工 作 与社会工作趋 合 以后 , 这

  些 要素具备了 , 就 可 以成 为一种 专业 了。

  至于 叫什么名 称 , 那是 另一个 问题 。

  这 里要强调 的

  是 , 从 目前的情 况 来看 , 从民 政 工 作与 社会 工作 趋合的 最 急 迫最重 要 因素 来看 , 应 该突 出两

  种转换的 重要性 , 并把两 种转换作 为衡 量二者是否 真正趋 合的试 金石 , 这 就是: 第 一 , 民政

  工作性质的适 度 转换 , 第 二 , 民政 工作者 的角 色转移 。

  民 政工 作 与社会 工作 趋合的 结 果 , 既 不 是原 来慧义 上 的 民 政工 作 , 也 不 是 全盘 再 现西 方

  意 义 上 的 社 会 工作 , 毋 宁说 是 各 自保 留了、 彼此 吸 收 了 、 共 同 撮 合 了 二 者 的 精华 与主 体性部

  分 。

  由于 吸 收了 作 为一 门学 科的社 会工作 的基 础性要 素 , 民 政工 作 自然 得 到 了 充实 、 加弧 、 提 高和善 化。

  那种 担心 因为吸收 了社会土 作基本 内涵而使 民 政工作 不伦不类 的优 虑 是 多 余

  的 。

  那种认 为社会 工作仅 仅适应西 方社会 , 民 政工 作不能吸收社会 工作 内涵的观点是 没有理

  由 的 。

  吸 收 、 融合 了 社会 工作基础 性 要素 以 后 , 民 政工 作所 改 变 的 只 可 能发 生在它 的 国 家 单

  一 性 结构方 面 , 它 的 体制 和 机制方 面 , 它 的 国 家政务 性行 政 性方 面 , 它 的运 作程 序 方 面 等

  等 。

  换言之 , 是使 民政工 作在这些方 面得 到更新 , 使它 的性质、 体制、 机 制等等社 会化 , 使 它 更 能 以社 会 化方 式服 务 社会 。

  同 时 , 加 上社 会工 作所特 有的 社 会服 务基 本 上 由社 会 自身 承

  担的这一面 , 就可 能 使 民政 工作实行 一种 飞 跃

  国办家 事、 家办 国事和家办 家事有 机结 合 ,

  — 适 度 改 变 开展 社会 服 务活 力的单 向性

  由上 而 下性 , 加上 一 个 由下 而上 性 , 形 成一 种 社 会

  — 服 务活 力 的双 向性 。

  总 之 , 吸 收 、 融 合 了社 会工作 基 础性 要素 以 后 , 民政 工作的 所 有改 变 都

  将归为一 点: 变 国家机 制为社会机 制 , 建 立起适 应现代 社会需要 的机制 。

  这 样 , 在 世 人 眼

  里 , 民 政工 作就可能 一变 它的 “ 土 里土气” 面貌 , 从此 扬眉吐气 起来 , 而所 谓 “ 洋 里洋 气”

  的 社会工作 也将 以 另 一种 面 貌 出现 , 在 中国 的 民政 工 作 中找 到 自 己的 安身 处所 , 摆 正 自己 的

  — 位 置 。

  如 此说 来 , 出现在 我 们面 前的 是不是 一 种 经 过了 科学 重组 的 民政 工 作

  中国式 的社

  会工作呢 ?

  责任 编辑: 张志敏

  

篇三:论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异同点

  学生文明就餐建议书

  学生文明就餐建议书 1

  亲爱的同学们:

  食堂文明是学校文明的重要组成局部,营造清洁舒适的就餐环境,需要大家共 同努力。可是我们看到的情况却是早点时间不规律、早点满校跑、食堂环境杂乱差、 浪费粮食丢碗叉……对这些现象你们难道就熟视无睹吗?同学们让我们从自身做起, 从现在开始, 用文明演绎自己的生活,用实际行动来积极响应我们的建议吧!

  1、 从即日起,根据学校规定,早点必须在 7 点 30 分前进行,其他时间严禁 到食堂吃早点、买零食;只能在食堂就餐,一切零食不得带入教室,请各位积极配 合,同时我们学生会有人专门值班监督,希望你们能积极配合。

  2、 请爱惜粮食,杜绝浪费。节约粮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表现,也是您高尚人 格的表达。

  3、 请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排队就餐,讲文明、讲礼貌、守公德,言语文明、 举止得体。让整齐有序的队伍成为学校餐厅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 请不要随地吐痰、乱扔餐巾纸和食物残渣,同时不要带走(更不要丢掉)食 堂的碗筷。

  5、 请保护餐厅的设施,不蹬踏桌凳,不乱涂,不乱刻,维护公共卫生平安。

  请尊重食堂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的效劳不满意,可及时向食堂管理人员和值日老 师反响,不侮辱甚至谩骂工作人员。发现问题,不吵不闹,逐级反响,妥善解决。

  6、 食堂就餐的时防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为环保做出一点自己的奉献。

  建议 发起后,瀛湖中学学生会将联合成立学生督导组,检查学生的就餐情况,劝导学生 的不良行为,希望同学们积极配合。

  此致

  敬礼

  建议人

  xx 年 x 月 x 日

  学生文明就餐建议书 2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的文明素质,强化学生的文明意识;为了给广阔同学营 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培养文明的就餐习惯;同时也为了我校的迎评做出自己应 有的义务。针对目前我校学生就餐秩序较差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学生就餐后不主动 清理餐桌等不文明现象,校团委、学生会特此向全校同学发起“注重文明修身、自 觉排队就餐〞的建议:

  一、按时到食堂就餐,自觉维护食堂就餐秩序,按先后排队,依次刷卡,不插 队,不拥挤。

  二、进出食堂举止文明,不大声喧哗,不追逐嘻闹,不敲打饭盆。

  三、保护公物,做到不踢门,不敲打餐桌,不站立桌面。

  四、不乱拿、乱动他人餐具,讲究公共卫生,剩饭剩菜自己消除,不乱泼污水, 不随意吐痰。

  五、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六、尊重食堂管理员和效劳员的辛勤劳动,服从统一管理。

  细微之处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涵,排队事小,但是以小见大,古语有云“一屋 不扫,何以扫天下〞,任何事情都是如此。食堂的良好秩序需要大家与后勤的共同 努力,文明就餐,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就餐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您 的举手之劳就能给他人带来无限的帮助和温暖,一个舒心的笑容,一个让座的动作, 一句真诚的抱歉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充满着阳光。希望广阔师生能积极的参加 我们的行列,让我们一起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就餐气氛!

