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时间:2022-03-21 16:12:4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供大家参考。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 1 - 强化基层党建

 引领治理创新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农村基层党建任务全面落实,*********镇党委不断创新思维,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理顺镇级财税体制管理机制,加强镇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水平;探索形成以“四定四化四满意”为载体的“三务公开+服务”新模式;强化产业支撑,凝聚攻坚合力,探索建立“134”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一、以党建为引领推进村级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 *********镇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行村财民理镇监管新模式,制定印发《关于推进村级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理顺镇村财税体制管理机制,坚持以“431”工作方法为基调,即开好“四个会”(资产公布认定会、财务制度审定会、三重一大制度确定会、理财小组人员推选会),做好“三个交接”(资源、资产、资金账务交接),落实好“一个培训”(村级新任理财小组人员),促进村级财务公开力度,切实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对调动农牧民群众参与村内事务、促进农村事务管理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以“三务公开+服务”新模式,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

  - 2 - 治生态 *********镇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新形势和新任务,立足“两个责任”的落实,以线上山水牧歌*********手机 APP和村级三务公开微信群,线下标准化三务公开栏为载体,通过晒“公开清单”和“服务清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建立线上线下双向互动的监督体系。

 (一)定措施,服务方式“多元化”。镇党委紧紧围绕延伸服务触角,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多元服务机制,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无死角,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是打造 “线下”服务平台。以“6+2”的运行模式(镇级民政社保服务中心、城建服务中心、农牧林水服务中心、重点项目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采取“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两级分流转办、限时办结回复”的运行方式,分级办理群众反映事项。

 二是推行“线上”服务平台。开发了山水牧歌*********“手机 APP”,将所有涉及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等各类事项集中推送,将服务窗口前置,将办事流程简化,方便群众随时随地了解政策、咨询投诉。

 (二)定目标,服务对象“具体化”。党员干部围绕目标任务,紧盯服务内容,把责任扛起来,把工作抓到位,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具体服务过程中, 一是推行弱势群体“定向”服务。对存在生活困难及矛盾问题的群众予以建档立卡,根据不同需求,制定专向服务。以民政社保服务中心为主体,

  - 3 - 协同驻村工作站(队)及职能部门,以上门服务、定期服务等方式,深入开展面向生活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织牢织密社会兜底保障网, 全镇共有 858 名群众在这一服务序列中,今年享受各类补助资金达 356 万元。以综治服务中心为主体,联合公检法等相关单位,统一受理群众诉求和调处矛盾纠纷,做到职能上融合、力量上整合、工作上配合、网络上组合,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年度以来已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59 起。

 二是推行社区居民“暖心”服务。以城建服务和便民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暖心事”为载体,以居民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为切入点,通过期初意见征求、期末满意度测评,实施“五大类”暖心服务工程(活动阵地提升工程、文化“塑心”工程、敬老爱幼“送温暖”工程、创业就业“助收”工程、居民教育“益智”工程),建立了“居民点单、多元主体接单、政府买单”工作机制,形成社区事务的综合服务力量。自活动开展以来共实施暖心工程 42 项。

 三是推行农牧民群众“保姆式”服务。以农牧林水服务中心为主体,充分发挥驻村工作站(队)“六大员”(联络员、宣传员、代办员、帮扶员、调解员、指导员)职责,将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便农、利农、惠农政策传达到户。通过构建“入户梳理—现场办理—代步办理—联动办理—入户反馈—跟踪监督”的服务群众机制,把服务窗口搬到农民群众家门口,帮助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

 四是推行驻镇企业“菜单”服务。以重点项目服务

  - 4 - 中心为主体,18 名科级领导为项目领办员,项目服务中心为项目代办员,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菜单”式服务,通过代办员积极主动对接重大投资项目,为促进项目落地、帮扶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今年,共确定重大项目 49 项,实施推动完成项目资金4.96 亿元。

 *********镇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探索形成的以“四定四化四满意”为载体的“三务公开+服务”模式,让公开和服务成果在群众和企业的点赞中体现实际价值,实现了“组织对干部业绩满意、群众对干部作风满意、居民对生活环境满意、企业对投资氛围满意”的目标,为基层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真正建立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

 三、以党委务实创新、决战决胜,积极探索建立“134”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一)明责任、聚合力,建立“一项机制”保障精准扶贫 。始终将精准扶贫作为镇党委的主责主业,健全完善市旗镇三级包联机制,通过分管领导联系 1—2 个片区、扶贫工作队联系 1 个嘎查村、包扶人员联系 1—2 名贫困户,市旗两级 27 名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和 232 名包扶人员交接落实工作。实行帮扶责任定点挂钩制度,率先规范完善了脱贫攻坚专项档案,建立了专门档案室,绘制了镇村户三级精准扶贫示意图,做到“镇有策划、村有规划、社有谋划、户有计划”。全面理清责任链条,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构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

  - 5 - 体系。

 (二)补短板、增活力,创新“三种模式”促进精准扶贫。根据嘎查村发展基础和贫困户自身条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互助、自助、救助三种精准扶贫模式。建立企业与贫困户互动发展模式,组织群众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打工“挣薪金”,推动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建立贫困户自助发展模式,大力实施金融扶贫贷款项目,解决扶贫项目启动资金不足的难题,帮助贫困户树立发展信心、增强致富动力。建立社会力量和政策帮扶共同救助的发展模式,广泛动员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帮扶,协调驻地企业设立 100 万元助学扶持资金,保障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全面落实大病医疗救助政策,开通绿色通道,切实减轻贫困家庭就医负担。

 (三)强支撑、添动力,培植“四项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坚持把产业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结合嘎查村立地条件和发展实际确定了四项主导产业。。

 一是精品农牧业扶贫。引导嘎查村组建成立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和集体经济农牧业公司,提高绿色有机无公害农畜产品供给质量,走精品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路线。目前,已累计落实到村到户项目资金 323 元,组建集体性质专业化经济组织 27 家,并以保护价收购贫困户农畜产品,累计带动 110 户贫困户增收 23 万元。

 二是配套服务业扶贫。以工矿区和集镇区为中心,辐射周边

  - 6 - 嘎查村,建设集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后勤保障基地,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通过提供房源、减免房租、补贴水电费等途径,鼓励农牧民和贫困户自主创业、自力更生,累计带动 89 户贫困户增收 37 万元。

 三是乡村旅游业扶贫。抓住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机遇,在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较好的村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贫困户通过土地房屋入股集体经济、利用到村到户项目资金入股旅游项目等形式,带动 27 户贫困户增收16 万元。

 四是电商扶贫。实施电商扶贫项目 3 个,拓宽库存苗木和地产农畜产品销售渠道,累计带动50户贫困户增收7万元。

推荐访问: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党建 基层 引领