  此致

  敬礼

  建议人

  xx 年 x 月 x 日

  学生文明就餐建议书 3

  亲爱的同学们:

  食堂是大家生活的重要组成局部,营造清洁舒适的就餐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 力。文明用餐是个人素质的表达,自觉收拾餐具,那么是个人素质的提高。文明就 餐表达一个人的美德与个人魅力,当代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事无巨细,让我们从自身 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用行动展现自己的风采, 让身心得到升华!文明就餐一直是我们每位中学生共同的向往。

  那就用文明演绎自己的生活,用实际行动来积极响应我们的建议吧!

  1.请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排队领取餐卡,排队购置食物,讲文明、讲礼貌。

   2.请爱惜粮食,杜绝浪费。节约粮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表现,也是您高尚人格 的表达。

  3.请自觉送还餐具。吃完饭后把餐桌收拾干净,把餐具和杂物带到餐具回收处, 把杂物倒入泔水桶,既减轻了餐厅人员的工作任务,又方便了其他就餐同学。

  4.请不要随地吐痰、乱扔餐巾纸和食物残渣,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也为其 他学生创造干净整洁的就餐环境。

  5.请不要多占座位,多拿筷子,每人一双筷子。方便他人,就是方便自己。

  6.请保护餐厅的设施,不蹬踏桌凳,不乱涂,不乱刻,维护公共卫生平安。

  7.请尊重餐厅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的效劳不满意,可及时向生活老师反映, 不侮辱甚至谩骂工作人员。发现问题,不吵不闹,逐级反响,妥善解决。

  餐厅的良好秩序、文明就餐,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请大家文明就餐,从我做 起,从现在做起,用自己的行动 “播种的是习惯,收获的是品格〞。让我们以养成 良好的社会公德,树立当代中学生良好的形象为目标,为共同营造一个文明有序温 馨的就餐环境而努力!

  建议发起后,生活处将组织生活老师成立学生督察组,检查学生的就餐情况, 劝导学生的不良行为,希望同学们积极配合。

  此致

  敬礼

  建议人

  xx 年 x 月 x 日

  学生文明就餐建议书 4

  食堂是大家生活的重要组成局部,营造清洁舒适的就餐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 力。文明用餐是个人素质的表达。当代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事无巨细,让我们从自身 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用行动展现自己的风 采,让身心得到升华!文明就餐一直是我们每位中学生共同的向往。可是现在,你大 概还是为了桌上的食物残渣食欲全无,甚至还正在为打饭拥挤而烦恼……你想拥有 一个舒适的就餐环境吗?

  那就用文明演绎自己的生活,用实际行动来积极响应我们的建议吧!

  1、请爱惜粮食,杜绝浪费。节约粮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表现,也是您高尚人 格的表达。

  2、请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排队就餐,讲文明、讲礼貌、守公德,言语文明、 举止得体。让整齐有序的队伍成为学校餐厅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请不要随地吐痰、乱扔餐巾纸和食物残渣。

  4、请保护餐厅的设施,不蹬踏桌凳,不乱涂,不乱刻,维护公共卫生平安。

  5、请尊重食堂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的效劳不满意,可及时向食堂管理人员 和值日老师反响,不侮辱甚至谩骂工作人员。发现问题,不吵不闹,逐级反响,妥 善解决。

  6、食堂就餐的时候防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为环保做出一点自己的奉献。

  细微之处可以显出一个人的品质,排队事小,但是以小见大,古语有云“一屋 不扫,何以扫天下〞。食堂的良好秩序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文明就餐,从我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就餐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希望广阔师生杜绝浪费,文明就餐, 让我们一起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就餐气氛!

  建议发起后,德育处、学生会将联合成立学生督导组,检查学生的就餐情况, 劝导学生的不良行为,希望同学们积极配合。

  学生文明就餐建议书 5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更好的方便同学,效劳同学,改善餐厅就餐条件,提高餐厅效劳水平,使 同学们在一个良好的卫生条件下就餐,校团委、学生会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建议:

  一、在窗口买饭时,统一使用餐卡、杜绝使用现金。使用饭卡既省时又方便, 出现问题时也容易查找解决,使用现金既不卫生,又给效劳员找零钱增加了麻烦, 耽误了大家的珍贵时间。

  二、爱惜粮食,按需购餐,杜绝浪费。

  三、就餐后,将用完的餐盘放到附近的餐车或餐桶内。

  四、注意餐厅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餐巾纸或者食物残渣。

  五、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用有毒有害塑料袋盛饭。

  六、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文明礼让,排队就餐。

  七、保护餐具,不损坏餐具,不把餐具带出食堂。

  八、尊重餐厅工作人员,服从管理。

  我们一日三餐离不开餐厅,营造清洁舒适的`就餐环境,不仅关系着每位同学 的生活,而且直接表达了我校学生的整体形象。文明就餐一直是我们每位同学共同 的向往。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融入到“纪律整顿月〞 的活动中去,标准行为举止,共同营造一个文明、有序、温馨的就餐环境!让道德 之树生根发芽,让诚信之光点亮心灵,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

  建议人:

  时间:

  学生文明就餐建议书 6

  今年是昆明八中至关重要的一年,我校正在为晋升一级一等完中而努力。这不 仅需要学校在硬件设施及校园规划方面做出努力,更需要同学们对自己平日的一言 一行做出标准。创立文明和谐校园,争做文明进步的中学生是全校学生的应尽职责。

  但目前校园内仍存在着一些不文明行为,影响着校园的整体文明形象,其中最突出 的是食堂就餐秩序问题。

  学校人数众多,再大的食堂也会变得拥挤不堪,于是便出现了插队、浪费食物、 大声喧哗、打闹、不分时间段就餐、不清理桌面、不回收餐具就离开、擅自把食物 及餐具带离食堂、更有甚者将食物泼洒于地面,未经处理而匆匆离开等现象。这些 行为直接导致了学校就餐环境脏、乱、差,就餐秩序难以维持,各年级就餐时间难 以衔接。为了改善食堂的就餐环境,学校决定设立昆明八中青年文明监督岗,由青 年党团员教师、学生会成员、各班团支书及校内保安组成,他们将对食堂内的各种 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请同学们积极配合。食堂是大家生活的场所,营造清洁 舒适的就餐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为此校团委、德育处、总务处向全体同学发出 如下建议:

  1、请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自觉排队就餐,不插队,不打闹。

  2、饭后请自觉收拾桌面并把餐具带到指定餐具回收处,为下一位用餐者留出 位置。

  3、请保护餐具,不要把食物及餐具带出食堂。

  4、初中年级同学请迅速就餐,防止影响高年级同学就餐。

  5、就餐时请勿大声喧哗,不在餐厅内做影响他人就餐的事情,注意个人形象。

  6、请爱惜粮食,杜绝浪费,节约粮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表现。

  7、请注意食堂卫生,做到不乱扔餐巾纸或者食物残渣,养成看见垃圾随手拾 起的良好品行。

  8、尊重餐厅工作人员,发现问题,不辱骂不吵闹,逐级反响,妥善解决。

  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标准行为举止,养成文 明的就餐习惯,形成良好的就餐环境,让道德之树生根发芽,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

   学生文明就餐建议书 7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 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首诗均出自《悯农》。诗中的道理是每 个同学儿时就懂得的,这告诉我们要珍惜每一棵种子,每一粒粮食。

  食堂是我们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营造清洁舒适的就餐环境,需要我们大 家共同努力。或许为餐桌杂乱的餐盘而苦不堪言,甚至还在为打饭拥挤而烦恼,, 或许当你看到垃圾桶中堆积如山的食物时,而为之痛心;当我们理直气壮的抱怨着 学校食堂不尽人意时,你是否想到了我们自身的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大家都能遵守文明就餐的原那么,我们的食堂是否也会变 成我们所向往的食堂?不再一哄而上的挤在窗口前,而是排起文明的队伍;不再着 急的向师傅吆喝买饭,而是静静的排队等待;不再把自己产生的垃圾丢在桌上,而 是收拾后一齐放进垃圾桶;不再浪费粮食,而是把光盘行动进行到底!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勇于自我检讨与改正,保持食堂良好的就餐秩序, 节约粮食,文明就餐。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坚持心中那杆文明的天秤, 细微之处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涵,你的一个小动作都时刻影响着周围的同学,你的 举手之劳就会给他人带来无限的温暖。在此,我提出建议:

  1、自觉排队就餐,遵守就餐秩序;

  2、礼让三分为先,拒绝推搡占座;

  3、主动收拾餐盘,处处表达文明;

  4、带走剩余杂物,保持餐厅卫生;

  5、不在禁区吸烟,保护你我健康;

  6、爱惜餐厅设施,尊重工作人员;

  7、珍惜每粒粮食,杜绝铺张浪费;

  8、远离嬉戏打闹,展现良好形象。

  食堂的良好秩序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就餐过程中的 点点滴滴,文明就餐,让我们一起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就餐气氛!

  建议人:

  时间:

  学生文明就餐建议书 8

  全体师生员工:

   餐桌文明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承载着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 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达。泉州市三度荣获全国创立文明城市工作先进 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称号,并于 20xx 年首度入选全国文明城市;

  我校也已连续多届取得了福建省文明学校称号。在此背景下,我们更应自觉引领 “文明消费、节约用餐〞的良好风气。为此,特向全体师生员工再次提出如下建议:

  一、传承传统美德。我们每位师生员工都要自觉做到传承“礼仪之邦〞的美德, 号召亲朋好友踊跃参加到文明餐桌行动中来,积极打造温馨、文明的就餐环境,享 受“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的快乐。

  二、做到合理消费。绿色消费,理性消费,按需点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倡导“光盘行动〞,做到不剩饭不剩菜。

  三、倡导文明用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标准,不肆意喧哗,不在禁烟场所吸烟, 注意他人的用餐感受;到餐厅就餐,不叫校外外卖,讲究用餐卫生,不随意造成用 餐环境污染;低碳环保,使用“公筷公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减少使用塑料 袋;

  四、讲究科学饮食。树立科学的饮食健康养生新理念,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从寻常食物中吃出健康和营养。

  让我们身体力行,与文明握手,向陋习辞别,树立平安、理性、健康的生活方 式!

  建议人:

  时间:

  

篇四:论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异同点

  社工分析民政系统进入社区的意义 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和民政工作有着怎样的关系?民政系统推进社会工作意味着什么? 在今天,厘清和解决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特殊意义。

  没有一个领域像民政工作那样需要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笈! 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有着本质的相同性。

  从使命来看, 两者是相同的。

  民政工作是从 “以 人为本"的价值观出发,遵循“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开展工作。社会工作 也是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出发提供服务的。无论是在民政工作中还是在社会工作中,都注 意了被服务对象的价值和需要。从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上看,两者都是为困难群体以及有服 务需要的群体提供服务的。就工作内容和方法来看,两者都以服务为手段开展助人活动。从 服务功能上看,两者都有助人的功能。

  同时,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从服务理念看,民政工作代表党和政府 依法行政, 依法服务;

  而社会工作则遵循 “平等” 、 “尊重” 、 “接纳"、 “案主自决"等专业理念, 更强调和服务对象平等的地位,使服务对象能够自立自强。从服务内容看,民政部门还有大 量其他社会事务,如民间组织管理、行政区划管理、婚姻登记等社会管理职能,社会工作主 要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从服务方式看,现阶段我国的民政工作主要是对不同对象施 以不同帮助,而社会工作主要是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福利等专业方法进 行服务性的助人。从服务功能看,民政工作多侧重于救济性、保障性功能,而社会工作则多 侧重于福利性、服务性功能。

  从以上比较不难看出,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事实上,从社会工作专 业发展的来源和历史看,它本身就是从最初的救济型、物质保障型不断向高层次、专业化、 服务型方向发展的结果。从现阶段民政工一作发展的层次来看,可以看做类似社会工作发展 的早期阶段,虽然其阶段层次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笔者认为,正如任何一项职业都有它 自己的专业支持一样,社会工作理论就是民政工作的专业基础。在现代社会,使用社会工作 提供服务的领域很广,但没有一个领域像民政工作那样广泛地需要社会工作,并且把它作为 核心专业。

  社会工作在民政业务和民政范围领域起着制定政策、 组织实施等核心和基础作用。

  社会发展需要民政工作的社会工作化 从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出,民政工作引入社会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过程 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民政工作的社会工作化,即要把社会工作作为民政业务领域的专业支 持,通过在各项民政业务领域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服务方法,使民政工作向专业化、 职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本土化,即和我国实际业务相结合, 使社会工作从书斋走向实务,走向专业、服务全社会。

  民政工作的社会工作化,使民政工作的内涵进一步充实。如在社会福利服务领域引入社 会工作,可以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从服务对象本身的生理需求投入到服务对象的心理、精神 需求,从关注服务对象本身到关注其家庭和所在社区。在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临时 性救助领域引入社会工作,可以使我们和服务对象由简单的“送回去又跑出来”的循环往复 中发现服务对象的真正问题所在,并通过启发个人和协调家庭、社区等综合方法予以彻底解 决。在救灾救济领域引入社会工作,可以从传统的以物质救助为主的救济模式中跳出来,更 加关注灾害对灾民心理和物质的伤害。在收养服务领域引入社会工作,可以由关注收养家庭 的需要转变为关注被收养孩子的需要。

  同时,社会工作化的民政工作将使民政工作的外延进一步拓展,扩大了民政工作的范围 和服务领域。我们知道,民政工作主要是以物质救助为主,以城市“三无对象” 、农村“五保 对象” 、受灾对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服务为主,属于剩余福利模式,引入社会 工作后,可以用社会工作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的需要,审视我们提供的服务。如目前我国的农 民工问题、老年人问题、单亲家庭问题、家庭暴力问题、留守子女问题等,可以说既普遍又

   尖锐,处理不好必将引起社会动荡。所以,民政工作必须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为所有有需 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提供专业服务。社会工作的引入,客观上还满足了人民 生活的需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民政工作引入社会工作的有效途径 民政工作引入社会工作既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另辟一块独立的业务,而是把社会工作 的理念方法引入到既有的业务中去,更新服务理念,充实业务内涵,提高服务水平。在此, 提高认识是基础,没有真正提高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就不可能真正在业务服务领域引入社会 工作。

  要对民政业务、民政范围的服务队伍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既然认识到民政工作社会工 作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社会工作是民政业务的核心和基础专业,在具体服务中起着 主导、策划、组织、协调和推动实施的作用,就需要组织所有民政服务队伍,进行社会工作 专业价值观、知识、方法的培训,让所有民政工作人员掌握社会工作理念和基本方法,并能 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要研究设置专职社会工作岗位。在我国,目前各类提供公益性社会服务的事业单位是主 要载体,引入社会工作的主要标志和重要结果,就是在各类提供社会服务功能的事业单位中 研究设置专职社会工作岗位并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

  要研究制定专职社工岗位的岗位名称、 专业级别、结构比例、工作范围、职责、从业人员资质要求等规范,并通过培训现有工作人 员和吸引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毕业生积极参加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 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 引导大家从事专业社会工作。

  要勇于试点探索,大力发展民办非营利专业社会服务机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专业社会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作为政府提供社会福利 和社会救助、 专项社会事务的职能部门, 民政部门的责任必然越来越重, 任务必然越来越多, 但又不可能大包大揽。所以,必须进一步深化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改革,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管理体制,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各自在提供专业社会服务 方面的职能、职责与权限。一方面,强化民政部门依法行政的行政职能,弱化并逐渐退出具 体的社会服务工作领域;另一方面,制定鼓励扶持和规范发展的政策,促进民办专业社会工 作机构的发展,并加强管理与监督,使之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考试大收集整理 推进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写入《决定》 ,是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体现,也 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 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民政服务领域广泛运用社会工作专 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提升各级民政系统整体服务水平至关重要,对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具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一、充分认识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紧密的联系 ???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关 系、 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 促进社会公正的专门职业。

  社会工作人才是相对社会工作提出的, 主要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社区服务等领域,专门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 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性工作,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 力量。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关系紧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民政事业发展密切关联。民 政部门所承担的工作,总体上都属于社会工作范畴。民政部门是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 重要职能部门,由政府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实施的解决社会问题,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 平,发展社会民主,保持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社会行政管理工作。民政 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作用,

   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工作主线,不仅与社会工作的利他主义、助人自助、公平 正义的专业价值理念相一致,而且还丰富和充实了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内容。其工作领 域包括救灾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优抚安置、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区划地 名、殡葬管理、民间组织管理等,绝大部分业务工作都与社会工作有密切联系,并主要体现 在对五方面弱势群体的救助:一是对残疾人、老年人的社会救助;二是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 浪乞讨人员的临时救助;三是对受灾群体的救助;四是对处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困 难群体的社会救助;

  五是对军人等的优抚和安置。

  多年来, 我国绝大部分社会工作具体事务, 都是由各级民政部门承担。民政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技 巧,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密切联系是在广泛的实践 基础上历史形成的。

  ??? 二、进一步加强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建设 ??? 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各级民政系统是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进一 步加强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早日健全和完善专业化的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体 系是一项重要而十分紧迫的任务。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下手:

  ??? 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要结合民政干部队伍实际,以提高 运用专业理念、 提供专业服务、 整合社会资源、 协调社会关系、 处理复杂问题等能力为重点, 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组织动员民政系统干部职工以及社区和社会公益类 民间组织的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在民政系 统大规模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提 供人才保障。

  ??? 二是要实施职业认证,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体系。要贯彻落实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 布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 实施办法》 全面实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

  , 要研究制定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 价办法、社会工作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社会工作者证书登记管理办法、社会工作者考核评 估办法、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 体系。

  ??? 三是要开发社工岗位或专业技术职务,建立社会工作人才使用机制。要根据人事部发布 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按照分类指导、分级 管理、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尽快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残障康复、家 庭生活服务等领域的事业单位中进行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调研,深入研究老年人、残疾 人、儿童社会福利机构等各类民政服务事业单位以及社区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等级设 定要求、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

  ??? 四是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发社会工作人才干事的积极性。社会工作人才激励的重点是在 实施和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中,规范社会工作者属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薪酬和保 险待遇,逐步提高其社会地位、职业威望和职业生涯发展空间,使社会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 职业。对于民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工作人员,要积极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做好“资格与岗位 挂钩,岗位与薪酬挂钩”的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保障机制;对于在民办社会 服务机构从业的社会工作人员,要适应社会工作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特点,研究建立政府购 买服务的财政支持体制和合理的薪酬指导标准。对社会工作人才中的先进典型,要加大宣传 力度,让社会了解他们、尊重他们、支持他们,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 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对加强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

   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 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 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 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更确切一点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社会工作 的国际定义:

  社会工作职业促进社会变迁与人类关系的融洽, 加强和解放人类对福祉的追寻。

  社会工作借助人类行为与社会系统等理论帮助人类更好的与环境交流融合。它是基于人权与 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而开展的。社会工作以多种方式帮助人类与环境进行着多样化、复杂的 交流。它的宗旨是促进人类发展全部潜能,丰富人类的生活并阻止人类功能失调。职业社会 工作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和变化。社会工作者们正是社会变迁、个人生活、家庭与社区生活进 步的代理人。社会工作是一个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

  2006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这既是 一项明确的工作任务, 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就社会工作的宗旨、工作范畴、本质特征而言,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更是社会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快推进民政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应是一项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的目标任务。

  一、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内在联系 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工作是更大范畴的民政工作。

  深刻理解民政 工作的内涵,准确把握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对于推动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 设、促进民政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政工作属于社会工作的范畴。从社会工作定义中可以看出,原来的民政工作就 是现在的社会工作的范畴。民政部门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也是社会工作 的主要领域。民政工作在服务理念、服务对象、工作领域、功能作用等方面与社会工作存在 着密切联系。民政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维护稳定、促 进和谐的核心作用,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工作主线,与社会工作的利他主义、 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理念基本一致。民政工作中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 善、优抚安置、社区建设等多项业务从本质上看都是社会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社会工作者, 而且是把社会工作作为核心专业使用,社会工作在民政业务中起着制定政策、组织实施等基 础和核心作用。

  (二)民政工作是推动社会工作的载体。民政部门经过长期努力,初步建立了覆盖所有 民政对象的社会服务组织体系,构成了社会工作的主要载体。许多民政业务如社会福利、社 会救助、社会慈善、优抚安置、社区建设、民间组织等法规政策体系健全,建立了一系列的 工作机制,为社会工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特别是在长期的民政工作工作实践中, 已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实践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人才,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人 才保证。民政工作者在实践中创造的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也为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建立和 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三) 民政工作需要引入社会工作方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民政公共服务需求的范围越来越广,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质量也越来越 高,必须转变管理方式,走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道路,形成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互 动、政府工作与社会工作互补的格局,变政府单一行政管理为政府与社会合作管理,形成科 学的社会治理结构;

  必须引入社会工作 “助人自助” 、 “平等” 、 “接纳” 等理念和 “个案工作” 、 “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为民政对象服务;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大量的社会工 、 作服务机构,加快培养一支数量众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充实民政

   基层服务组织。这是进一步做好民政工作,提升民政事业发展水平重要途径。

  二、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建设面临的问题 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提出, 在我国主要体现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 通过民政部的强力 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值得认真研究和 思考。

  ? (一)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总量不足。据《中国民政事业发展报告(2007-2008)》显示:

  “目前,全国尚有 4000 多万优抚安置对象(重点优抚对象 600 多万) ,约有 5000 多万城乡低 保对象,有 1.44 亿老年人(570 万农村‘五保’老人和相当数量的城市‘三无’老人) ,8200 万残疾人和 57 万孤儿,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需要由福利院、光荣院、优抚医院等单位直 接为其提供生活服务。只有进一步加强民政事业单位建设,才能切实保障好‘三个群体’基 本权益,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民政事业单位也必须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 增长的福利服务需求。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高龄老人比例不断提高,空巢家庭日益 增多,对发展老年福利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 1.44 亿老年人口中,约有 3200 万人需 要不同形式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而目前全国各类养老事业单位只有 3.9 万个,床位数只有 170.2 万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 11.8 张,与发达国家每千名老年人拥有 50 至 70 张相比差距 甚远,我国老年福利服务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全国民政系统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大约 有 45.3 万” 。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持续、普遍提高,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这就迫 切要求各类民政事业单位牢固树立“为民”宗旨,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拓宽服务领域, 继续改进服务方式,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来。

  特别是在县乡两级民政部门,社会工作人才更为缺乏,就我们湖北省竹溪县民政系统而言, 全县总面积 3310 平方公里,辖 15 个乡镇,296 个村,15 个林特场,人口 37.3 万人。全县民 政系统干部职工只有 113 人, 除负责 15 个乡镇民政业务工作以外, 还要负责县办 1 所光荣院,2 所社会福利院,1 所殡仪馆,1 所老年公寓的特殊服务工作。

  县民政局机关干部职工只有 35 人;

  15 个乡镇民政所只有 2 个乡镇民政所有 3 名民政干部,其它 13 个民政所都只有 2 名民政工 作人员。因此,在民政系统培养壮大社会工作人才的任务非常艰巨。

  ? (二) 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化程度较低。

  缺乏规范的岗位设置、 科学的从业标准、 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社会认同等。现有从业人员总体上学历水平较低,绝大多数没有接 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 化服务,缺乏行业自律和评估,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民政服务内 容来看,过去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主要是钱财物的帮助,但是现在的情况是,现代社会的 许多人心理失衡,期望值高。因此,提高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专业素质非常急切、非常重 要。

  ? (三)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法规政策滞后。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法规政策来推 动和保障。

  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 这个机制就是法规和政策。

  民政系统社会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民政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但这些机构 的用人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对社会工作人才的使用缺乏刚性要求;

  同时除行政、 事业单位外, 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自治性较强,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吸引力不大,一些受过专业教育的社会 工作专业毕业生一般也不愿意到这些机构就业。

  因此, 必须通过深化各相关方面体制的改革, 抓紧制定《社会工作者条例》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才能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更加宽广的就 业渠道和施展才能的空间,才能顺利推进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三、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途径 如何更好地推动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建立适应新时期民政事业发展需要的结 构更合理、素质更优良的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笔者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 抓紧制定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建设规划。

  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是加强社会

   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按照民政部的总体规划,到 2020 年力 争使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达到国际通行的配备比例,即社会工作者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二左 右;在结构上实现各级各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初、中、高级合理的梯次结构;在素质上应 该受到专业教育,具备务实操作能力。为此,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据此抓紧制定各级民政 部门的具体社会工作人才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要对现有的社会工作人才岗位设置、社 会工作人才需求量以及现有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人员结构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从而为 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规划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要把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纳 入各级人才建设总体规划,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具体工作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到位。

  (二) 坚持岗位培训和岗位聘任两轮驱动, 努力造就一大批与民政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社 会工作人才。要坚持学校育才与社会选才并举,加快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各级 民政院校、设有社会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以及人才培训中心的作用,通过开办学历教育、短 训班、研讨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对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特别 重视加强民政基层社会工作人才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要 进一步加大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认真贯 彻落实人事部、民政部颁发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 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资格认证, , 建立社会工作人才登 记管理和选聘制度,为不断充实壮大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 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使用和管理体系。

  民政事业单位是社会工作人才分 布集中的领域,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是社会工作人才的主要承载者,城乡社区是社会工作人 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当前要以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培育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规范社区工作 者选聘等为抓手,按照分层分类的要求,建立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体系。要建立岗位 准入制度,逐步做到在社会工作岗位从业者,必须持证上岗。对在公务员岗位上从事社会工 作的人员,依据公务员的考核办法进行评价。对在民政事业单位、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城乡社 区等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应在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建 立社会工作师(者)专业技术职务和薪酬待遇。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把社会工作者作为专 业技术人员纳入现有的人才管理体制,逐步在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类 的法律法规中,明确社会工作的岗位,保障社会工作者有施展才华的平台。

  (四)健全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发展社会工作,必须发挥政府 在经费保障、法制建设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切实解决制约社会工作发展的体制机 制。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预算经费项目,形成 购买社会服务的公共财政体系。要把政府购买公益性社会组织服务纳入政府购买序列统一管 理,推行招投标制度,保证购买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要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为 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要理顺工作关系,在系统内部要 成立社会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对本系统内社会工作的业务指导;在系统外部要成立社会工 作协会、社会工作者协会等,直接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用行业自律的办法加强社会工作 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 ?

  

篇五:论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异同点

  篇一:市场营销策划服务合同 市场营销策划服务合同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本着互相配合、讲求效率、诚实信用的原则,就甲方 委托乙方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的有关事宜,签订本合同。

  一、 策划项目 1、市场环境调研分析报告 2、市场开发分析报告 3、产品营销策划分析报告 二、合同期限 本合同履行期限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

  三、甲方责任与权利 1、指派专人作为联络人,负责与乙方联络并协助乙方工作;

  2、为乙方工作提及提供所需背景材料和信息支持;

  3、为乙方各项报告提出指导性要求;

  4、为乙方策划报告完成情况给出书面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乙方责任与权利 1、按时间要求完成各阶段任务,保证质量,及时报送甲方;

  2、按甲方提出的指导性要求修改和完善各项报告;

  3、保守双方的商业机密,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本合同履行过程中涉及的保密内 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合同的终止 1、本合同履行完毕自动终止;

  2、任何一方无权单方便要求中止合同。特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终止协议;

  3、双方同意终止时须以书面形式确定。

  六、争议的解决办法 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争议时,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七、协议的效力和变更 本合同正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同具法律效力。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 起生效。本协议的任何修改必须经过双方书面同意。

  甲方:(签字盖章) 乙方: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日期:

  日期:篇二:市场营销策划服务合同书 市场营销策划服务(合作)合同 委托策划合同书 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甲方) (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_______________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本着互相配合、讲求效率、

   诚实信用的原则,就甲方委托乙方完成_______________项目的有关事宜,签订本合同书。

  一、策划项目

  1 、 (内容见本合同书附件一) 2 、 (内容见本合同书附件二) 3 、 (内容见本合同书附件三) 二、委托项目进度 1 、第一阶段:完成《 》,限期为自合同书签订之日起 个工作日。

  2 、第二阶段:完成《 》,限期为_____个工作日。

  3 、第三阶段:完成《 》,限期为_____个工作日。

  上述工作在程序上顺延,但实际执行中有一定的交叉,总体累计时间不超过_____个工作日。

  三、报送与确认方式

  乙方在各阶段规定期限内完成既定任务,取得阶段成果后报送甲方审定,甲方审定或要求乙 方修订的时间不在限定期限内,审定通过后,由联络人以书面形式予以确认,确认之日为下 一阶段期限起始日。

  四、合同金额及付款方式

  1 、合同总金额为 万元人民币。

  2 、付款方式:

  ( 1 )自本合同书签订之日起_____日内,甲方支付预付金_____万元。

  ( 2 )第一阶段 任务完成并审定通过后_____日内,付_____万元。

  ( 3 )第二阶段任务完成并审定通过后_____ 日内,付_____万元。

  ( 4 )第三阶段任务完成并审定通过后_____日内,付_____万元。3 、 工作费用分担:乙方去甲方处差旅费用由甲方承担。

  五、甲方责任与权利

  1 、指派专人(须书面指定),作为联络人,负责与乙方联络并协助乙方工作;

  2 、为乙方工作及时提供所需的背景材料和信息;

  3 、为乙方各阶段成果提出指导性要求,并在审定通过后及时给予书面确认;4 、及时向乙 方支付报酬;

  5 、如果就委托项目内容、期限作出了原则性改变的决策,应及时通知乙方,并采取适当措 施,便于乙方及时调整工作。

  六、乙方责任与权利

  1 、由______担任专家组总负责人,指派_____担任专门联络人;

  2 、按进度计划完成各阶段任务,保证质量,及时报审;

  3 、按甲方提出的指导性要求修改和完善各阶段成果;

  4 、自本合同规定的项目完成后,提供_____年的咨询服务,期间费用按本合同书第四条第 3 款执行;期间的专题培训、讲课费用另议另计;

  5 、保守双方的商业机密,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本合同履行过程中涉及的保密 内容。

  七、成果归属与冠名宣传

  1 、成果归属甲方所有;

  2 、乙方对成果冠名宣传的权利。

  八、违约责任

  1 、由于甲方原因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或中断,应承担违约责任,并支付当期款项,无权要 求返还预付金;2 、由于乙方原因推延进度,每推延一日向甲方支付当期款项万分之三的违 约金;

  3 、由于乙方原因中断本协议履行,乙方无权要求当期款项,并返还预付金。

   九、合同的终止 1 、本合同履行完毕自动终止;

  2 、一方违约并承担责任后自动终止;

  3 、任何一方无权单方面要求中止。待双方协商一致后,签定终止协议;4 、甲、乙双方同 意终止时须以书面形式确定。

  十、 争议的解决办法 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争议时,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并以补充协议形式载明,协商不 成时,任何一方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一、 协议的效力和变更 本合同正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本合同附件为本合同有效组成部分)同具法律 效力,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协议的任何修改必须经过双方的书面同 意。

  附件一:《 》(项目建议书内容) 附件二:

  附件三:

  甲方:

  乙方:地址:

  地址:电话:

  电话:

  200 年 月 日篇三:营销策划服务合同 营销顾问服务合同

  委托 方:xx 有限公司 受托 方:

  上海通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签 订 日 期:

  签 订 地 点:上海市浦东新区 营销顾问服务合同 委托方(以下称甲方):xxxx 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委托人 / 职务:

  开户银行 / 帐号:

  受托方(以下称乙方):上海通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委托人 / 职务:开户银行 / 帐号: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 738 号裕安大厦 18 层甲、乙双方本着相互合作、平等互利的 原则,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为 xx“xx”房地产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提供营 销顾问服务的相关事宜,达成如下条款,以兹共同遵守:

  第一条合作期限:

  甲方委托乙方的代理期限为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 xxxx 年 xx 月 xx 日止。本合同届满前一 个月,双方可协商续签合同事宜。

  第二条委托事项及服务内容:

  2.1 委托事项 甲方委托乙方对本项目提供营销顾问服务事宜。

  2.2 服务内容 2.2.1 营销策划总体方案论证 协助甲方制定项目营销总体战略、执行策略、年度总体营销推广方向、媒体策略、主要营销 阶段计划等。

  2.2.2 营销费用的制定 协助甲方制定营销推广费用预算,协助制定本项目整体及各阶段广告宣传策略,具体包括确 定广告总体原则、分步目标、诉求点、表现方式、媒体选择及运用策略等。

   2.2.3 项目销售价格体系指导 协助完成项目价格论证与确立、层价差与朝向差系数确立、各套房价计算、价格运作阶段计 划、价格折扣预算、价格运作策略等。

  2.2.4 项目阶段营销方案论证 项目在各阶段销售中,结合市场变化实际、销售进展实际、工程进度实际等,提出相适宜的 销售策略与推广策略。

  2.2.5 定期销售会议召开 依据销售各阶段不同,定期举行高层销售管理协调会议。总结销售情况,诊断销售问题,并 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条双方的权利及义务 3.1 甲方的权利及义务 3.1.1 确定合作的基本性质及目的,并提出具体要求。

  3.1.2 甲方每周二前向乙方提供上一周的以下营销工作资料:成交客户的客户分析统计表、 广告费的支出情况、工程进度情况以及乙方进行营销策划顾问工作所需的其他信息及资料。

  3.1.3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及时更换甲方认为不合格或不能完成本项目工作的乙方工作人员。

  3.2 乙方的权利及义务 3.2.1 在本合同签订之日起即成立本项目工作组,从乙方现有人员中抽调具有丰富营销策划 经验的人员组成本项目工作组,负责本项目营销策划顾问服务工作。

  3.2.2 认真准确并及时完成本合同约定的全部工作内容。

  3.2.3 在接受委托期间与甲方保持密切的沟通,定期列席甲方销售部例会,及时了解销售情 况。项目小组其他人员也应及时了解例会内容,并做出反馈。

  3.2.4 根据甲方要求,对有关营销策划工作进行及时地调整。

  3.2.5 双方建立周例会,对上周营销策划工作进行总结,制定下阶段工作计划。

  3.2.6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工作模式及时配合甲方工作。

  第四条例行会议及书面文件 乙方的项目工作组核心成员必须每周参加甲方的销售部例会,并书面提交每周的工作计划及 一周策划工作总结。

  第五条收费标准及付款方式 5.1 服务费的收费标准为固定费用方式,具体营销策划顾问服务费用为每月人民币万元整。

  5.2 自本合同正式履行之日起的当月 8 号前向乙方支付该月的营销策划顾问服务费。

  第六条 知识产权及保密 6.1 双方保证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资料不会侵犯任何其他人的知识产权或合法权益,否则一 切责任由该方自行承担,概与另一方无关;

  6.2 双方保证一方根据本合同获知或获准使用的另一方的硬件、软件、程序、密码、商品名、 技术、许可证、专利、商标、技术知识和经营过程是另一方的合法所有,该方对此无任何权 利或利益;

  6.3 双方在本合同有效期间获知的对方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需双方保密的事项,在合同 期间及合同终止后两年内不得向第三方披露或公开;

  第七条 违约责任 7.1 终止合同违约金: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非因不可抗力因素,甲乙双方任一方在对 方没有违约行为的前提下单方面终止合作关系的,除需赔付由此给对方造成的相关经济损失 外,还须另外赔偿对方一个月服务费用作为终止合同违约金。该终止合同违约金须在双方终 止合同后一个月内付清。

  7.2 若甲方无故未按本合同规定的时间付款则视为甲方违约,逾期 7 日的,自第 8 日起,每

   延迟一天,须向乙方支付应付而未付费用万分之二的违约金,逾期超过 30 天的,乙方有权解 除本合同。

  第八条 争议的解决 凡有关本合同或执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应经过友好协商解决;若不能协商解决,则提交合 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条 免责条款 如双方在执行本合同中,出现以下情事,则依法免除承担民事责任。

  9.1 不可抗力:

  9.1.1 法律、法规规定或政府或其他权威机构确认的不可抗力事件;9.1.2 由双方共同确认的 不可抗拒因素影响。

  9.2 任何一方对于在遇到不可抗力且自身无过错的条件下造成的延误或不能履约均可免责, 但必须采取一切补救措施以减小损失并提供证明,否则应对扩大的损失进行赔偿。

  第十条 其他约定 10.1 本合同自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包括附件)为甲乙双方之间完整合同。

  10.2 本合同所订一切条款,甲、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修改,对本合同的任何修正、更 改或增删,经双方授权代表签署确认后方可发生效力。

  10.3 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需由甲乙双方协商,另订补充合同附于本合同之内,所有补充合 同在法律上均与本合同有同等效力。

  10.4 本合同一式肆份,双方各持贰份,经双方签署的每份合同均为正本。

  10.5 甲乙双方认 可自款项结清的同时,甲乙双方在本协议中涉及的权利义务已履行完毕。

  甲方:乙方:上海通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年月日

  

篇六:论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异同点

  1. 社会工作行政的涵义 社会行政也称“社会福利行政”或“社会工作行政” ,它是执行社会政策,为有效地实现社会 政策目标所进行的组织、协调和推展社会服务的活动。

  2.区别社会行政工商管理 价值社会公正、平等私利 对象基层民众、弱势群体消费者 交代责任多元化单元化 主要受益人公民、服务对象老板、股东 财政来源间接由公民通过纳税、捐款付出直接由消费者付出 产品社会福利服务商品或商业服务 法理依据公民的权利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法理依据促进独立能力制造依赖性 最终目标提升民众福祉谋取最高利益 3、社会工作行政的地位与功能 1)社会工作行政在社会政策的执行和落实中具有关键作用;

  2)社会工作行政在社会福利和服务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作为间接方法的社会工作行政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表现为:

  --社会 工作专业需求多元化和问题复杂化的考验,迫使社会工作由传统向社区导向转移--社会工作 专业面临效率、绩效和责信诉求的考验;

  --社会工作面临人力不足与高流动率的挑战;-社 会工作专业受到自身能力的局限;

  4.社会工作行政的功能(1、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

  (2、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 务;

  (3、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 5.分配原则 分配正义——运用伦理概念与标准以决定如何分配稀有资源给人们、社区、团体、组织等。

  在社会工作领域中,一般有平等、需要、补偿、以及贡献的多寡四种标准。

  ? 平等原则:结果平等——即平分,所有符合资格的人们(或团体、社区-组织等)都可 分配到相同的资源。程序平等——即先申请先服务,根据案主申请程序的先后进行分配。

  (将 服务给前 150 位服务对象,强调过程平等)机会平等——即随即选取,案主获得服务的机会 是均等的。

  (抽签或者随机数表) ? 需要原则:由分配资源者决定谁的需要最大,谁就先得到资源。

  (提供给自愿且智障程 度较大的服务对象) ? 补偿原则:主张社会工作者在分配资源时,不能只考虑平等和需要,也应该对保障弱势 群体的原则有所考虑。

  (对父母下岗的智障对象给予补偿) ? 贡献多寡原则:有限的资源将依据服务接受者已有的或可能的贡献来分配。

  (对提供社 会捐赠人士的亲属)

  

推荐访问:社会工作 民政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